首页 > 军事历史 > 席卷天下

席卷天下 第722节

冉闵看了史书觉得自己上升到另外一种层次,逮住机会就要显摆:“诸夏第一勇士没谁不服,乃是知晓异族威胁的大丈夫!”

冉闵所说的诸夏第一勇士真不是蒙恬,讲的是帝辛。

帝辛就是那位被周室定义为“纣王”的商朝末期君王,可他真没有周室定义的那么不堪,相反资聪颖、闻见甚敏、才力过人,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抚梁易柱之力。他继位后,重视扩张领土,发兵攻打东夷诸,西征黎部,把国土则扩大到后世的山1东、安1徽、江1苏、浙1江和福1建沿海,比之前开拓最为疯狂的武丁更狠。

关于帝辛的评价最为中肯莫过于“统一神州肇此人”,可帝辛却被周室黑为“暴君”,一直黑了三千年。连太祖都为帝辛平反,那一句“把纣王、秦始皇、曹操看作坏人是错误的,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可是明明白白写在毛选之上。

成王败寇嘛,帝辛将军队全部调动到边境与异族血拼,家里却有诸侯王造反。姬周获得了统治权,为了表彰自己的正确性,可不得将帝辛往死里黑。其实能黑的也就制度,也就是奴隶制,问题是姬周自己也是奴隶制啊!这就很尴尬了,所以就甭管帝辛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反正往死里黑就对了。

“如此类者……”桓温可比冉闵更懂历史,见冉闵已经开始不管不顾在胡扯,点了一句:“有始皇帝。”

帝辛在位时,军队基本是在边境与外族作战,腹地仅是留下极为少数的部队。始皇帝一统天下之后,绝大多数的军队同样是在边疆与异族血战,腹地是以少数的秦人统率六国的徭役兵。桓温说的就是军队在边境与异族血战,国内造反来不及调动平叛。

冉闵听了表情一滞,很明显的僵住了。

谁都知道异族是威胁,前提却是要内部能稳得住,要不异族是被逮着杀,可内部爆发叛乱却颠覆了国家,为开拓民族生存空间做了多少事,后面还要被无底线的抹黑,换谁都受不了。

有了“前车之鉴”,自秦帝国之后的历朝历代,基本都是将强军安排在中枢,采取强干弱枝的政策。中央不动的时候,边疆哪怕是有边军数量也不会多,导致防线处处漏洞遭受异族不断的侵袭,得是严重到一定地步中央的军队才会开拔前往征战。

将强军摆在边境与异族交锋,国内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叛乱不断,自秦之后是发生在明,明也是在内外交困下亡了国。

要说读书,桓温读得绝对比冉闵多。有知识的人想法就多,他是在提醒冉闵别犯傻说一些胡话,比如去向刘彦提倡边墙厚实而腹地虚弱。

“内政建设是大事,亦是必做之事。”桓温在讲道理,让冉闵听了非常不高兴,他说了一些为什么必须发展内政的理由,后面站在武人的角度却又说:“止戈为武,并非罢战不征,乃是打到敌人拿不起兵器。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穷兵黩武不可取,忘战却更危险。某以为,止步于五个常备军才是合情合理。”

“去喷啊。”冉闵满是怂恿:“在这说个什么劲,去吐丞相等人一脸,用你的道理将他们喷服了,少点说服王上的障碍。”

桓温才不愿意扯一些胡话,讲解道:“大汉缺粮,仅以本土产出必然不足,取(中南)半岛之粮亦是不够。将军所言及外出掠夺,王上听后已然动心。我等却是要选定目标,既要跨海而战,总该知晓如何去,去了如何打。”

都是在陆地上历经血战的人居多,哪怕桓温懂水战,可那也是在内河,对于海战啥的没一个了解。

他们听刘彦讲过阿三的一些历史,孔雀王朝啥的早就作了古,注意到的就是那边的海军历来不弱。相对清楚想要到阿三地盘走陆地现在是没条件,跨海作战比陆路长途跋涉远要靠谱,他们就不得不对海上作战展开探讨,就是没人能讲出一点什么来。

