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唐谋天下

唐谋天下 第903节

听到李弘如此果断的要唱上一曲,李治跟武媚的心头,不由自主的升起了一阵寒意,这货不会用他的那个破锣嗓子报复自己等人吧?

想到此处,于是不由得看了一眼出馊主意的上官婉儿,而上官婉儿神情从容,在李治跟武媚都望向她时解释道:“诗赋或许是真的很难听,但陛下唱的那个曲儿还是很不错的,母后不妨听听就知道了。”

说完后,上官叛徒就立刻向大唐皇帝点起了曲子:“妾身跟父皇还有母后要听《沧海一声笑》。”

“好嘞,瞧好吧您嘞。”喝多了后的李弘,拄着温柔手里的长剑,看着温柔席地而坐,一把古筝被宫女急忙放在了温柔的身前,而其他伴奏的宫女,比如那笛子等乐器,则也在一旁准备演奏。

随着温柔的手指开始在古筝上翻转,月光下那纤细的手指,在蒙上一层毫光的同时,也因为抚琴的速度变得迷人起来。

无论是那古筝的弹奏,还是笛子的加入,或者是那一面用战鼓暂时充当乐器的鼓声,在湖岸响起时,瞬间也同样把李治跟武媚的心神吸引了进去。

喝醉了的李弘拄着长剑站在众人面前,突然对着那月光唱道:“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只记今朝。苍天笑,纷纷世上潮,谁负谁胜出天知晓。江山笑,烟雨遥,涛浪淘尽红尘俗世几多娇,清风笑,竟惹寂寥,豪情还胜了一襟晚照。苍生笑,不再寂寥,豪情仍在痴痴笑笑,啦啦啦啦……”

随着李弘的第一句唱出来,倒是把没有任何心里准备的李治跟武媚吓了一跳,当两人反应过来时,李弘已经拄着剑,继续唱了下去。

虽然嗓音确实不如耳,但在宫、商、角、徵、羽演化成旋律起伏的曲调后,配合着李弘那嗓音,倒是再听起来竟别有一番风味。

而在李弘唱道江山笑的时候,谈着古筝的温柔与李弘却对望到了一起,同时温柔那唱诗赋跑调,唱这种曲子却犹如天籁之音的声音,附和着李弘的破锣嗓音后,听在众人的耳朵里,竟也是突然间变得悦耳中听了起来。

特别是喝完酒后的李弘,在豪迈、霸气的气质下,以及温柔刚才舞完一曲,一直让人眼前挥之不去的仙侠之气的配合下,两人的声音就如同彩云追月般,竟然在短短的时间内,在把众人的心神拉入到歌词的意境中时,也让他们不由自主的心醉神迷,甚至在唱道最后的感叹词时,刚刚吐完的李旦,以及已经喝迷糊了的李哲,也跟着哼唱了起来。

李治与武媚同样是沉醉于其中,在李弘的豪情满怀、气盖云天的气质下,温柔的轻声附和、柔情与共中,一首沧海一声笑,在大唐的月夜下,让在场的众人内心是久久不能平息。

第901章 吏径

“昨夜里那首《沧海一声笑》倒是不错,为何从来不曾听你唱过?怎么一个臣子也不知道?”第二日启程后,李治在马拉火车上用完早膳后,对捂着脑袋,因为宿醉还有些头疼的李弘说道。

“儿臣唱?他们谁敢听啊?何况母后对我的歌声又是极其的讨厌,所以儿臣只能是在后宫自娱自乐一番了。”李弘头靠在窗户上,期待玻璃上的冰凉温度,能够让他的脑袋清醒一些。

像这样太过于超前的歌曲,放在大唐显然是不可能被接受的,而且就算是李弘强制命令朝臣听自己唱歌,身为皇帝的他,也不可能拉下身份跟脸皮,给众臣来这么一曲沧海一声笑。

但不管怎么说,这首来自一千多年后的武侠歌曲,无论是词曲都还是有着符合大唐的豪放与霸气的。

昨夜里在他唱完后,依然觉得不过瘾的李治跟武媚,自然是在意犹未尽的情况下,又让温柔唱了一首《笑红尘》,虽然这首歌词更加的直白加口语化,但相比起已经接受了戏曲这门艺术的李治跟武媚,纯粹的当成一种娱乐还是不错的。

而且由于当下的伴奏并没有太多种,加上像《笑红尘》,或者是《沧海一声笑》这几首曲子,并不需要电子配乐,加上有颜令宾这个大家帮着李弘重新编排,在融合了一千多年后的曲调复杂变化,以及当今的简单配乐后,听起来倒是也别有一番味道。

