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席卷天下

席卷天下 第822节

这一次算是刘彦不得不对西域下手,导致“先手”还没有各种妥当,算得上是意料之外的行动。

原来属于张氏凉国的情报系统是有被汉国接收了一些,问题是西北对汉国的归属心不强,导致汉国对于原属于张氏凉国的探子传回信息不知道该不该信。

不靠谱的情报前提下,正确的做法就是无视掉那些情报,以统兵将领自行操作为准,后方的中枢给予前线将领最大的自主权,等着收获,或是得到求援给予增援。

超级大国不就是这样吗?输得起,输上一次两次根本就不是事,再则是还不一定会输。这一次进军西域,出于止损的倾向远超过军事考量,只要是能将矛盾向外发泄,其实就算是成功。

“杀敌亦属军功,不单西北各郡县之人,其余各地前往者甚众。”纪昌对这个其实是排斥的态度居多,可在大环境的需要下什么反对都开不了口:“谢艾汇报,汇聚阳关已超二十万之众。”

刘彦这一次的大方是十数年来的前所未有,开方民间人士前往西域,官方给予了最大的便利和帮助,干掉西域人可以凭借首级记功,俘获西域人也能卖给官署换钱,缴获方面也能自留,绝对是有史以来在诸夏文明发生的首次。

以异族脑袋可以换取军功就是一个大诱惑,别说还有各种各样发财的方式,全国各地觉得自己行的人踊跃而去的人群也就成为洪流。

“汉人从不避讳对建功立业的渴望,钱财等物若是不涉违法亦是如此。”刘彦还是很自得的,有点本事的人都去国外发财,国内会生事的人就会减少,那些人发了财还是会回国消费:“血性男儿发泄于域外,好过内斗流血。”

并不是所有出去的人都能建功立业和发财,肯定会有不少人埋骨异域,这一点就真的没什么好说的。

汉人并不是后世所讲的一开始没有冒险精神,是官府一再限制那种冒险精神,刘彦不是要关起门来守着皇朝基业,去除了多种的限制,要做的就是鼓励汉人向外探索和冒险,得到了什么都算是锅里的。

“大汉不该固步自封,亦不该以为中原即为天下。”刘彦还知道一点,仅是高层有足够的认知该不够,得是全民都有明确认知:“官府口说无凭,有骁果出异域自会使百姓知晓。”

说白了就是有什么好处别全划拉到官方,开拓应该是一种有勇气向外者的福利。历朝历代向外开疆辟土不是没在做,可什么好处都给皇帝个人或是官府全占了,百姓只有付出和牺牲却没半点好处,那么向外开拓就会被百姓所厌恶。

“西域如南方(中南)半岛。”刘彦含笑说道:“两处便是汉人认知世界之起点。”

这一次小朝会对西域的讨论很快就结束,最后的结论是等李匡的即时情报,将话题转到了平蛮校尉部那边。

在去年,桓温就已经向中枢做了详细汇报,笈多王朝整个南部为战争进行动员,拉了不少的小弟又想对平蛮校尉部动手。

进行南部动员的笈多王朝展现出一个区域霸主国该有的底蕴,征募了多少军队看得是人口,下水战舰速度快慢体现的是一个国家的工业实力,能够有多少小弟愿意被拉上战车就属于影响力范围。

“阿三新近动员了三十万人。而这仅是南部动员。”徐正对于笈多王朝有这样的底蕴还是比较吃惊的,那可是一年之内动员的人数,肯定是还有后续。他对着重新换挂的山川舆图,指着克塔克的位置:“今岁之后,此处每日都在增加船只。”

贵霜王朝不是阿三当家作主,问题是贵霜王朝的海军是被阿三掌控。从贵霜王朝时期开始,阿三的身影就充斥着阿三洋,连带南亚各群岛也是少不了阿三的身影,他们已经在阿三洋快乐玩耍了数百年,要说现如今世界各国谁的航海技术最发达,真的是当属阿三。

“据悉,仅是克塔克的阿三海军已经多达千艘。克塔克便有如此数量的战船,大汉不得不谨慎对待。”徐正没有掩饰自己的忌惮:“大汉屡次与阿三海上交锋,优势是在舰船犀利,海战之法劣于阿三甚多。”

驻扎在平蛮校尉部的汉国海军也是一直在增加,不算系统战船的话,大小战船已经达到六百艘以上,就是战斗力真的不太好说。

汉国与笈多王朝的海战,除非是天气恶劣,要不然每天都是在进行多处且数量不一的较量。汉国海军是在与笈多海军的较量中累积海战经验,笈多王朝却是在交战中根据观察在借鉴汉军战船改善自己的作战船只。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阿三们发现汉军战船的床弩布置格局很科学,后面就依样画葫芦建造相同布置的战船,更多的战船是在进行类似的改装。

“互相进步是必然。”刘彦说的是战船攻击武器的布局就是那么明显,交战还会出现船只被俘的情况,目前战船又没有什么科技锁,模仿起来真没有太大难度。他问道:“陆地情况?”

