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唐谋天下

唐谋天下 第397节

“那……纪王那里,您可有吩咐?”狄仁杰显然对于纪王牵连多深也不是很知情,但显然,李治在这一个问题上,想来是给了他一些警告。

而他狄仁杰想要查案,如果在案情不顺时,那么就得从身份最高的纪王身上着手了,但加上陛下对他的查纪王的约束,肯定是让他施展不开拳脚,所以,他就需要为自己找一个靠山。

能够在自己查到纪王头上时,在陛下问责自己时,站出来给予自己一定支持的人,而这个人,自然而然的就是眼前的太子殿下了。

更何况,刚才太子殿下也说了,这起看似简单的黎阳仓亏空一案,好像跟益州也有牵连,如果跟益州有牵连,再联想到纪王,那么益州到底是谁有牵连,这个答案就呼之欲出了,除了河南府少尹陆爽之父、益州长吏陆立素外,还能是其他人不成!

李弘嘴角再次牵扯出那标志性的坏笑,伸出一根食指在虚空中点着狄仁杰,嘿嘿道:“狄仁杰啊狄仁杰,你还真不愧是人中之杰啊,一听到益州跟这个案子也有关联,就立刻开始给自己找靠山了,不过按说你现在有人给你撑腰啊。”

满脸淡淡的麻子,皮肤稍黑的狄仁杰,见自己的那一点儿小心思一下子便被太子殿下拆穿,尴尬的笑了笑问道:“臣如果有人给撑腰,自然就不敢麻烦殿下您了,不瞒您说,刚才陛下也叮嘱臣了,让臣在查到纪王时就稍沾既走,若是因为这件小事儿坏了纪王的名声,陛下可是要问罪臣的。不过,您说有人给臣撑腰,不知道指的是……?”

看着装傻充愣的狄仁杰,李弘伸手指了指头顶,头也不回的淡淡说道:“我那龙妈。”

狄仁杰望着李弘离去的背影有些怔怔不知所措,“龙妈”?……哦,皇后啊。

想到皇后,再看看那渐渐远去的太子背影,狄仁杰的眉头开始紧紧的皱了起来,他好像有那么一点儿感觉,那就是感觉太子殿下好像不喜自己凡事儿绕过陛下,向皇后禀报。

心思变得有些凝重的狄仁杰在尚书省门口无奈的叹了口气,想想还是先查办完黎阳仓亏空一事儿后,再跟太子殿下解释自己为何会绕过陛下,向皇后禀报的苦衷吧。

何况,绕过陛下禀报皇后也不是狄仁杰一人如此做,朝堂之上如此之臣大有人在,太子在安西四年多五年,在陛下龙体有恙时,朝堂之上的大小政事,可都是皇后在亲力亲为。

所以,这也就自然而然的,让一些臣子变得有事儿时,反而不是向陛下上奏章,反而是先找皇后相商,然后再决定该如何做。

李弘很失望,虽然对狄仁杰心有芥蒂,但也是早有心里准备,历史上的狄仁杰,不也是拥护武媚登基称帝的一群臣子之一?所以如今出现狄仁杰绕过陛下,向皇后禀报一事儿,应该是不足为怪才是。

喊来了兵部尚书,让其把权毅、薛仁贵调回洛阳。

想了想又让人喊来了吏部尚书,让其把卢照邻召回洛阳另有重用,至于卢照邻回来后,安西四镇的缺口谁来补,李弘觉得跟娄师德多年好友的司马林或许可以试试,如果人家有入朝为官的打算的话。

想到此处,李弘匆匆处理完了手头的其他政务后,便急匆匆的走出了尚书省,门口的扬武早就恭候多时。

“走,去河南府的官署。”

第370章 叛乱

河南府官署离皇宫倒不是很远,跨过天津桥往前两道坊便能够看见河南府官署的衙门口,相比较于长安更加规范化的京兆府衙门口,河南府的官署衙门口,更像是一个……菜市场?

李弘第一感觉便是人很多,门口也不知道是因为今日有事儿所以聚集了很多人,还是平时也是如此,反正扬武在前面给李弘开路,两人算是挤到了大概可以双轿出入的衙门口。

门口的衙卫看到两个人不明就里的就要往里走,急忙伸手要拦,但当那看着就像侍奉宫里人的老头儿,手里一晃而过的牌子,立刻跟见了鬼似的往官署里面跑去,顿时把李弘跟扬武晾在了门口。

李弘看着衙卫快速的消失在眼前,疑惑的看着扬武,刚才这货手里拿的什么牌子?这么厉害,竟然能让衙卫吓得屁滚尿流的跑。

“给我看看,手里拿的什么玩意儿,这么厉害。”李弘好奇的抢过扬武手里的牌子。

看了一眼金色的牌子,李弘的眉毛差点儿飞起来!自己京兆府尹的令牌竟然是!

难怪衙卫一看就跑了,这京兆府尹的令牌与河南府尹的令牌都乃是金镶玉,在扬武手里匆匆一晃,那衙卫显然认为是娄师德的令牌了。

娄师德身后跟着好几名官员以及好几个衙卫,脚步匆匆面色凝重的冲了出来,直到看着两个不把自己当外人,正在四处打量的两人后,才渐渐缓和了脸上凝重的神色。

经那衙卫结结巴巴、又急又快的述说,还以为是河南府又来了以为府尹大人呢。

在娄师德的陪同下,李弘大剌剌的坐在了人家办公的位置上,随意的翻着案几上的文书,头也不抬地说道:“那个司马林人如何?为什么没做官?你没举荐,还是他不愿意?”