而且加上歌词的口语化跟直白,再从一向向往高来高去、抱打不平,自由自在的游侠生活的温女侠嘴里唱出来,倒是极其的符合温柔的侠女气质。

“红尘多可笑,痴情最无聊,目空一切也好。此生未了,心却已无所扰,只想换得半世逍遥。醒时对人笑,梦中全忘掉,叹天黑得太早。来生难料,爱恨一笔勾销,对酒当歌,我只愿开心到老。风再冷,不想逃,花再美也不想要,任我飘摇。天越高,心越小,不问因果有多少,独自醉倒,今天哭,明天笑,不求有人能明了,一身骄傲,歌在唱,舞在跳,长夜漫漫不觉晓,将快乐寻找。”

“倒是也轻松写意,自由洒脱,只是这词儿难不成也是你写的?”李治今日一早,把那份歌词亲自写了一遍,虽然说此词并没有让人反刍的冲动,但时不时看看这些词,倒也是能够有些余味萦绕。

“不是,这应该都是岭南道一些的偏远文化,只是我们现在知道的不甚清楚而已。”李弘低着头喝着上官婉儿亲自端过来的粥,淡淡地说道。

而当他说完后,李治果不其然的是不屑的冷笑了几声,看着低头自顾自喝粥的李弘,再看看窗外缓缓倒退的风景,叹口气说道:“哎呀……没想到如今倒有了让你担扰的事情了,大丈夫正所谓敢作敢当,当太子的时候你睥睨天下,任何事情都不放在眼里,怎么如今成了九五至尊后,反而变得畏手畏脚起来了,这可不像是你李弘的风格啊。”

三十多年的时间了,自从李弘出声后,也不可能是如今这段时间才会哼一些上一世的小曲小调儿,不过是在这之前,他从来没有像最近这几年一样把这些摆到台面上,甚至连颜令宾都无法抓住李弘平说偶尔从嘴里哼出来的小调。

但抓不住这些轻松又带着复杂变化的小调,不代表他们在与李弘相处的时间里,就对这些感到陌生了,何况当初不论是《白蛇传》,还是《西厢记》等等,里面在一些浅显易懂的词句唱词上,都有李弘的影子,所以如今像《沧海一声笑》或者是《笑红尘》,对于李治等人来说,很容易就会认为是李弘的作品。

而且随着三十年的潜移默化,不论是皇宫内的宫女、太监,还是李治、武媚,或者是李弘后宫的女人们,其实在感情上,大多都已经接受了这种艺术。

但他们的接受,不代表着所有人的接受,也不代表着李弘在后宫悄悄的鼓捣这些,就不会传出皇宫,到达其他人的耳朵里。

“你跟士大夫、五姓七望之间的恩恩怨怨到现在也消停不了,现在不承认这些,是怕那些人拿这些攻讦你吧?”武媚不知道何时走了过来,在李治旁边坐下后,用手里的鸡毛掸子捅了捅李弘的肩头问道。

“那些人不足为惧,儿臣要是怕他们攻讦,就不会想要彻底把他们连根拔起来……”

“李弘,你跟我说句实话,正好你父皇也在这里,我就问你一句,你为什么非要把五姓七望往死里逼?这些年你可是没少利用他们传播我大唐的传统文化,那些经史子集等等,甚至是连山海经的注释,都能够把高句丽、新罗,甚至是倭国涵盖在内,如今基本上我大唐的文化血脉,已经渐渐扎根,被他们接受,甚至可以说,你用了短短的不到十年的时间,就已经彻底灭亡了人家的文化,而后铺上了我们大唐的文化,如此一来,五姓七望即便在你李弘这里无功,也不能获罪让你继续打压,甚至是想彻底消除吧?”武媚看了一眼李治,很奇怪的问着喝碗粥的李弘。

上官婉儿等一众人,听到武媚这样的问话后,包括这一节车厢里的太监等等,都要准备退去,给陛下与太上皇、皇太后留下私密的空间来议事。

但当上官婉儿刚刚走到车厢连接处,却被李弘喊住了:“你过来倾听下吧,有可能以后用的上。”

擦了擦嘴的李弘,宿醉后的脑袋稍微清醒跟轻松了一些,仰着头活动了几下脖子后,看着坐到了自己旁边的上官婉儿,再看看对面的李治跟武媚,沉思了下说道:“普及教育懂不懂?”

