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唐谋天下

唐谋天下 第650节

有人吵架也有人好奇,在看着这些放下武器,拿起木板的兵士,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后,便开始试探着对埋头苦干的兵士,没话找话了。

“大兄弟,你们为啥帮那两个人盖学堂啊?他们是什么人啊?”

“就是啊,为啥要帮他们啊?他们可是在我们这里住了有一阵子了。”

“你们不是来抓他们回城里的吗?”

“抓什么回城里,这一看就是富贵人家的公子跟小姐,建学堂也是为我们好,弄不好是荥阳县令呢。”

“建好了倒是好,但谁来受学啊?总不能让先生跑三十里地,来咱们这受学吧?”

几家欢喜几家忧,家里劳力多的,能够吃解决了温饱后,便会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希望下一代能够像邻村先生一样,受人敬仰,自然,对于建学堂可是持绝对支持态度。

但不论这些村民怎么问,那些埋头干活的兵士,则是没有一个人愿意回答他们的说话。

裴行俭同样心中充满了疑问,建好了学堂是好事儿,但谁来受学呢?总不能把崇文馆的学子,发配到这里来吧?

“明日一早你就回荥阳吧,把荥阳郑氏的家主给我带过来,我要试试此法是否可行。”李弘四周前呼后拥几十人,顺着溪流缓缓往这边的空地走了过来。

“是,殿下,明日我回去后,便把人亲自带过来。”裴行俭不懂李弘到底要干什么,但也是坚定的回答道。

“你就不要来了,一个堂堂的尚书省右仆射,天天跑这些琐碎事儿,也不觉得累啊。明日除了郑氏家主外,最好带几个会受学的先生过来。”

裴行俭这下听明白了,但想了下又有些担忧地说道:“殿下,此举怕是不妥吧?如今荥阳郑氏乃是戴罪之族,如此就放过……”

“谁说要放过他们了?他们不就是因为自己在天下士人之间的影响力,被我削弱而心有不甘吗?那我就再给他们一次喜欢教书育人的机会,让他们过足了喜欢为天下士人膜拜的瘾头。”李弘嘴角扯出冷笑,站在了空地的旁边,看着一根根粗大的树干,当作柱子立了起来。

原本把空地围成一圈在看热闹的百姓,待见到新村民在众人簇拥下走近时,忽然就跑过来了好几十个兵士,把他们拦到了空地的其他三面,留出了空旷的一面,就给那新村民跟另外一个中年人站着了。

此时就算是山村的村民再傻,也知道这个新村民不可能是一个村民,更不可能是哪家的家奴偷偷携着侍女跑出来的。

谣言自然是在李弘站到这里时,不攻自破,但新村民到底是什么身份,却成了村民心头的一个问号。

于是一个在看学堂建造的同时,都会时不时偷偷的瞄望李弘等人一眼,纷纷在心里猜测着李弘是哪家贵公子。

李弘面对裴行俭还有些忧虑的神情,淡淡解释道:“自然是不可能以荥阳郑氏的名义,让他们受学了,他们都是戴罪之身,哪可能有名有号?对不对?所以,无论是谁来这里受学,只能是以东宫崇文馆之名来此受学,不只是他荥阳郑氏、博陵崔氏了,太原王氏了,都可以这么办嘛,哦,对了,学堂的一切用度费用,也是由他们出资。”

裴行俭听的两眼冒光:“陛下好计谋啊,这样一来,新培养出来的士子文人,便会只知东宫崇文馆,而不会记得他荥阳郑氏了,但您又以他们自诩的为天下人教书育人的职责,牢牢的捆绑住了他们,让他们成为了崇文馆的一份子,完全化解了他们自身的影响力,让他们以后只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啊。如果再有不满,那就不是君子所为了啊。”

“嘿嘿,就是这个意思,这样一来,十年以后,天下新增士子文人,便会只记得朝廷、崇文馆的恩德,至于他们五姓七望,不过是东宫的一支罢了,其影响力……随着财力的耗费,还会剩下多少呢?”李弘笑的像“奸贼”曹操似的,得意洋洋地说道。

“但十年以后呢?等他们五姓七望入不敷出时该怎么办?到了那时候,他们便不会如今日这般戴罪之身受学了,甚至用不了几年,他们就会开始产生不满的。”裴行俭如同这个时期的每一个人一样,在得到一个妙策后,便会想着一劳永逸。

而在他们的思想中,就如上下五千人的统治者思想一样,总会认为,一条法度、一条律令的生成,便是永久不变的,无论朝廷或者是社稷如何转变,这些法度、律令都不应该变。

变通对于他们来说,是否认先帝、先贤的伟大,是对先贤决策的不尊重,是对老祖宗的背叛。

李弘看了看热火朝天的现场,再看了看原本平时,还会跟自己打招呼的村民,笑着对他们点了点头,便示意裴行俭跟着离开了。

“身为一个决策者,永远要自信自己的每一个决策是正确的。同样,也要永远能够虚心倾听手下的建言献策,当实践证明自己的决策完全错误时,要有勇气承认错误,要有勇气承担决策带来的责任,更要有勇气拨乱反正,如此你才能掌控你所在的决策机构。何况,这世间的一切都是在变化之中的,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变通是成为一个成功的上位者需要的特性,沙场之上,人家挖壕沟阻止你的骑兵,你知道变通迂回,为什么到了朝廷的国之大事,就不知道变通了呢?三五年之后,五姓七望会存在,但还会不会以如今的形式存在,谁也不准呢。”李弘畅想在自己的宏伟计划中,对自己找到了一个真正削弱五姓七望的法子,而感到由内而外的高兴。

“殿下教我,臣想知道,具体到五姓七望,或者是荥阳郑氏时,该如何做?”裴行俭对着李弘行了一个弟子礼,说道。

这让理他们还不远的村民,一个个在偷望时,差点儿惊掉了下巴!

