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抗日之少年战将

抗日之少年战将 第261节

有的人被震昏过去。

张锐所在的第三连,六十余人,现在能第一时间出来战斗的,不过三十人,此后,还有二十人陆续醒来或者出来参战,保存人员达到五十余人。

很不简单的数据,在敌人的狂轰滥炸之下,能有这么多人生存,可以继续战斗,要是鬼子看见了,一定会得抑郁症的!

第二连的士兵不用说,也纷纷钻出来,和鬼子战斗。

鬼子就在身边,就在前后,他们一出来,有的被鬼子看见,鬼子大喊大叫,只用枪刺将他们戳死。

这些士兵很勇敢,既然被鬼子发现,枪刺戳过来,逃无可逃,重新钻进坑道就是找死,干脆,将手榴弹拉了,不管你如何戳着我的肚子!

轰,两人同归于尽,无数血肉碎片乱飞。

好几颗手榴弹一起爆炸了。

中国士兵是感应着地面的震动情况出来的。

第二连的士兵第一时间出来的不多。

因为塌陷的坑道会堵塞很多人的出口,需要处理。

张锐等人的第三连,情况好了许多,因为他们在街道中,这里本来就被鬼子炸过,一片废墟,形势已经稳定,再炸的话,地面形状也改变不了多少。

这里有坚强的房屋墙壁,一些檩条和大梁,密集的椽子等坚韧的支撑,可以棚架和减震的效果,减弱炮弹对地**士兵的冲击。

这种情况,就是张锐将主要兵器都集中这里的原因。

三十多个战士冒出来,看到烟雾缭绕,不太清楚的光线,只能模糊地看到前面的敌人踪影,因为炮弹爆炸形成的高温,地面气流上升,造成视觉扭曲。你完全瞄准什么的,是不现实的。

拿着武器就是干!

朝前射击,模糊的鬼子踪影就是目标。

几挺机枪立刻扫射起来。

步枪手毫不客气地射击。

他们没有手榴弹手雷,他们是火力支援部队,对敌人进行火力杀伤,支援第一第二连队的士兵。

武器好不好很关键,怎样配给部队,发挥综合作用更关键。

在短短的几秒钟之内,咆哮的两挺机枪疯狂地扫射,将十几个鬼子切割成了血腥肮脏的尸体。

二十几支步枪的迷糊射击,形成排枪的效果。

杀伤鬼子是必须的,更多的是震慑鬼子,支援前两个连队,否则,他们会非常被动,也许会被鬼子堵截在藏兵洞内出不来,或者战壕内直接用手雷炸死,用枪刺戳死。

张锐使用一个掷弹筒,

这东西难伺候,你射击的时候,需要把握好,不能误杀了自己人。在烟雾缭绕能见度不好的情况下,还是有经验的老兵来。

张锐让人配合,在短短的半分钟之内,投射了六颗榴弹。

这是专用的榴弹,威力比普通手雷和手榴弹大得多,相当于炮弹。

轰轰轰,至少十几个鬼子被气浪炸飞,抛上天空中。

这种从烟雾中突然冒出来的炮弹,鬼子也防不胜防,只能等着挨揍。

更多的掷弹筒从第三连的阵地上,从废墟中发射出来,轰进了日军部队。

第三连的攻击起到了逆转性的效果。

正在攻击城墙内隐藏我军士兵的鬼子,遭到枪弹扫射和重创,纷纷躲避,趴在地上。

正在攻击第二连战壕的敌人,也被杀伤不少,看到南面枪炮火力这么凶猛,除了心里不断地咒骂着该死的自家炮兵的无能,就是趴下射击自保。

一旦鬼子不敢逼紧,身上压力大减,第一连和第二连的战士就活跃起来,加强了进攻。

他们从藏兵洞里猛朝外面投弹,人也跑出来,在地上趴着,瞄准鬼子猛炸。

第二连的更猛,虽然刚才一番血战,死伤惨重,现在只有不到二十个人,还是将大量手雷炸出来。

他们也有机枪步枪的。

两个战士利用混乱阴暗的烟雾,躲避了鬼子的直接射杀,架起机枪,近距离朝鬼子射击。

一挺机枪,第一轮打光了三十发子弹以后,前面的鬼子已经有七八个在地上翻滚。

第一连和第二连和鬼子短兵相接,爆炸声和机枪扫射,步枪射击的声音,连续不断,有时候爆豆子一样。

战术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日军炮火虽然很猛烈,弹幕已经过去了,城外的鬼子无从及时知道城内的情况,只能继续造成弹幕朝南边推进。

那些炮弹完全是废的。

当张锐的第三连士兵五十余人,活着的,轻伤的,全部出来以后,五挺机枪和几个掷弹筒一起朝鬼子那边招呼,充足的专用榴弹,将鬼子轰的惨不忍睹。

一片片鬼子被炮弹破片撕碎。

第218章 残兵不死

在能见度很差,非常混乱的情况下,精确射击没有意义,单兵的素质差异被减弱,主要比拼的就是大规模战术组合,

张锐的战术,让二百人分散的部队,变成了一个综合性极强的,配合默契的有机整体,成为绞杀鬼子的庞大熔炉!

战斗进行了一个多小时。

首节 上一节 261/88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最强终极兵王

下一篇:大明闲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