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唐谋天下

唐谋天下 第379节

而一些稍微聪明一点儿、胆大一点儿的太监跟宫女,只要看一眼皇帝陛下跟太子殿下身后的太监花吉,那袍子上的大脚印,就知道花吉再一次的成了皇帝陛下跟太子殿下针锋相对时的牺牲品了。

“父皇,还能不能愉快的聊天了,裴行俭应该没少给您上折子吧?这吐蕃的情形您难道不了解吗?那安西四镇,是,我们如今囤积了不少强兵良将,但您也得给他们时间啊,如今募兵制在安西刚开始实施,而且他们都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根本就没有战斗力嘛,对上那白衣大食还有吐火罗,处于下风那是必然的结果。何况当年跟随我出征的,除了我那东宫六卫,其余的不都被慢慢调防到云中都护府了?辽东一旦战事不受控制,他们也能快速的顶上去啊。而且更为重要的是,那高丽棒子的脑袋瓜顶上,从皇爷爷开始,就一直未被我们征服过的室韦、靺鞨,可一直都是对我们虎视眈眈啊,不得不防啊,再加上西南的六诏早有异心,您前几年还一直暗中扶持他们,怎么样儿?养了一群比高丽棒子还无耻的白眼狼吧?所以……”

“停,朕现在不想跟你说话,朕懒得搭理你,你说的都在理,行了吗尚书令大人!”李治停下脚步,瞪着双眼看了一眼弯腰曲背、一脸阿谀奉承的尚书令大人,没好气地说道。

于是,父子两人在皇宫里彼此不待见的一个默不作声,一个有如话痨李令月,匆匆往蓬莱殿行去。

“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谁把十四说‘十适’,就打他十四;谁把四十说‘适十’,就打他四十……”

“牛郎恋刘娘、刘娘念牛郎,牛郎连连恋刘娘,刘娘连连恋牛娘。牛郎年年念刘娘,刘娘年年念牛郎。郎恋娘来娘恋郎,念娘恋娘念郎恋郎,牛恋刘来刘恋牛,牛念刘来刘念牛。郎恋娘来娘恋郎,郎念娘来娘念郎……”

“大花碗里扣个大花活蛤蟆。大花碗里扣个大花活蛤蟆……”

李治跟李弘目瞪口呆的走进蓬莱殿大厅内,就看见李令月手里拿着一张纸,身前站着好几个俏脸憋的通红,想笑又不敢笑的宫女,而对面则是站着几个神情窘迫的宫女,显然,刚才那些绕口令就是从她们几人嘴里发出来的。

“你的念错了,该打她‘适十’,不对,是‘十适’,啊……皇兄教的好难啊母后。”李令月小脸一皱,无力的放下手里的纸张,一脸哀怨的看着刚刚让宫女修完指甲的武媚,唠叨道。

“你自找苦吃也是活该,又被那小兔崽子骗了吧?”武媚溺爱的看着小脸皱的让人心疼的李令月,伸出手抚摸着那张原本粉雕细琢的小脸,要把那皱成一团的小脸弄的舒展开来。

李令月扭捏一声,想不认输但是如今又无可奈何,只好嗯了一声,跟着武媚起身迎接李治。

“儿臣见过父皇,见过……哼,坏人!”李令月看着嘿嘿对着她笑的李弘,小嘴一撅,就准备要哭。

“李令月,这是你自己要求的,你总不能也怪皇兄吧?”李弘给武媚见礼后,揉着李令月脑袋上精美的发饰,这可是今早白纯给她精力打理的。

“但是太难了。”

“没事儿,明日拿着这个去国子监,看看颜昭甫那老东西……哦,看看颜昭甫先生会不会,想想他嘴巴打结的样子,会不会很有趣……哎哟……母后放手,很疼的,耳朵掉了。”李弘弯腰抻着头,耳朵被武媚脸色铁青的揪在手里。

“你身为令月的皇兄,大唐的太子,你能不能教她一些好?能不能不去让李令月替你折磨那些先生?李令月这么小,你就利用她,你良心真的不会痛吗!”说完最后一句,武媚脸色显得有些不自然,忿忿的松开了李弘的耳朵,这最后一句还是李令月经常挂在嘴边的,没想到今日自己竟然顺嘴给说出来了。

