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唐谋天下

唐谋天下 第57节

李弘扔下手里的粉笔,拍拍手说道:“我们缺乏的不是方法,而是制度。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制度,无论你的方法有多么可行,无论能如何顺利解决百姓洪灾、雪灾的困难,在没有一个完善制度的大前提下,一切都将是白费功夫。因为所有的方法想要实施起来,都将永远是困难比方法多。只有在确立了一种制度后,我们所能够设想到的方法才能够实施,此中过程,方法会有各种弱点暴露,但只要在大制度保障的前提下,所有的一切都将变得简单有效起来。”

李弘说完后看着众人思索的神情,缓了一会儿,等众人消化的差不多了继续说道:“所以,这就是我所说的制度。”

李弘再次走到书写板前,指着赤橙黄绿青蓝紫下方,标示着的由低到高的水位,指着第一个水位说道:“永安渠、龙首渠、曲江池,完全足够我们大致的分析出雨势大小,随着水位高低的变化,我们就可以对应他在哪种颜色下面,我们也就可以提前洞察这一场洪灾,这雨水会对百姓,造成什么样相应的后果。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我们需要以哪个颜色的水位线为标准。”

“不懂?费解?”李弘看着他们解释道:“水位在赤色,自然不用朝廷出力帮助百姓,随着水位依次涨高,上面的颜色也会相对变化。我们以青色为警戒线,比如等到水位达到青色时,是不是也就代表着雨量过大,百姓已经无法自救,那么是不是,就可以启动所说的救援百姓制度?”

“雨水还可以有河道来测,但雪天呢?漫天大雪我们又该如何做?”宇文融不管自己已经消化了多少,迫不及待的想要继续汲取更多的灵感思路。

“雪也一样,甚至更简单。一根竹竿就足以成事,关中地区多畿县,人口也以长安、洛阳地区为中心辐射。我们只要在空地上设置一根竹竿,随着降雪的大小,竹竿淹没多少,难道不就是一个很明确的提醒法子?”李弘眨着眼睛说道。

众人恍然大悟,顿时学堂里如马蜂炸了窝,众人议论纷纷,众口不一的开始讨论。

时间过了好久,讨论的声音渐渐平息下来,好多学子的脸上洋溢着兴奋之情。

就在这时,一个约莫十五六岁的学子站起来,郑重地问道:“太子殿下,学生有个问题想请教您。”

“说。”

“您说的这一切,都需要建立在您刚才说的一种制度上,学生思来想去,就算是我们能够测量到雨水的大小,按照警戒线来抗防,但如果这一套制度朝廷没有,我们岂不是在这里就如赵括般纸上谈兵?”

梁孝仁的这个问题很尖锐,直指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那就是谁来推动,如果朝廷不推动,这些都将是于事无补。

整个学堂落针可闻,李弘脸上并没有出现学子心中害怕的震怒,相反是冲梁孝仁竖了个大拇指以示嘉许,然后在学堂中间来回踱步,缓缓说道:“制度是一方面,朝廷建立一种制度需要的时间,可不是像我们这般,只要经过讨论就足以实施,你们确定你们经过刚才一番讨论,你们的想法已经成熟了吗?”

宇文融站起身说道:“回太子殿下,如果您说的那种制度能够建立起来,我们刚才短暂的讨论足以应付每年的灾荒,使百姓不再因为灾荒而背井离乡、流离失所。”

李弘走到宇文融跟前,嘴角的一抹坏笑渐渐浮现,这个笑容太熟悉了,无论是宇文融还是王勃、杨炯,还有刚才的梁孝仁,都同时感到后脊梁一阵发冷,难道自己漏算了什么不成?

“一直以来我都告诫你们,高度决定你们看问题的全面性,角度决定你实施方法的正确性。可惜,你们到现在还是没有达到我的标准。还有一年你们就将离开崇文馆,你们是最早进入崇文馆的一批学子,如果你们就是这样的水平,东宫的脸面可就要被你们丢尽了。无论你们谁,出了崇文馆后,是准备朝廷的科举,还是选择我给你们提供的职位,不,我不会要你们的,达不到要求。”李弘嘴角的坏笑更盛,再次走到上官仪身边。

上官仪也是一脸疑惑,这些学子已经考虑的很周到了,为何太子还不满意?

“敢问太子,他们的考虑臣都觉得已经面面俱到了,为何您还不满意?”上官仪此刻不以先生身份问,而是以臣的身份。

显然说明了,他对这个关于百姓灾荒,如何度过的问题也颇为关切,所以才会以臣的身份来问。

“一个小小的竹竿、一道弯弯的河水可以让你们看清楚洪灾、雪灾的大小,但你们真的以为一场天灾,只是百姓缺衣缺食,流离失所?雨水、大雪漫天封路,你们如何把这些运送到百姓手里?又如何来确保百姓在收到你们送来的衣食后,有足够的能力来用度?大灾过后必有瘟疫,这些你们考虑到了吗?救灾的人员从何而来,所有的衣食用度从何而来?百姓无家可归后又该如何?水灾、雪灾人力不可为时,救济的百姓如何安置?幼童、妇女、老人,行动不便者,又该如何?”

