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席卷天下

席卷天下 第778节

汉国现在的确是算不上什么富有,甚至从某些方面来讲大部分地区还显得相当贫穷,是他们想象中所不同的地方。

从建康到关中需要走上数千里的内陆,奥卢斯.赛克斯图斯.西塞罗倒是充分见识到了汉国的疆域辽阔,由于汉国正在大力建设从建康通往关中的国道,几乎是走到哪里都能看到大量人手正在劳动,他们一路过来也有了一种“这个国家人口众多”的印象。

有建设就代表着有活力,一个正在大肆建设的国家就不止是有活力那么简单,代表的是这个国家已经从战争的创伤中走出来,开始在向着自己期盼中的美好生活而努力。

他们一路从建康到关中,又到了新旧长安,谁都无法否认这个东方国家的伟大之处,那就是汉国竟然能组织起数百万人的合作劳动,人数众多之下也能保持良好次序。而说实在话,不是哪个国家都能组织数百万人一块劳动,有那么多人还得有组织能力,通常是有那么多人的国家没有那样的组织力。

身份地位越是高的人,他们对组织能力的认知就越清楚,那是次序,也是统治能力,今时今刻能够组织数百万人进行劳动,需要的时候也能动员出足够的人来进行武装。统治阶层看待国家与平常人并不一样,富有与否不是关键,人民愿不愿意听从国家指派才是关键!

“所以赛里斯国内一片废墟的时候,他们还能出动军队对外进行战争。”奥卢斯.赛克斯图斯.西塞罗回想了一下在平蛮校尉部的所见所闻,后面补充了一句:“赛里斯人热衷战争,是军人到平民都在渴望战争。”

那样说也没有错,平蛮校尉部的驻军是为了战争而去,国内的军人羡慕能够走上战场建功立业的同袍,百姓知道之所以对外开战是为了掠夺粮食,那样的战争对国家的任何人都有益处,大多数人并不会排斥那种战争。

罗马人是在与汉人的接触中有自己的思考,他们接触到的人都在支持对笈多王朝的战争,他们并不了解更深层的关系,仅是因为这个国家的凝聚力而感到恐怖。

事实上,曾经的罗马公民也一直都是支持对外发动战争的,那是因为每个人都能获得战争红利。可是现在的罗马却是越来越厌恶战争,再也见不到三巨头时代那种罗马公民全面支持战争的情况,不是对外获得胜利罗马公民无法分到战争红利,是罗马对外战争的胜利越来越少,牺牲越来越大,收获也越来越少。

罗马人是因为战争而走向强盛,也在不断的战争中疆域越来越辽阔,要说古时候哪个国家最好战,毫无疑问就是罗马。

现如今的罗马正处于矛盾时期,他们一方面因为国内正在发生内战,大部分罗马人对战争有了排斥感,另一方面是不得不正视波斯萨珊越来越大的威胁,绝大多数的罗马人都在寻找英明的领导者跟随,希望快点结束内战一致对外。

奥卢斯.赛克斯图斯.西塞罗之所以追随君士坦提乌斯,不是因为别的,是其他的分裂者在国内撕咬的时候,君士坦提乌斯却是依然没有忘记抵御波斯人。他认为只有君士坦提乌斯这种还没有忘记国外敌人的君主才是值得追随的,也只有君士坦提乌斯才能重新恢复罗马的荣耀。

目前的罗马是以部分的力量在应对波斯萨珊,谁都明白分裂状态下的罗马根本不是波斯萨珊的对手。

罗马人与波斯人没有和平共处的可能性,哪怕存在和平也会相当的短暂。不管是君士坦提乌斯还是君士坦丁(二世)、君士坦斯,他们都明白这一点,可罗马的分裂并不会以和平方式结束,也就导致谁都需要来自外部的助力。

与君士坦丁和君士坦斯相对比起来,君士坦提乌斯的情况更糟糕一些。

君士坦丁控制的是意大利半岛,北非以及埃及也是君士坦丁的控制区域,算得上是实力最强的“诸侯”。不得不说的是,意大利半岛一直都是罗马人的本土,人口最为密集就不说了,作坊什么的也非常多。

