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席卷天下

席卷天下 第775节

桑虞回到中枢已经有一段时间,刚回来就办了件大事,监督御史府各级官员审判了六个郡守,县令、县长有四十七人之多,以下公职人员和地方涉事人员更是无算,很是展示了御史府的威严。

每个国家都会在大治之前进行一次“扫除”,不完全是为了吏治清明,还是一种统一精神的必要手段,也就有了“站队”的选择在内,与当前国策符合的人自然是该得到诸多好处,不同理念的人能回老家种地就算是一种幸福。

汉国的当前国策就是应对大面积的天灾,任何挡路或造成负面因素的人都属于被清理的对象,清理掉一批自然是会有人补上,刘彦得到了国家上下的思想统一,其实各个中枢大佬也是或多或少得到了好处,比如本派系又得到了壮大。

徐正非常严肃地说:“笈多王朝可是一个能够武装百万大军的强国!”

关于笈多王朝有多强,前方发回的战报是有提及笈多海军作战经验丰富,也提醒笈多王朝真的能武装起百万大军,可汉国其实还是没有明确的概念。

“那可是百万大军!”徐正想要军方有更多的部队参战,使更多的人有立功的机会,就是胡说八道也该往严重的方向说:“仅是一个百万大军就值得大汉重视。传闻就算是百万大军被灭,笈多王朝还能武装起下一个百万大军,别说笈多王朝还有诸多的属国了。”

那可是百万大军啊!就算那一百万的士兵战力都不怎么样,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全面,能有足够的资源来武装起一百万人就能说明问题。

笈多王朝现在已经开始在暴兵,续动员南部之后,拉上一众小弟要去平蛮校尉部搞事,事实上已经开始在做全国总动员的准备。

汉国会知道笈多王朝在做全国总动员,不是汉人的细作多么有能力,是由罗马那一边提供消息。至于罗马人为什么会向汉国透露消息,里面有值得思考的方面。

有些国家人口众多,可是限于国力的相关方面,想要武装一百万人都做不到。毕竟想要有多少军队首先得有武器给士兵列装,编制之后还要后勤补给能够保证,就算是再不管造成什么民不聊生,真就不是每个国家都能办到。没那个能力又非这么搞的国家,基本上还没有和敌国开战就自己在国内的一连串动荡中玩完了。

要是按照徐正的说法,汉国对笈多王朝动手压根就是提到了铁板,不缺少有觉得找错对手的大臣,可没人会表露过后悔,就是装也要装成“敌人再强又怎么样,反正就是刚”的态度。

事实上就算是笈多王朝再强,汉国会忧虑,可要说怕真没有。

汉国因为有刘彦的金手指存在,不需要为粮秣等补给担心,真要发狠不过是开拓出更多的空间用于屯兵,随时随地还能再投送个几十万大军过去。

笈多王朝怎么样?他们守住了自己的阿三洋,摧毁并攻占了平蛮校尉部,之后能怎么搞?还能学汉国搞一个前进基地?就算真的是在汉国本土边上搞了一个前进基地,笈多王朝能在前进基地部署多少兵力,后勤补给又该怎么维持?

在当前的时代,就是刘彦有金手指才能搞超远距离的大规模跨海入侵,那是有不需担忧后勤补给困难的前提。

再来是汉国已经在经营马六甲,这个门户是掌握在汉国手里,笈多王朝就真的是毁了平蛮校尉部,该怎么过马六甲就是个难点。

一系列的前提之下,汉国中枢是已经知道笈多王朝有点难搞,可是真的一点都不怕笈多王朝有什么反扑,相反是汉国就算第一次失败了,还能再第二次、第三次……第无数次去搞事。

当前刘彦所遭遇到的困难没别的,大面积的天灾需要应对,内政也真的是该发展。在搞这些的同时,对外真的无法大规模用兵,不止是对笈多王朝,连该收回的西域都暂时没有付之行动。

“只要能够登陆阿三本土,以战养战能够解决很多难题。”徐正显然是不死心的,有那么点胡搅蛮缠的意思,又说:“不是还能向多国购买粮食吗?”

限制大规模用兵的难题之一就是汉国现在缺粮,天灾爆发之后绝大多数地区会颗粒无收,国家大规模搞以工代赈工程会用到的粮食将是一个天文数字。在这个前提下,常备军大部分是窝着,郡县兵都被成批抽调南下去搞“鱼米之乡”,使在编的屯田兵团在极短的时间里膨胀到了接近百万的数字。

面对徐正的胡搅蛮缠,刘彦没有什么表态,纪昌等大臣是一再苦笑连连。

汉国入侵笈多王朝的初衷是为了劫掠没错的,可最终的目标还是灭国占土,真要灭绝掉阿三也不能是一开始就穷凶恶极,得是一步一步慢慢来,至少不能一开始就将所有阿三推到对立面。

中枢已经批准了桓温对阿三的登陆作战方案,远征军会在应对阿三等多国联军对平蛮校尉部之后,执行从那个到现在连名字都不知道的小国登陆计划。

现在保卫平蛮校尉部的战事才是初始阶段,桓温可没有向国内求援,徐正会出来搞事情纯粹是受于同僚压力,一帮闻到血腥味就两眼发红的家伙,迫切希望找到个能够建立战功的战场。

