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唐谋天下

唐谋天下 第909节

“陛下,老臣冒死直谏,如此弃之九品选人制,我大唐危矣……”

“陛下,先帝与太宗手里的大好江山社稷,不能毁于一旦啊。”

“陛下,臣这一辈子都想看到朝堂清明、百姓富庶、安康,但陛下不能因个人喜好,而不顾天下黎民百姓之苦疾……”

偶尔传入李弘耳朵里的话语,让李弘不由得望向前面那几个留着老泪,稀疏的花白胡子上,甚至还沾染着地上脏兮兮的尘土,鼻涕眼泪一把一把的向他诉说着平生之愿,就像是如今大唐的国力强盛、百姓富庶,跟他们理想中的还差很远似的。

特别是他们悲天悯人的形象,就仿佛李弘是一个刽子手,仿佛大唐的百姓如今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承受着饥寒交迫的煎熬之苦。

如今的洛阳府尹李昭徳为难的看着眼前的景象,连连在李弘的身后跟一群洛阳的其他官员请罪,低声惶恐地说道:“陛下,如此景象实乃臣之罪过,臣有监察不严之罪,以至于泄露了陛下的归期。臣更有监管不力之罪,以至于让他们聚众于此,陛下,臣现在就命人把他们赶走……”

“不必了,现在赶走,岂不是让天下人笑话朕,不敢面对天下士大夫的联名请柬?岂不是让天下人以为朕不重视士子文人?对了,我记得你好像是出自陇西李氏吧,对于眼下的事情,除了赶走外,你还有什么其他办法?”李弘笑着摆了摆手,而后微微回头,看着身后三步外的李昭徳问道。

“回陛下,臣不敢苟同他们的看法。”李昭徳行礼说道。

“为何?”李弘眼眉一挑,而后又环顾了下依然哀嚎不觉得人群,淡淡的问道。

“回陛下,当年魏国吏部尚书陈群设九品选人法,是为了阻止宗亲干政,同时向天下士子,以及各个名望世家示好,本意是希望他们能够与皇室一同治理江山,为皇家出谋划策,从而推举更多的有名望、有真才实学的士人出仕,为国效力,为百姓造福,并不是为了一宗一族之名利与声望。而且,臣虽然出自陇西李氏,但臣并非是举荐入仕,而是经明经一学科考入仕。”李昭徳看着台阶下黑压压的一片,心中隐隐也有些担忧,也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不是也混在请柬的人群中。

如果父亲也在里面,陛下万一让自己秉公办理这件事情,自己又该如何处置自己的老父亲呢,难不成真的要陷入那忠孝之间,做一个纠结的抉择吧。

“名利与声望?是啊……”李弘抱着手叹了口气,继续说道:“这就像是一件已经让人习以为常、觉得自然而然的事情,突然间变得陌生了,因为难以接受,所以死活都想要争执一番。”

李弘看着李昭徳,包括身后其他一些已经尽力倾听自己说话的其他臣子,继续说道:“怎么比喻呢,就像是一个聪明人跟一个傻子在一起,本来永远都是聪明人在欺负这个傻子,如此呢也就被人认为成了理所应当的一件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不单把这当成了理所当然的常态,甚至当成了自然而然规则。比如是今天从傻子家拿走一件东西,明天呢说两句谎话,然后把傻子家里的另外一件东西再拿走,或者是假装做一些看似有利于傻子的事情,而后让傻子把自己认为是好人,甚至还要当着他人的面夸他,奖励他。但当有一天,傻子突然间醒悟了,觉得自己应该把自己能够掌握、分配的东西,交与更多的人来分享,但这时候……原本一直欺负傻子的这帮人不愿意了,他们会认为傻子怎么能这样呢,分享这些好处的应该就是我们几人才是,你为何要违反准则,把你的好处分享给其他不相干的人?这样绝对不行,你必须改过来!”

