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隋大业 第86节
“师父,您没事吧!”张丽华刚出门,正奇怪师父为何与往常不同,便听见师父的惊呼声传来,心中一惊,一边关切地问道,一边就要推门进来。
“别进来!”章蓉吓得声音都有些失真,接着尽量用缓和的口气说道:“丽华,师父没事,只是突然看见了一只老鼠罢了,你快去休息吧!”
“好的,师父晚安!”
“呜——”伴随着一声奇怪的呜咽声,章蓉屋内的火烛熄灭。
张丽华心中大是奇怪,一边向着侧面的客房走去,一边想:师父的武功在教中即便比起一些年老的长老都不遑多让,那高绝的功夫怎么会怕毛茸茸的老鼠,难道是女人的天性?
“呼——”
“夫君,你,嘤咛。”
一个法国湿吻后,直到两人都透不过气来,章蓉温软的小嘴才逃离了高兴的狼吻。她刚想责问高兴先前挑逗的作为,高兴的安禄山之爪却是已经袭上了她胸前的堡垒,将她责问的话语化作了诱人的呻吟声。
屋外北风呼啸,透着刺骨的寒意,屋内却是春意盎然,火热非常。
当高兴与章蓉的贴身肉搏终于结束时,时间已经过去了大半个时辰。两人相拥在一起剧烈地喘息着,嗅着彼此的气息享受着**后的余韵。
章蓉侧着身子,纤细的手指在高兴胸膛上无规则划着圆圈,胸前的饱满紧紧压在高兴的胸膛上,形成一个诱人的弧度。
“蓉儿,有什么想和我说的吗?”高兴淡淡的声音响起,打破了
章蓉圆圈的动作一僵,轻抬螓首,定定地望着高兴。即便此时屋中的光线很暗,但她依然能看见高兴那深邃而明亮的眸子。
“如果为难的话就算了吧!”高兴半晌不见章蓉回答,不知为何,心底突然有些失落和烦躁。即便二人如今已是亲密犹如夫妻,但对于彼此的了解却少得可怜,这种如同隔着迷雾的交往,让高兴感觉十分难受。
“我知道,你曾派人去淮州盱眙城调查过我,我还知道,每天跟在我身后的尾巴中,就有来自醉月楼的人。”高兴的语气很平淡,让人听不出他内心的情绪。
“夫君,我——”
章蓉想要说什么,却被高兴打断,“蓉儿,你是我高兴的救命恩人,这一点毋庸置疑,你要求我什么,我一定会尽力而为。虽然你我并未拜堂,但你却实实在在是我高兴的女人,我希望‘夫君’二字并不仅仅是来自你的口,你明白吗?”高兴说完,有些惆怅地叹了口气,轻轻闭上了眼睛,不再说话。
实话说,高兴自从穿越后,他生活得一直很压抑。他其实不是个喜欢耍弄阴谋诡计的人,做事喜欢直来直去,干净利落。但为了心中的梦想,他不得不压抑自己,将自己隐藏在层层伪装下。
说起来,高兴也是个可悲的人,他的前世今生,并没有什么真正的朋友。即便是和王衍的友谊,那也是存在着伪装自己的目的,高兴在骂自己卑鄙时,心中也透着无奈与悲哀。即便是他没有想要争霸天下的梦想,他的出身也决定了他不可能交到什么真心的朋友。
占有欲,动物本能**之中的一个,而雄性生物,这种**则更加强烈。女人因爱而性,男人则因性而爱。男人是下半身思考的动物,这一观点似乎便得自于此。
高兴对章蓉的感情便是始于两人之间的结合,对章蓉救命之恩的感激,对占有章蓉的愧疚与责任心,还有源自血脉的占有欲。这些融合起来,便成为了高兴心中对章蓉的复杂情感。
因为前世的遭遇,所以高兴对情感是极其渴望而敏感的。他可以清楚地感觉到章蓉对自己的爱恋,但同时也有一些不单纯的想法。
章蓉的身子轻轻一颤,她突然感觉心中有些发冷,一种失去心中最宝贵东西的恐惧涌上心头,肌肤轻微地抖动起来。不自觉地,章蓉又向着高兴的身上靠了靠,想要去触摸高兴那从未让她真正把握的内心。
感受着章蓉轻轻颤栗的肌肤和身上传来的淡淡恐惧无助感,高兴心中不由有些心疼,他紧了紧揽着章蓉纤细腰肢的手臂,让身体上火热的温度无声的安慰着她。
“唉,事情要从一千三百年前说起。”
一声悠长的叹息声响起,其中透着无限的落寞与孤独,还有深深的疲惫。
一千三百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那个诸侯并起,战乱频生的时代,在奴隶制向着封建制度转变的时代,社会矛盾加剧,政治冲突异常激烈,人类面临着变革的局面。各种思想流派便如雨后春笋一般应运而生,如儒、法、道、墨、阴阳、纵横、名、杂、兵等。他们著书讲学,互相乱战,认为各自的思想才是治国救世的最好思想。这种现象,历史上称之为“百家争鸣”。
秦始皇雄才大略,他信奉法家思想。在继承前人事业的情况下,他励精图治,大肆改革,使得秦国国力突飞猛进。终于,秦始皇统一了六国,结束乱世,创立了华夏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制度的国家,秦朝。国家的统一,对于社会的稳定和文化的发展无疑是非常有利的,他的功绩更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秦始皇为了自己的统治,他大肆打击除法家之外的学派。无数珍贵的经史典籍被焚毁,无数有才华的先辈被残杀。尤其是儒家,因为李斯的建议,血型而残酷的“焚书坑儒”策略下,更是受到了空前的打击,差点就此灭绝。无数经史典籍,贤者大能,在这种残暴的政策下被无情的毁灭,使得春秋战国蓬勃发展的文化思想霎时间迎来了置身于寒冬腊月,对于文化的传承是极其不利的。