君士坦斯则是掌握着欧罗巴的西班牙到高卢部分,那是无比广阔的疆土,虽然与意大利半岛没得比,可真的差不到哪去。他还接受谋臣的建议优待日耳曼和凯尔特一些蛮族,比如默认了法兰克等一些国家的建立,期望联合蛮族作为内战中的助力。

君士坦提乌斯控制的疆域是东方各行省(现代土耳其),之前罗马对这一边并不重视,称不上有什么开发或发展。

分裂中的罗马,三个集团的君主都是君士坦丁一世的子嗣,幼子君士坦斯与前两者的关系比较复杂,君士坦丁(二世)与君士坦提乌斯就真的是关系非常恶劣。

奥卢斯.赛克斯图斯.西塞罗能将法兰克、勃艮第和阿勒曼尼一块带到汉国,就证明君士坦提乌斯与君士坦斯有过交流,他们的使节团中却是没有君士坦丁(二世)的人随行。

“我们当然不愿意看到赛里斯和波斯结盟来对付罗马。”马库斯.马卡却知道汉国已经和波斯萨珊形成局部同盟:“希望赛里斯人与波斯人的同盟仅是限制在对付笈多。”

刘彦巡视西北,有些使节团请求同行并没有被拒绝,像是罗马和波斯就有重要人员随行,其余使节团却是并不重视,有些使节团甚至得到同意之后跑去了建康这个繁华之地。

“我们也取得了成果,不是吗?”奥卢斯.赛克斯图斯.西塞罗抚摸着坐骑的马鬃,看着一望无际的平原,多少是感到藉慰地说:“至少赛里斯人愿意与我们展开贸易。”

罗马……至少是君士坦提乌斯的这个集团尝试过想要促成双方停战,笈多那一边得到的回复是愿意接受罗马的调停,汉国却是在罗马稍微提起的时候就态度强硬地表示那和罗马没关系。

汉国的强硬态度让奥卢斯.赛克斯图斯.西塞罗意识到一点,他们根本就没可能左右汉国的意志,没有傻乎乎地进行逼迫之类的,是在认清现实之后停止调停,寻找新的利益点。

“除了粮食,赛里斯人愿意与我们的贸易物品足够多。”马库斯.马卡其实是君士坦斯那边的人:“丝绸、武器、防具……你们需要的,和我们需要的,赛里斯人都没有拒绝。”

其实最让罗马人满意的是,汉国并没有一定要求是贵重金属付账,甚至是可以在汉国的物品抵达罗马之前不需要付钱。会有汉人带着货物跟着罗马人前往罗马境内,到时候罗马人要是贵重金属部族,也可以使用粮食或汉人认为可以的东西来付账。

奥卢斯.赛克斯图斯.西塞罗瞬间就露出笑容,他们这个集团极度需要军械,原先笈多王朝哪怕是能提供数量其实也是一直不太够,再来是笈多王朝制作的武器并不是最符合罗马军队的,比如刀这一类型罗马人就不太会使用,尤其是弯刀。

罗马人最擅长也是最习惯的武器是剑和矛,他们向笈多王朝采购的武器也大多是这两样。笈多王朝在制造罗马人的军购时,没可能都是采用乌兹钢,其实也是普通的铁制品,真正采用乌兹钢的武器都是刀的款式。

奥卢斯.赛克斯图斯.西塞罗向吕议表示要军购,吕议原先是内心拒绝嘴中回复需要商讨,刘彦给出的意见是完全可以贩卖军械给罗马人。

汉人使用的武器种类有非常多,罗马人最擅长的剑和矛其实也是汉人最擅长的兵器,就是在长短方面有比较大的不同。

罗马人使用的是短剑和短矛,基本上是适应一种持盾战法。

汉人使用剑是一种一直增加长度的过程,剑手一般也不会持盾。在矛方面,汉人因为主要的敌人是游牧民族的骑兵,对矛的追求是需要足够长,长矛手仅是持矛就够麻烦,不会要求再带上盾牌。