“陛下,臣……臣惭愧……”

“如此比喻确实有些不妥,但话糙理不糙,皇室就像是那一个傻子一样,虽然同样享受着名利与声望,但更重要的是,皇家在享受着这些的同时,还承担着历史进程中的口诛笔伐,承担着像那个傻子一样,在史书上被写成就像是傻子似的重任,不知道改革、不知道变通,没有勇气跟胆量与那聪明人对抗。但对抗之后是胜是败,我们没人知道。但……我们必须坚定不移的相信自己,相信改革能够使得大唐更加的强大,我们必须不回头的向前走,抛弃那些文化中的糟糠,不光皇室要学着变得聪明起来不被人欺负,就是天下千千万万的寒门士子也要学着聪明起来,学着相信自己有经天纬地之才,是治国安邦之大才。对一些名望之先贤,我们可以抱着敬畏与崇敬的心态,但不代表他们的所有一切都是对的,毕竟……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存在。”

李弘的声音并不是很大,但多年来养成的龙威还是让他在说话的时候,自然而然的显得是那么的睥睨天下,威武霸气。

所以随着李弘的话语,原本哀嚎一片的街道之上,特别是离李弘等人最近的那几十个名门望族的老人,早就已经停止了哭诉,反而是呆呆的静听着李弘说话。

第909章 时间天下

所以一切都是那么的突然,一切又都是那么的顺理成章,当李弘的语音消失后,整条原本吵闹哭泣一片的街道上,也变的鸦雀无声起来,甚至寂静的有些可怕。

“是非公道自有后人评述,朕今日之作为到底对还是错,朕想……还用不到你们这些从来没有治理过一乡一坊、一县一州之人来评判吧!天下大业向来是由当代人来书写盛衰,但是非功过,向来都是由后人评述定义,所以朕不怕背上后世骂名,朕不怕失去名门世家的辅佐之后,天下寒门士子没人站出来与朕一同治理大唐江山。既然他们爱跪爱谏就都由着他们,史书上……希望你们也能如现在这般有勇气,站出来承认自己的罪过,当然,也可以承受你们的功绩。”

洛阳城武卫在刚才李昭徳建议赶走这些人之前,甚至是在这些人聚集之后,已经是自发的把他们全部包围在了街心内,所以当天子的御驾过来接大唐皇帝时,自然还是不费吹灰之力的,就从人群中驶了过来。

准备登车的李弘,并没有在身后的官员中发现洛阳丞杜审言的身影,他相信,这个时候的杜审言,既然知道自己的儿子在长安京兆府与上官婉儿之间的冲突,那么这个时候,以杜审言等人为首的,举荐而入朝堂的洛阳、长安两地的大小官员,恐怕此时都在乌央乌央的人群中了。

“跪地请柬的,没有爵位、官位的一律不予追究,剩下来的……无论官职大小、爵位轻重,全部登记在册,等候处置。”李弘离开时,也不知道他这句话到底是说给谁在听,让谁去执行。

总之,在皇帝御驾已经出发回宫后,原本跪在整条街道上的所有人,心中顿时开始变得惶恐了起来,特别是那些有爵位与官位在身的人,瞬间面如死灰,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只感觉两腿发软,连站起来的最后一丝力气都像是随着李弘的那句话,被抽离的丝毫不剩。

李昭徳看着陛下的玉辇远去消失不见后,这才回过头来看着下方,随着陛下离去,原本安静了一段时间的街道上,又一次变得哭天喊地、哀嚎一片,不过这一次,在所有的声音中,隐隐约约的有一部分声音则是带着痛苦跟悔恨。

早已经被洛阳城武卫包围在街心的一群人,面色沉重、内心惶恐不安,大唐如今登基五年多的皇帝,是一个什么样儿性情的人,他们虽然不曾接触过,但以他们所处的阶级,还是多多少少的有些了解的。

原本以为仗着法不责众的态势,如此多的人汇聚在一起请柬皇帝陛下,即便是不能够迫使陛下回心转意,但最起码也不至于有性命跟前途之忧吧,更何况,按照他们的所思所想,即便是今日无法让陛下恢复世家豪门、五姓七望往日的荣光跟辉煌,最低也能够让天下人看到,名门世家或者是五姓七望对于大唐帝国的赤诚之耿耿忠心。

但谁也没有料到,陛下会与那陇西的李昭徳唱戏一般的一问一答间,就轻而易举的瓦解了他们处心积虑、谋划多日的翻盘之局。

凭借着那一番言论,不单把皇室与百姓绑在了一起,更是在把寒门士子的重要性突出的同时,用江山社稷做利,把世家豪门跟五姓七望喻成了为名为利、唯利是图的小人形象。

得不偿失,偷鸡不成蚀把米,这刹那间形成的结果,与五姓七望、世家豪门所想的结果完全是背道而驰,这让他们根本没有任何的心理准备,瞬间就彻底的把自己的家族彻底的颠覆到了谷底,只要陛下不再开金口,那么自己的家族就别想恢复往日的辉煌跟荣光,就别想再像从前那般可以随意的指责朝堂,享受着百姓的爱戴崇拜,享受着皇家的尊重跟谦卑之态。