李弘无奈的揉揉被揪的生疼的耳朵,看了一眼在自己面前频频做怪脸的李令月,示威性的要挠她痒痒,吓得小话痨急忙咯咯笑着躲到李治的身后,抱着李治的大腿继续对李弘做鬼脸。

武媚看着面色不善、闷闷不乐的李治,再看看那个虽然在逗李令月玩儿,但一脸要赔礼道歉的贱样儿,便知道这父子两人肯定是在朝堂之上发生不愉快了,要不然怎么可能下朝后,父子俩跟约好似的,一同跑了过来。

武媚善解人意的让宫女带着李令月在一旁玩儿,然后陪着李治便来到了另外一个春意盎然的厅内,一个制作堪称精致的五轮沙漏放在角落,原本上面的小铜人,却变成了李令月喜欢的卡通形象,变成了两只泰迪熊般的模样儿,站在那里时刻准备着敲响钟声。

武媚看着嘿嘿一脸干笑的李弘,抢过宫女手里为李治准备的茶水,献殷勤的亲自给放在了李治手边,心里是更加确定了这小兔崽子看来今日在朝堂之上,把他父皇气的不轻啊。

“李弘,你干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了?”武媚在李治对面坐下,看着站在两人边上,没捞着座儿的尚书令问道。

“无事儿、无事儿,是儿臣今日在朝堂之上思虑不周,提出了一些浅薄的意见,因此惹得父皇不快……”

“朕哪敢说你尚书令大人的意见浅薄啊,朕等罔顾天下苍生之人的意见,才是浅薄啊,都不及你尚书令大人仁慈、孝敬啊。”李治继续不满的哼道。

“父皇,您这样就没意思了啊,儿臣这跟您说了一路了……”

“好,既然你说了一路了,那你告诉朕,这助卑路斯复国一事儿,扬你父皇文韬武略之英明神武之事儿,为何到了你李弘那里就变得行不通了?别告诉朕什么吐蕃、辽东、六诏、安西都不稳,那吐蕃你是怎么征服的,你当朕真不知道啊?逆子啊,你就是个逆子啊!”李治哀怨叹息,听的李弘一脸无语。

这跟逆子又有什么关系了?你不就是想说我征吐蕃用的那些个炸药吗?不就是你因为有炸药,所以才让你坚定了助卑路斯复国的决心吗?!

“父皇,您不就是要说那被儿臣命名为‘神机营’的天雷部队吗?难道您不知晓,儿臣从安西回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这整编后的神机营交给了您的金吾卫?儿臣现在手里并没有这样的东西,这些都是您亲自掌管的,至于安西跟吐蕃有一些,那也是前些日子儿臣找您要的不是?何况,这一路上的押送跟到了安西与吐蕃,也是由神机营的人专门掌管,任何人不得碰触、打探。”

“是在朕这里,但你那太乙城不是还有?”李治依然不满,但是明显要比刚才神情好了很多。

“太乙城那点儿能干什么?那不是留着继续研制如何提高稳定性?太乙山脚被炸了几次您也不是不知道,这神机营如今虽然说我大唐的征伐利器,但如今并不是很完善,想要真正的完善它,让他能够成为攻城利器,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更为现实的是,这些东西不适合与吐火罗、白衣大食的地形,在那里如果开战,都将是遭遇战,想要依靠天雷取胜,只能是获得一场或者两场战争的胜利,当人家知道了咱们有此利器,就不会跟咱们正面冲突了。何况,咱们大唐要依靠的必须是人,而不是器物,所以儿臣才不同意您……”

“小兔崽子,你是没有看见助卑路斯复国的利益吧?别说那么多没用的骗你父皇,是不是因为卑路斯的复国,对我大唐的利益并不大?”武媚淡淡的看着李弘问道。

她听了几句便明了父子两人为什么争吵了,陛下经过最近这段时间的身体锻炼,总有种力能扛鼎自我良好感觉,于是就开始念念不忘一辈子的憾事:御驾亲征,以此向天下人彰显他的文韬武略。

“呃……话也不能这么说,利益还是有的,但跟实际点儿的比起来,助其复国的利益就显得微乎其微了,何况白衣大食跟吐火罗人也不是白给的,人家的骑兵实力不弱于我大唐。”

“还未开战就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身为大唐太子如此言语,成何体统。”李治开始没错找错了,他跟武媚夫妻多年,武媚一句话,他便知道,自己输了,这母子两人看来都不赞成近期出兵,助那卑路斯复国。

第350章 平衡

闷闷不乐的大唐皇帝陛下,眼见当今的大唐皇后跟当今太子殿下都不赞同自己出兵复国波斯,于是闷闷不乐的端起茶水喝了一口,心思却不由自主的放在了辽东一带!

