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清隐龙

大清隐龙 第876节

想当年塘沽特区刚刚筹建的时候,黄举人在别有用心人的鼓动下拼命的攻击特区,大小王庄等一批土著百姓,昏头昏脑的跟肖乐天作对,甚至不惜以死相逼。

那时候人们真的把这个特区看成了洪水猛兽,肖乐天在他们的心中就是西方的邪魔。可是后来在肖乐天一次次四两拨千斤的巧妙应对下,塘沽本地的抵触情绪渐渐淡化了。

直到最后,当工业特区开始释放财富魔力之后,这些本地人彻底改变了思维,看着兜里白花花的银元,他们完全投入到了肖乐天的计划当中。

自古讲究财为水,水过地皮湿,海量的资金筹建特区,周围的民众怎么可能不占便宜?家里有地的谁还种庄稼?把地赶紧租出去盖仓库,盖商铺每年吃的租金就得有好几百银元。

光吃租金也不行啊,中国的百姓那叫一个勤劳,年轻有力气的去工地上随便干点活就是钱,上点年纪的也可以在工厂外面支起一个煎饼果子摊,包子铺什么的,甚至几家合伙弄一件二荤铺,给工人们提供点小炒菜,寻常烧锅酒之类的。

这都是钱啊,当地人只要不懒,这钱赚的跟淌海水一样。

最一开始人们还担心朝廷来摘果子呢,结果等到梅勒带兵围攻塘沽,最后让新军彻底给灭了之后,所有人心全都放到肚子里了。

那时候大街上当地百姓就一句话“哎呦……二哥!咱们这富贵日子可算赶着了……这北京城都让丞相给占了,以后谁还敢冲咱们着呲牙咧嘴?咱们就放心赚钱吧……”

后来北京和肖乐天密约,把塘沽特区的面积整整扩大了几十倍,南边到唐家铺靠近岐口村,西边一直到北塘建立西水门,往北一直走,过七里海、宁河再往北一直到了开平。

这一大圈子足足圈走了九百多将近一千平方公里的土地,已经接近一个小县的面积。这一大圈全都成了塘沽特区的管辖地。

至此,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出现了,沿着特区的边缘线,肖乐天开始雇佣百姓兴建水道,然后遍植大柳树,他居然在这里生生弄出一个柳条边来。

在关外,满人在汉人聚集地周围遍地插柳条,天长日久柳条生根发芽,就成了边墙叫做柳条边。而在直隶,肖乐天不是插柳条而是错落有致的种植大柳树。

这已经不是一排两排的柳树了,肖乐天种植的可是足足有二百米宽度的一条柳树林子,外面是宽阔的新修河道,明眼人一看就是一种防御体系。

肖乐天的军队现在是亚洲公认的第一强,任何人包括欧洲人都不敢小觑这支军队,如果非要找这支军队的问题,那么有两点应该算是软肋。

一个就是人数少,到现在肖乐天可用战兵不过两万,这点兵力确实是不够看的。而另一点就是肖乐天到现在都没有发展骑兵,这让肖乐天的军队缺乏大战略迂回的能力。

其实清政府一直抱有一种虚妄的安全感,其实也是因为这两点。他们知道肖乐天的新军很强,但是那么点人数还没有多少骑兵,就算一时间让他们占上风了,但是凭着大清国的雄厚国力和战略纵深,最后也能拖死他们。

正因为有了这点安全感,所以两家才形成现在这么一种既敌对又合作的态势,表面上看居然有点亲密无间的样子。

大柳树墙内,朝廷的统治体系依然存在,该什么官管的事情照样有人管,大清国的税收一点也不少收,老百姓既可以去县衙告状打官司,也可以去特区长官哪里打官司告状,两种体系居然平行共存,和睦相处。

甚至连军队都有两个体系,没有错的现在的塘沽特区里居然真的有几只朝廷的绿营兵存在,不过很可惜的是这些兵已经只是形象上的存在了,正经事什么都管不了。

塘沽特区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完全证明了肖乐天的政治成熟,不要虚面子只要里子。朝廷的颜面给的足足的,你谁也挑不出理来,这块土地永远是朝廷的,肖乐天可不是造反。

特区李秘朝廷要文官有文官,要武将有武将,甚至连税收都没问题,随便收而且收的比往年还多。

地方治安你们朝廷愿意管就管,不愿意管就让特区管,反正在新军的刺刀下,特区的治安好的不可想象。

一切的一切都如天堂一样梦幻,但是在这样安静祥和的局面下,矛盾依然存在而起冲突愈演愈烈。

而一切矛盾的爆发点,就在年前肖乐天所颁布的新政上。

931 立体火力输出

财富这种东西一旦形成了落差,就会迅速吸引周边贫穷人的目光,都是本乡本土的乡亲,千百年来都生活在一起,今天只不过是一条大柳树边墙就能隔断了?显然是不可能的。

墙外的人和墙内的人仅仅隔了两百多米,突然一夜之间变成了两个世界。墙内的人一下子就成了捧着金饭碗的上等人,随便去特区干点活的,哪怕是最最容易的清扫大街,一个月都能得到一枚闪亮的银币。

