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唐谋天下

唐谋天下 第327节

在这个极为重视技术隐私的时代,李淳风毫不在乎的把自己的成果与李弘分享,足以说明,在他心里,李弘还是让他极为信任的,丝毫不怕太子殿下会抢去他的成果,据为己有。

李弘跟李淳风坐在庭院里,今日正好无风,享受着阳光的照拂,翻看着李淳风的研究成果。

不时的李淳风还会拿起一根短树枝,在地上面写写画画,嘴里又快又急的向李弘解释着。

而李弘也是一脸认真的听取,原本还想要用后世的风力歌谣,来为李淳风的风力等级做更为细致的划分,但想了想,恍然道:“怎么就不能以李淳风的八级风力划分为标准呢?”

于是李弘便放弃了后世的风力划分标准,默认了李淳风的风力标准。

而对于风向以及风速上的讨论,李弘拿过了今日一早,让夏至几个宫女缝制的长条布袋,拿在手里晃悠着说道:“风向的测试没有比这个更合适的了。”

李淳风看着那布袋,在空中划过时灌满了风,而原本软弱无力的布袋顿时便会鼓胀起来,问道:“是不是如果有风,这布袋的底部,便会朝向那个方向,于是就可以判定风的方向?至于风速,是不是如果布袋全部鼓胀,说明风就越来越大,那速度也就越来越快?但又该如何定义风速呢?风力跟风速又有何区别?”

夏至几人忙完了,站在一边侍候着两人,听到李淳风的问题后,也是如小鸡啄米般的点头,在她们想来,风力跟风速没有什么区别。

“风速与风力的区别只在于前后的问题,也就是说先有风速才会有风力,而你定义的风力,则是需要基于风速的基础上。”

李弘看着沉思的李淳风,淡淡地说道:“不懂?所谓风速,在不碰到任何物体时,它是没有任何表现的,此时你测定的是为风速。而风力则是在于风速的基础上,碰到了其他物体,给予这个物体的力度,这就是风力。”

李淳风看着李弘突然间起来行了个大礼,说道:“殿下说的有理,确实是如此,也确实该把风力与风速分开,贫道莽撞了。但殿下您说的风向更为重要,贫道不知此话如何说起?”

李淳风并没有因为李弘简单的几句话,就让他的研究成果变得一文不值,反而是越挫越勇,信心越来越足,在自己的小本上整理了一番后,再次问道:“风向的重要性,不知道又该如何界定?往东、往西、往南、往北,殿下您确定这些很重要吗?”

李淳风有些不以为然,刮风而已,就像四季一样分明就好,这里面的学问远不如风力跟风速让他感兴趣。

第295章 交易

《孙子兵法·火攻篇》曾写道:“火发上风无攻下风,昼风久,夜风止。”

足以想象这风向的重要性吧,何况,因为地势不同,关中常年刮什么风向的风最多,其他道、州,刮什么风最多,只要了解了,岂不是都可以用于战争中?

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传说在遥远的时代,有一个很强大的国家,强大到比我们大唐如今的疆土还要大上不少倍,就连那白衣大食等等强国,甚至是白衣大食再往西的国家,都只能是被这个国家的铁骑践踏,然后俯首称臣。

但就是这么一个强大的没有对手的国家,在征战倭国时,却是铩羽而归。知道是什么原因吗?就是因为他们的领兵将领,不懂得前往倭国时的海风风向。

李弘看着李淳风沉思的神情,不得不把大元朝的世祖忽必烈征战小日本的事情,当成了远古时代的事情来叙说。

而他愿意无聊的跟李淳风坐在这里讨论风向、风速、风力,说白了,就是想要在未来可期的日子里,寄望李淳风能够走南闯北,把如今大海上的风向摸清楚。

这样一来,对于日后无论是否征伐倭国、或者高丽,都会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内容,价值巨大。

“然……然后呢?”李淳风李弘没了下文,于是问道。

“就是这么一个强大的国家,两次征战倭国,却是连人家的疆土都没有踏上去,便以惨败告终了。”

看着李淳风还有夏至等人不以为然的神情,李弘郑重地说道:“我说的是事实,你们切不可以为我在说笑,这个国家的强大,不是你们能够想象的,总之你记住,这个国家真的很强大。第一次派遣了九百余艘战船横渡倭国,却因为不了解海上季风的特征,被海风掀翻了两百余艘战船后,狼狈的逃了回来。而第二次,他们动用了四千余艘战船,兵力达到了十四万人之多,但还是因为不了解海上的风向跟风的可怕,战船全部被海风摧毁,十四万人,仅仅回来了三人。”

话音落后,四周响起了吸凉气的声音,夏至等人都是一脸的不可思议,她们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风会把四千多艘船全部摧毁。

只有李淳风表情凝重,沉默着不时的点头,过了一会儿说道:“太子殿下所说之事绝非虚言,贫道曾经去过东海,那里的风确实要比我们关中大上很多,掀翻船只是轻而易举之事。贫道也是因为那一次东海之行,便动了这研究风的心思。但像殿下所言的那般大风,恐怕只有驶入深海后才能够见到吧?而且,这倭国派遣遣唐使,可都是有迹可循的,他们有几个月的时间,是不会前往我大唐的,明白了,他们这是避开了殿下您所说的大风天吧?”

