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唐谋天下

唐谋天下 第914节

上官婉儿匆匆向李弘行礼,而后便在武媚的允许下离开,今日一早李弘已经给她交代了一些事情,吏部、刑部、御史台,包括大理寺在内,这些时日也会常常前往《坊间天下》刊印的地方,会把一些材料与文章交给她,而后由她把关、排版再到最后的发行。

所以上官婉儿也知自己这一次的责任重大,甚至就连远在长安的太平公主李令月,恐怕此时此刻也是紧皱眉头,神情严肃的在琢磨如何处理这几期的《坊间天下》该如何出版,又该出版什么内容了。

许彦伯的适时出现,算是顶替了上官婉儿在长安李令月旁边的作用,也暂时的让李令月放弃了对许彦伯的成见,开始把他当成上官婉儿,总算是身边有了一个可以事事相商的对象。

而许彦伯作为人猫许敬宗的后代,在这些事情上,就像是被遗传了一样,一直都有着人猫许敬宗的算计他人的城府,所以在这个敏感的时候,长安的舆论在他与李令月的合作下,倒是不会出现什么大的异常,这也是让李弘颇为放心的一对组合。

“你的意思是皇室宗亲这一次并没有任何人参与?哪怕是暗中也没有吗?”武媚把手里擦拭铜匦的手帕放在手里颠来颠去,看着在对面坐下的李弘问道。

“曹王叔李明、越王叔李贞,以及房陵公主皇姑奶奶的事情,早就已经让其他的皇室宗亲正襟危坐了,这一次显然他们不会再一次把手伸向这次的冒死直谏事情上了。而且精卫这几年也有一部分人在分析他们的所作所为,整的来看,没有任何的蛛丝马迹证明了他们跟这次事件有关。”李弘亲自给武媚倒了一杯茶水,看着武媚放下手帕接了过去。

“怕是应该暗中联系过吧,但因为你李弘当初对皇室宗亲的决绝手段,这一次是长记性了才是,唉……这是不是就是所谓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啊。”武媚端着温度合适的茶水,眼睛望着周遭全是她最喜欢的牡丹花,心里却是全然没有一丝惬意赏花的意思。

“京兆府尹没有参与,这是让我感到最为奇怪的事情,这也是为何儿臣并没有把重点放在长安的原因,显然五姓七望知道儿臣到达洛阳,便把当初所做的所有一切准备,都放在了洛阳城里了。”李弘看着原本四道口的铜匦,如今只剩下了一道口,指了指给武媚看。

武媚心领神会,看了一眼铜匦说道:“当初你反对铜匦一事儿,后来母后就想了想其中的利害关系,这一次再一次推荐你用,封三留一,便是希望这一道入口,让朝堂众臣明白,铜匦此次的出现,只是针对一件事情。如此一来呢,也能够把铜匦的危害跟影响降到最低,不至于到时候在处理完了五姓七望的冒死直谏后,又在朝堂之上,因为铜匦的缘故,衍生出朝臣相互攻讦、陷害、栽赃的事情来,到时候你再取缔也好取缔,不至于皇帝的金口一开,三年之内断无更改的窘状。”

“嘿嘿,儿臣就知道母后必定已经替儿臣想好了如何决断、用度的办法来了,儿臣在此多谢母后劳心了。”

“你别嬉皮笑脸的,本宫能够帮你的也就这些了,至于朝堂上的事情,还需要你跟你的臣子共同商议如何处置,这一次的事件看似不大,其中的凶险想必你也是知道的,虽然不能够整整的做到斩草除根,但想必这一次之后,五姓七望便是彻底的恢复无望了。”

“您就放心吧,朝臣、宗亲、皇妃以及母后都出来帮助儿臣共渡难关了,儿臣如果这一次再摆不平这些烂事儿,儿臣还真不好意思当这个皇帝了。”

“你能有此把握就行,但愿天下的黎民百姓,就如你所说那般能够看清是非功过。”武媚伸出手臂,李弘立刻殷勤的急忙起身扶起武媚,而后母子两人在花坊内满满的散着步,时不时的说着一些关键问题。

