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唐谋天下

唐谋天下 第836节

于是,在谣言在长安城散步不足半个月的时候突然间就莫名消失了,随之而来的则是,杨思俭之女一夜之间突然得了失心疯,无论是杨思俭请了多少郎中、术士都是无济于事,最终在一个月后,杨雨被发现死在了曲江池的一个亭子旁。

而那个亭子,便是她与裴婉莹曾经一同游玩儿曲江池,赶走其他游客歇脚的亭台。

趁着李弘摸着鼻子表示不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时,龙妈则是给几女下了定论: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啊,何况还有一个处处维护着你那些女人的小姑子,这事儿过去就过去了吧,杨思俭在家里也呆了这么久了,该用还得用不是。

精卫的信鸽被花孟放走,李弘手里拿着精卫的密信,这一次并不是白纯的密信,而是来自龙妈,信中倒是没有提及其他长安的事情,只是告诉李弘:杨思俭被她派到南诏了,酌情任用。

酌情任用?李弘在六诏王的簇拥下,在繁琐、隆重的仪仗下,在敲锣打鼓声中,穿梭在太和城的街道往爨族的祠堂处,准备举行的篝火晚宴时,脑海里一直在反复这四个字。

论其胸襟来,李弘墙都可以不服,但就得服自己的龙妈!

历史上能够在杀了上官仪后,又重用人家的孙女,最终给中国历史上,又留下了一个多姿多彩的女官:上官婉儿。

这种事情只有自己的龙妈能够做到,而且做的是这么的理所当然!

自己的“后妃同志们”“有意无意”的逼死了杨雨,如今龙妈又合伙着那些志同道合的“同志们”,让自己酌情任用杨思俭?滑天下之大稽不?李弘不知道!

但龙妈的旨意自己得遵从,何况龙妈也敏锐的察觉到了自己,在南诏竟然莫名的陷入到了无人可用的境地,怕也是迫不得已才把杨思俭放出来吧?

如今上官仪跟上官婉儿无恙,脱离了历史的轨迹,但……杨思俭跟杨雨,好像在颠倒的步行在历史遗迹当中。

祠堂处广阔的空地上,明亮的火把把这一片空地照的亮如白昼,也把李弘的思绪拉回到了现实中,中间硕大的篝火堆跟小山一样,只是此时还没有被彻底点燃。

四周已经围满了人山人海的人群,当然,这里面能够找到的平民百姓太少了,大部分都是六诏贵族,或者是六诏之地的豪门富贾。

外围的火把噼里啪啦的燃烧着火把上的松脂,年轻的女子穿着隆重的衣服,在李弘临近时,便开始了载歌载舞的欢迎仪式。

鼓声震的人耳膜生疼,这是为了祭献山神,也是为了吓跑山鬼,免得山鬼惊扰了太子殿下的闲情逸致。

牛鬼蛇神再一次出现,鬼画符一般的图案要么画在脸上,要么画在赤裸强健的上身之上,下身围着稻草扮鬼神的人,以最为隆重的仪式,向大唐天子的继承人李弘,行着独有的尊崇礼节。

上首的七个案几并排一列,左三诏王、右三诏王,李弘自然是居中而坐,但在不太懂得六诏民风、民俗的某人,此刻就如同木偶一样,被六诏王殷勤的介绍着该如何做。

第821章 火

一把上好的重弓被放在红布托盘里,敬献在了李弘的面前,明白了接下来该如何做的某人,伸手拿起那把重弓,而后以弓背指点六王,再由细奴逻手捧一直被点燃了的箭矢,恭敬的走过来跪在李弘跟前,等着李弘把箭矢拿走。

搭弓拉箭,当重弓在李弘用尽了吃奶力气才张如满月时,四周的人海顿时爆发出了山呼海啸般的掌声与欢呼声,大有把那远处,与夜色快要融为一体的洱海掀起滔滔巨浪来。

李弘自然是不用瞄准,那如山一样的篝火堆,自己的箭法再不济,哪怕是闭着眼睛也能够射中。

随着李弘的手一松,带着火光的箭矢就如同一道火龙一样,在夜空内留下一道明亮的残影,而后直直莫入到了那篝火堆中。

随着箭矢没落入篝火堆中,整个祠堂前瞬间陷入到了短暂的黑暗中,而后不过是三两息的时间,那巨大的篝火堆瞬间火焰高涨,巨大的火光照亮整个祠堂前的空地。

欢呼声与恭贺声在细奴逻等五诏王的带领下,再一次山呼海啸般的响起,随着细奴逻与五诏王面对李弘下跪,作出无条件臣服的举动后,四周的六诏官员、豪门富贾也在同一时间跪了下去,以他们特有的礼节欢迎着李弘的到来。

载歌载舞声继续响起,明亮清脆却是听不懂的歌声,带着质朴原始的气息,彪悍笨拙的舞蹈动作,也像是放慢了速度的厮杀动作,手里在火光下闪耀着光芒的利刃,被来回的舞动着。

细奴逻几人陪同着李弘一会儿喝酒,一会儿介绍着南诏官员向李弘行礼,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以低姿态来衬托李弘的高贵与权威,同样是为了显示南诏对大唐王朝的敬重。