安西不让朕去,那么辽东总行吧?如今那里依然是连年征战,自从今年大唐发兵后,到现在还没有打完仗,那么朕去辽东还不行?

没好气的看了一眼那母子两人,李治斟酌了下,还是先按下心思,问李弘道:“今日你在朝堂,还有前几日给朕上的折子中,都说这募兵一事儿,你如今有几成把握?”

看着不再生气的龙爹,李弘立刻来了精神,于是把明年兵部如何大力提高大唐军队的待遇,以及兵部如何宣传这募兵制、宣传募兵制对于参军家庭的优厚待遇等等,一一告诉了李治。

听的李治也是跟着一阵阵的点头,目光炯炯看着李弘,这募兵制大唐不是没有采用,而是只是限于拱卫长安的金吾卫等部队,其余的则是依然沿用着府兵制度。

但对于大消耗量的白花花银子,李治忽略了,却不代表武媚也能够忽略这个重要的原因。

“这一年兵部得花出去多少钱?六七十万的兵力可不是那么好养活的?”武媚柔声问道。

“钱不是问题,问题是没钱。哦,不对不对,这两天跟鸿胪寺扯皮扯习惯了,这句话成条件反射了。父皇、母后,如今我大唐什么多?除了兵多将广就是钱多人多,所以这钱绝对不是问题,而且兵者、国之大事儿,花点儿钱也是正常的不是?”李弘笑了笑说道。

如今大唐共设有折冲府六百三十四座,而在关中就占据了两百六十一座,其余的则分散在其他各道,各个折冲府按照兵力被分为三等,上府一千二百人,中府一千人,下府则是八百人。在战时,则是把这些折冲府的兵力集中起来然后作战,每一个折冲府都像是一座兵营。

不过就是府兵并不会真正的呆在折冲府,而是需要像其他百姓一般,在无战事时一同劳作,只有战时,才会由折冲府集结他们,然后自带干粮等,去前线作战,如此一来,自然是为大唐省了绝绝对对一大笔银子。

而按照李弘的计算,所有折冲府加起来长安的常驻兵力,基本上人数则是在七十万上下,如此数字,已经足以比肩当年皇爷爷在世时,大唐最为鼎盛时期的兵力了。

而这些年随着连年征战,折冲府又得不到足够的兵员补给,实际人数已经下降到了四十万左右,而且战斗力显然也是无法与当初比拟,但再坚持几年还是没问题,于是这也就造成了,以后的大唐被动的更改兵役制的决定。

二十岁到三十岁的青壮年则是李弘的募兵范围,再往上,按照李弘的说法,三十岁以后好多都是当爷爷的人了,以大唐如今的盛世繁华,不应该让老人再继续征战沙场。

李治思考了半天,问道:“就算是兵部在三年之内能够完成募兵制,那么你从府兵中挑剩下来的这些人怎么办?别忘了,他们虽然年岁已长,但是其作战的丰富经验,有时候远比没有上过战场的新兵要有威胁的多。”

“父皇英明,您这半天就这一个问题问道点子上了……哎哟。”李弘挠了挠头,这家伙,锻炼没多久,还真是手劲见大啊,感觉到疼了都。

“如今我大唐有国子监、弘文馆、崇文馆,过完年后,蓝田县也将建成我大唐第一个专门的医学学府,而关于这些年长的府兵,儿臣以为,完全可以在长安周边其他县,再建一座到两座军事学府,这些曾经征战沙场,如今年老体弱者,可以给新人受一些战场学问,这也不就解决了他们才华被浪费的问题?甚至也可以在战时,让他们以参谋……哦,幕僚的身份来辅佐领兵作战的将领,只有建议权,并无决策权,如何?”李弘早就把这些问题都想过了,现在再说一遍,要是能够得到龙爹、龙妈的鼎力支持,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首节 上一节 379/9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席卷天下

下一篇:抗日之怒火兵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