他们从此以后,特别是他们的后人,以及家族未来的命运,就会变得像是普通百姓的家族一样,完全需要在朝廷,或者是当今陛下亲自制定的规则内行事。

再也没有了以私心荫蔽子孙的权力捷径,想要走向仕途,想要重获荣华富贵,想要名利双收,享受百姓的爱戴与拥护,那么就需要像狄仁杰等人一般,从最底层开始,完全凭借自己的能力慢慢的往上爬,以自己的行动跟能力,而不是靠家族的显耀来轻而易举的获得百姓的爱戴跟皇室的青睐有加了。

“如此一来,这些世家大族,豪门勋贵,怕是从此就真的恨陛下恨到骨子里面去了吧。以后如果他们的宗族之内如果涌现了什么略不世出的人才,朝堂想要招揽……怕是到时候就没有那么好招揽了吧?”上官婉儿眉头轻蹙,心里隐隐有些替自己的夫君担心。

“人才不还是多的是,现在这些勋贵豪门之中,又不是没有以科举为途径来入仕的,即便是有如孔明、周郎如此的人才,既然想要为名为利,那么入仕必然是绕不开的途径,想要凭借自己的学问就让天下人敬仰,呵呵,温柔才不信这个时候能有如此人才会恰巧出此他们之家族呢,温柔倒是觉得,如此一来,会使得更多的拥有文韬武略的人才被朝廷发现。”温柔同样坐在马车里,一把样式精致的宝剑放在两腿上说道。

“你看看,温柔的想法都比你这个鼎鼎大名的才女要合我的心意。”李弘轻轻掐了一下傲娇着神情的温柔脸颊一下,指肚上瞬间便传来丝滑柔软温润的感觉,扭过头看着依然是眉头轻蹙的上官婉儿说道:“五姓七望、豪门勋贵就如是江河,虽然同样会人才辈出,但面对如今大唐的需求,显然是不够用了,既然如此的话,我们为何不向如大海星辰一般的整个天下寻求治国安邦之才呢?这样一来,朝廷岂不是撒的网更大,捕捞的鱼儿也就更多?我们也就更不容易被他人牵着鼻子走了。”

“但……”上官婉儿轻轻握住李弘伸过来的手,感受着有力厚实的手传递给自己温度的同时,也带着一股磅礴的安全感,沉思了下还是说道:“既然如此,陛下您完全可以以当初的策略,用时间来应对消耗瓦解,以五姓七望为首的豪门勋贵们的光复之势,甚至就像当初一样,强制以为大唐出谋划策、荣耀传播我大唐文化为由,把他们再一次发配、分流到大唐边地。可您为何要突然间选择如此急不可耐的行事方式?给妾身的感觉就是……就像是陛下好像很想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这件事情完完全全的解决掉。而且妾身相信,如果陛下您有心,这些人是不可能绕过洛阳府尹,特别是城武卫等等力量,便如此轻易的就大规模的聚集在此的,而且还能够分毫不差的,在陛下您跟父皇、母后出现在洛阳的同一天出现在此冒死直谏。”

说完后,上官婉儿便神色稍稍显得有些紧张的看着李弘,特别是在李弘望过来的时候,还因为紧张,让她不由自主的伸出诱人的舌头,舔润着有些发干的红唇。

“时间太紧了啊。”李弘微微摇头笑了笑,看着车窗外的景象变成了洛阳宫内的景象,李弘继续说道:“这句话我们自长安出发后,我就一直在说,相信你们都以为是因为父皇、母后,想让李贤回长安的心意,我才如此说的这句话吧?”