那可是银子啊!晚清赤贫的百姓家里能有一小半串铜钱就算不错了,谁家能使的起银子?黑眼珠看见了白花花的银子,所有人心中的欲望顿时爆棚,人心也就不平了起来。

“别人能赚我为啥不能赚?都是本乡本土的,隔了一条河谁还不认识谁,你能打工我也能,同去同去……”

很快浩荡的打工潮就出现在了塘沽城区呢,要按照过去老理讲,出力气行谁有力气谁上,吃苦耐劳给东家把活干好了就行,但是人一多也就出现矛盾了。

塘沽特区的规模是很大,但是也不可能满足整个天津府所有穷人的需求,大量涌入的劳动力必然让原本高昂的成本开始下滑,这就造成了墙内百姓的不满。

圈在特区内的民众一个个气的牙根痒痒,心说我们明明日子过的好好的,扫大街都有一个银币的收入,就是因为你们这么一来可就砸买卖了,生生把行市价砸下三分之一去。

冲突一下子就爆发了,本来是数百年的乡里乡亲,结果在利益的影响下迅速变成了两个团体,一个是墙内派一个是墙外派,双方开始只是口角相争,到最后甚至出现了拳脚相加。

到去年年底甚至出现了聚集在一起的械斗,而且双方很快就出现了各种各样能打能斗的小头目,眼瞅着帮派就要形成了。

开始特区还选择强力镇压,谁冒头就打击谁,可是时间一长发现根本就没有用,因为核心的矛盾是工作岗位有限,而需求者太多,这个问题不是短时间能够解决的。

肖乐天不是活雷锋,这辈子不是,上辈子也不是,在短期无法解决就业岗位的情况下,他只能选择先保住柳树墙内百姓的利益,因为他需要整个特区内的民心,因为将来这里注定会变成军事区加工业区加商贸区的混合体特区,内部民心稳定高于一切。

从那一天开始,柳树边墙开始被长长的铁丝网所捆扎,外面的河道也在不停的加深,特区内外的联系已经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了,人们只能从几十个重兵把守的关口出入,而且特区内部户籍制度开始实施。

拥有特区内部户籍的人将受到更少的限制,而柳树墙外的百姓则只能争夺数量有限的临时用工证,一条柳树边墙终于塑造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一面是天堂,一面是地狱。

这还不是矛盾的全部,柳树边墙周围的百姓多少还能得到一些特区的恩惠,很多人不能进入直接打工,但是他们可以通过贸易的形式享受到特区的好处,比如说养殖业。

特区内人们收入高,吃喝要求也高,周围的百姓发现商机就开始发展养殖业,猪牛羊等牲口都是给特区内提供的,每天源源不断的向特区输送,这种生意多少也能弥补一下周围百姓心中的落差。

很快的,更多的人发现了服务行业的好处,暗娼开始大行其道。在塘沽特区内不是没有娼户的存在,青楼也是有几家的。但是由于特区对这种牌照发的少之又少,所以造成了很大的市场空缺。

有限的几家青楼都是走精品路线,楼里的装修以及姑娘的水平都想当的高,这里只有真正的巨商高官才能玩的起,普通的百姓连进门的资格都没有。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柳墙内不让玩那就去外面玩,很快围着柳墙周围的村镇就出现了一片旺盛的草市经济。

草市,顾名思义是不上档次的,但是却很实际的满足了市场的需求,一个个村庄里开起了赌馆、大烟馆、餐馆、茶楼、戏园子……当然还有青楼和半掩门子,一时间围绕着特区这个庞大的经济体,一个个肿瘤开始附着其外。

有人或许有疑问了,这样柳墙外和柳墙内的民众不就没矛盾了吗?双方各取所需,一起赚银子这不是很好的事情吗?

可惜人性是复杂的,有时候光挣钱还不行,人心还总是攀比的。当年的同乡一起土里刨食的乡亲,谁不认识谁啊?可是为什么就因为一条柳墙就变得一边在上,一边在下呢?

凭什么墙外的人就得伺候墙里面的呢?我赚钱赚的不舒坦,我自然就有气,有气就要撒出去。就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原本平淡祥和的乡村氛围不见了,在金钱大潮的冲击下,乡情不在,一切都以银子为目的。

开大烟馆、赌馆、碰瓷的、仙人跳……甚至还有绑票、抢劫等恶性案件,至于说小偷小摸那就更多的数不胜数了。

柳墙外的事情不归新军管,所以那些士兵只能看着柳墙外的乌烟瘴气心中暗叹,除了自己绝对不去之外,也经常劝墙内的乡亲少去那些乌七八糟的地方。

听着老排长的讲解,范儒已经忘了热了,他连着抽了两根古巴雪茄,还分给了老排长一根“乖乖!我不在这二年,居然发生了这么多事情?二管家……把我冰箱里的酸梅汤倒两碗来,给这位小兄弟消消暑气……”

首节 上一节 876/305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终极雇佣兵

下一篇:烽火男儿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