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第1614节
“咦?我记得我们在鲶鱼村修机场时,好像就用了一星期时间。波博斯基同志,您一直是村长,您应该知晓。”
“的确是一星期,波多维奇同志的战斗机的确能在那种简陋机场起飞。只是……”
“难道是担忧人力不足?”杨明志伸着脑袋面露一丝不悦,“我们真的必须执行斯大林同志的命令!即便命令有些苛刻,我们也必须完成!说吧,究竟是那些困难,我们集思广益。”
“还是我说吧。”波多维奇站起身:“最大的问题是松软的土壤。我所驾驶的n153战斗机非常轻便,松软的草地就能起降。然而根据领袖的电报,新的机场将能够起降诸如里2这样的大型运输机。如果土地不够坚硬结实,它的轮胎陷入地里,飞机有很大概率在起降时发生严重事故!我们这里到处是松软的土地,几天前又下了一场小雨,恐怕到了九月份雨会更多!”
“我懂您的意思了。的确,对于重型飞机,松软或容易积水的跑道真是一场灾难。”
诸如本时空的b29轰炸机,它往往以六十吨的沉重姿态起飞。承载如此大的重量完全倚靠三组起落架的轮胎罢了。很小的地面接触面积带来了巨大压强,一般的土地根本不能承载如此沉重巨大的飞机!
杨明志对b29具体技术参数了解有限,倒是会议室里有人对里2飞机的几乎所有参数了如指掌。
他问飞行员伊万诺夫:“同志,如果我们修建一座跑道足够结实的机场,里2飞机能否正常起降。”
“完全可以!我最后一次执行任务是从图拉军用机场起飞,那里有十条跑道,却只有三条是水泥路面,其余皆为草地。只要草地足够结实,里2飞机的起降畅通无阻。”
“很好!那么您认为……”杨明志突然捏起下巴,突然想到一件事,迅速摸过脑袋转向令人人:“对了,契科夫同志,那些缴获的三号突击炮,至少还有一辆能开动吧。”
“当然,它们只是单纯的没油,给其填满燃油依旧可以作战。”
真是一个令人满意的答复,杨明志继续问到伊万诺夫:“如果我们修建一条跑道,突击炮能毫无障碍的奔驰,我是不是可以认为,运输机也能安稳起降?”
“是!即便是满载起飞的运输机,也没有突击炮沉重。”
“好,我决定了,机场就在霍姆尼奇建设!我们就在城市废墟中修建一座机场。”
“什么?您这么快就决定地点了?”反应最大的正是萨林奇金,他本以为关于机场选址,会用掉整整一天用于讨论。
“我想最合适的地点莫过于霍姆尼奇了。”
“哦我亲爱的战友,我很欣赏您的果断。现在请告诉我们您的理由吧。”
杨明志为何选择霍姆尼奇城市废墟,他基于两方面考虑。
第一,那片区域之所以能建造一座城镇,绝非是苏联当局执意而为,建城之前地质队肯定做了勘探,以确定该地域土地坚硬适合修筑各类建筑。
第二,时至今日,建筑废墟中还有大量的砖头瓦砾。这些东西不能盖房子,却能作为土壤填充物。压实之后的土地,能进一步承载运输机的重量!
此两点解释,杨明志的决定顿时说服力满满。
这时候飞行员波多维奇又献出助攻:“我想,敌人绝对想不到,我们会在城市废墟区域修建机场!我想终究需要的只是一个飞机的起降区域,我们可以最大程度的保持废墟的模样,废墟本身就是机场的伪装。”
“可是我们必须修建跑道,我们还要修建一些信号导引设备。否则我们的飞机起降时,如何找到正确的跑到呢?”同为飞行员的伊万诺夫质疑道。
“您说的是跑道指示灯?这个好办?我们在真正的跑道两边挖些整齐排列的土坑,并在土堆里放上柴火,等飞机快抵达时我们点燃柴火。青烟会给飞机标注机场位置,那些排列有序土坑中的明火,就是指示灯。”
“啊真是妙啊!”
