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唐谋天下

唐谋天下 第447节

迎风站在无帆的前甲板上,李弘与崔知辨热络的小声聊了起来,内容并不是关于这五牙战舰的事情,而是远在岭南道的泉州,李淳风所建造的更大的战船之事上。

当崔知辨从李弘嘴里听闻,那战船比他们脚下长达五十多步、六十步的战船还要长上一半时,顿时用将信将疑、震惊的神态看着满面笑容的李弘。

“别不信,你这五牙战舰要是见了那大船,也就顶多是一个小喵咪一样,毫无还手之力。”李弘自信的看着崔知辨难以置信的神情,淡淡说道。

“殿下,臣不是不信,您可要知道,如果战船如此大的话,那么他就失去了灵动性,想要在面对众多敌船不敌退走时,可就是难上加难了。”崔知辨也就三十岁左右,能够做到正四品的水军将军,足以相见,其水战能力了。

李弘撇了他一眼,继续说道:“谁告诉你我要退走跑了?何况,敌船能不能接近那船还是一回事儿呢,等这次事情完结,你过去看看,拿着这块玉佩过去,两相比较下。”

李弘把一块玉佩递给了崔知辨,双手背在身后,再次说道:“五牙战舰确实不错,但只适合在近海作战,你走出几百海里试试?一阵大风过来,你这船不用敌人打,自己就主动沉到海里喂王八了。”

崔知辨苦笑一声,殿下说的是实话,这五牙战舰虽大,但确实不适合远航,适合远航的,却又没有这种舰船这么大的威力。

其实这并不能怪崔知辨,甚至是不能怪任何人,因为就算是到了一千年以后,中国人并没有走出陆地,踏上大海走向远处的勇气,一个以陆地为生的国家,他本身的性格便桎梏了他们走出去。

而之所以李弘建造大船一直都是偷偷摸摸的,就是怕朝堂之上众臣子在知晓后,会以各种方式阻挠自己。

几百年后的大明朝,曾经可是在海上自如来去,威风一时,但最后不也因为海禁思想的盛行,让中国最终又被困在陆地上达好几百年?

从而造成了欧洲的战船在海上横行霸道、掠夺财富,最终靠着对大海的热情,给华夏民族留下了一道深深的疤痕?

如今的大唐依然是如此,对于大海从来不敢去主动的拥抱,包括沿海的渔民百姓,他们对于大海的认识,还处在赖以为生的阶段,从来没有人想过,克服对大海的恐惧后,将会给这个民族带来什么样的勇气跟财富。

李弘如今心意已决,跟着龙爹解决完辽东的事情,就到泉州与崔知辨汇合,看看那李淳风拿了自己几百万两的银子,到底折腾出什么东西来了,别到时候真是打水飘了,眼睁睁的看着白花花的银子就那么沉海里了。

陆路加上水路,不到半天的时间,三万兵马便很快在大同江对岸集结完毕,而此时,距离高句丽王城柳京,也不过二十余里的距离了。

刚刚一踏上官道,前方就出现了大唐的旌旗,旌旗身后扬起了一股烟尘,只见近千人的骑兵快速的向这边跑过来。

“我去……刘仁轨不会失手了吧。”李弘放眼望去,那来势汹汹的架势,怎么看也不像是来接驾的。

李治不说话,胯下则是一匹没有一根杂色的白色骏马,此刻看着前方那飞蹄而来的同类,有些按耐不住、跃跃欲试的冲动。

但刚刚一抬蹄子,那白色骏马便被某人在脖子上轻踹了一个脚印:“你着什么急?老实待着,让你过来不是打仗来的。”

李弘话音刚落,只见眼前晃过一道金色的鞭影:“朕的坐骑也是你能踹的!还有没有点儿规矩,真是有失皇家风范。”

李弘往后一仰,躲过那来去力道都极为松垮的马鞭,撇嘴道:“我是怕它发疯,万一真把您带出去怎么办?儿臣这是孝心。”

刘仁轨赫然出现在了李治与李弘面前,脸上带着兴奋不已的笑意,快步下马跑到李治跟前,身着一身铠甲行礼道:“臣刘仁轨恭迎陛下入高句丽王城。”

“什么?难道已经拿下高句丽王城了?”李治按耐不住心中的喜悦,示意刘仁轨起来答话,语气中充满了不可思议的兴奋。

“是,陛下,臣在兵临高句丽王城不到半天后,高句丽王高藏便率领百官出城投降了,但……”

“但什么?既然已经投降了,还有什么不能说!快说,不必吞吞吐吐的。”

“是,陛下。高句丽王投降的条件便是,希望陛下您能够制止新罗与百济对高句丽土地的掠夺,并立刻放回掠走的高句丽百姓。”刘仁轨郑重地说道。

第422章 入城

高句丽的条件自然是与大唐的策略不谋而合,如今无论是李弘还是李治,都没打算让高句丽灭国,特别是从李弘告知李治,那高句丽的山上矿产丰富后,自然是更加坚定了扶持高句丽的决心。