徐正又不得不让人更换山川舆图,指着图上标注为骠国的区域,说道:“敌军以此小邦为屯兵地,兵锋离平蛮校尉部最近已经抵近至三十里。”

平蛮校尉部和骠国中间相隔着两百余里的原始面貌,不独是以笈多为首的联军在推进,汉军这边也是向骠国不断布置防御纵深。

原始密林和山区可不是那么好蹚,明明双方都已经剑拔弩张了将近一年,可真正在那片区域有交锋还是近期的事情,以双方的斥候突然遭遇的激战居多。

既然小股的试探作战已经发生,那么离大战的爆发其实也就不远了。

第745章:进击中的阿三

在山那一头并不是十分遥远的地方,巨大的营盘就设立在青山丛林之间,几处山头之上飘扬着各种图案的旗帜,旗子几乎是什么形状都有。

一杆看去最大的旗帜被顶得最高,它被其余的旗帜拥簇在正中间,黑色的旗面之上用白色绘画着一只看去憨厚的大象。

阿三使用象形作为旗帜图案很平常,只是旗面和绘画颜色有不同,就是同处一个国家的将军出征,旌旗的旗面和绘画颜色也会出现不同,那是用来区分统率的血统规格。

“敌之兵,少有着甲者,大多袒胸露肚,其人瘦弱矮小,形如猕猴。”

司宏壮所站立的是防线中的一处山顶,往东北面就是敌军的营盘,往西则是汉军构建起来的阵线。

他们已经向东北推进了接近六十里,别看才六十里,却是耗费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工程作业其实也没有容易到哪去,基本上就是逢林开路、遇水搭桥、撞山绕道。

原始丛林的环境非常复杂,尤其是一年雨水丰沛的区域,各种有毒的昆虫简直多不胜数,少不了密林之内还有各种各样的野兽,再来就是某些常年积水的区域形成了沼泽,要是林子足够密集又不通风还极为容易产生瘴气。

“咱们仅是向前推进六十里便死了将近六万人,他们足足向前推进了一百五十余里该死多少人?”

伏伟正处于休假期间,仅是半个月的休假期是没可能回到本土,船上呆腻了陆地上又没好地方去,就来到陆上前线。

汉国的西北和北疆处于干旱时期,中南半岛从春季开始却是没完没了的雨季,就是到了初秋也是依然下个没停。

本地的土著可能是适应了多雨的气候,可是对于汉人来讲这样的气候就会显得很折磨人。那是雨一直下,温度不冷不热,可是空气非常潮湿,一身衣服很难有换洗的时候,由于缺乏干柴更是很难得才能吃上一顿热餐。

当地的土著目前大多是天生地养,他们很多时候其实不会正儿八经地吃烹饪之后的饭菜,就是到食物丰富的林子里找找野果就能解决一顿,野人们的胃早就习惯这样的方式,可是要让汉人这么干根本不会解决饥饿感,甚至是汉人这么做会稀里哗啦地拉稀拉个不停。

平蛮校尉部在周边抓了不少野人,驱使着修建道路和工事,一开始野人并不好用,是给了汉家的伙食才得到配合。用俘虏的阿三和当地抓来的野人,也有马六甲那边不断送来的奴隶,他们修建了纵深六十里的防线,问题是劳力死得也有些多。

汉人其实不是那么在意死多少阿三和野人。被俘的阿三只有刹帝利才有价值,其余的阿三笈多王朝那边根本没有赎回的意思。野人比起阿三就更没价值,阿三的贱民至少非常听话,野人大多则是野性难驯。就和很多修建军事工事的劳力一样,很多时候为了保住秘密自己人都需要解决掉,阿三和野人哪怕是没在修建工事的时候死绝后面也是要清理掉的。

“这场雨停下来之后,就是大战开始了。”司宏壮是站在一处工事之内,伸手出去接住滴下的水,收回目光看向伏伟:“你们海军这一次想怎么打?”

笈多王朝第一次进攻平蛮校尉部是只从海上而来,失败过一次之后显然是觉得单一路线的进攻不靠谱,也才有纠集小伙伴的行为,又千辛万苦开辟了陆上的进攻路线,第二次的攻击肯定是要水陆并进。

“你知道的嘛,先是我们不断侵袭阿三沿海寻找和窥探登陆点,给阿三造成我们随时可能登陆的假象,结果是刺激到阿三拼老命招兵买马和大建船只,死命死命地围堵拦截我们。”伏伟说的是桓温为登陆做的一些必要准备:“阿三拼起命来还是挺狠的,到后面我们的突防越来越困难,代价也越来越高,不得不暂时放弃争夺近海。阿三要主动进攻,最好的做法自然是收缩起来以待歼敌之战机。”

自元朔七年汉国开始经营马六甲,再到元朔七年末设立平蛮校尉部,汉军与阿三的交锋已经一年多。

一开始双方的战争烈度很低,是汉军战船先去进行破袭战,得说的是笈多那一边还以为是海岛什么的,等待笈多发现骠国的西南边有了一个庞大的军事基地才明白不是那么一回事。

笈多王朝不愧是一个处于崛起期的国家,可能会犯浑……比如发现是汉帝国之后第一时间想的是和平交流,可是发现没有和平可能性也一点不怂立刻备战。

某些方面来讲,笈多王朝还是一个相对高效的政权,要是中央昏聩无能绝没可能一年就从和平体制转入战争体制,更没可能在南部动员之后立刻征兵三十万。在那做军事战争的准备期间,他们甚至还能团结多数周边国家,也表明现阶段区域霸主的地位没有遭到动摇。

“说到底还是我们低估了阿三啊!”伏伟感概地说:“就像以前我们认为九州即为天下那般,真没想过域外有什么强国。”

首节 上一节 822/11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宋末之乱臣贼子

下一篇:唐谋天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