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唐谋天下

唐谋天下 第911节

狄仁杰第一个反应了过来,捋须看着姚崇那得意的笑容也跟着呵呵直笑起来,刚才在姚崇说出自己的计划前,狄仁杰自己心中其实已经往这方面想了,只是因为不掌吏部,对于这些官员的了解比起姚崇自然是相对差了一些,所以在往这方面做决策时,必然是会有一丝思想上的犹豫。

如今看到身为六部尚书之首的姚崇,率先提出了这样的建议,心中瞬间便一下子变得豁然开朗跟轻松自在起来。

第912章 谋

狄仁杰与李峤心照不宣的对视了一眼,听到姚崇的话语后,他们两人心中的大石瞬间便算是落地了。

毕竟,这一次他们邀请吏部尚书姚崇前来,就是希望能够在此事儿上与姚崇达成默契协议,不然以他大理寺卿以及御史台大夫李峤两稍显单薄的名义跟分量,来弹劾或者是追究这五百多官员在任上的玩忽职守,多多少少在这个敏感紧急的时刻,显得不是那么的让人信服。

所以一旦如果加上了吏部尚书这个掌管、监管天下百官政绩作为的姚崇,再有了尚书省的刑部从旁辅助,那么这五百多位官员,即便是其中有清正廉洁、为国为民之人,在面对陛下的处置决定时,加上自己四人的联名弹劾,想必能够把这件事情,不利于陛下的影响力压制到最低,最起码不至于到时候让陛下陷入被天下人唾骂的难堪境地中。

所以这一次以狄仁杰、李峤两人的名义,把姚崇跟王孝杰邀请到洛阳河的船上密谈,便是两人为了在朝堂之下,能够为李弘提供尽可能的帮助,而谋划的计策。

大理寺乃是大唐最高的审判机关,肩负着对刑狱司法的重担,刑部审定司法、审理案件,对于大唐的任何官员都有资格展开调查,特别是如今还有了大理寺卿给予了大开方便之门,使得刑部在审理地方案件时,完全可以不顾及大理寺是否会在最终的审判中,出现阻挠、干扰等事情发生,完全可以放开手脚的利用大唐的律法,给予这五百人定制一些莫须有的罪名,或者是把原本官场之上习以为常的官场规则加以严苛,如此一来,几人相信,哪怕是再两袖清风的官员,恐怕都能够被查出个问题来。

如此双管齐下之下,想必任何官员碰上大理寺跟刑部成心找上门的麻烦,都会捂着脑袋大呼头痛了。

而且即便是官员们觉得有冤屈有不实,即便感觉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陷害,自己上书奏表想要通过御史台对大理寺、刑部,以及自身的监察来还以清白,如今这条路却已经是完全走不通了,毕竟御史台大夫历经两任皇帝。

李治在位时,李峤便是当仁不让、毫无争议的御史台大夫,如今新皇登基五年多六年了,李峤依然是稳坐钓鱼台,从中便可以知道,李峤不单在御史台的政务上得朝堂上下的满意,同样也是得陛下的看重。

如此能够让朝堂上下以及陛下都为满意之人,现在加上自己愿意为陛下分忧解难,主动与五姓七望的豪门勋贵对抗,试问这个时候,一旦被大理寺、刑部,再加上御史台被三司盯住的人,哪里还有翻身的希望?

何况风言奏是的弹劾原本就是御史台的职责所在,如今不过是在敏感的时刻,谈论起官员们不愿意谈论的话题,加上大理寺、刑部的介入,想必任何一位官员都不可能能够从三司的联合之下全身而退了。

即便是能够全身而退,即便是三司无法对他形成有效的威胁或者控诉,最后他还要过吏部尚书这一关,吏部尚书执掌各地方官员政绩,想必没有哪一个官员在自己的任上,从来没有做过得罪人的事情吧。

所以狄仁杰四人一旦坐在一起,想要密谋、设计哪位官员,那么这位官员的命运跟前途,基本上就已经是一点希望也没有了,更何况还是在四人齐心协力的以有心算无心的情况下,如此一来,恐怕在整个大唐,没有哪一个官员在被四人一同默契的盯住后,还能够不被扒下一层皮的全身而退了。

四人从原本沉重的氛围中,随着脸上的轻松跟默契笑意越来越多的显现,整个房间的氛围也开始变得渐渐轻松了起来,就是连军武出身后被李弘任命为刑部尚书的急性子王孝杰,此时此刻最起码脸上也没有着急之色了。

四人默契的坐在一起商议着接下来的各种方式手段,包括在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意外状况,以及如何弥补,四部门又该如何默契配合的事情。

说到了最后,依然还是由不紧不慢的姚崇再次说道:“如果在下能够与三位大人配合默契,能够为陛下分忧解难,在下心中自然是非常乐意,但……在下现在不得不给三位大人泼一盆冷水了。”说到最后,姚崇看着三人不解、疑惑的目光便不由自主的摇头苦笑了起来。

狄仁杰听着姚崇的话语微微愣了一下,但还是率先开口问道:“姚大人,如果我们四人能够齐心协力,想必按照我们刚才商议的办法,不敢说十拿九稳吧,但最起码七成的把握可是足足有了吧?所以还请姚大人赐教,不知我等哪里出现了遗漏,让姚大人如今又是愁上了眉头?”