整整五万人的兵马,打着各色大唐的旌旗在空中飘扬,而因为是出征的缘故,大唐皇帝的仪仗在格希元等文臣的临时拼揍下,也是组织的像模像样儿。

如此一来,身为太子的李弘自然是走在了队伍的前列,身为太子殿下,此时的职责便是为圣驾开路。

柳京城门同样的身着各色服饰的高句丽文武百官,大唐的其他兵士也早已经把整个柳京城控制在手,此时的柳京城,已经完全变成了大唐的城池。

高句丽王高藏与文臣武将列在城门口恭候大唐皇帝,白罗珠冠,前后冕旒各九根,共十八根,而不是采用了君王所该有的前后各十二,显然是高藏已经临时换成了代表诸侯的冕冠。

一身黑色双肩带红白花,王服下方则是各种吉祥纹饰,革带金扣,脚穿红色鹿靴,脸上的表情此时根本看不出来是真高兴还是假高兴,但总之,那白面无须的胖脸上,此时却是一副总算盼来援军的表情。

身后众臣衣饰与冠饰一样颜色分等级,青罗冠、绯罗冠为主,身上的服饰则是与冠一致,革带金银杂扣,与高藏的服饰一样,都乃是衫筒大袖,白色韦带,脚蹬黄色革履。

身后的宫女、太监默默而立,除了高句丽王室的旌旗、幡仗外,便是各处飘扬的大唐旌旗,在鼓乐齐鸣声中,整个城门口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好像是人民终于得解放,喜迎亲人归。

李治此时不用下马,而是在门口,在大唐格希元这个太史令的主持下,高句丽王在城下向李治行君臣之礼,而后亲自牵马执缰,缓缓步入王城,前往高句丽王室。

大唐文官之后则是大唐军队仪仗,而后才是刚才在门口迎接的高句丽的众臣,一个个宽袍大袖,就是连迈步时露出的裤腿也同样是筒口。

柳京虽然谈不上入长安、洛阳般繁华,其城池自然是也不可能有长安、洛阳如此大,整个城池相比起长安、洛阳来要小了很多。

李弘举目望去,甚至依稀能够看见正对面的王宫,街道两边夹道目视的百姓,看着自己的王上为大唐皇帝牵马执缰,脸上则一直都是一种麻木的表情,机械的看着在王室乐仗、仪仗的吹捧中,缓缓向高句丽的王室行去。

整个王城除了那王宫之外,并没有高大拿的出手的建筑,一座寺院依稀可见那高高的塔身,除此之外,便是王宫的各色建筑。

王宫里的卫队在刘仁轨进城后,全部换成了大唐的兵士,就连王城里的其他部队,也通通被赶出了王城,驻扎在了柳京更南面的另外一个兵城。

“臣高藏恭请陛下进宫。”高藏站在与他一般高的白色骏马跟前,躬身行礼道。

这个时候的李治,自从到达城门口后,内心则是一直处于激动不已的状态,他做梦都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可以御驾亲征,完成先帝都未能完成的伟业。

一手扶着腰间的佩刀,一手按住马鞍,李治要表现一番他的英明神武,在众目睽睽之下,竟然动作干净利索的翻身下了马背,稳稳地站在了地面上。

这一幕让旁边的李弘看的真是揪心,这要是一个弄不好在站不稳,可就丢大人了,也不知道龙爹怎么想的,这个时候瞎显摆什么呢。

高句丽的王宫看起来更像是一个王府,与当初李弘在洛阳的东宫差不多大,其建筑及奢华程度,某种意义上还不如他那破烂不堪的东宫。

跨过前方两道宫殿群,所有人便从十八个汉白玉台阶下方,自下而上进入王宫的正殿。

李弘一身黑色铠甲,手持横刀,在进入殿门时,所有人的兵器都被刘仁轨拦住拿走,只有李弘一个人带着手里的横刀,跟在龙爹的身后,除了打量那些宫女、太监,连如今要进去的宫殿名称都没有来得及看,便跟着走了进去。

宫殿里的所有陈设都有着明显的大唐风格,除了一些民族的特色外,基本上还保留着踞坐与案几。

多年不再踞坐的李治,在王位上方转身停下,在扬武、连铁的侍奉下,缓缓在王位上踞坐下来,身后的另外一名太监花吉,跟睡着了似的,此时他的责任只有一个,那就是按照太子殿下的叮嘱,保护好陛下的身后。

在李治坐下后,在高句丽胖胖的王上高藏再次行君臣之礼后,李治一声令下,众人这才在宫殿里坐下。

首节 上一节 447/9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席卷天下

下一篇:抗日之怒火兵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