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唐谋天下

唐谋天下 第465节

金法敏如今对自己肥胖的身躯恼恨极了,哪怕是两侧被臣子搀扶着,身后还有臣子推搡着,但自己肥胖的身躯依然是无法跑的太快,马车被唐军的箭矢射成了刺猬般模样。

要不是温君解及时赶来解围,他就要被唐军所杀或者俘虏了,而现在,自己身边除了有数的几千人亲兵跟十来个臣子外,就再也没有其他人了。

温君解还是与他在战场上被冲散了,唐军强悍的兵力,虽然被温君解抵挡了一时,为自己赢取了逃跑的时间。

但如今自己竟然连战马都爬不上去,试着骑了几次,但都因为身躯过于肥胖,不等臣子把他凑上去,他自己就已经双手无力的从马鞍上率先掉下来了。

所以,为了逃命,只好用自己的两条腿逃命,满头大汗、气喘吁吁,胸腔里像是针扎一般,让他感到呼吸困难,呼哧呼哧的喘气声,不单单是他一个人发出来的,旁边的几个推搡他的臣子,此时同样是汗流浃背。

而护送他们的亲兵,虽然名义上是护送,但在唐军在其外围的骚扰下,他们能够有效的维持住不被唐军冲散,已经是难如登天了,更别想着率领他们的王上一起撤退了。

城墙上的李弘便是看见了这一幕,所以才果断的下令,让尉屠耆这个一直率领浮屠营待命的将军,去擒获金法敏。

这一战如果能够俘获金法敏跟夫余丰,才称得上是完胜,而如果两个人有一个逃出了唐军的包围,对李弘来说,这以少胜多、被困在城内的反击战的胜利,总是显得打了不少折扣。

尉屠耆如旋风一般的出击,在快要接近新罗的军队时,自然是也遭遇到了阻击,而以轻骑兵为首的他们,并没有与他们纠缠的意思,反而是率领着三千浮屠营,在城外与敌人周旋、游走了一会儿后,才再次向逃窜的金法敏扑去。

李弘紧紧注视着尉屠耆的部队,在被新罗兵咬住时,李弘紧握的拳头一直都没有松开,就是在与敌人游走、周旋时,李弘也同样是面色铁青冰冷,他害怕在城下偌大的战场上,尉屠耆会失去金法敏这个目标。

所以,当此刻尉屠耆强悍的穿过敌军的封锁,率领着浮屠营的兵士朝金法敏逃窜的方向追过去时,紧握了半天的拳头,才不自觉地缓缓松开。

李治看着李弘缓缓放松下来的高大身躯,他自己也是同一时间松了一口气,他对于能不能抓住金法敏倒是不怎么关心,他只关心,这一仗是不是能够彻底解决柳京被围,在援军到达前,只要不再被新罗、百济围困就行。

至于能不能抓住金法敏跟夫余丰,所以对李治来说,自然是能抓到最好,抓不到他也不觉得有什么损失。

刘仁轨的重骑兵此时作用已经不大,已经完全被打散的新罗、百济联军早就已经溃不成军,四散逃窜,能够稍微对唐军形成威胁的,也就只剩下了温君解的小股部队。

但熊渠显然也意识到了温君解所率领的新罗兵的顽强,在看到尉屠耆已经死死咬住了金法敏的尾巴后,便放弃了心中唯一的担忧,开始专注精神与温君解在战场上展开正面的厮杀。

不过温君解显然是深谙擒贼擒王的道理,就在那转瞬之间,竟然像泥鳅一样,留下一股诱饵给熊渠,而他自己则率领着为数不多的千十来人,向柳京城冲了过来。

第441章 迎敌

李治与李弘几乎是同一时间,噌的把手里的望远镜放了下来,大眼瞪小眼的互望了一眼,眼神之中一个写满了震惊跟不满,另一个倒是写满了玩味儿跟兴趣。

“哟,有点儿意思,竟然也想来个擒贼擒王。”李弘语气轻松,但眼神中的杀气却是越来越浓。

“傻了吧,我刚才说什么来着?现在人家要来破城了,朕看你怎么办!”李治很郁闷,原本以为胜利已经唾手可得,谁知道冒出这么一个煞风景的东西来。

“您刚才只是警告我小心高藏等人,也没有说小心城外那新罗、百济,特别是这个新罗将领不是。这个将领也不知道是何人,有点儿意思,竟然在军队溃散到如此地步,还能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值得尊敬,就是岁数有些老了。”李弘拿起望远镜再次看了看那极速冲过来的温君解,赞叹地说道。

李治也再次拿起了望远镜,刚才看见人家往这个方向冲过来,他就把望远镜放下了,所以连人家的将领也没有看清楚是谁。

这时听到李弘的话,拿起望远镜寻找着那一队人马里的将领,同时回着李弘的话道:“不可胡闹,如今战事正值紧要关头,岂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之时!”

