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唐谋天下

唐谋天下 第737节

就像自己跟白纯之间,也会有一套专门的紧急联络方式,夜月也不会看明白一样。

回到东宫的李弘,并未前往正殿丽正殿,崇文殿如今更多的被他用来处理朝政。

大明宫内的宣政殿对他自己来讲,更像是借的一样,只能是每七天的朝会时才能使用,而后下朝后,有任何事情,都需要在尚书省商讨、处置。

特别是在他龙爹跟龙妈离开大明宫,如今享受着田园生活,住进与民同耕的行宫后,李弘是更加自觉的不再接近大明宫,除了朝会以外,其余时间,不是在尚书省,就是在崇文殿。

“召兵部、礼部、鸿胪寺过来。”李弘看着门口的猎豹跟惊蛰,一边往里走一边说道。

刚刚进入宽大豪奢的政事书房,门口的小雪便行礼说道:“殿下,太子妃殿下求见。”

“什么……”

“说是有紧急事情找您。”小雪不等李弘问道,便善解人意地说道。

李弘挥挥手,不过几息的时间,裴婉莹就脚步匆匆的走了进来,而后看了看硕大的书房并无他人后,急忙从袖袋里掏出了一封打开的密信,递给了李弘。

“您看看,夜月来信了,言语之间显然是受了委屈了,要不把她接回来吧。”裴婉莹把密信拿出来,递给了李弘柔声说道。

但不等李弘接过信看完,门口再次响起了小雪的声音,探着头的小雪俏皮的冲裴婉莹吐了吐香舌,裴婉莹也冲着她悄悄做了个鬼脸,而后小雪才俏声说道:“殿下,白纯求见。”

李弘无语的叹口气,无视了两女的小动作,只是看着裴婉莹递给自己的信件,不用想都知道,白纯此次前来,一定也是为夜月之事儿前来。

这娘们是要弄的全宫皆知才行吗?干脆也告诉她大食的父亲等等人算了,到时候看看还这么接她出来,真是个猪脑子!

第715章 冬季

冬季再次到来,随之而来的还有,经过远渡重洋后,安全到达阔别已久的长安城的大食国公主夜月。

长安城外原本皇家亲自耕种的皇家良田,这时候也已经是萧瑟一片,放眼望去除了枯黄的野草外,便是枯黄的土地以及秋收以后,刚刚从泥土中爬出来一小截,准备接受寒冬腊月洗礼的幼小禾苗。

皇家城武卫依然会巡视这一大片良田,不过与民同耕的行宫内,在秋收之后便已经人去楼空,等下一次再要重新开始热闹景象,也得是明年春暖花开以后了。

与民同耕的木制宫殿不远处,有一座同样乃是纯木制的小院,此时袅袅炊烟正从房顶的烟囱中缓缓升起,算是给这一片空旷的荒野,注入了一丝丝的人味儿。

柴火在这里从来不缺少,甚至走出门随随便便就能够抱来够用好几天的柴火,所以,房慕青与自己的两个宫女以及太监,住在这里倒也是颇为惬意。

不是她不愿意回去,而是她不知道回到长安后,如何面对长安的人事物。

现在的她已经不再是庶人,已经恢复了沛王妃的身份,甚至连府邸,都由皇家重新在长安城的兴化坊给提供了一座。

但对她来讲,与其住在空无人迹的深宅大院,还不如住在这苍凉旷野的小院,能够让她感觉到温暖与实在。

两个儿子虽然还小,但如今已经被接进了宫内,一开始房慕青还会心惊胆战,深怕太子李弘或者是父皇与母后,会把她两个儿子幽禁在皇宫内,从此断绝与自己的关系。

但随着秋收圆满完成后,李光顺与李光仁并没有像她想的那般被幽禁起来,反而是在皇宫如同未成年的郡王一样,有着自己的宫殿,每天还可以前往弘文馆、国子监受学。

甚至据身边的宫女所言,这些时日里,陛下好像打算再过几年,等他们两人年纪再大一些了,打算赐封他们为郡王。

房慕青听到这消息时,心中则是充满了说不出的苦涩,不知道是该喜还是该忧。

能够让她内心感到欣喜是,皇家终究不再是无情的帝王家,最终还是给了自己的孩子应该有的名分。

但让她忧心的是,依然还是庶人被流放在安西的夫君,怕是以后永远也见不到自己的孩子了,一旦两人被赐封郡王,也就是实质上完全脱离了与李贤的关系,甚至……如今夫君已经是生死不明了。