娄师德愣了愣,没想到太子殿下一个人从皇宫匆匆溜达过来,竟然是为了那日一介布衣好友。

脑子飞快的思索了下说道:“殿下,司马林牵挂百姓是没错,但此人不适合做官,如果做官的话,臣以为,他能把任上所有的官员都得罪个遍儿,所以他也有自知之明,臣当年曾经想要举荐他,但被他拒绝了。”

“有点儿意思,拒绝做官,除了怕自己得罪人外,恐怕还有其他原因吧,你知道还是不知道?”李弘接过娄师德亲自递过来的茶水,打开杯盖看了一眼,还好,不是那天他与司马林喝的茶汤。

“这……”娄师德有些为难,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李弘斜眼看看他,放下手里的茶杯思索了下说道:“那就是他对朝堂之上的一些行径不满了?还是说他从你这河南府官场上,看到了什么东西,让他对做官失去了兴致?”

“臣也说不好,平日交往之中,司马林颇为反感的便是九品中正制,臣以为这与他家道中落有关,世家豪门把持着举荐的权利,让他不屑于向他们低头吧。科举制吧……好像他也颇为抵触,又有些自持自己当年世家的身份,加上以他自己的习惯得罪人的性格,就是在官场上恐怕也很难升迁,如他所说,还不如当一介布衣,笑看风起云涌、坐视世间百态有意思。”

“说白了就是高不成低不就呗,饱读诗书、才华横溢,但苦于无用武之地,久而久之不单人变得孤僻,性格也开始变得桀骜不驯?”

“难道殿下有意……?”

“那日在回洛仓,看他对颇有几分心系百姓,所以就过来问问。对了,再问你个事儿,你们这的少尹陆爽,最近可有什么异常动态?”李弘突然八卦的转换话题问道。

“这个……最近没有发现什么,倒是那……”娄师德边思索边回答,想到陆爽这几日与萧守业走的很近时,娄师德的脸上也开始浮现了凝重之色,斟酌了下字句说道:“倒是自从上元节后,与萧守业走的很近,可……陆爽被臣任命掌管回洛仓,萧守业身为卫州刺史主管黎阳仓,他们走的近倒也是无可厚非。”

李弘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随意的拍了拍桌子,起身说道:“就这几日尚书省会下发文书,立刻弃用回洛仓,所有的粮食,无论是军仓、还是转运仓的粮食都要运到含嘉仓,而后呢,含嘉仓的义仓开始给百姓按制放粮,此事儿就让司马林负责,你找到他,让他去宫里找我。”

史书记载:咸亨三年(672),关中饥谨,监察御史王师顺奏请转运晋、绛州仓粟赈济关中。高宗任王师顺以漕运使。自此,河渭之间舟揖相继,粮米转输线开启。此线开启因荒灾饥馑而起,实因高宗时官僚机构庞大,官禄激增,西北战事频繁,军饷开支日增,政治军事变化所致。

但如今,在李弘这个不确定的历史因素的介入下,官员俸禄激增、军饷激增、政治军事改革都与史书上记载别无二致,但唯独史书上的西北频繁,被李弘经过四年多的时间治理,如今却稳如泰山。

李治如今的心思都是在如何继承先帝遗志,如何能够御驾亲征辽东一事儿上,对于李弘在洛阳折腾含嘉仓,换了王师顺启用布衣司马林为漕运使的事情漠不关心。

随着天气变得更加暖和,洛阳城洛水边上的柳树开始渐渐抽出新芽时,西南方向的叛乱也没有让李治变得重视起来,反而是人在洛阳,却不干皇帝该干的事情,天天领着刘仁轨几人,在他书房里研究辽东战事。

对于西南叛乱一事儿,自然而然的是由李弘来处理了,兵部尚书任雅相向李弘谏言,如今兵部募兵制改革颇见成效,不如派人领改制后的新军前往姚州镇压。

但此谏言却被李弘拒绝了,新军虽然改制颇具成效,但其训练向来是以平原、以及云中等地的地形为主,如果进入姚州的山地地形,恐怕到时候非但捞不到好处,反而会给兵部继续深入改革府兵为募兵带来阻力。

尚书省的议事厅内,李弘微微皱着眉头,姚州叛乱一事儿看似简单,但里面跟这段时间狄仁杰查黎阳仓亏空一案是不是有关联呢?

花孟跟猎豹给自己的密信可是提了,如今陆立素有意联络其他州、道、府的官员,打算借着朝廷广开言路的决策,准备联名弹劾李上金,打算把李上金赶出益州。

梁州、益州可是都距姚州不算很远啊,虽然都是西南山地,但不排除这些人会怂恿姚州蛮民暴乱,以此来转移朝廷的注意力,迫使狄仁杰继续把黎阳仓的案子查下去。

“既然要玩儿,那么就玩儿大点吧,龙爹一心一意要御驾亲征辽东,那么自己就不能让龙爹分心其他事情不是!”看着桌面上的简易地形图,李弘嘴里念念有词,却没有谁能够听的清楚他在说什么。

“兵部下发文书,命太子左卫无法无天率领铁浮屠前往姚州镇压叛乱,另:益州、梁州、银州等地府兵全部召集,由……”李弘看着议事厅的兵部官员,这个时候他发现,想选一个能征善战的将领前往益州等地集结府兵还挺不容易的。

首节 上一节 397/9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席卷天下

下一篇:抗日之怒火兵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