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席卷天下

席卷天下 第768节

“来自叶尔勃的祝福啊!”艾尔塔巴.玛西司提欧斯内心是纠结的,有对汉国将领竟然不接受好意的愤怒,更多是觉得郁闷,大概也知道文明不同所带来的习俗不同,说道:“很少人能够受到叶尔勃的亲自祝福。”

司宏壮只是能看得出那个什么叶尔勃很不爽,至于为什么不爽是摸不着头脑,也不想去搞明白。

艾尔塔巴.玛西司提欧斯显然是不甘心,有意向司宏壮普及他们的宗1教文化,很是慎重其事地介绍琐罗亚斯德教是波斯萨珊的国1教,尤其讲述琐罗亚斯德教甚至可以影响到国家制定策略。

司宏壮是领着一众波斯人在向营区走,一路上就被絮絮叨叨个没完,听是有听,也了解到宗1教在波斯萨珊有什么地位和影响力,重视是重视了起来,可听到要去跪在那个什么叶尔勃面前立刻就火了。

“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习俗。”司宏壮不会干抽刀砍丫子的事,很是严肃地说:“我们汉人对于跪拜之礼很是讲究,请贵国务必搞明白。”

只要是个人,谁不知道跪拜很讲究?就是不同的文明都会有作为人的尊严,没人愿意动不动就向谁跪拜,可在一些文明里面向某些人跪拜不是屈辱反而是荣幸就对了。

有了那么个插曲,再来是汉军准备的欢迎仪式也真的不怎么样,波斯来人上岸之后是在郁闷当中度过。

目前的大多数汉人对于宗1教属于可有可无的状态,不排斥宗1教的同时,是不管对什么神袛都会保持一颗敬畏之心,但别奢望他们会对宗1教的信1仰到了愿意付出一切的程度。

对大多数汉人来讲,信1仰神袛只是想要祈求获得什么,通常是敬香(或其它东西)来恳求神袛帮他们达到什么愿望,算起来更像是一种交易,算不得是纯粹的信1仰。

讲实在话,想让汉人信仰某个神袛并不难,可是因为文化的关系,汉人信仰某个活着的伟人,比信仰神袛更容易成为狂1信1徒,算得上是诸夏的一大特色。

“三千人,超过一千是他们的国1教相关人员。”司宏壮正在向桓温进行必要汇报:“有一千是武装人员,剩下是随行的随从之类。”

桓温对其它文明国家有国1教还是比较清楚的,波斯萨珊有琐罗亚斯德教,阿三有印1度1教,罗马刚刚在普及基1督1教,其余文明也有自己的国教,那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

“那个什么叶尔勃竟然想让职跪拜!”司宏壮完全是嗤之以鼻的态度:“不知道是疯了,还是傻了。”

桓温虽然对波斯萨珊的国教有兴趣,但比较重视波斯的武装人员是怎么回事。他从国内得到一个消息,波斯人从远古时代就有一支精锐部队,那支部队被称呼为“不死军”,虽然波斯人的朝代一直在更替,可几乎每个王朝都有“不死军”的存在。

“倒是有那么一些浑身抱着斗篷和脸上带着面具。”司宏壮是很刻意有过观察,说道:“那些人应该就是什么不死军吧?”

关于“不死军”的信息,一开始是刘彦随便讲讲,等待波斯萨珊有使节团到汉国本土才经过专门的了解,没想到还真的是有“不死军”的存在。

“不死军”的是该追述到公元前六世纪了,阿契美尼德王朝的一支精锐部队,扮演着皇家卫队与常备军的双重身份。在阿契美尼德王朝之后,其实是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不死军”,哪怕是依然有“不死军”也是作为一种传统存在。后续的波斯王朝还在搞“不死军”,有些比较重视的波斯君王是特别挑选武技高强的人选入“不死军”,有些君王则是纯粹将“不死军”作为一种门面形势的仪仗队。

