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逍遥侯

逍遥侯 第121节

明亮的烛光下边,李中易打开今天带回来的一只百宝箱,随手拈起一支镶金的翠玉簪,轻轻地插在瓶儿的头上。

“真好看。”瓶儿冲着铜镜搔首弄姿,喜不自禁。

李中易仔细地端详了一下瓶儿,经过雨露的滋润之后,眼前的小娘子既有少女的青涩,又藏了几丝新妇的媚艳,秋波流转间,隐现勾人心魄的春意。

经过仔细挑选,李中易又从百宝箱找出一对翠玉镯,捉住瓶儿的藕臂,套在她的嫩白手腕之上。

除了金项链、玉耳环和金戒指之外,李中易特意找出在河池请金匠专门打造的一对精巧的金足链,替瓶儿戴到了纤纤玉足之上。

不顾瓶儿那欲滴的娇羞,李中易硬是将她剥成一只小白羊,亲手将一条缀着一只翠玉兔的纯金细链,系到了她那盈盈一握的小蛮腰上。

李中易将瓶儿搂在身上,笑嘻嘻地说:“小娘子争宠之道,最精妙之处,莫过于出得厅堂,下得厨房,入得洞房。”

得,药膏全白抹了,李中易又狠狠地吃了瓶儿好几回。

四更时分,李中易被瓶儿叫醒的时候,却发觉自家的这个小娘子,不仅没有半分黑眼圈的迹象,反而带有一种令人惊艳的焕发。

吃罢早饭,在瓶儿的伺候下,李中易第一次罩上大红的官袍,脚上穿着黑色的朝靴,十一銙的金腰带上,并排挂着两只绣金的鱼袋,里面分别装着金鱼符和交鱼符。

因为,李中易是殿中省的三位长官之一,实为内朝官,办公地点就在宫内。

除了五品以上的高官才有资格佩戴的金鱼符之外,背面印有殿中少监李某字样的交鱼符,李中易也必须戴上。

登车的时候,一股凛冽的寒风迎面袭来,李中易下意识的缩了缩脖子,跺了跺脚。

好在瓶儿提前做的貂皮大氅,十分管用,李中易倒没觉得特别的寒冷。

按照蜀国的规制,五品以上的高官,又叫常参官,除非提前请假,必须参加每日举行的朝参。

李中易进宫之后,碰巧遇见也来上朝的孟仁毅,当着外人的面,李中易装模作样的见了礼。

孟仁毅打量了一下手拿象笏的李中易,笑眯眯地说:“除了王书僮之外,你应该算是本朝最年轻的四品重臣吧?”

李中易微微一笑,所谓的王书僮,就是曾经在书房里给孟昶伺候笔墨的王昭远。

李太后曾经当着众人的面,斥骂王昭远是个无赖。可是,孟昶却觉得王昭远是个知兵的奇才,短短几年的工夫,就抬举他当上了知枢密院事。

这一次柴荣伐蜀,王昭远亲自镇守的凤州,只守了区区八天,就被张永德攻破。

不仅如此,王昭远在败回河池的路上,又中了赵匡胤的埋伏,手下的兵将十不存一。

可是,就算是惨败到如此的境地,孟昶不仅没有责罚,反而加封王昭远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

李中易知道,孟仁毅明着数落王昭远,实际上,是对孟昶赏罚不明的不满。

这打了大败仗,反而升了官,将来谁还肯替孟蜀江山卖命呢?

和孟仁毅的耿耿于怀不同,李中易早就知道孟昶是个昏君,对他也没有过高的要求。

常参就在紫辰殿内举行,李中易站在第三排,位置比较靠后,但距离殿门还有一小段距离。

李中易一直低着头研究象笏上的图案,并没有注意到,在他的身后,有几个胡子花白的五品官,正死死的瞪着他。

人家都七老八十了,好容易才混成五品大员,这李中易年未过二十,就已经高居四品之列,不服气的大有人在。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一直是李中易混迹于官场的重要哲学。

吃地沟油的命,操西北海的心,那才叫闲得蛋疼!

紫辰殿内不可能出现主席台,但是,按照李中易的理解,他这个第三排的官员,应该属于台下的观众之一,只有听的份,并无资格参与决定朝廷大事。

可是,谁想会得到,今天常参讨论的国家大事,居然是加速砸钱修建孟昶自己的陵寝地宫。

咳,整个蜀国的北部江山,已经丢了一半。孟昶这个昏君,居然不思组建新军,积极谋求北伐,夺回故土,反而要砸大钱,修他自己死后入住的陵寝。

反正花的是国库里的钱,和李中易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他微微眯起两眼,仿佛在认真的听,实际上,想的却是今晚如何继续调戏瓶儿的美事。

这种一心两用的特异功能,实际上,是李中易上辈子参加文山会海,慢慢练习出来的一种硬本事。

上辈子,领导们只要坐到主席台上,都要讲那些无比正确,却没有任何鸟用的空话、套话和废话。

当时,李中易怕留下把柄,又不敢在下面说小话,索性就闭目养神。考虑个新药方啊,琢磨着给校花老婆买几件新首饰啦,儿子的幼儿园里又要交多少赞助费呀,诸如此类的各种杂事。

右相赵廷隐说:“臣去看过地宫的修建进度,还是太慢。”

“老臣以为该增加税赋。”这是张业出的馊主意。

“陛下,臣以为不仅要加快地宫的修建进度,还需要重新组建几支新军。”王昭远的建议,面面俱到。

只可惜,钱从哪里来,他却没有说。

站在殿内第一排的重臣们,依此发表了各自的看法,李中易听来听去,其实就几件事:加税赋,大量征调民夫修建地宫,然后就是组建新军。

对于加税赋以及加速修建地宫,重臣们的意见完全一致,没有任何争议。

问题是,由谁来主导组建新军呢?

张业一系、赵廷隐一派,孟昶身边的保皇派,以及和稀泥的中间派,各执己见,互不相让,吵得不可开交。

上辈子,李中易经常见识这种开会吵架的状况。以李中易的会议经验,开会的人数越多,越难达成共识。

尤其是涉及到权和钱的利益分配问题,更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最终,政治上的交易,还需要在暗箱里边,私下进行勾兑,才是最有效率的决策方法。

这种不问是非,只论立场的争论,李中易避之惟恐不及,怎么可能参与进去呢?

原本,李中易以为孟仁毅会出面表达意见,可是,这家伙从始自终,一直缄默不语,仿佛天哑一般。

首节 上一节 121/15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交锋

下一篇:惊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