如今的南诏已经是沿袭了大唐王朝的官制,除了大唐赐封的云南王细奴逻外,便是其他五个诏王,如今在南诏的地位就相当于是大唐的宰相一职。

而在其下便是十二个统兵将领,统称为十二大将军,如今李弘只见其六,另外一半则是相当于六诏王的私兵,也是他们彼此之间相互制衡的一股自保力量。

至于六部也同样仿照了大唐王朝的官制,被称之为六曹。

其余地方官职等同于大唐的州府地位,但除了细奴逻控制的太和城外,还有两个被称之为都督府的存在,便是五诏之中,两个仅次于细奴逻势力的诏王,兵制也同样是照搬大唐初年的府兵制,所以这也让他们入前期的大唐一样,不用为军费过多的发愁。

当祠堂前的晚宴依然在欢呼声中进行时,与之相比要寂静很多的太和城内,一道道黑影则开始往浮屠营所在的地方潜行而来。

细奴逻的小眼睛闪烁着细微的凌厉,李弘则是侧耳倾听着通海都督府的都督,也就是五诏之一的施浪诏对自己的耳语。

“此言当真?”李弘扭头看向施浪诏,微笑着问道。

“殿下明察,臣绝不敢说半个字的假话,细奴逻与真腊之间常年有私运我大唐粮食、铁器、盐业等,这些臣手里都有十足的证据。”施浪诏看了一眼不远处的细奴逻说道。

李弘谢绝了施浪诏,把一个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女子推在自己身边,无视那女子幽怨的眼神,继续问道:“六诏之地水稻每年一熟,收货后则会栽种大麦,在冈陵上则是种植小麦,并同时收割,加上桑、麻、盐、木棉等,六诏每年能够做到不像朝廷要粮就不错了,怎么可能还私运给真腊国呢?”

施浪诏愣了一下,他并没有想到,这才几天的时间,大唐太子已经把六诏的农田水利,以及他们最为依仗的盐、茶了解了个透彻。

目光随即变得有些闪烁,但还是强自镇定地说道:“会川与臣管辖的通海都督府,向来以盐业、茶叶为主,桑麻次之,但细奴逻乃是陛下钦赐的云南王,加上通海也有他的心腹重臣,臣身为通海都督,也不得不服从,所以盐、茶被私运臣也是没办法阻止。”

“那他的粮食从哪里而来呢?征收入大唐一般的租庸调,想必很难吧?”李弘眼角扫过,只见细奴逻碰到自己目光后,立刻脸上的表情变得柔和起来,向自己微笑示意后,便开始与旁边的人继续喝酒高唱。

“殿下,实不相瞒,臣知道您此次前来的主要目的,剑南道官场如今正是多事之时,而您可是在剑南道呆了足足一个月,细奴逻不可能不知道这是殿下您为之,何况……”

施浪诏看着李弘在火光照耀下的侧脸,沉吟了下后继续说道:“臣只有一个请求,还希望殿下能够答应。”

李弘脸上虽然没有变色,但心里却是一惊,眼神也变得专注了起来,看着施浪诏说道:“把你知道的,包括你猜测的都说出来吧。”

“殿下……”

“想要跟我谈条件,首先我得知道你有没有资格,而不是靠你这两句似是而非的话语,就想要我给你一个保证。”李弘盯着施浪诏头上的帽子,额头中间的绿宝石闪闪发光,让人不由得觉得,是不是他老婆做了什么对不起他的事儿了。

“您这次前来,想必绝不是单单的路过,真腊王子在长安犯的罪行,足够大唐向他们问罪了,但您经过六诏却停了下来按兵不动,细奴逻不可能没有防备之心……”

“哦,他防备什么呢?”李弘不动声色的问道。

“殿下,臣对大唐向来是忠心耿耿、绝无二心,臣也就不瞒殿下您了,您此次前来,想必会让六诏变成下一个土蕃,削掉细奴逻云南王的名头,把六诏真正的,牢牢的被大唐所统。”施浪诏眼神也变得凝重、甚至是虔诚了起来,看李弘就仿佛是看他们的神明一样。

“说你的条件,包括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的,你的背后是谁在主使?”李弘盯着施浪诏近乎于虔诚的眼神,过了好一会儿才开口说道。

“臣的条件对殿下而言并不是很为难,我只要通海都督一职,至于云南王的帽子,他们几人谁愿意争谁争去,臣只想忠心的替殿下效犬马之力,为殿下整治六诏尽一份心力。”施浪诏的语气并没有显得强硬,反而是像在乞求一般。

施浪诏无疑是聪明的,如果李弘真把六诏变成第二个土蕃,变成真正属于大唐统治的疆土,那么云南王显然只会是一个名义上的赐封,并不会再有真正的权利落在手里。

随着大量的唐人官员进入六诏之地治理地方,无论是自己这个施浪诏,还是其他五诏,都将会满满的被大唐剥夺掉所有的权利。

首节 上一节 836/9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席卷天下

下一篇:抗日之怒火兵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