汉国这一方面已经和波斯萨珊结成局部军事同盟,互相之间怎么都要了解一下,让大量的波斯前去汉国本土当然属于不可能,交流的平台放在平蛮校尉部倒是合适。

不止是与波斯萨珊,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其余四个参与针对笈多王朝的同盟国家也会有人抵达平蛮校尉部,来的人有多有少,都是增加互相了解的一种程序。

平蛮校尉部是汉国在远方的军事基地,各国能够了解到的汉文化会相当有限,顶多也就是初步了解汉国的军事文化,真的想要了解汉文明是怎么回事,不但是要前往汉国本土,也要相当的时间,绝对不是一时半载的事情。

可能是汉国这一方面不将波斯萨珊的国1教当回事,在接下来祆1教的叶尔勃美伽帕诺斯再也没有出现,是由艾尔塔巴.玛西司提欧斯与汉国这边进行交流,可是艾尔塔巴.玛西司提欧斯也一直没有见到桓温。

美伽帕诺斯没有亲自现身,问题是祆1教十分活跃,他们有意无意会干一些充满宗1教色彩的事情,还极力接触汉人想要传播信1仰。

“就让他们那样搞?”袁乔说的当然是祆1教想要传播信1仰获得信徒的事。

其实波斯人当然不能在平蛮校尉部随意逛游,可耐不住那些祆1教的穆护(也称穆格)对信1仰传播过于热情,只要是逮住机会就狂热地拉拢信1徒。

穆护是波斯萨珊国教……也就是琐罗亚斯德教的神职人员,他们的数量极其众多,事实上成份也非常复杂,能够被带来汉人这边的穆护必然是经过层层甄选,无一不是信1仰坚定之人,为的就是将自己的信1仰传播到汉人这里。

桓温对于近期发生的事情看在眼里,一开始其实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后面却是产生了警惕。

说到底,大多数汉人对于宗1教真不是那么热衷,信1仰上面更是看做一种交易,属于什么都信又什么都不信的类型,要让汉人对信1仰产生“忠坚”之心,不是有什么逼迫手段,那即是信1仰了之后得得到好处的回馈,要不然信是信了,可真别奢望能让汉人为了信1仰的某位神袛去干些什么事。

桓温一直在琢磨,后面是对袁乔说:“他们……是在干王上所提起过的那什么?文化入侵???”

第701章:这是要搞事情啊!

每一个文明都会有属于自己特色的文化,从衣服穿着到饮食特色,几乎是生活点点滴滴上的每一个细节都属于文化的一部分。

现如今只有少数的文明有文化入侵的观念,比如诸夏文明早就在行事文化入侵的事,结果就是中原王朝周边的国家或是民族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几乎每一个国家或是民族都能看到属于诸夏文明的文化影子。

诸夏文明向外进行文化入侵的手段可以说是最为温和,是展现自己文明高度的同时,借本国的军事实力进行威慑,文化传播的手段谈不上什么血腥,更多是以绝对的优势在碾压落后文明。

文明程度落后的一方向先进文明学习是一种必然,历朝历代的中原王朝也是乐此不疲地传播属于中原的文化,导致的是东亚的中原文明圈子很大,辐射出去的泛中原文化圈更大。直接的体现是相当多国家的文字压根就是汉字,一些受到影响比较大的国家也是穿上了稍微改装后的汉服。

关于中原文化圈子的影响力,以棒子国和倭国、猴子国受到的影响最大,三个国家在长达将近两千年的历史里面都是使用汉字,结果是儒家成为中原主流之后,一些儒家思想也一直在影响着上述三个国家。

另一方面是服装,中原王朝因为改朝换代在服装上面一直出现变化,大体上却是延续着汉家衣冠的特色,其中的一个例外是李唐加入了相当多的胡人和西域色彩,衍伸出了充满李唐色彩的“唐衣”。而实际上唐衣和传统汉家衣冠是存在明显区别的,也影响到了后续的中原王朝。