向多国购买粮食是已经执行,各国使节团的正使都还在汉国没有回去,汉国这边派人跟着他们的副使回国,能够采购到多少粮食属于未知数。

刘彦不对增兵进行表态,是清楚就算桓温开始执行阿三地盘的登陆作战方案,从登陆相关的迷惑动作,再到真的进行登陆,其过程至少会耗时半年以上。

还有大半年的时间,刘彦肯定是要好好地熬一熬疯狂想要建功立业的军方,憋一憋,憋到真放出去的时候,爆发出来的作战热情绝对与正常情况下更凶猛。

第707章:百万大军又算什么

冷兵器时代能够武装起百万军队的国家真的没有多少,要是真的能够武装起一百万人,动用这一百万军队进行战争,也是难以进行持久作战。

曾经的秦国一再武装接近百万人进行战争,可要是查阅历史会发现一点,秦军的百万规模最多也只是支撑两三年,大多是七八个月,还每一次之后都搞得自己元气大伤。

秦国自商鞅变法之后就成为一个军1国1主1义的国家,以耕战为生存的一切,存在意义就是为了战争。恰恰就是因为耕战体系的存在,可以使国家百姓生产出来的资源绝大部分归于国家,国库充足之下才能屡次搞出百万大军,要不然根本不可能那么干。

自秦国之后,历朝历代的中原王朝很少再能搞出一百万大军这么恐怖的数量,不事生产的常备军在先汉最多的时候也就两三万,其余兵源是来自于徭役的一种义务。其后的朝代基本上也差不多,只是有着很少不事生产的职业兵,其余士兵平时各干各的事业等得着被征召才进入军队。

“我们其实也是这样的状态,区别就是有常备军的存在。”徐正好歹是太尉,对于军务不能陌生:“我们的郡县兵就是徭役体系,通俗点就是流水的兵源铁打的营盘。”

君王巡视地方,一直负责西北军务的谢安不能不出现,他早就在陇西郡靠近南安郡的区域等候。

谢安手头上就有两个常备军,是针对羌族和氐族残余进行轮战,打打停停的状态已经持续一年半。

所谓的羌族和氐族残余,自然是从汉境内败退出去的那些。位处西强山(西倾山)区域的两族残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最开始是严重威胁陇西郡,等待谢安率军过来才发生情势改变。

一年半的时间内,谢安尝试过两次杀进西强山,但是那里地形着实复杂,羌族和氐族的残余也太能逃,汉军仅是控制西强山以东的盆地,兵源不足下对山区难以形成控制。

“大汉近几年是绝难出现百万大军了。”徐正满满都是遗憾地说:“有天灾需要应对,那帮文官也一直在囔囔着内政、内政、内政!”

谢安远比徐正更加了解历史,要不是被逼的,谁会去搞什么百万大军?

中原的战争史,从秦帝国之后很少再出现百万大军的规模,主要原因是粮秣和相关的武备跟不上,再来就是少有的几个君王搞百万大军将自己搞死国家也搞没了,喜欢借鉴历史来进行评估的诸夏文明,会将那些例子作为反面教材。

石虎搞过百万大军,没过几年石碣赵国走进了历史垃圾堆。

苻坚也号召过组织起了百万大军,一战之后土崩瓦解,连带看着无比强盛的苻氏秦国(前秦)也是很快被扫入历史垃圾堆。

东亚这边搞出百万大军的记录还比较“平实”,有不少还是所谓的“号称”,比如赤壁之战曹操总兵力接近三十万号称百万。要是看其余区域搞了什么,绝对是瞬间吓尿了。

“没开玩笑。”徐正近期接触了不少歪果仁,对谢安说:“我们仅是百万大军,他们可是动不动就数百万大军,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谢安知道有多国派使节团来汉国,至于发生了什么事也只是知道一个大概。

徐正就捡了一些道听途说来讲,说话的时候还满脸的诡异。

巴比伦的赛米拉米斯(Semiramis)女王远征印度,麾下三百万步兵二十万骑兵十万车兵。此记录出自公元前五世纪的古希腊医生和历史学者克泰夏斯(Ctesias)的《波斯史》

希罗多德的《历史》记载过,有一次波斯人远征希腊,动员五百万大军。这个就是电影《斯巴达三百勇士》的背景,也就是那个大流士搞出来的大动作。

公元二世纪的阿里安的《远征记》有记载,亚历山大和波斯决战的高加米拉之役,亚历山大大军杀死三十万波斯军,俘虏比这还多,也就是波斯军超过六十万之多,还没算上波斯国境内的驻守军队,波斯总兵力妥妥的就是超过百万大军。

来自一世纪至二世纪的古罗马历史学家阿庇安的《罗马史》,记录了凯撒进攻高卢,对付了高卢四百万大军。

首节 上一节 775/11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宋末之乱臣贼子

下一篇:唐谋天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