“不错,倭国不过一个弹丸之地,但他们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那便是对于海洋的认识,所以……”

“所以我想要继续研究这风,就得再走一遭这周边有海的地方,只是淳风有个不情之请……”

“你说。”

两人相视一笑,都从彼此的眼里看到了笑意,互相利用的意味太过于明显了。

“崇文馆我听说有不少学子对什么大气压强很感兴趣,贫道对此也很感兴趣,而且隐约觉得,这应该与风的雏形有关,所以贫道想借几名崇文馆学子,随同贫道一同周游我大唐沿海。”

“好,没问题,要多少人,想要谁,随你挑选。”李弘痛快的答应道。

他敢肯定,李淳风肯定已经有了计划,而且恐怕连名单都有了,别忘了,他与袁天罡可是崇文馆的客卿,每个月可是都会去一趟崇文馆的。

两人的交易谈好后,白纯适时的出现在了李弘的跟前,绝色的风姿就是李淳风也不油一愣,连忙起身说道:“白小姐。”

白纯微微一笑,还礼后便把一张字鉴递给了李弘,然后站在一旁。

李弘拿起手里的字鉴看了一眼,递给了李淳风,说道:“这里有一个人的资料,如果游离到岭南道的泉州时,可以找这个人,他或许能够帮上你不少的忙。”

李淳风接过字鉴,看了一眼后,并不认识上面的人,甚至连听说都没有听说过,不由得皱起眉头问道:“这林銮是何人?”

“此人家族世代以航海谋生,可不只是在海边打鱼,他的祖父可是前隋时前往夷洲(台湾)的第一批人,而且是他祖父率领的船队。”李弘笑了笑,这个人早就让白纯的精卫寻找了,在当地提起林銮,可是声名在外。

华夏五千年历史上,历朝历代,除了明朝前期重视过海洋战略外,其余朝代,对于波澜壮阔的海洋,仿佛都采用了止步不前的策略。

而就是明朝,后来也是因为海禁思想的壮大,断绝了人们继续对海洋的探索,于是也就一步一步的走向了落后的深渊。

如今的大海虽然资源不如陆地上丰富,但这是因为人们取材的手段有限,并不代表大海中的珍宝就有限。

利用此次机会,李弘也是有意通过李淳风跟崇文馆学子之手,考察、学习林家的船舶制造业,争取能够造出更大、更有战斗力的战船。

李淳风如今对于李弘的话是深信不疑,他相信,太子殿下既然说了这个人很重要,那么这个人身上,必然有其过人之处,值得自己等人尊重他。

郑重的点了点头,李淳风把字鉴揣好后,向李弘再次行礼后,便随着芒种离开了院子。

孙思邈很清楚李弘派来的这几个人的用处,一个个虽然不是面黄肌瘦,但看脸色苍白的样子,就知道这几个人肯定是坐大狱坐久了,脸上失去了常人应有之色。

他并不是迂腐之人,何况李弘再三保证,如此疫苗接种到人身上,并不会有生命危险,他才会敢于在这几个人身上实验那疫苗。

裴婉莹越来越觉得李弘很神秘了,师傅孙思邈并没有告诉她李弘的真实身份,但这几天师傅却是谨遵着那李公子的话语,说是连这治愈天花的方子,都是李弘提出来的。

只是师傅嘴里的那个败家子,把一本绝世好书给弄丢了,上面清楚的记载着如何接种、使用牛痘为人医治天花。

每次师傅提起那本名叫《百度》的好书,都会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但自己每每问道,这天底下难不成就这么一本孤本时,师傅的表情就跟丢了魂魄似的,说道:“如果他说就只此一本,那就肯定不会有第二本出现了。”

孙思邈黯然神伤的样子,让裴婉莹这个关门弟子看的格外心疼,都有些想用美人计来套李弘的话了,万一能够再找到呢,或者是李公子只是不想让师傅看见呢。

首节 上一节 327/9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席卷天下

下一篇:抗日之怒火兵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