关于中原文化的影响也体现在服装上面。有相当多的国家,他们的上层社会基本上就是随着中原王朝的达官贵人穿着,款式上面还不带变化,甚至是国家的统治者怎么穿着都受到中原王朝的监督。

棒子国、倭国和猴子猴,他们所谓的民族服装其实都是中原王朝某阶段的服饰,像是倭国一直延续着先秦时期的中原服饰,棒子国则是到有明一代受到影响最大一直保留服饰,猴子国本来也是各种充满中原文化服饰特色。不过,猴子猴后面是因为欧罗巴人殖民过来被强制更改才是去中原文化的服饰色彩,连带猴子国的文字也变成了拉丁文体系。

关于文字,棒子国后面在去汉化时期搞出了一个不健全的字体,连带很多发音其实也是舶来品,相当多的字和组词的读音是直接照搬汉字。(有兴趣可以查一下)

倒是倭国一直保留着汉字,一开始是全为汉字的字体,后面的平假名和片假名是有些比较复杂的发展过程,起初是为了出别贵族和平民,搞着搞着变成了注音。到民1国时期,一些文化人是学习倭国也搞注音,就是偏旁部首的读音。(与天朝的拉丁字母拼音不同,如今湾湾还是使用那套偏旁部首)

在倭国的一些读音上面,其实能够分辨出存在闽南语和客家语相同的地方,连意思都是一样。再来就是有着一些南洋读音,还存在历史上的一些东北消失民族的读音。就是一些文字虽然和天朝一样,可相同文字却有不同的意思。

中原文明在东亚长期是属于最先进的文明,本身对于周边国家的“跟风”早就觉得是一种理所当然,再有儒家一直想要教化蛮夷的执念,周边国家不受到重大影响都难。

与中原文明相对比的是,其他文明在文化入侵上面通常是以宗1教手段入手,曾经的希腊人是那样,现在的波斯人也是这样,到后面伊1斯1兰1教和基1督1教崛起之后更是执着,到了那种不信我神即为异端的地步。

中原文明的历史上看不到因为宗1教理念不同而爆发的国战,可是在欧罗巴和中亚、中东却是因为宗1教而一直在爆发大战。要是研究起来,其实会发现那是归于“单一神”的霸道之处。

不管是叫琐罗亚斯德教,还是中原称呼的祆教、火祆教、拜火教,这一个宗1教并不是“单一神”的体系,侵略性上面并不强,对于信1仰的传播却是有着宗1教的共性,也就是无比的热衷。

桓温特别了解了一下,汉人这一方面还真的出现不少信了琐罗亚斯德教的人,他就如同中原文明的高官那样,第一瞬间想到的就是进行解决。

无论是那个中原王朝,皆是视宗1教为大威胁,没可能让任何一个宗1教肆无忌惮地拉拢信1徒。在诸夏文明的历史里面,不管是什么都要屈从于王权,哪怕就是宗1教也该是服务于君王的统治,那样一来就很容易淘汰掉一些宗1教,留下对统治有用的宗1教进行约束性质的发展。

桓温当然没有可能让波斯人的宗1教肆无忌惮拉拢信1徒,他先让司宏壮警告波斯人,后面对军队进行整肃。

很神奇的一幕就那么发生了,原先信了琐罗亚斯德教的汉人,他们知道官方排斥之后,没任何意外是立刻放弃了琐罗亚斯德教。

美伽帕诺斯本来发现汉人好忽悠是很高兴,正在计划将吸引更多的汉人成为信1徒,就在他想要搞一场重大的宗1教仪式前,司宏壮是先去警告了艾尔塔巴.玛西司提欧斯,由艾尔塔巴.玛西司提欧斯向美伽帕诺斯表达不满。

“信1仰是神圣的,人间的权力不该进行干涉。”美伽帕诺斯对桓温一直没有出现非常不满,更不满的是他没有受到汉国足够的重视:“任何对神的不尊重,都将遭遇来自神的怒火和惩罚!”

首节 上一节 768/11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宋末之乱臣贼子

下一篇:唐谋天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