李弘眼睛扫视着所有人,继续缓缓道:“无论是哪一种天灾,想要以人力抗衡,我们所要做的,就如同应对一场严峻的战争,有时候甚至比战争还要费时耗力、死伤也会更多!这绝不仅仅是衣食可以解决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不过很感谢宇文融你提出的这个假设,我决定,上官先生,就把这个当成是这一个月的课题吧。一个月后拿不出一个可行的方案,自己就在嘉福门外,背着‘我是笨蛋’的牌子站立两个时辰。”

看着底下默不作声,显然是愿意接受这个新鲜的课题,李弘嘴角的坏笑渐渐隐去,再次说道:“不怕有问题,就怕我们察觉不到问题出在哪里?在坐的有攻于诗词的,有专于药理的,有像宇文融、梁孝仁这般,一直盯着正在修建的大明宫两眼放光的,可你们确定你们能够独当一面了?大明宫给你俩一面墙,以你们现在学到的学问,我不认为那面墙下可以安全的屹立不倒。”

第54章 无法无天

“多谢太子殿下教诲。”众学子齐齐出声说道。

他们现在如此佩服李弘,表现的毕恭毕敬,除了因为李弘是太子外,也因为李弘用他的博学,征服了这些自命不凡,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的学子。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儿就是,李弘给了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空间,脱去了他们身上文人士子的拘谨与迂腐,让他们每一个人身上,引以为傲的优点都有了释放的空间,不再拘泥于他们在先贤学问上的理解跟探索。

“实践是检验一切真理的唯一标准,无论你们说出什么样儿的宏学理论,我都尊重,想要实验,我都给你们提供资金、物品。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翘楚。’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博学多才,只希望你们精于你们喜欢的一道,在这一途上走出你们大胆探索的一条路径来。先贤为我们提供了基础,为我们开创了一条路径,但如果我们走到头是一片荆棘又该如何?我们回头吗?不!我需要的是你们继续走下去,开创出自己的路来给后人走。”李弘凝视着所有人,郑重地说道。

“谨遵太子殿下旨意。”众学子再次同声说道。

李弘把崇文馆里的五百人分成了十个班,并没有像上一世那般分出科目,而是一同在一起当成了大锅烩,他想看看,如此参杂,到底最后能出现什么样儿的结果。

何况,现在的师资力量,也不允许他作出分科的决策来,也只能够按照现在的即行方针,解放他们的思维,让他们更多的敢于去探索,不去畏缩前人留下的成果。

一个班五十人,同年的为两班一百人,十个班按照天干地支的十天干来分班,甲乙丙丁戊,等学子升到了乙班,也就是现在宇文融他们这一班后,会有大量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展示所学的一切。

等到了甲班,则需要他们写出一篇自己思想的文章,李弘则会根据这些,来筛选自己需要的人才,剩余的可以安置在太乙城,也可以自己选择科考,甚至也可以推荐给其他人等。

拼音、标点符号、简单的数学、物理等学科,他们则是第一批已经完全掌握的人。以宇文融、梁孝仁两人为首,对于物理以及数学就展现出了狂热的兴趣。

宇文融的爷爷宇文恺,可是长安城的策划者以及运河的设计者,隋唐大运河运用了大量的,在这个时代先进的数学方法。

因此,这两个人在这方面像是有遗传般,对这些展现出了极其大的兴趣跟天赋。

王勃、杨炯现在跟着上官仪,在为汉字作注上,也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这也归功于他们当初,读了很多的圣贤书这个基础。

不知不觉,李弘在崇文馆晃荡到了中午,在与上官仪等先生一同用餐后,便回到了东宫。

任劳任怨此时已经在等候,两人相较于前几年的土包子形象,已经有了天差地别。

相同相貌的两个人,看起来精气十足,脸色红润,浑身充满了精气神。

此刻,他们已经是太乙城禁区里的精英,在禁区里面享有着很高的威望。

刚刚一坐下,还没来得及问话,花孟突然就火急火燎的跑了进来,一脸的惊慌失措。

李弘脸色一冷,沉声问道:“何事?”

“太子殿下,许圉(yu念三声)师被刑部禁押起来了。”花孟擦了下额头的汗说道。

李弘紧紧皱着眉头,许圉师是东宫的太子詹事,按照唐三省六部制来看待,太子詹事一职就像是尚书省的职能部门,如今却被刑部禁押。

“可知因为何事?”李弘问道。

“回太子殿下,据说是因为许詹事之子许自然猎射杀人,而许詹事知晓此事,隐而不报,不想被御史知晓,如今被刑部禁押听审。”花孟不敢抬头。

从今天清晨起,太子爷就没有一件让人值得高兴的事情,兰陵公主给太子爷出得难题还没来得及过问,这又来了一道难题。

“下去吧,我知晓了。”李弘活动着脖子,神情有些不在乎地说道。

“这到底是谁呢?接连给自己出难题,到底为的是什么呢?”李弘喃喃不断的念叨着。

李弘如果这个时候提审李义府的话,自然就会得到想要的准确答案,可惜现在李义府被他下了大狱,还没来得及提审。所以他只好在父皇与母后,以及几个宗亲王等人身上猜来猜去。

首节 上一节 57/9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席卷天下

下一篇:抗日之怒火兵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