“可……哪一个帝王不希望自己在春秋百年后,能够青史留名,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英明神武一笔?当年太宗皇帝的丰功伟绩、皇图霸业,以及被天下人尊为天可汗的威武之名,父皇可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无时无刻的不想着有朝一日,自己能够在治理大唐江山社稷上,虽不说超越先帝太宗皇帝,但也不至于碌碌一生吧……”李弘笑着突然在上官婉儿诱人的樱唇上亲了一下,瞬间就让原本稍微有些紧张的上官婉儿变得有些难为情起来。

面色有些羞红跟不好意思的上官婉儿,听到此处如果再不明白李弘的意思,那么就有些枉负她的才女之名了,于是便接过李弘的话题说道:“陛下如是做,是希望把这一件事情,记在父皇的功绩簿上,而不是陛下您的皇图之上?”

“历史谁知道最后会被后人改成什么样儿,又会以什么样儿的态度跟措辞出现在后人的面前!如司马迁如此的史学家,在如实记载、编纂史册时,不也同样会参杂其个人的感情,凭借自己个人的好恶来为一些人树碑立传,《太史公书》一书,谁敢保证司马迁所记载的都是绝对公正的?所以,是非功过任由他人评说便是,至于自己,只要埋头按照自己内心坚定了的方向前行便是。名与利,昏君或者是明君,天下、社稷、百姓之福掌控在一个皇帝的手中,复杂多变漫长又短暂的几十年间,又岂是史书上短短几十行字,就能够定义一个君王是非成就的?世人皆重名利,深怕一步踏错,步步踏错。但身为帝王,心中可需记挂着昏或者明?天下苍生只要安好,落个昏君的名声,让后人唾骂、争议,岂不是更有意义一些?所以啊,做自己的事儿,管他旁人说三道四,我又不是白银黄金,怎么可能让所有天下人都认同我?”李弘笑着走下马车,而此时的洛阳宫内,李治的眩晕症则是再一次的发作。

第910章 犯众怒?

“我又不是真金白银,又怎么能够做到让任何人都满意?这是他刚才说的?”武媚望了一眼躺在睡榻上沉沉睡去的李治,即便是睡着了之后,眉头依然是紧锁在一起,仿佛还在承受着眩晕症带来的巨大痛苦,无声的叹口气后,便示意上官婉儿与她往外面走去。

两人来到前厅,武媚缓缓坐下后,沉思着刚才上官婉儿所说的话语,并没有第一时间让上官婉儿在自己的旁边坐下,而是顿了片刻后说道:“看来陛下的春秋大限不远矣……”

“母后,不会的。父皇如今依然是春秋鼎盛……”上官婉儿看着武媚神色间一闪而过的复杂伤感,急忙宽慰道,心里却隐隐有些后悔,自己是不是把刚才与李弘之间的谈话,对母后说的过于直白了一些。

“我虽然不知道李弘是如何知晓、断定的,但一旦李弘认定了,这事情八九不离十也就与他预言的相差不远了。这么些年来,你可曾发现,李弘那些远见、决策可有出现过失误?即便是袁天罡、李淳风在世,也没有李弘多年来如此笃定判定过那么多的事情。所以啊……你也不必替李弘请罪,本宫跟你父皇多年,这些日子本宫对你父皇的身体也是清楚明了一些的,大限将至……但愿弘儿的如此孝心,能够让陛下不留下遗憾吧。”武媚说着说着便不由自主的望了望身后,虽然她们二人如今离李治入睡的地方,中间还隔着很远,但在武媚的感觉上,仿佛李治就沉睡在她的身后,静静地听着她与儿媳妇的对话。

“母后,儿臣的本意并非是……”上官婉儿看着武媚那落寞伤感的神情,又一次行礼道。原本还想再说一些宽慰的话语,但看到武媚摆手示意后,只能是把接下来的话语又咽了回去。

“他的事情多,想要把一些功绩记在陛下一辈子的成就上是其孝心,但也就像是他所说的,历史总是由后来人书写、评判,是非功过又何必在意,身后名不过是一纸虚名罢了,你下去吧,一会儿有什么话,我会亲自跟他说的。”武媚勉强向上官婉儿挤出一个慈祥的笑意说道。

这些日子虽然他们一直都是悠哉悠哉的行走在长安前往洛阳的路上,即便是一日也走不了多少里路,但如此远离城市近两个月的旅程,也让武媚身心略带疲态。

特别是一回到洛阳宫后,李治的眩晕症便发作,同时也给她的精神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这让她即便是想要与他人倾诉心中颇多的无奈跟感慨,一时之间,在感情上除了李弘外,武媚不觉得其他人能够代替李弘。

首节 上一节 909/9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席卷天下

下一篇:抗日之怒火兵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