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席卷天下

席卷天下 第78节

要不是不懂得怎么利用鲸鱼,刘彦还真的就有心要捕猎这种大鱼,要深切知道这玩意的肉可是巨量,一头就足够数千人好好吃上十天半个月的。

当然了,实际上是一头约有三十吨的鲸鱼就给刘彦贡献了将近四十八万的食物单位,那个时候他真的有种要脑充血的感觉。

是四十八万的食物单位,要是依靠栽种粮食,那该是多少亩和多少成熟次数的产量?当时刘彦就决定了,一定要发展捕鲸产业,哪怕是不为吃,不去研究香水、蜡烛啥玩意,就为了增加食物单位!

远处的喊声传来,刘彦停下脚步看向了沙滩的位置,那里有几个大大小小的士兵方阵,看着是在进行军阵的演练。

负责操练的吕泰明显是发现了刘彦的这支队伍,得知刘彦在场跑了过来。

吕泰是十分恭敬地向刘彦行礼,然后又向换上了劲装的拓跋秀行礼,之后才恭敬地说:“君上,可要过去看看将士们?”

刘彦无视了吕泰那热切期盼的眼神,军队是该重视,但不能无限地惯着。他对军队已经是从优厚待,再表现得特别,极可能让军队变得骄纵。

吕泰看似有些失望?他重新振作了一下,又请示:“君上,那属下就回去了?”

刘彦点头,看着吕泰小跑着回去,扭头对纪昌说:“军队的各层军官选拔出来之后,训练有点像模像样了。”

纪昌乐呵呵地应“是”,他看向了正在操练的士卒,说道:“他们按照屯的建制,每七日会进行一次对抗。君上已经缺席了数次,今次是不是……”

刘彦还是摇头:“该给的待遇已经给了,没有给的也正在加速建设。”

纪昌却是没有感到失望,反而是有种欣慰感,只是看到田朔咧着嘴在笑心里有些不以为然。

对,刘彦这些天表现出来的是比较重视民政,但那又能代表什么,现今天下为乱世,任何民政都是在为军事服务!

…………

《我在东瀛种过田》:跟着徐福去种田,探索东瀛人种的神秘起源……

第86章:长广李家

“我们要主动过去?”李坛该说是一个比较年轻英俊的青年。他是李家的嫡长子,本身接收着相对良好的教育,却是因为这样颇有些傲气:“不过是一个新兴的部落,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父亲何必过多重视。”

日头正盛,照射到护城沟渠,反射在本土城墙,两个身穿晋人喜爱的宽大衣袖站立在约有二丈的土城墙之上,他们是一个中年一个青年。

威风在吹,远处麦田里面起了波浪,风势到处,青萌的麦秆一排排地低头。

不存在什么多余的树木,有的就是提供灌溉的一条笔直的溪水,却是不知道李家为了这一套灌溉所需,动用了多少人力,又花了多少的时间。

李明之已经四十四岁,他从幼年到这样的年纪,经历过的事情太多太多了。因为中原局势变幻无常,他当过晋国的子民,经历过汉国(前赵)对晋人的肆意屠宰,又度过了赵国(后赵)相对温和的时期。

说后赵对待晋人温和,那是在石勒的时候了,当时张宾还活着,尽管羯人残暴,可石勒听从了张宾的建议,相对优待晋人中的士人,或是收税,或是吸纳晋人中的佼佼者为朝廷效力,连带对普通的晋人至少不像现在这么肆意杀戮。

“年景不一样了。”李明之那双眼眸里有着略略的浑浊,只有历经沧桑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眼神:“羯人对晋人的温和随着扬州之战已经结束……”

其实,石虎先称帝,在“天无二日民无二主”的既定规则下,等于是直接与晋国朝廷成为敌对。后来,石虎又在一些文臣的劝说下改称天王,但石虎领导下的赵国与晋国的关系根本没有改善。

“当今天王登位,从未将我等晋人当做人看。如此,为父才从堂堂的一县县长,成为乡野村夫。”李明之有太多的故事,是年轻气盛的李坛听得觉得不耐烦的故事。他知道自己的儿子心高气傲,可现在根本就容不得晋人存在心高气傲这种情绪:“汉部新兴,若是灭亡在上一次的征讨也便罢了。他们撑了下来,朝廷不会为了汉部大动干戈。要是汉部有派人前往襄国活动,刘彦必然成为新任郡守。”

都是能猜出来的过程,有太多的胡人都是这么当官的,干掉了弱小的对手,派人前去襄国上表臣服,然后大肆挥金撒帛,不出意外绝对能够达到目的。这也是朝廷控制地方的手段,鼓励地方胡人强族互相残杀,那些人杀得越狠,朝廷就越好统治地方。另一个手段是,一旦要对外用兵,地方上的任何家族都需要出人。两个方法都是“减丁之法”,听闻是出自张宾之谋。