要从中原走陆路去阿三地盘,一条是高原的路线,另一条是走南亚丛林。

汉国将巴蜀纳入统治范围,蜀地就是连接着高原,问题是军队压根就无法大规模上去,能够适应高原气候的人太少,少了等于无法采取大规模的入侵。高原都难以上去,就算是探勘到能够入阿三地盘的路线,好像也没啥用。

南亚那边比高原的难度少不到哪去,原始丛林密度惊人,到处都是崇山峻岭,过去殖民伤亡最多的不是在与猴子交战上面,是各种自然环境产生的大量伤亡。十万军队开拔进去,估计还没有踏入阿三地盘,自己先伤亡过半,以这种现象下的士气低迷,去了少不得是送人头。

算来算去,现如今要入侵阿三地盘走海路几乎是唯一的可行性?但这个其实是错误的,还可以从西域由北向南进行入侵,但从西域开打,得是先啃下克什米尔,还得一路啃上个数百里才能打到恒河流域。所以了,以抢劫粮食为目标,走跨海登陆作战真的相对靠谱。

“先摸清楚航线肯定没错。”徐正一直在默默的听,等待总算是讲到了点子上,不得不开口:“海峡已经发现,航线却是还没有摸清楚。”

就是航线摸清楚也不是说就能过去,华夏文明对军事讲究的是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他们对阿三那边的了解仅限于刘彦偶尔的闲谈,那些就不能作为实据,必然是要先搞明白那边有哪些国家,海上力量又是怎么样,最后才是登陆之后该干些什么。

“摸啊,可劲的摸。”冉闵一脸理所当然:“下达严令,三个月内要有可行性报告,逾期砍了主官,完成任务重赏!”

冉闵觉得刺探阿三有什么国家和那些国家陆上军力多强都是没必要的事,他坚信只要是被他们盯上的,就没一个是怼不过的,差别就是代价有多大罢了。

第659章:竟然想吓唬老子!?

刘彦讲“天下”之外的故事多了去了,不光讲阿三地盘,对北海(贝加尔湖)以北,西域以北,草原以北,零零落落的故事讲了蛮多。他唯一没讲的是北美和南美,这两个大陆离世界岛有大洋,就算是船只能横渡大洋过去,也不是他们这一代人有生之年所能纳入疆域的。

在讲阿三的时候,刘彦从来不缺少一些冷嘲热讽,给予朝臣的印象就偏向于,阿三那边的人好像什么都不是,汉国要征服阿三的障碍是路途,克服路途的艰难之后,军队到了阿三地盘必然能予取予夺。

实际上阿三在冷兵器时代的战斗力并不弱。

马其顿人亚历山大一生征战,最后就是在阿三手上折戟沉沙,退到波斯之后再也没有卷土重来再次向东的机会。

大月氏人入侵阿三区域,是先在克什米尔地区击败了阿三的骑兵集团,后面又在恒河流域附近干翻了战象集团,打着打着双方进行联姻,其后才被大月氏人使用蚕食手段逐步推进,但大月氏人也未能完全消灭阿三的本土力量,北方属于大月氏贵族,南方却依然是阿三土著主导。

贵霜帝国采取的政体很像是二元制,比较类似辽国那种分设两都的结构。大月氏是占了阿三地盘,可也掉进了阿三种姓制度和宗1教的大天坑。后面是贵霜帝国发生南北内讧,双方打得狗脑子都出来,偏偏还是南方的阿三土著获得最终胜利,只不过大月氏人还是留下北方栖息地,阿三土著却是战后四分五裂。

阿三自行分裂为大小数百个邦和王国,之后就再没有自主统一过,目前处于东北部有一个还算强大的笈多王朝,中部有一个伐迦陀迦王朝,其余都是零零碎碎的邦,尤其是以东南部沿海的小邦最多。

