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唐谋天下

唐谋天下 第355节

“儿臣见过父皇、见过母后,那个什么?没事儿我就先走了,突然间想起尚书省还有一大堆事儿没处理呢。”李弘嘿嘿笑着说完就要转身走人。

“骗人,母后,皇兄骗人,他只要一那个样子的笑容,就很有可能是骗人。”李令月快跑两步,也不管刚刚从寒风中走进来的李弘身上冷冰冰的,抱着一只盖着皮裘的腿说什么也不撒手了。

武媚不为所动,嘴角挂着一抹冷笑,不知何时起,手里就多了一把鸡毛掸子:“吃饭不能吃太多、吃太多浪费钱。刚烧开的水不能喝、烫嘴。一天不能吃太多鸡蛋,吃太多、母鸡来不及下。这些都是你教的吧?”

武媚强忍着笑意叙述着李令月刚才的俏皮话,她实在想不通,这些他都是怎么想到的?还有那些可以流传千古的诗词,都是怎么想到的?从小到大,好像就没有他不会的事情!

哪怕是真不懂,只会歪理邪说,他也能够给你讲出一大堆似是而非,但绝对是谬论的道理来。

不过武媚的话音刚落,李弘还来不及说话,抱着他腿的李令月就又开始开启话痨模式了。

“母后,皇兄还教我背庄子的《逍遥游》了呢,就是跟国子监先生教的不太一样。”李令月拖着李弘的一条腿,走到了武媚跟前,再次仰起小脸儿求表扬。

李弘听到小话痨的话,只能是无语的在心中长叹一声,坑兄啊,李令月这是成心要坑自己啊,自己教她的那是庄子的《逍遥游》吗!

李弘在这一刻有股想哭、远离李令月的冲动,最起码以后不能乱教李令月了,不然自己早晚被她坑死。

听到李令月的话,不光武媚好奇了,就是一旁淡定的李治也好奇了,问道:“你说皇兄教你背诵《逍遥游》?庄周的《逍遥游》他自己都背不全呢,还能教你?”

在这个时代,如果自己背不全是不会教别人的,因为那不是显示你学问多,而是显得你没学问,但这样的观点放在李弘身上,那能有用处吗?肯定是没有!

武媚脸色跟外面的气温似的骤降,冰冷着表情看着毫无所觉的李令月,淡淡说道:“那你倒是给母后背一背你皇兄教你背诵的《逍遥游》。”

李弘感觉武媚手里的鸡毛掸子让他眼晕,想要接过鸡毛掸子放起来,却被武媚示威性的吓得索回了手,不过也拉开了足够的距离,鸡毛掸子不会一下子就招呼到他身上。

“是,父皇、母后,儿臣这就背诵给您们听。”李令月正色说道。

“背什么背,就那么两句不用背了,父皇跟母后会的比皇兄多,你不要班门弄斧了就。”

“你拦她干什么!让她背,能背多少背多少!”武媚声音之中已经酝酿了足够的怒气,听的某人是不由自主的打颤。

“是,父皇、母后,您们听好了: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一锅炖不下。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大、需要两个烧烤架,一个多放盐、一个少放辣……”

“李弘……”武媚咬牙切齿,恨不得生撕了太子殿下。

第324章 改革初体验

“狗熊”在坑兄李令月的欢呼声中被武媚自然是狠狠的揍了一顿,被罚站到宫殿外面思过不到十息的时间,某人就带着寒风从外面冲了进来。

武媚俏脸一寒,刚要训斥李弘,就听到某人哈着冷气说道:“哇,今年相比往年要冷了不少啊,恐怕这关中地区的百姓准备不足啊。”

说到此处后李弘随便拽过一个武媚宫殿的宫女,把自己冷冰冰的两手突然间放在人家吹弹可破的脸颊上冰了人家一下,才笑着说道:“去户部还有工部,告诉他们尚书,停下手里的所有政务,立刻前往长安周边,查探百姓过冬的储备,这鬼天气,眼看着就是要下一场大雪了,让他们做好准备。”

宫女有点儿害怕李弘,被李弘的双手捧着脸颊猛的冰了一下,冻的立刻打了个激灵,听到太子殿下的话语,又为难的看了看不远处的皇后。

“去吧去吧。”武媚无奈的挥挥手,能在此时还挂念百姓,这份仁爱之情自己无论如何也不能拦。

李治含笑欣慰的点着头,然后便继续逗弄着怀里的李令月。

“扬武,你去兵部,告诉兵部尚书,准备好过冬的棉服,以防户部冬季储备物资不够,如果户部有要求,必须第一时间送达户部手里。连铁,你去兰陵公主、城阳公主、新城公主府里,命他们立刻赶制过冬棉服,越多越好。”李弘简简单单的把刚想起来的政务处理完,把手里的尚书令令牌递给了扬武,兵部不比其他部,没有自己的令牌是不会行事的。

然后在武媚目瞪口呆下突然往她寝室边走边说道:“母后,借儿臣一床被子用用,要不然我不一定能挺过这个冬季。”

“你在宫殿待得好好的,你冻什么你……”武媚话还没有说完,狗熊就已经快步走进了她的寝室。

武媚气急,看向李治,只见李治跟李令月玩的不亦乐乎,根本就没有听他们的谈话。

转过头就看见某人抱着她的一床新杯子走了出来,双手被占着的李弘伸腿踢了踢门口的两个太监:“快去找根长点儿的绳子过来,你,跟我出来。”

说完后也不理会身后满脑门子黑线的武媚,顶着寒风再次走了出去,留下纳闷的武媚,跟刚刚回过神来的李治与李令月,好奇的看着武媚问道:“这……抱着一床被子去外面罚站思过去了?”

