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席卷天下

席卷天下 第859节

焉耆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的国家,西汉入西域的之前,焉耆就已经存在。只不过当时的焉耆是一个豆丁大的小国,是作为车师的一个属国。

车师在西汉和东汉期间不断被汉人压在地上殴打,西汉将车师打得分裂,焉耆是在西汉末年发展起来。

到东汉初叶的时候,焉耆抓住机会占领了秦海(博斯腾湖),又吞并了山国,压服了尉梨和危须,甚至是翻身干挺了车师前部,自此就开始拽了起来。

焉耆开始成为大国是在曹魏期间的事了。那个时候车师只剩下一个后部,高昌是作为戊己校尉的驻地,被汉人收服的车师人干掉了和吞并蒲类,又收服了乌贪人、弥人(分东西两部)、毕陆人、伊吾人,成为一个不输给乌孙的大国,但好景不长的是后面车师人自己内乱葬送了大好局面,也给了焉耆人继续扩张的机会。

一直到司马一家子篡位之后,中原那边是没兴趣也没精力管什么西域。那期间不但是焉耆人抖了起来,但凡是有些实力又有野心的各个国家都开始了自己的扩张之路,几番的攻杀吞并之余,西汉时还有能数出三十六国西域国家,到东晋不知道还有没有二十个,能算得上是西域这边大国的也就是焉耆、龟兹、于阗和疏勒(没算分裂中的乌孙)。

“焉耆不但掌控秦海,他们还控制着山脉(库鲁克塔格山脉)以北的疆域。”郗愔现在是谢安的行军长史,理当是到了展示自己存在感的时候:“并无都城,有伊吾、柳中、交河、危须、铁门、乌夷数座大城。”

西域这边民族非常多,一些是单纯的游牧民族,也有单纯的农耕民族,既是放牧又是农耕的族群更多。

郗愔事先做了很好的功课,他因为是郗氏的长子,郗鉴之前的人脉都能用得上,再加之还是王羲之的妻弟。

有了郗鉴的那层关系,再加上因为王羲之被刘彦选为文用博士,北边的一些人也会给郗愔面子,查起西域的资料还是挺简单的,就是没人敢保证资料一定符合事实。

西域目前大体上是分为五块,白龙堆北侧的山脉之后是焉耆的地盘,秦海的西北是龟兹人的地盘,于阗河流域是于阗人的地盘,葱岭以及周围是疏勒人的地盘,阗池(伊塞克湖)以北则是乌孙人的地盘。其余的国家或部族,其实都是以上五个大国的附庸或是附庸其国号令。

现在下场反汉的大国有三个,分别是龟兹、疏勒和于阗,龟兹人是名义上的盟主,可疏勒和于阗之所以下场其实是受于匈尼特和悦般的指使,余下那些西域人就是上述三国的附庸或被雇佣之类。

“鄯善人的地盘并不小。”郗愔带来了原本保存于东晋小朝廷国库的西域地图,他对着被挂上去的地图指着属于鄯善的疆域位置:“蒲苍海以南,西昆仑山以东(西汉称南山),盆地(柴达木盆地)以西,主昆仑山以北,皆为鄯善旧有疆域。”

众人看着地图,能够清晰地判断出地盘分布,看上去鄯善人的地盘可真的不算小。

那张地图是西晋时期绘制,在西晋之前鄯善人可是一直受到汉人的扶持,甚至汉军设置的都护府驻地就在鄯善境内,扶持鄯善人先后吞并了小宛、戎卢、婼羌、扜泥、伊盾,才有了占据偌大疆域的鄯善国。

鄯善人没有成也汉人败也汉人的说法,但事实上汉人的力量在西域消退后,鄯善的确是遭遇西域各国的围攻,再来就是鄯善人自己也不团结,导致了如今的四分五裂。

“鄯善人非常欢迎我们的到来。”郗愔不是在胡扯,止于他们到来之前,鄯善人就争先恐后地求见李匡,只是李匡的级别难以灵活操作。他看向了谢安,含笑说:“中郎将已经属意接管鄯善疆域,并禀告长安进行屯田。”

谢安没理由不去利用鄯善人,不但是人要利用起来,连带土地、林区、牧畜等等的资源也会善加利用。他清楚地知道刘彦不会只是想要收复西域,还将继续向西征服,那么将西域建设成为一个前进基地就是极度正确的事情。

当然了,汉国的国内正在发生大面积天灾,短时间内绝对不会耗费资源来建设西域,甚至是会掠夺西域的资源补充国内,谢安可不敢执行与中枢向左的方案。只是为了日后继续西进,一些事情是他可以先做安排的,比如使用西域的人力进行屯田就是其中一个。

谢安这一次带着一个常备军过来,这个常备军只是增援部队的主力,后面还会有第二批半官方半民间的部队会来。他所知道的是,半官方半民间性质的部队会达到二十万左右,甚至可能更多,除了灾区的人求活之外,就是那些渴望军功、财富和奴隶的青壮。

所有部队相加起来,谢安指挥体系之下就会有超过二十万人的武装,中枢那边关于提升谢安官职的讨论已经有过多次,没人反对谢安的晋升,只是至少还有能够拿得出手的功劳,那么在白龙堆给予敌军重创只是最基础的,什么时候杀进龟兹将这个敢于悬赏汉人脑袋的国家灭掉,那就是中枢晋升谢安为征西将军之时。