当然了,刘彦并不知道阿三那边现在是个什么情况,只知道没有什么大国,甚至是阿三西北部基本是萨珊的附庸。

要说的是,笈多王朝的海航非常发达,他们主要的贸易对象涉及到东罗马、希腊诸城邦和波斯人、阿拉伯人,连埃及人也是主要贸易对象之一,甚至早早就发现了马六甲海峡的存在,与东晋有着海上贸易。

海上丝绸之路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很难说得清楚,有些相关的文献以及遗迹事物却表明更早于汉代,也就是先秦时马六甲海峡就有来往船只。

官方对海上丝绸之路的定义是,海上丝绸之路由隋朝变得兴盛,发展到唐朝时期连东罗马人都是通过海路与唐人进行贸易。

隋朝就有海上丝绸之路,可中原这边的人压根就没有在意,甚至只是知道那些商人从海上而来,却不去考究从哪个地方来或海上有什么航线。

到两宋时期,因为阿拉伯人的崛起,阿拉伯人实际上是切断了中原王朝与地中海各国的贸易。这一场战争是关于丝绸之路控制权的较量,阿拉伯人的海军占据绝对优势,可因为战争也让宋人的海上贸易被迫停止。

有那么个说法,南宋之亡,亡于冗兵冗官。可北宋时的冗兵冗官现象就已经非常严重,尤其是只要是个官就能身兼数个领工资的“衔”,一直到海上贸易中断之前很少出现缺钱的窘境,是等到海上贸易断了才陷入财政危机,最终也让南宋亡国。(海上贸易税收是南宋重要的收入来源,一度占到了20%以上,相关商税占到总收入53%。海上贸易断了,相应商业肯定也受影响,简直是要了亲命。)

目前的阿拉伯人不是被东罗马统治就是被萨珊王朝统治,不但中亚的陆地上没他们什么事,海上也不会有他们的话语权,可以肯定是笈多王朝因为兴盛海上贸易绝对是富得流油。

刘彦并不知道早在东晋之前就存在与阿三那边的国家存在海上贸易,他是等到海军上报,说是发现不明船只,早先是击沉,后面是俘虏,才算是得到相关信息。

“据俘虏交代,笈多与诸多国家有贸易往来,国家极度富裕。于军事上,有六十万的步兵、十万的骑兵、三万的战车兵以及两万头战象,船只超过五百艘以上。”纪昌说实话是有点被这个消息惊到了,他满是慎重地说:“笈多还有一个邻国,名曰伐迦陀迦,兵力与之仅是少了一些。”

光步兵就有六十万?算上其他兵种可不得超过百万!刘彦说实话也有些懵,真不知道阿三那地方除了孔雀王朝和贵霜帝国,还有这么一个军队数量这么多的王朝。

“俘虏为了活命必然夸大实力。”刘彦得稳下来,另一方面是压根就不信:“那地方气候宜人,适合农业生产,人口是不少。寡人却不信一个国家能长时间养活百万军队。”

就算是曾经“爆种”的西汉,最夸张到的时候也就征召兵源建立七十万左右的军队,历朝历代的军队一直是维持在三十万以内,还基本都是徭役兵,职业兵有个一两万就算是顶天。

汉国有十三个不事生产的常备军,拢共也就二十余万人。他们背后却是有数量多达三十余万的屯田军团和将近四十万的奴隶专供粮食生产,可就这样都有点要养不活,还不算兵器以及器械的支应。

笈多王朝有多少人刘彦还真就不清楚,考虑到那边太好种粮食,再根据贵霜帝国时期的一些数据,有个两三千万人该是靠谱一些的猜测,可就算那边粮食出产好,怎么都无法长期养得了百万军队吧?!

“王上,战兵职业化……”纪昌可没敢直说刘彦也被吓到了,却不得不提醒:“组织多达二十余万不事生产的军团,独独您这一份。”

过去,养职业兵的朝代太少太少。

首节 上一节 722/11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宋末之乱臣贼子

下一篇:唐谋天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