“倒不是我们的计策出了问题,就是在下自掌管吏部以来,常年与各地方官员打交道,也实在想不出有谁能够在咱们四人有心算计下,能够安然无恙的全身而退。只是……王大人听我把话说完。”姚崇看着王孝杰张了张嘴要说话,急忙以左手拍了拍旁边王孝杰的肩膀,示意他稍等片刻。

于是接下来姚崇继续说道:“我们在替陛下排忧解难的同时,却忘了两件事情,当然其中一件事情是在下吏部的事情,倒是与三位大人没有多大关系。”姚崇看着三人的眼光,也不再卖关子,紧忙继续说道:“这与我们四人相关联的一件事情便是,我们是不是该由一人进宫,先探探陛下的口风跟想法儿呢?万一陛下另有他策,我们如今讨论了半天,岂不是枉费力气?所以我们想要为陛下分忧解难,此事儿即便是暂时不让陛下知晓,但我们也要知晓陛下之心意才行,此事儿恐怕到时候就得麻烦狄大人亲自进宫,探一探陛下的口风了吧?”

狄仁杰、李峤以及王孝杰听到姚崇的话,莫不是认同的点了点头,而后几人便把视线放在了狄仁杰的身上,毕竟四人当中,狄仁杰如今跟陛下之间的关系才算是最为融洽的,虽然姚崇或者是王孝杰,或者是李峤进宫都可以直接见到李弘,但论资排辈起来,即便是李峤不认为自己在陛下心中的分量,会比狄仁杰重多少。

所以三人的目光望向狄仁杰时,狄仁杰便知道,这个探访陛下口风的事情,只能是由他来做了。

于是当下也不推辞的点了点头,算是答应了明日一早便进宫探李弘的口风,而后狄仁杰看着姚崇问道:“那么第二件事儿呢?虽然刚才姚大人说第二件事情只是事关吏部,但想必也是因为我等的计策所以才出现,不知道姚大人可否能够透露一二,让我等替姚大人……”

“倒是没有什么可隐瞒的,只是在下担忧的是,如今随着这五百多同僚参与了今日的冒死直谏,加上我们的策略从中斡旋,如此一来,地方官员的缺……对在下就是一个极为头疼的事情了,毕竟此事儿也同样事关重大,陛下与五姓七望为首的豪门勋贵摊牌、决战,但地方政务同样不可废,不然的话,这对陛下也是一种变向的压力吧?而且以我们的策略来看,此事儿想要完全解决最起码也得两到三个月左右,如此长时间里,地方官员的缺位一直空置着,可不是一件对陛下,对我大唐社稷或者是百姓有利的事情了。”

狄仁杰听完姚崇的话,而后看了看王孝杰跟李峤,再次点了点头说道:“看来狄某这一趟皇宫行是势在必行了,不过姚大人也大可不必过于担心,就像你所言帝一件事情一样,既然你能够感觉到陛下可能会有其他策略,那么说不准,陛下早就已经想到了,这五百多个空缺该如何补了,所以狄某明日进宫,一同探听下陛下的口风,而后我们还在这里相聚如何?”

“如此那就多谢狄大人了。”姚崇听到狄仁杰如此说好,便缓缓站起来向狄仁杰行礼说道。

姚崇这人向来谨慎,或许也跟任六部之首的吏部尚书有关,向来说话做事都是滴水不漏,从来不给他人留有任何把柄,也从来不会欠任何人人情。

而今能够在四人密谈到最后,姚崇愿意承狄仁杰这样一个看似不大的人情,其实已经是在向三人递交投名状了,显然是让三人放心,在接下来的事情中,他姚崇决计不会因为自己的事情,而影响了四人达成的默契协议。

