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逍遥侯

逍遥侯 第1449节

“这人呐,总是要吃饭,要钱花的。”李中易摇头晃脑的说,“打土豪,分田地,就从刘万贯这里开始了。”

李中易说的轻描淡写,左子光却闻到了久违的血腥之气,李中易要夺人田产、房子和银钱,人家怎么可能心甘情愿的拱手相让呢?

“老师,您手里的那些清单里,啥都有。”左子光办事,李中易向来放心,他抖了抖手里的纸片,笑眯眯的说:“既然是啥都有了,咱们何必着急呢?你还记得我的那句话么?”

左子光毫不犹豫的脱口而出:“您常常教诲学生,一定不作李自成。”

“嗯哼,李延清在军法司那边干得还算不错,你就别回去了。”李中易完全没把左子光当外人,和他打起了商量,“我打算设立一个新衙门,名唤都察院,职责是监察天下百官及万吏。我思来想去,你小子是掌管都察院的最佳人选。”

李中易原本想给专职监察的队伍,起名为锦衣卫,或是东厂,但那也太恶俗了一些,他最终还是属意于都察院。

毕竟,历史的看,从朱重八还是吴王之时设立的拱卫司,到统辖仪鸾司的亲军都尉府,再到锦衣卫,乃至于后来设立的东厂、西厂和内行厂,大明朝的特务机构越加越多,侦察监督的效率却越来越低。

自古以来,皇权、相权、臣权和庶民之权,一直都玩的是零和游戏。皇权扩张了,相权和臣权就必定会缩小,反之亦然。

等庶民被剥削到没饭吃的时候,治乱循环的客观规律随即开始起作用,饿肚子的揭竿而起,豪强野心家顺势响应,天下立时大乱!

大明朝的特务机构,在维护皇权的同时,却让天下又多了一大批,专门盘剥草民的特权食利阶层。

有鉴于此,李中易设立的都察院,是和现有御史台并立的独立监察衙门,且只具有侦察权,而无直接逮捕的权力。

自古以来,朝廷所谓的兴一利,却让百姓多十害的现象,可谓是比比皆是,罄竹难书。

李中易冷笑道:“将明,你替我好好儿的盯着那些贪官污吏们,务必让他们不敢贪,不愿贪,也不能贪。”

都察院是干啥的衙门,经过李中易的详细阐述之后,左子光已经全都听明白了。

“老师,您常说人性本私,千里做官必为利。如果只是狠抓贪官污吏,学生倒有些担心,将来没那么多官员补上空缺呢。”左子光的一席肺腑之言,倒把李中易逗乐了。

“乱世用重典,治吏须真严。当然了,无利谁起早。难道说,全天下的官员们,真的是为了我家的江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么?”李中易从袖中摸出一张纸片,递到左子光的手上,“这是养廉银的详细章程,你仔细的研究下,回头把弊端都告诉我。”

第四卷 第1108章 雁过拔毛

从昨天早上开始,李家大军浩浩荡荡的进城,“啪啪……”军靴敲击在大青石板上,散溢出震慑人心的脚步声,直到今儿个的凌晨三更天方才彻底停歇。

凌晨五更天,早起做吃食买卖的小商小贩,壮着胆子开门做生意,或是挑着食担出门摆摊。

昨天,大军进城之后,执政王已经传下了训令,不封街,不宵禁,生意照做。

通俗的说,也就是马照跑,舞照跳,买卖照做,外甥给舅舅打灯笼,一切照旧。

小商小贩们心里都忐忑不安,可问题是,家里的娘子和小娃儿们,都指望他们养家糊口。哪怕心里再害怕,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他们都必须硬着头皮,出摊子做买卖。

天大地大,吃饭最大!

不管是柴家朝廷掌权,还是执政王当道,小老百姓们还不都是一样的纳税交赋?

小老百姓的要求,其实异常之朴素,他们也不指望执政王帮他们减税减赋,只求赏口饭吃,不至于家破人散、卖妻卖女即可。

居开封大不易!

开封,作为帝国之都,各种资源从四面八方源源不断的涌入,造就了繁花似锦的亚洲第一都。

在天朝的历史上,从来都是政治基础,决定经济制度,这也是西方经济学家,永远看不懂天朝经济逻辑的根源所在。

其中,政治体制是基础,经济体制是表皮,绝对不能混淆。

天子抚四民,士农工商!

除了读书做官之外,万般皆下品,尤其是贱商,更被广泛的看不起。

在大一统的皇权之下,以官为师的官本位传统,延续了几千年,从未中断过。

史载的社会改良,都是官僚士大夫阶层所主导的变革,前有商君变法,中有王安石变法,后有洋务运动,莫不如此。

官本位的体制之下,官权松一分,官企少一些,则盘剥少五分,老百姓的日子便好过一分。

与此相反,官僚权贵们若是利用手里掌握的特权,肆无忌惮的盘剥民间利益。

皇权时代的中产阶级——大量的自耕农,一定是率先破产,被迫卖地卖宅卖妻卖女还债。

自耕农完了,朝廷的财政收入也随之锐减,被迫多征税,这就开启了治乱死循环模式,最终是帝国轰然倒塌。

近代以前的欧洲,才是真正的封建社会,分裂割据的领主多如牛毛。领主之间抢夺利益的开战,因为地盘小,人口少,金钱不多,这就迫使领主们向商人们借钱。

俗话说的好,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领主们持续性的借钱打仗,这就导致西方的商人们,地位格外的高。

所以,西方的经济逻辑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天朝则迥然不同!

自从李中易率军西进之后,小贩张大郎的炊饼生意,也跟着一落千丈。

单单是在开封城中赁屋的钱,就占了张大郎炊饼利润的一半以上。而且,独子从出生那天开始,就特别容易生病,看郎中抓药,也花了不少的钱。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穷人家的娘子,怎么可能和大家闺秀一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呢?

张大郎的娘子,针线活相当了得,平日里总能接到很多缝缝补补的零活,倒也可以赚些银钱贴补家用。

然而,时局的大动荡,让张大郎的娘子,已经有好些天没接过缝补的活计了。

俗话说的好,盛世的古董,乱世的现金。

中原争霸战打得如火如荼,大家都不敢花钱了,小商小贩的生意,必然很不景气。

哪怕买卖再不景气,家无余粮的张大郎,也必须挑担子出门,摆小摊卖炊饼,不然的话,娘子和儿子靠谁养活?

“吱……”一向胆小怕事的张大郎,提心吊胆的将门板拉开一条小缝,偷眼看向门外。

首节 上一节 1449/15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交锋

下一篇:惊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