杨明志也不禁鼓起掌,飞行员们都是内行,有他们在,很多自己想不到又非常重要的问题,今天便能突击解决。
会议连续开到下午两点,八月二十三日下午三点,行动能力强大的游击共和国,宣布修筑机场行动正式开始!
两辆加满燃油的三号突击炮,由契科夫亲自引领,向着霍姆尼奇兵站奔去。
当前霍姆尼奇兵站的定居点已经有两千余平民定居,又有四百多位民兵驻扎。在九月份之前完成任务,恐怕仅靠这些人员也是不够。
游击共和国最缺乏大型机械,尤其是压路机根本不存在。倒是在以往修路的时候,用到了集体农庄里本就有的压路用石碾子。
石碾子压路模式基本全球通行,只是不同于中国,白俄罗斯这里习惯用马拉的方式,包括他们开垦荒地,也是马拉重犁。
铁匠村一些刚刚结束了捕鱼行动的民兵,摇身一变成为机场建设者。
如果说捕鱼能满足越冬的后顾之忧,机场一旦修好,游击共和国再无什么可担忧的了。
这段时间,一系列的好消息振奋人心。最可怕的战役部队打赢了,盐矿的发现使得食盐供应无比稳定,鱼肉和马铃薯根本吃不完。整个游击共和国正在快速发展,待到机场建成,未来一片大好。
人民迫切需要一座机场,也是因为它是领袖斯大林特别下达的任务。所以,几天之内把机场修好,它压根就是一项政治任务!身为苏联公民,修好机场就是完成领袖的任务。
铁匠村突击动员的两千人,以及村里的四个石碾子。要把跑到修得结实,需要频繁夯地或是重型车辆轧实。
水泥作坊开始突击制造混凝土石碾,硫磺矿场的那些战俘也增加了新的任务,即在发现的花岗岩层,凿出大个头石块。
兵工厂也没有闲着,里固施科夫知道自己可能最快十天后就要去莫斯科了,他在会后第一时间委任副厂长以重任,尔后再给高炉车间交待紧急铸造任务。
平整轧实土地,最高效的莫过于轧路机,而轧路机的工作核心正是那硕大的金属滚筒碾子。
当指挥部给霍姆尼奇兵站战场科尔金发去命令,时间也是下午三点,那里的军民已经开始行动。三号突击炮单纯的赶路,速度还是不错的,只是它将松软曲折的土路压出两条深深的车辙印。突击炮赶在天黑之前抵达,后续的两千工人却不得不在中途过夜。
所以,机场基本是在八月二十四日正式开始修建,并在傍晚时分,城市的南部废墟成了巨大工地。四千余人以强烈的工作热情,用手头五花八门的工具压实土地。
这其中,五个直径达一米,长两米的巨型铁管道,正承担着碾子的工作。
它们就是兵工厂连夜制造的成果,铸造原料就来自拆卸的三号突击炮。部队缴获了八辆突击炮,奈何德军打光了炮弹,它们唯一用武之地就是作为装甲载具罢了。多余的车辆回炉,金属本是打算造火箭炮的,现在修机场的最重要的事,材料全做了巨型滚筒。
每一个滚筒有近一吨,第一个滚筒是用龙门吊吊上卡车,直到中午才运抵。拜开车司机高效率所赐,五个碾子全部投入使用。
它们由多达十匹马拽着,来自黑土村的御夫不停驱赶,完全成了压实路面的中坚力量。
而那两辆先到的突击炮,它们的责任是负责检验。
机场如何才算是修好呢?波多维奇和伊万诺夫联合定下了一个标准,即压实的路面让突击炮自由奔跑,直到其车辙印非常微弱即为合格!
第1639章 离开的人们(上)
天空一直灰蒙蒙的,气候转凉,肃杀的北风下,不时有枯叶落下。
白俄罗斯仿佛一夜之间进入深秋,好在广大军民有足够的衣服储备,虽然五花八门的衣服穿在身上,许多人臃肿斯熊毫无美感可言,至少身子暖和杜绝了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