“其实我们与赛里斯人在很多方面很相似。”奥卢斯.赛克斯图斯.西塞罗说的当然不是头发和眼睛:“赛里斯人在悠久的历史里面一直受到来自蛮族的困扰,我们也同样是那样。”

马库斯.马卡细细想了一下,好像还真的有很大的相似点,长相和受到蛮族的困扰是一方面,两者都还是引领着周边国家和民族在进步,一直都是文明的高端者。

“可以看得出来,赛里斯人对我们很友好……”奥卢斯.赛克斯图斯.西塞罗沉默了一下下,补充:“不是像对待波斯人那样,他们与波斯人合作是为了对付笈多,他们与我们的友好更像是一种……怎么说?来自长相或……文化?之类的亲近感?”

“我们都是在遥远的世界一角,一样有着辉煌文明的高度。”马库斯.马卡笑着说:“事实上我们与赛里斯才是天然的盟友。”

“你说得真好。”奥卢斯.赛克斯图斯.西塞罗说得非常由衷:“不能只是我们那么思考,应该让赛里斯人也正视到这一点。”

第710章:一句话的威力

陇西郡与东面关隘,如以前的函谷关,随后的潼关、虎牢关、蓝田关、峣关,皆是关中的门户。

相对于关中以东有借山川地势建立起来的关隘,关中西边和西北边则是几乎一马平川,难有什么地势险要的地形。

将首都定在长安的政权,最为重视的是东面的安全,那是因为东面即为中原。而中原历来人口稠密和地方建设良好,不管是什么关,那些关隘就是都城的屏障,防止中原生乱之后迅速杀入关中,没给都城有准备的时间。

自先秦兼并义渠之后,关中西北部少有能生乱的因素,是等待羌族下了高原盘踞西北,东汉时期的长安以西才有了新的威胁。

羌乱困扰了东汉足足一百年以上,羌人一而再再而三地降而复叛,某段时期西北压根就是一个泥潭,要说东汉是被羌乱拖垮真的一点都不为过。

东汉为什么不像防御草原游牧民族那样建长城以为护栏?那是因为爆发羌乱的州郡就是大汉的疆域,哪有建立长城割舍自身疆域的道理,再来是东汉的财政一直以来也不怎么样,就是愿意割弃疆域也没有那个财力去造长城。

陇西郡本为汉家边陲,再以西便是一个范围很广的盆地。那个盆地其实也掌握在汉家手中过,就是掌控的时间并不长。盆地再以西便是高原,那里是汉家绝对陌生的领域,自有诸夏以来,到先汉覆灭,汉家基本上就没人踏上高原一步。

盆地有异族,归类于羌,而羌真正的意思就是一群放羊的牧人,之所以会成为一个民族,是掌握民族命名权和历史记载权的诸夏给予的定义。

说诸夏掌握民族命名权一点都没有错,因为中原王朝强大,强者就能给弱者冠以名号,说谁是什么族,哪怕那个部族不承认,那就打到承认,或是直接灭了再盖棺定论。

历史记载权方面,世界民族之林有着相当多的民族,可是很少会有像诸夏用文字来记载自己的或他族的历史。历史长河之长,任谁都难以看到尽头,谁用文字记载了历史,不知道多久之后的子孙后代看到,他们恐怕只有造出时间机器才能亲眼看到古时候发生了什么,要不然就是先人记载了什么就得去信什么,压根就是无法对历史记录有什么手段来认证。

“羌人祸害汉家数百载,至今依然有遗祸。”刘彦就是认为东汉被羌人之乱拖垮的人之一,更不用说他还知道五胡乱华时期羌人扮演着什么角色。他是骑跨于骏马之上,周边不是大臣就是大将,又有来自异国的使节,冷声说道:“不可使之卷土重来。”

首节 上一节 778/11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宋末之乱臣贼子

下一篇:唐谋天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