当年即便是追随太宗皇帝打天下的名臣武将,或者是治世贤臣,要么是如今还有一些在朝堂为官,要么便是依靠着先辈们的余荫,如今顶着当年父辈的爵位过着悠然自在的荣华富贵的生活。

随着一些无法见到当今陛下李弘的显贵豪门,在没有参与到此次事件,在冒死直谏的事情发生三日后,便开始在还未前往自己封地的李旦跟李哲的府里,希望通过李旦跟李哲的嘴,向当今陛下表一份忠心。

这些话语虽然到达不了天听,但最起码对这些提心吊胆的显贵豪门来说,也不亚于一剂镇定心惊的定心丸。

随着李旦跟李哲两人各自前往自己的封地,以及其他皇室宗亲,在以纪王李慎为首以及带动下,都回到自己的封地后的第二天,以洛阳以及长安为中心的官场,便开始变的乌云密布,紧张凝重起来。

就像是雷阵雨的第一滴雨一样,随着长安、洛阳两地的《坊间天下》相继问世,朝臣们的第一份弹劾奏章,也终于被投进了设置在长安、跟洛阳两处宫门口的巨大铜匦内,旁边威武森严的金吾卫,日夜不停的来回走动,守护着那巨大的铜匦,同时,对于任何来投的臣子,没有任何一个人盘查、问询,做到了完全不设防、不阻拦的公开匿名弹劾。

在冒死直谏事件发生的第七日,以五姓七望为首的勋贵豪门,还在家里做着春秋大梦,以为这一日的洛阳朝会结束后,陛下定然会做出让步,会无条件的释放那些被登记、羁押的朝廷命官时,会以大唐的江山社稷、黎民百姓的生活为重时,流言蜚语以及御史台的弹劾,开始在整个洛阳城内,如同龙卷风一样席卷而过。

午后闷热的洛阳,知了栖息在树叶搭盖的阴凉下,不知疲倦的开始叫起来,洛阳城内的大街小巷内,《坊间天下》创纪录的快速卖出了所有的刊物。

“博陵崔氏草菅人命、欺男霸女,安平公崔玄玮在安平县霸占、强行买卖田地,并欺行霸市,其子益州大都督府长崔行功买官卖官,以家族举荐为名,收受士子钱财,在安平县,益州都督府安插亲信……”

“洛阳丞杜审言为纳新妾,行恶逆……打杀祖父母、姑舅以及受所监临财物,高价售受洛阳仓储粮为己谋利。”

“荥阳郑氏江洲刺史犯七出之罪,涉嫌六赃……”

几乎是半日之间,从日头高高挂在头顶到日落西山,以一片金色的光芒笼罩在洛阳城为止,整个洛阳城内,突然之间便出现了多种版本的流言蜚语,要么是针对一些勋贵豪门,要么是针对一些地方官员。

而与此同时,竟然还有百姓开始议论,一些江湖游侠,因为看不惯官府的不作为,罔顾事实,不理会百姓的冤屈,准备替天行道,以江湖游侠的规矩为朝廷惩处奸恶之徒。

更有甚者,在洛阳的城门象征性的要关闭前,一些从各个地方赶来的人群,嚎嚎大哭着闯进洛阳城,手里拿着血迹斑斑的白布,念叨着某县都尉欺压百姓、横征暴敛的罪行。

第917章 各怀鬼胎

所谓羁押那些带有爵位的豪门勋贵,以及一些官员,并非是全部被羁押进了洛阳的牢房内,如果一旦那样,冒死直谏这件事情,从第一天就开始爆发大规模的冲突以及给江山社稷带来巨大的动荡了,何况洛阳的牢房也没办法一下子装进去这么多“身娇肉贵”的人。

五品以上的官员,以及五品以上的爵位勋贵,不过是被限制在了家里,或者是像地方刺史那般,则是被限制在了洛阳城的驿站或者是客栈之内。

“你还真当陛下敢于把这些人全部抓进大牢?洛阳城内的所有牢房即便都用上,怕是也盛不下这三千人,重要的是……陛下以何名义来抓人呢?”崔玄玮老神在在的坐在厅堂,下方坐着他的几个儿子。