长者为尊的时代,一个五十多岁的人,竟然向一个二十多岁的人行弟子礼!这……这位新村民到底是谁?怎么这么厉害!这么尊贵!

“荥阳郑氏,应该是五姓七望里,影响力如今最小的一个了,但其影响力,依然不是其他豪门贵族能够比拟的。所以,十年的时间,如果他们的财力支撑不到,那他们就给朝廷礼部上奏文书,而后由朝廷命令礼部拨钱就是了,荥阳郑氏的家主活不到十年死了,接下来怎么办?没关系,朝廷跟礼部,配合他们选一个家主出来,让他担任家主五年怎么样,不行再换,如此一来,循环不了几年,朝廷甚至都可以派人文人士子接收荥阳郑氏了,那么……这个时候的荥阳郑氏,还是荥阳郑氏吗?”

“以教书育人为准则,让荥阳郑氏的财力跟影响力,被朝廷吸附后而消失殆尽,而后朝廷再拨款扶持?家主由朝廷掌握,那……岂不是荥阳郑氏变成了朝廷的荥阳郑氏了?成了朝廷手里的别样的崇文馆、弘文馆、国子监一样的存在了?”裴行俭大惊失色,殿下这是釜底抽薪啊,一下把荥阳郑氏抽干巴了啊,就剩下一张皮了。

第629章 无名

裴行俭完全可以继续顺着李弘的思路往下想,当荥阳郑氏只存在于基础的教书育人阶段,只是负责为孩童开蒙外,那么他就算是教书育人十年百年,又能混出什么影响力?朝廷还需要担心什么吗?

毕竟,无论是十年还是五年以后,当他们开始用朝廷的拨款来度日受学时,他便失去了自主性了,有的便是,成为了一个朝廷手里,教书育人的工具了。

如果再按照太子的意思,荥阳郑氏该如何教受学子,又该教些什么,都由朝廷来决策的话,那么荥阳郑氏,不就成了一个傀儡家族?

如此一来,朝廷说今年教受学子太子殿下早年的诗赋,那么学子便只知道太子殿下,而不知荥阳郑氏。

明日,教受学子学习陛下的诗赋,那么学子只知道陛下的诗赋。

后天,裴行俭是坏人,好,这下全天下的士子,最起码在经过朝廷统一受学后,都会知道,你裴行俭是坏人。

想要翻案,学子不信啊,因为朝廷代表了权威,朝廷代表着全部,而五姓七望呢,就成了朝廷跟民间的传话筒,朝廷说黑就是黑,说白就是白。

五姓七望完全没有了立场,没有了主意精神,有的只是受控于朝廷的受学法度,所有的一切,都需要按照朝廷下发的文书来行事,否则便会论罪行处!

“这十年间,我们可以有很多事情来做,现在为荥阳郑氏定下的计划,完全可以在施行过程中,出现了什么弊端、跟有利我们的现象,来调整对他们的策略,但!我们的最终目的就是,把五姓七望变成低于国子监、弘文馆、崇文馆的朝廷学府,让他们为我大唐朝廷,为百姓而开蒙百姓。”李弘笑了笑,如此一来,五姓七望不就是成了自己手中,大唐治下的第一批真正的学府了,自己何乐不为呢。

“那么五姓七望的家主,完全就可以随着时间的变迁,争取在十年的时间内,变成像掌管国子监、弘文馆、崇文馆这样的官职了。”裴行俭兴奋的搓着手,有些迫不及待地说道。

“既然是官职了,那么就不该由家主来做了,就不该只有李、郑、崔、王、卢来做了,其他人也可以嘛,又不是不可以。”李弘轻松写意地说道。

李弘的“家”门口,如今已经被大军包围,行军帐已经铺满了一路,而他家的附近,在白纯的坚持下,留出了近百步的空地后,便是亲卫队的帐篷。

裴行俭不知道该如何形容此刻的内心,但遥望未来,他感觉大唐有此太子殿下,实乃大唐社稷、百姓的万分幸事啊。

十年,如果殿下这两年登基之后,还不知道会行驶什么样的策略,以殿下如今变通的行事方式,就算是想要在国策上犯错都难啊。

至于五姓七望,在殿下今日这一番话之后,已经是朝廷、殿下手中的傀儡,他相信,明日无论郑元善如何提防,都不会想到殿下对于荥阳郑氏,乃至王姓七望,到底存在着什么样儿的野心。

毕竟,这一系列的计划,则是随着变化而变化,让你连提防都无法提防。

但万变不离其宗的就是,最终的目的便是让他们变成傀儡学府,这已经不可更改了,只看这几年朝廷如何运作了,也看自己与左仆射崔元综,如何辅助殿下了。

激动、兴奋、在行军帐内辗转反侧了一夜,不曾睡的踏实的裴行俭,第二日一早,在清冷的晨雾中,踏着脚下被踩实了后,滑溜溜的雪地,便往荥阳直奔而去。

首节 上一节 650/9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席卷天下

下一篇:抗日之怒火兵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