李弘没理会龙爹的训斥,望着那奔袭的约莫一千多人,对着花孟说道:“城内还有多少兵?立刻集结起来,对了,那些人就不用管了,一并集结起来。”

李弘说的便是那原本监管高藏等人的一百多浮屠营兵士,此时高藏等人已经傻了,脑子里压根就没有敢反抗大唐的想法,此时此刻,唯独有的一个念头便是:“还好自己没有过于硬抗大唐,不然的话,恐怕……如果再加上大唐独有的天雷……”

高藏站在城头上,脸色则是越来越苍白,越往后想他就越害怕,甚至后怕到已经开始出冷汗。对于大唐,他已经完全升不起反抗之心了,至于自己的王位能不能保住,他现在也没有渴求了,如今只希望不要被大唐俘获回长安就行。

“原来是他?”李治对于刚才李弘跟花孟说的话并没有听见多少,反而是一直拿着望远镜在搜寻那将领,所以现在看到那将领后,这才喃喃自语道。

而刚刚迈出两步,准备亲自迎敌的李弘,听到他龙爹的话后,止住了脚步,回头问道:“您还认识新罗人?这些年岁贡,新罗有来过武将?”

“早年间我见过他,时间太长了,那时候他还没这么老呢,贞观二十二年,他曾跟随金春秋来过长安,所以我对他还是有一些印象的,好像叫……温君什么,是金春秋的重臣,此人倒是不可小视。”李治放下望远镜,从容不迫地说道。

能够记得如此清楚年代,这倒不是李治的记忆力有多好,而是因为贞观二十三年时,他便在李世民去世后,继承了皇位,如此一来,他想要不记住这前后一年间的事情都比较难。

所以,他一下子便能够把温君解什么时候来大唐的年份,轻松的说出来,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李弘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本以为自己的龙爹跟这些人有什么交集,没想到只是因为这样的年代大事儿,所以才记住了这个温君……什么。

清点了下人数,连李弘都觉得有些牙疼,竟然整个柳京城,如今能够放在一起的大唐兵士,才两百多人还不到三百人!

而看人家那势力,估计最起码在一千二三到一千五百人左右,自己以三百人去阻拦他们攻城,是不是有点儿螳臂当车的意思?

但如果任由他们攻城,虽然城墙上的高句丽百姓足以抵挡,可如此一来,大唐的颜面也会扫地,更会让人以为大唐并不是不可战胜的。

所以,无论如何,李弘都得出城迎战,虽然他是实际主义者,但这个时候,当着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的面,如果自己不出城迎敌,这一战完胜之后,依然是会给三国心中留下一道侥幸的缝隙。

会让他们以为大唐的军队并不是不可战胜,依然是有迹可循的能够击败的,所以,为了不让这一道缝隙被他人察觉,李弘必须领兵出城迎战。

耐心的解释跟绝对的保证,才让李治允许了李弘出城迎敌,但同一时间,李治也把高藏叫到了身边,扬武与连铁一左一右保护着他。

而高藏,则需要随时准备传达大唐皇帝的命令,那就是命令高句丽百姓出城救回大唐太子!

城门洞开,一行三百骑快速的出城,而出城后,身后的城门竟然破天荒的没有再关闭,依然是毫不设防的大开两扇大门。

马槊在李弘手里,不再是像小时候那般,只会在地上拖着走了,如今他的马槊虽然舞的并不如一些兵士那么威猛,但仗着自己身高臂长,马槊在马背上舞起来也是虎虎生威、霸道杀伐!

不到三百人的骑兵更需要以速度来冲击对面的敌军,骑兵相互冲锋是这个时代的常规战争,比以骑兵冲击步兵而言,其危险性要小了很多。

特别是轻骑兵,从来是不会以完整的骑队冲锋步兵阵营,更不是像上一世的电影、电视那般,骑兵冲入步兵阵营后,然后人在马背上舞枪弄棒,杀的敌人哭天喊地、抱头鼠窜。

在真正的战场上,如果胆敢以轻骑兵冲锋步兵阵营,那么骑兵将领不是脑子进水了,就是个十足的傻子。

战马通人性,以相对论而言,自然就是它会怕人,所以当战马冲进步兵阵营,根本不可能出现马蹄凌空击退敌人的场景,反而是只会被步兵围困,当战马受惊或者被步兵所伤时,马背上的兵士就只剩下死路一条了,就等着在滚下马背时,被人家的长枪、长矛捅成蚂蜂窝吧。

何况,轻骑兵本身最为天然的优势自然是他的机动性,牺牲掉机动性这一最为重要的优势,然后与敌人刀枪交锋,能占到便宜那才是怪事儿了。

所以冲锋步兵或者兵营,一般都是这个时代的奢侈品,全具装甲重骑兵的活儿,也只有他们,可以在冲进步兵阵营后,不怕刀砍、矛刺,以及箭矢的飞射,才能够以厚重的实力掀翻步兵。

李弘敢于出击,自然是有他的原因,那就是弓弩的射程,有了这一个优势,最起码在自己射击的时候,人家还够不到他呢。

弩弓如今是每一个无论轻骑兵还是重骑兵的标准装备,在与温君解的部队迎面冲撞时,手里的弓弩已经自然反射的握在了手里。

正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此时此刻,无论是温君解还是李弘,都知道,两队骑兵的冲锋,在弩箭用完时,比的就是一口气,谁能够在冲锋到对方面前时,能够依然保持气贯长虹,没有一丝退缩不前的气势,那么这场冲锋谁就占据了绝对的主动权。

首节 上一节 465/9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席卷天下

下一篇:抗日之怒火兵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