若是谢安晋升为征西将军,那么四“征”级别的将军也算是齐全了,谁都在期待接下来中枢会不会启用“镇”字级别的将军。

谢安了解了白龙堆敌军的概况,对于接下来应该怎么作战基本也有安排,使他措手不及的是,关于龟兹国都延城爆发大乱的消息传了过来。

龟兹国都延城距离白龙堆将近一千五百里,消息传到谢安这里的时候,那边不管是发生什么也肯定是尘埃落定。

谢安所知道的是,氐族人、丁零人和其余乱七八糟趁火打劫的人洗劫了延城,现任的龟兹国王白纯在动乱中被宰掉,龟兹王族也死了个七七八八。

确认消息之后,谢安根本无法有太多的想法,是当机立断对白龙堆的西域联军发动攻击。

第776章:压不住了(谢钱庙子万赏)

汉军发动攻势,那一刻战争成为一场争先恐后投降和抱汉人爸爸大腿的大戏,汉军基本上是没有遭遇像样的抵抗,仅是用了七天的时间就全面控制白龙堆。

“既是情理之外,又是意料之中。”郗愔近期很忙,忙到缺乏睡眠有着很明显的眼袋,精神却是极度的亢奋:“不用我们自己动手,龟兹和那些想要顽抗到底的人,皆是被西域人打击。我们的部队仅是前往收尾。”

谢安已经站在原来西晋时期设立的都护府城头。

西汉、东汉、曹魏、西晋都有在西域建立过都护府,西汉时期的都护府其实没有多少驻军,东汉的都护府倒是有成建制的汉军,曹魏和西晋没有多少余力管理西域仅是占个名头。

海头这一座城市是在东汉元帝时期建立,它的落成是在公元前六十年左右,原本是还没有改名为鄯善的楼兰一座城市,被汉人接手管理是平灭郅支之后的事情了,自接管就成为都护府主要驻军所在地。

公元前六十年左右到公元三五零年足有四百余年的时间,谢安看到的海头城肯定不是汉元帝时期的那一座,可能是有挪过地方,城池也由后面的人一再修建或是修葺。

得说是的海头这一座城池着真的不大,有四四方方的城墙作为防御链,四面各自有一个城门,城墙高度约有两丈、宽一丈,大多数地段是夯土结构,城墙附近则是用碎石混着泥土砌起。

与诸夏故地的城市有所不同的是,诸夏故地的城池城楼会有飞檐款式的屋顶,海头这边的城池则是用窝棚来该,也就没办法称之为城楼,只能是称呼城头。

海头位于蒲昌海的西面,正好是在北河与阿耨达大水的正中间,站在东面城头向东遥望而去,可以看到井田模式的盐田,向内看去则是不成规则乱坐落的房屋。

蒲昌海本来就是西域最大的产盐地,西汉的汉军攻占这里之后,很干脆就命名为盐泽。西汉收归的盐铁为中枢管控,蒲昌海的盐产是官卖给西域各国,甚至还提供西凉和陇西等地,可是为西汉中枢创造了不少的财富。

到曹魏时期,曹魏一边在与蜀汉、东吴争霸的同时,有那么一段时间是将部分精力花在西域。原因是曹魏所掌控的产盐地不多,蒲昌海的这个产盐地重要性就突显了出来,曹丕时期为了维稳西凉可是没少花心思,只是后面都给司马一家子做了嫁衣。

“我们在都护井、居卢仓、沙西井都有发现勒石,根据石碑还挖出了部分埋于地下的仓库,有发现固化了的盐层。”郗愔说的那些地方很有历史意义,基本是汉军向西扩张的即时屯驻点,原先是作为提供大军水源而存在,后面被改成了盐巴储藏地:“敌军没有有效抵抗,蒲昌海的产盐设施损坏不大。”

谢安微微点头就算是回应知道了。

汉国并不缺盐,晒盐法被研究出来之后,沿海区域的盐田真的不要太多,一度都多到不得不大肆捕捞海产来消耗的地步。

与之前历朝历代不同的是,刘彦统治下的汉国哪怕是内陆也会有稳定的食盐供应,又因为盐巴着实是太好生产了,导致的是盐价也是低得可以,所导致的是腌制成为普遍的事情,另一方面又保证了汉人餐桌上的肉食不缺。

在没有冰箱的年代,吃肉的困难就是因为保存困难,不管是养殖还是狩猎,宰杀之后要是没赶紧吃完就都浪费了。想要保存肉类食物的方法并不多,腌制、弄酱和风干是少有的两个选择之一。自然风干看的是当地的气候,得是足够冷才能干,要不然就该是腐烂掉。腌制和做酱首先得有盐,腌制耗费的盐最多,酱则是要消耗油、香料、中药材。

在当今的汉国,吃海盐成为一种最实惠的方式,内陆地区之前吃的都是岩盐,甚至有时候连岩盐都吃不到。

“职已经在做安排。”郗愔说的是战争结束后,收集一些死掉的牛、马、羊:“蒲昌海这边有足够的盐巴,不会浪费了那些食物。”

不止是民以食为天,军队对粮食的需求也是一个无底洞。相对于民众来讲,军队缺粮可是极易演变成为溃散,谢安可是知道后面麾下的部队会多达二十万以上,对于弄更多的粮食进行储备有着清醒的认知。

海头现在已经成为一座军城,里面驻扎了五千的常备军部队,包含另外的一万常备军和西域兵团、仆从军则是驻扎在周边。

既然是要当做军城,海头城内那乱糟糟的建筑物布局肯定是不能留,目前就在干拆除平掉的事情,新的兵舍也有部分开始建造。

他们出阳关已经是秋季下旬,要不是目前的气候偏向于炎热,西域就该是到了将要雨雪交加的季节。

没有温度计的年代,自然是无法精确地衡量温度,到秋季下旬白龙堆温度应该是十度左右,冬季到来之后温度还会更低,谢安应该考虑过冬问题。

虽然是将要进入冬季,也开始在为过冬做准备,可是谢安真没有打算停止军事行动,他已经让李匡做准备。

首节 上一节 859/11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宋末之乱臣贼子

下一篇:唐谋天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