旷野里的寒风比城里的寒风要肆意狂妄一些,没有了墙壁的阻挡,街道的管控,寒风在旷野里撒欢儿般的四处刮起,让整座木制小院显得更是萧条。

寒风掠过坐在门口,倚着门框陷入沉思的房慕青麻木的脸颊上,渐渐用冰凉的温度唤醒着女子日渐麻木的心。

“或许应该求见太子殿下试试。”房慕青茫然的直起倚着门框的身子,捋了捋额头被寒风吹乱的秀发喃喃道:“对,可以借着前往宫里面见母后的机会,去求见太子殿下。”

说到最后,房慕青的眼神中多少有了一些明亮,像是一个快要溺水之人,终于抓到了可以生存的漂浮物。

两名宫女与两名太监急急忙忙的帮房慕青备着马车,准备着礼物,直到房慕青从内室梳妆完毕走出来,宫女指着一筐一筐的今年秋收后,留给他们做粮食的新物种,喃喃问道:“这些够了么?再多的话,明年咱们连种子怕是都不够了。”

梳妆打扮后的房慕青,虽然比起刚刚嫁人时样子,少了一丝青春的活力,但却多了一份成熟与稳重,整个人依然是给人一种家教良好的名门望族妇人的感觉。

望着脚下一筐一筐被皇室宗亲看作宝贝的新物种,房慕青原本挺直的腰板突然垮了下来:“放回去吧,这些太子殿下怎么会看上,可都是太子殿下弄来的,现在再拿去送人,岂不是让人笑话。”

今年的新物种是第一次收成,如今在长安或者是整个大唐,都是稀有物品,特别是一些被用来当作吃食后,更是让陛下与皇后龙心大悦,只夸赞太子为大唐立下了不世之功。

也正是因为此,翠微宫后原本李淳风当年居住的道观,今年被李治因为新物种而进行了隆重的赏赐,而且一下使道家,原本一直被佛教压制的处境,也得到了一些缓解。

甚至颇有一些要奋起反抗的势头,所以如今在长安,在皇家这一次的赐封道家之后,其风光的情形,大有要回到先帝在位时,道家的全盛时期了。

新物种大部分则需要留下来当作来年的种子,所以今年开始,皇室把新物种看作成国宝一级的物事则是毫不为过,皇亲国戚今年进宫,如果能够得到陛下与皇后的赏赐,则已经不再是一些钱币或者皇家御用之物了。

而是全部换成了秋收以后的新物种,这些新物种在皇家大肆推崇下,自然也是受到了皇室宗亲、贵族豪门的青睐,只是苦于如今皇家把持、监管极为严苛,平常人就是连一窥究竟都是难上加难,更别提能够得到了。

所以每每李治与武媚想要赏赐谁一些东西,这些人都会小心翼翼的提出,能不能把金银珠宝的御赐之物,换成今年秋收的新作物?

于是一来二去之间,皇室宗亲、达官贵族、豪门世家之间,在来来往往的走动之中,手中的礼物便变成了这些新作物了。

甚至是不用李治跟武媚特意嘱咐,这些皇室宗亲跟达官贵族以及世家豪门,都是罕有默契的选择了收藏这些新作物留作种子,等待着明年自己种上之后,得到更多的收成。

而这也符合李弘推广新作物的计划,毕竟,无论是哪一个时代,特别是在这个普罗大众相对愚昧的时代,再加上儒家固有的守旧情节,想要让新鲜事物被他们接受而后推广,恐怕会是一件极为艰难的事情。

与其费尽口舌的那样推广,就不如把此列为皇家的珍惜之物,这样一来,不单能够勾起人们的好奇心,也能在人们上行下效中,真正体会到新作物的益处,从而做到真正的推广。

治国安邦都要靠这些所谓文人士子、豪门世族,或者是他们中间选拔优秀的人才来为朝廷效力,推广应用一些新事物,想要绕过他们直达百姓,李弘不认为这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不管他与五姓七望、名门世家的关系多么的紧张,但在有了共同利益为出发点时,通力合作的共识则是不用言语,便能够在彼此之间达成的。

利益,在这个时代,永远是朝廷与名门世家之间的冲突,而千千万万的黎民百姓,则变成了两者之间的平衡跟筹码。

李弘与名门世家的紧张关系,便在于,太子殿下剥夺着名门世家的利益,惠及给了天下的百姓,因此,这才让他能够在与名门世家的斗争中,一直占据着上风,一直让更加在阶级上靠近百姓的名门世家,无法取得优势的原因。

名人世家不同于普通百姓,便在于他们那自诩的高高在上的身份,让他们不屑与黎民百姓混为一体,所以,他们在阶级等级上,看似比皇室要离百姓近,但在骨子里,却没有治天下的皇家容易得到百姓的认可。

首节 上一节 737/9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席卷天下

下一篇:抗日之怒火兵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