为了不使先辈们的心血得以保存流传下来,除法家之外的各派不得不联合起来,组建了以太阳为图腾信仰的圣教。圣教之人蛰伏在暗处,秘密的积蓄力量,等待时机,以图东山再起。
起初,为了共同的敌人,圣教各家尚能团结一致。但时间不长,因为以前就有罅隙,本身观点不同,在利益纠缠下,各家又开始纷战不休。
秦朝因为其苛政和暴虐的统治,终于二世而亡。刘邦和项羽,乃是秦末最大的枭雄,他们便成为了各学派想要扶植拉拢的人。最终,得到道家支持的刘邦取得了最终的胜利,道家也因此得以发展壮大。但道家崇尚无为而治,对于其他学派的发展来说还是有利的。
然而,好景不长,汉景帝刘彻在儒家的运作下,从皇子成为太子,成为大汉朝的主人。在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的帮助下,刘彻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
这对于他各家来说,无疑是再一次毁灭性的打击。原本就不是多么团结,明争暗斗不断的圣教,因为儒家的背叛,霎时分崩离析,从此一蹶不振。
第一卷 我的穿越我的梦 第九十三章 三教九流
儒家学派在两汉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壮大,它与道家的思想一样,得到了皇权的支持与认可,慢慢渗透融合到华夏民族的血液之中,成为一种与生俱来的信仰。
自三国开始,整个中原大陆便烽烟四起,战祸不断。长命的司马懿熬死了曹操,刘备和孙权,窃取了魏国江山,统一了天下,这理应说是百姓的福音。但司马家族天生人品卑劣无耻,他们残暴荒淫的统治,使得国家并不多么稳定。
西晋末年,可怕的“八王之乱”爆发了。为了争夺权利的巅峰,司马氏皇族成员争相开始攻伐残杀,将原本正逐渐稳定下来的中原大陆和广大黎民百姓再次卷入战火之中。
就在司马氏的众位王爷们打得不可开胶,两败俱伤时,北方的游牧民族大举南侵。
汉民族因为占据了黄河流域,拥有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因此中原百姓比之生在苦寒之地,逐草而居的少数族来说要殷实稳定得多,而且也拥有非常丰富而先进的文化。
趋吉避凶乃是动物的本能,更何况是万物灵长的人类。没有人愿意忍受饥寒交迫,而不渴望安居乐业。正因如此,一种叫做羡慕嫉妒恨的东西产生了。在野心家的可以利用和挑拨下,战争爆发了,无所谓正义对错与否,只是争夺生存资源与空间的战争,在汉民族与北方少数族之间爆发。
虽然说,在两晋之前,汉民族和少数族之间的关系不和睦,也是有仇恨的,但远没有多么激烈。毕竟,中原大地还是地广人稀,划一片土地给那些渴望安定的少数族来说并不是难事。汉武帝打垮了匈奴后,一些怀柔政策对于缓和民族矛盾是非常有帮助的,三国时曹操统一北方,对北方的少数族也一直很好。
但司马家族的统治者,不只因为什么,也许是屁股被猪拱了,他们对于少数族只是一味地欺压剥削,迫使他们不得不回到草原,愈发仇视起汉民族来。
当西晋爆发“八王之乱”,国力衰颓,民心动荡之时,北方的游牧民族大举南侵,势如破竹地便将西晋瓦解,使其不得不龟缩在长江以南,在当地大贵族王家(王羲之家)的支持下才建立起东晋王朝。北方游牧民族以匈奴、鲜卑、羯、羌、氐联盟乘西晋王朝空虚之际的南侵行为,史称“五胡乱华”。
五胡乱华对于汉民族来说是极其屈辱的,中原最为富贵之地为蛮夷占领,而曾今最为高贵的汉民族却沦为了最下等的奴隶。最为可怕的是,汉文化因此受到了极大的打击,甚至停滞不前。
如果仅将五胡乱华的错误归结在南侵的胡人身上,这显然是不公平的。渴望生活得更好是人类最本质的追求,也是人类之所以发展壮大,成为世界之主的原因。
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曹魏政权时,汉民族与少数族正处于彼此接触,缓慢融合的阶段。但司马氏昏聩残暴的政治策略却使得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最终引发了差点使汉民族沦丧的五胡乱华。
五胡乱华大概持续了一百年,直到鲜卑建立北魏始才算是告一段落。
若要真正征服一个民族,仅仅是依靠武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先进的文化。
生长在蛮荒之地的少数族在文化方面比之汉民族来说差的不是一星半点,他们在汉民族眼中无疑便成了蛮夷。骄傲的汉民族怎会允许眼中粗鄙之人在头上作威作福,冲突自然而然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