身为博陵崔氏的当家人,大唐的安平公,如今已经年近花甲,精神矍铄、自信满满,双眼依然明亮无比,给人一种睿智儒雅,多谋善断的感觉。

而且李治在位时,他便深得李治青睐,跟皇室当初也有走的很近,如今他当然有这个自信去揣测当今陛下的心思,以及朝堂接下来如何对待这一次事件的把戏。

所以对于今天半日的时间,如同狂风暴雨般席卷洛阳城的流言蜚语,崔玄玮并未往心里去,甚至还是希望这样的暴风雨能够来的更猛烈一些,希望朝廷能够在散布了他们博陵崔氏,以及荥阳郑氏的流言蜚语后,尽快把其他几个豪门勋贵也裹进这场暴风雨里面来。

“但父亲,这些流言显然是朝廷有意为之,带着极其阴毒的目的,如此恶意中伤我们两大勋贵豪门,岂不是会让我们受尽天下人的指责?”崔行功脸色显得有些凝重,他跟父亲料到了陛下会反击,但没有料到的是,陛下的反击竟然是如此的强硬以及迅雷不及掩耳,而且还面面俱到,不给他们一丝空隙可钻可反击。

只不过是短短的几日时间内,朝廷便开始利用手中能够利用的一切手段,甚至是连在天下百姓心目之中,向来以正义之士自诩的江湖游侠都被朝廷征用了过来。

这让浸淫朝堂多年,如今身为益州大都督府长吏的崔行功,不得不担心陛下跟朝廷这一次如此决绝的反击手段,是在向他们透露出一个信息:那就是彻底不打算在面对五姓七望为首的豪门勋贵而做出让步,是真的要做出两败俱伤的打算了。

“那又如何?天下人又不全都是瞎子,心明眼亮的人还是占绝大多少的,即便是被朝廷蛊惑的,也不过是一些平时便与我们不谋之人,何必在乎呢?今日用半日的时间恶意中伤我博陵崔氏跟荥阳郑氏,怕明日就该轮到清河崔氏,还有那赵郡李氏、太原王氏了,范阳卢氏自卢照邻当家后,就一直紧随陛下其后,这些年是唯一一个放弃自己宗族利益的人,不过想必卢照邻这些年的日子也不好过啊,一边要像朝廷表忠心,一边又要安抚宗族之内有其他想法的宗亲,估计这几天因为冒死直谏一事儿,他已经被朝廷跟宗亲挤压的焦头烂额了。”

崔玄玮胸有成竹的样子让崔行功的心里稍稍安静了一些,毕竟父亲能够带领着博陵崔氏走到今日,甚至隐隐有做到七望之首,父亲可是功不可没啊。

“可我这心里总是隐隐觉得哪里不对,一直有一些担忧呢,朝廷行如此巨大的动作,真的就不怕天下人群起而攻之?难道他们真的愿意冒着江山社稷的动荡,跟我们撕破脸皮,来个鱼死网破?”崔行功看着镇定自若的父亲,心中还是有种说不出来的担忧。

年过中年的崔行功,稍微有一些发福,虽然不像崔玄玮那般看起来睿智儒雅,但能够胜任益州大都督府的长吏,除了他自己向来稳健、谨慎的性格帮了他不少忙外,便是他的父亲崔玄玮,在其中为他斡旋了不少朝堂关系,这才让他有幸脱颖而出,最终成为了益州大都督府的长吏。