就在四人缓缓从画舫的房间走出来,争执着谁来给今日的花费掏钱时,身兼国子监祭酒的李旦,则是在皇宫灯火的阴影,在宫女的引领下向李弘的宫殿走去。

刚刚从贞观殿出来,在从母后那里得知自己的父皇这一次眩晕症发作,并没有多大的隐忧后,便顺道拐了个弯儿,向李弘这边行了过来。

结合今日在洛阳城内被近三千人冒死直谏的事情,李旦觉得自己身为大唐皇帝的弟弟,这个时候应该前往皇兄那里,问问是不是有什么自己可以效劳的。

第913章 封地

李旦赶到李弘的宫殿时,还未进门就听见了李哲在跟李弘寒暄的话语,从两人的话语上来看,显然李哲也不过是刚刚过来一会儿,两人之间的谈话,随着他踏入门槛的那一霎那,并没有说一些实质的东西。

所以当他抬头看到两位皇兄脸上挂着了然的神色时,便明白自己的到来,其实已经是在两位皇兄的意料之中了。

“果不其然,你输了,过几日请我在洛阳城最好的酒家吃饭。”李弘向刚进门的李旦指了指另外一边的椅子,示意他坐下,而后对另外一边的李哲说道。

“其实我早就料到他也会来了,今日我跟老八送父皇跟母后回宫,一路上听到的纷纷议论可是不比你少多少。”李哲神色之间有些不服气,刚才与李弘打赌李旦会不会来的问题上,自己一不小心就被皇兄摆了一道。

毕竟谁都知道不论是自己还是老八李旦,这些年来都是在诚心诚意的辅佐皇兄李弘,而皇兄对他们两位也是向来信任有加,虽然看似并没有掌握什么至高权力,但细细琢磨一番便会发现,其实他们两人手中的权利,可是不亚于任何一位朝廷重臣的。

而皇兄能够毫无顾忌、极为放心的把这些事情交给他们,这也使得他们两人在今日洛阳出了这件事情后,能够不必过多的思考自身的处境,从而以极快的速度坦然进宫,与皇兄商议对策。

“你也是为今日洛阳城一事儿而来吗?”李弘看着和气、敦厚的李旦,微笑着问道。

“是,皇兄。今日之事儿如今我就是想要装作不知道都不行了,这洛阳城内恐怕早已经传遍了,恐怕这个时候,上至尚书仆射,下至黎民百姓,都在悄悄的议论这件事情了。”李旦说话之间,敦厚、质朴的神色之间渐渐显现出一抹替李弘担心的忧色。

“你这个脑子啊,也就做做学问行,权谋之略看来你这辈子是学不会了。你也别笑,你也不怎么样儿,一进门就是要杀要剐的,要是按照你的意见处死这三千人,你皇兄我昏君的名头可就坐实了,还不得让文人士子骂个千百年来?”李弘指了指李旦,刚说了两句就听见李哲噗嗤笑出了声,接下来便没想到李弘话锋一转,又把他捎带着说了几句。

李哲不服气的撇撇嘴,听着李弘的训斥反驳道:“我是这些年在军务后勤用心过多了,腾不出来精力学这驭下之术,何况在我看来,这件事情本就是世家豪门、五姓七望做的太过分了,如果此时你不施以严惩,怎么能够震慑住他们?总不能因为法不责众这个破烂理由,就不去责罚他们吧。如果你一这样做,他们岂不是更会变本加厉,还以为我们皇家怕了他们不成!”

“你的意思呢?”李弘懒得理会二百五的李哲如此建议,毕竟从小到大,李哲一直是不用脑子思考问题的人。

即便是他心里心知肚明,即便是他能够敏锐的察觉出事件的重要性,即便是他知道自己的办法是最为下等的,但也只会条件反射的,第一时间便把本能的反应说出来。

看破不说破,当初李哲跟在李贤屁股后面屁颠屁颠的混时,就一直是这样,只是到了最后时刻,看着李贤在不归路上越走越远,这才不得不把心中的话语说出来加以提示,从而也避免了自己踏上跟李贤一样的道路,也从而划清楚了自己跟李贤之间的界线。

李哲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并没有任何的不妥,毕竟身为皇家的王爷,本身就身份敏感,何况如今是他的皇兄当政,没有猜疑、忌惮、防备他李哲,依然毫不怀疑的把他留在都城,还给予了他最喜欢的事情做。

所以在李哲的为臣之道上,想要一直保持与李弘如此和谐,而彼此并没有提防、猜忌的关系,李哲就必须在任何事情上都不动脑子,只要把贴合自己性格的本能反应说出来即可。

最为重要的,也是李哲最为倚仗,或者是能够让他如此毫无忌惮的在李弘跟前高谈阔论、议论朝政的原因,自然还是从一开始他就对李弘敞开了自己的所有,做到了让李弘看见自己的全部内心深处,没有任何一处私藏着叫做野心的东西。

“我的意思啊?”李旦料不到自己坐下来还没有怎么说话,老五就直截了当的问道。

首节 上一节 911/9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席卷天下

下一篇:抗日之怒火兵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