“不算被杀得鸡犬不留的不其城,汉部已经占领柜县和计斤县,不会再向其余县城动手了。”李明之的目光在坞堡内的各部来回扫视:“汉部解除了外部的威胁,目光必然转到周边。我们离汉部选定的栖息地太近了,只能主动示好。”

就是这点李坛才不服气的,他们有防御完好的坞堡,有数千的庄户,能集结起一支不弱的武装。过去,他们不止一次遭受到胡人的进攻,屡次都能依靠完善的防御工事支撑下来,从未有一股胡人可以进入到李家的坞堡,李坛相信哪怕是汉部来攻,亦是奈何不得李家。

“父亲,胡人……不可靠。”李坛那张年轻的脸上还没有续须,他带着深切的怀疑:“我们不与之交恶便可,何必讨好?哪怕是汉部来攻,我们挡下的胡人还少吗?”

李明之看着自己儿子那朝气蓬勃的脸,内心里不能说没有感概。

李家有家学,有相对于其他家族来说显得珍贵的典籍。那是李明之在担当县长的时候,利用职务的便利进行私藏的书籍,有四书中的《孟子》,有五经中的《春秋》,虽说都不是完整版本,但世间除了那些千年世家,谁又有完整的版本?

最让李明之遗憾的是,统治中原的是胡人,不……应该说遗憾统治中原的胡人不惜才和爱才,否则以李家的底蕴培养出来的李坛,无论怎么样都该在官场有容身之地。可惜的是,朝廷(后赵)不会是晋人一展才能的的舞台。

“按我所说去做便是!”李明之还是在看坞堡的各处:“去了,别将那一脸的傲气挂在脸上。”

李家的坞堡不小,外围挖有壕沟,壕沟被引来了活水,再配有厚实的夯土墙,土墙并不是直线,是一种有棱角的不规则形状,这就是外围的防御工事。他们显然是经过高人指点,知道有棱角的城墙才能发挥最强的防御效果,至少是防御的一方在弓矢上面会显得更有射界。

算作内部防御的地方,一排排夯土的房舍连起来,哪怕是外围被攻破,那些连起来的房舍可以充当另一层防御设施。

哪怕是房舍那一层工事再被攻破,进攻的一方还需要面对李家真正的核心,既是建造成为圆形的土楼。

土楼看去颇大,它第一层和第二层的墙壁厚度达到了一丈,整个土楼只有一个出入口,整个建筑的高度有五层的分布,注意观察可以看到第三层有不少呈现圆形但是狭隘的窗户。

土楼第三层的那些狭隘孔洞平时是窗户,需要的时候就是箭孔,看去大概就是每三米有一个。

在土楼的内部,中间是一个很大的露天天井,一层不存在住房,就是用以各种劳作的空间,地下还存在用以存放物资的地窖,顶层有可以晒麦子的平台。顶层平台到了战时,可以安排弓箭手,可以囤积檑木或石头。

(一整个其实就是现代客家土楼加强版)

李家的坞堡占地范围不小,里面存在可以耕种的土地,但大部分的田亩其实是在土墙外面。

现在是夏季了,春天种下的种子已经长成了麦秆,到了秋季的时候,李家坞堡外的农田就该是麦穗垂头,形成一片的金黄。

“为了能够在秋季有收成……”李明之将视线收回来看着李坛:“怎么也走这一趟啊!”

是啊,与新兴的汉部交恶对李家没有好处,能够守住坞堡,外面的粮食怎么办?

就算是不为别的,汉部有在向外出售兵器和食盐,李明之早就动心,只是迟迟不好付之行动。李家这一次不管是为了实际的安全需要,或者是为了能够与汉部交好获取兵器和食盐,都该行动起来。

为了展现足够诚意,李明之选择派自己的嫡长子李坛前去汉部目前栖身的所在。李坛不会是孤身一人前去,会带上足够的武士,必要的礼物亦是需要拉上几车。

李家的坞堡离黄岛区真的是略近,李坛是从日出那一刻出发,走到临近中午的时候,远远地就被汉部的人给拦了下来。

“我等乃李家堡来人,为敬献贵部族长礼物而来。烦请通知贵部主事者。”李坛骑着高头大马,配合身上那身合体的劲装,看着尽显少年英武。

拦住李家这一伙人的是斗阿(é),他现在已经是什长了,负责把控一处要道。

李坛带着的人不算多,大概二十来骑,然后是四辆马车,马车上装载有礼物,大概三十来个的武士有些是徒步,有些则是坐在马车之上。

首节 上一节 78/11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宋末之乱臣贼子

下一篇:唐谋天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