看着三人都是不约而同的摇了摇头,李弘快速的整理了下思绪继续说道:“五姓七望当年把持的是朝堂的官员选拔,九品中正制与科举制度的并行,往往会给推荐为官的人带来更多的资源,相比于科举出来的官吏,他们在资源上,以及起步上就要比被五姓豪门举荐的官吏要少的多,如此一来导致的结果便是,随着这些官员的升迁任免,基本上在达到了五品往上时,七成甚至是八成的官员,都会还是出自五姓七望,或者是其他士族,如此一来,朝堂上的官员还是很容易自成一系,朝堂之上依然是有五姓七望的影子,同样,这些官吏的形成,虽不说以后会结党营私,但最起码在朝廷推行某些触及五姓七望或者是豪门士族的利益时,他们便会阴奉阳违,或者是直接在朝堂之上否决三省的决策,即便是下到了尚书的六部执行,到时候效果能够达到一半都很难说,对不对?”

李弘捧着让上官婉儿沏好的清茶,看着龙爹跟龙妈回味着自己说的话,自己也不说话的望着窗外,留出时间给父皇、母后消化。

时间在缓缓前行,车厢也在铁轨上缓缓前行,窗外的绿色变化着形状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不多会儿的时间后,依然还是武媚先开口问道:“那你到底想要的是什么?”

“儿臣想要的是,所有的治国之策只出于朝堂,而不是受士大夫们的影响而给朝廷添麻烦。”李弘静静的看着眼前的三人,神情变得有些凝重跟惊讶,继续说道:“儿臣甚至可以容忍官员与官员相互之间的关系走向亲近,但绝不允许官员的身后,有一个庞大的家族或者势力,给朝堂政务的实施带来阻力。”

“你这样一来,谁还能够给我大唐献言献策?这治理天下用的不是意气用事,想要完全彻底的撇开那些士大夫,或者是五姓七望,到时候你治国遇到瓶颈难题,你怎么办?身边连个谋士、幕僚都没有……”

“如果真到了那一步,那么三省六部里的所有官员就都该杀了。官员的作用不就是这些?如果官员的作用跟责任,有一半是被士大夫或者是官员身后的豪门望族势力所肩负,那样的朝堂才是危险的。”李弘端着透明的水晶茶杯,眼神若有所思的望向窗外。

上官婉儿看了看李治跟武媚,而后轻声说道:“陛下的想法虽然有些过于极端,但如今我大唐四海升平,并无太大的周边威胁,如今趁着这个机会,整顿朝纲或者是士大夫以及身后的豪门望族,倒是也不失为一个大好时机。”

“这些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天下不能是皇室与豪门望族共同治理,而应该是皇室与官吏共同治理。”李弘扭过头,欣赏的看了看支持他立场的上官婉儿一眼说道。

“区别在哪里?”武媚淡淡的问道,她向来都是如此,在没有弄清楚一件事情的时候,问话永远比见解多,只有当她确定了,自己已经完全了解了李弘的想法后,她才会发表她的见解。

而不是像李治一样,不管听到哪里,但凡觉得有问题,就会立刻提出来异议来。

“区别就是,豪门望族只能代表一部分阶层的利益,官吏却可以代表整个天下人的利益。只要彻底清除五姓七望,兴办私塾或者官方学堂,让所有的人都有机会读书考取功名,不问出身的给他们入仕的机会,如此一来,永不了多少年,我大唐的官运,就有可能出自各行各业。”李弘看着他龙妈若有所思的眼神,郑重地说道。

第902章 吏途

李弘自然是也知道,自己这样的想法太过于理想化了,但任何事情总要循序渐进的往前迈出一步才行,才会知道接下来的问题会出现在哪里,又该如何解决。

但如果一直维持着这样的局面,举荐与科举并存,虽然历史上举荐早晚会被取代,但如今大唐的发展步伐极快,如果这一方面完全不能跟上,那么很有可能在大唐的辉煌过后,就又会回到原点,甚至是到时候还会出现一定的历史进程的倒退。

所以想要让历史的车轮不会后退,就必须允许让大户人家兴办私塾,官府大力开办学堂,从而大规模的取缔以及彻底消除五姓七望的声势,让他们要么是没落,要么是混迹于这些私塾、学堂之中,而不是天下士人共同仰望的标杆,成为他们的准则。

武媚同样是有着自己的想法儿,当初有一段时间,李弘曾经是极为看好出身于名门望族的官吏,认为他们在为官一道上的高度,以及耳濡目染接触的方方面面,远远比寒门士子要高,但这并没有多少年,李弘如今就要自己主动否认自己当年的决策。

首节 上一节 903/9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席卷天下

下一篇:抗日之怒火兵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