“陛下是什么人?这些年你在朝堂为官,虽然不曾在京都做官,但如今身为益州大都督府的长吏,也已经是我大唐的高官重臣了,难道这些年还没有看清楚,彻底了解陛下的行事方式?”崔玄玮看着有些心绪不宁的儿子,叹口气继续解释道:“陛下自被立为太子后,行事风格向来果断决绝,这么多年来陛下一直都是独断专行,虽然这一路上并没有出什么差错,但前两年的荒灾,不就闹的陛下差些亲下罪己诏?如果当初一旦下了罪己诏,对于陛下的危害有多大,想必你心里很清楚吧?如此的话,最起码陛下在朝堂之上的威信就要大打折扣,独断朝廷就没有那么容易了,而我们再瞅准机会进谏陛下,必然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谁能想到,最后陛下竟然不惜花钱买平安,宁肯拼着国库亏空,宁可让地方豪门、地主阶级赚的盘满钵满,也不愿意下罪己诏。这才让我们不得不另谋打算,才有了今日这冒死直谏一事儿。但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窥得陛下向来不喜被人要挟的弱点,不管是对内的朝臣还是勋贵豪门,还是对外的番邦异己,陛下向来采取的都是强硬的态度。过刚者易折、善柔者不败,所以啊,这一次为父巴不得陛下再强硬一些,最好是把全天下的勋贵豪门都牵连进来,如此一来陛下的胜算怕是连一成都不到了。”

“为何?还请父亲指教。”崔行功看着意气飞扬、站在窗前指点江山般的父亲,像是一切都已经在他的掌握之中。

“为何?”崔玄玮回过头捋着胡须笑了笑说道:“如今我大唐并无外忧,只有内患,如此环境之下,人心岂能不思变?太上皇帝与皇太后依然是处在春秋鼎盛时期,如果这个时候陛下彻底的与天下广大豪门士子公开结怨,就如现在我们冒死直谏陛下的事情,一旦达到了人力不可控的地步,事态发展到哪一个利益集团都不能单独停止这场争斗时,陛下的处境还会如现在这般端坐钓鱼台吗?太上皇帝与皇太后虽然对陛下恩宠有加,这么多年又是监国、出征,但殷王李旦,英王李哲这几年也积攒了颇多贤名声望,一旦如今局势不受控,太上皇帝跟皇太后会不会出现协调?或者是为了稳固朝廷跟社稷的动荡,而废黜……”

说到最后,崔玄玮便适可而止,毕竟接下来的话最起码现在依然是涉嫌大逆不道之举,所以言尽于此的同时,也让他自己的几个儿子,明白了当下的情势,虽然朝廷在反扑,开始打压、攻讦五姓七望,但在崔玄玮看起来,这更像是一个溺水者最后的挣扎,看似动静颇大,场面颇为壮观,但却完全是无用之功,最终还是会溺水而亡。

在博陵崔氏因为洛阳城突然之间刮起的狂风暴雨,做着他们独到分析跟对策的同时,荥阳郑氏同样是在府里,为今日突然而至的流言蜚语进行着自己的辨析。

希望从中可以嗅到朝廷这一次的决心,以及当今陛下李弘如今在朝堂上的处境。

任谁都知道当今陛下在朝堂之上也颇得朝臣拥戴,毕竟大部分的朝臣要么是在陛下担任户部尚书时被提拔的,要么是在陛下担任尚书省尚书令时被提拔,或者是在陛下当年以太子身份监国时,再或者是陛下登基之后而提拔的。

所以洛阳城突然之间刮起的狂风暴雨,完全可以看成是拥立陛下的臣子,在看到陛下如今的窘境时,不得不出此下策,希望能够以此震慑住这次冒死直谏的参与者,从而使的这些人知天威之怒而打退堂鼓。

但不管是博陵崔氏还是荥阳郑氏,眼看着洛阳城已经成了他们两家的烤炉,但依然能够不慌不忙的应对这些流言蜚语,甚至都是同时希望,明日一早在听到关于自己更多的流言蜚语、恶意中伤自己的言论时,还能够听到一些关于其他家族的大逆言论。

不管如何,在不过紧紧是半日的时间里,洛阳城内刮起的暴雨风,并没有第一时间让他们认识到危险的临近,甚至在这个时候,他们心中依然是念念不忘着那一丝丝的遗憾,那便是当初策划这次冒死直谏的事情时,要是能够争取到哪怕一两家的皇室宗亲就好了,如此一来,他们的胜算把握也就会更大一些了,不至于像现在这般,还不能完全的占据主动。

首节 上一节 914/9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席卷天下

下一篇:抗日之怒火兵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