武媚没出声,只是走到了宫殿门口的窗户边,隔着窗户往外望去,只见一身皮裘随着寒风翻飞,身旁跟着一个太监,正与他一起把那床被子紧紧的围在了树躯上。

这时,另外一个太监也拿着一捆绳子跑了过来,三人联合起来,在寒风凛冽中,用绳子把那一床新杯子就这么捆在了树躯上。

“这棵树对他就那么重要吗?”武媚望着李弘在寒风中认真的样子,语气中略微带着一丝的醋意。

这棵树乃是当年李弘才刚会走路时,在太极宫宫殿门前,拉着陛下的手种下的。大明宫落成后,这棵树就被他私自移栽到了这里,虽然说人挪活、树挪死,但这棵树如今长势良好,每次闲时,武媚有时候也会偶尔望着这颗大树发呆,甚至会回忆当年那道小身影跟陛下栽树时的场景。

转眼间时光流逝,当初刚到膝盖高的小兔崽子,如今已经长大成人,成为了大唐帝国的不二储君,尚书省的尚书令、安西都护府大都护、京兆府府尹了。

“改日朕给你寻找一个小树,作为你跟李令月的纪念,就栽种这棵树旁边如何?”李治不知何时也走了过来,望着窗外被寒风冻红了脸的李弘,淡淡地说道。

大唐如今的疆土要比历史上的李治时期还要大,最起码史书记载上,吐蕃等地从来就不曾作为大唐的一部分,而今因为李弘的功绩,吐蕃已经名存实亡,基本上已经是大唐的疆土了。

李治有感开疆拓土之荣耀、捍卫大唐之威仪的盖世功绩,最近几日则一直在琢磨着继续给自己跟皇后加封,而到了皇帝这一步,想要再给自己添加名头来衬托自己治下的盛世江山跟英明神武,可谓是难上加难。

但任何事情在这个时期,是难不住这历史上奇葩的两口子的,史书上武媚都可以创造文字,给自己取名为武曌。

那么李治自然是也不会甘落人后,已经酝酿着,在准备过完年后的大朝会上,在万国使者来朝拜贺时,封皇后为天后,封自己为天皇。

尚书令懵懂的听着李治跟武媚话里话外的意思,虽然两人没有明说,但是那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就像是后世的空手套白狼的“骗子”一样:“我现在手头上有一个五个亿的项目,但是就差一百块的启动资金了。”

于是尚书令便明白的点了点头,自己此时此刻的角色就是那一百块的启动资金,于是拍着胸脯在自己奇葩的父母跟前表态道:“您放心,儿臣在大朝会时,当着百官跟万国使者的面,到时候帮您们提出来。”

老两口的事情解决了,那么接下来就该解决新晋尚书令的问题了,五花八门的问题数不胜数,听的李治差点儿犯了眩晕症。

从文武百官的服饰制度改革、到府兵制度过度募兵制度,国子监、弘文馆的改革,再到水利工程、交通枢纽的开发建设等等,听的李治头昏脑涨,让好久没有上朝的皇帝,有一种上朝的感觉。

武媚则是听的聚精会神,时不时的给李弘提出一点儿“个人”建议,口口声声强调着:“个人意见、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三品以下含从三品级官员,文官服饰全部采用颜色为青色的服饰,取清正廉明之意。玉带自然还是比三品以上的金玉带较低的金带,以此往下为银、铜、铁等。武官服饰三品以下含从三品级官员,服饰全部采用颜色为纯黑色的服饰,取冷酷、无情之意。腰带与文官一样。

而三品以上的官员,依然是沿用如今的紫色朝服佩金玉带,但李弘却给所有官员在个人鱼符上进行了改进,拿着请将作监的人打造的官员令牌,三品以上为金镶玉,正面刻名、背面为官职与品级,令牌四周佩大唐祥云暗花。

而在所有的改革之中,重中之重,尤其是皇家权利的梳理中,武媚听的更是极为细致,当听到李弘要把六部与九寺之间的职责区分开,特别是掌管皇家事物的官署衙门与其他官署职能重叠的分开时,母子两人进行了激烈的争执,最后的结果是:皇后胜,因为有皇帝在背后撑腰。

在最后,当李弘提议要把六部渐渐演变成九部时,话刚说完,就被皇帝跟皇后两人共同从蓬莱殿给打了出来。

首节 上一节 355/9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席卷天下

下一篇:抗日之怒火兵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