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第1712节

“这……好吧。伊万诺夫,你领几个人去咱们的仓拿酒。”

不一会儿,装着二十个玻璃瓶的木箱被装入车的后备箱。

此事就这么了了?当然不是。

杨明志继续问:“我听说这座市场里的所有国营商店,货物供应是非常稳定的。我们需要各种生活物品,需要新鲜的马铃薯。对了,既然你们团有自己的仓,里面是否有新鲜的马铃薯?”

“有!当然有。您需要多少,我会提供。”

如今,苏联就是以一种“再苦不能苦军队”的态度,最好的面粉都是供应军队的。只是优质产粮区被德军占领,苏联不得不依靠有限的农田种植最高产的农作物。土豆就是最好的战时粮食,它含糖量不高却能满足士兵“填饱肚子”的最低限度要求。何况,如果没有高强度的行军,士兵只是单纯待在战壕坚守,一天吃上四个拳头大的土豆,也就完美的应付了。

而杨明志,他只是想用能得到的有限新鲜蔬菜,做些合乎胃口的美食罢了。

误会完全解除,谢苗诺夫引领者轿车,直接开到了步兵团仓。

一件偌大的仓,里面囤积着如山的土豆。经其接受,仓内的粮食便是全团战士的一个月的伙食。

“哦,真是糟糕。难道你们一个月就只能吃马铃薯?”杨明志吃惊的问,“面包呢?你们可是军人,每人每天五百克黑面包,难道也不能满足吗?”

谢苗诺夫诚恳的说:“我们不是一线部队,自然无权享用面包。除了马铃薯,我们还有一些黑麦,那是用来熬汤的。像是我们这样的部队,每天就是啃着马铃薯喝着麦汤,比起普通人的生活,还是相当不错的。”

相当不错?怎么可能,只是在这比烂的世界,每天吃到可以塞满肚子的土豆,比普通人确实算是好过一些。也仅此而已了。

“好吧。现在你告诉我,如今这个市场的马铃薯零售价格如何?黑麦的价格又如何?”

“马铃薯一公斤十卢布,黑麦一公斤一百五十卢布。”

这是来自于物资集散地的报价,杨明志估摸着,例如黑麦,它被运到其他区的国营商店,恐怕价格还能上调一点。即便是这里的价格已经高达一百五十卢布,普通工人如何支付得起呢?

“同志,您身为团长,一个月津贴如何?”

“目前有六百卢布,这个数字应该还会上涨。”

“至少您的津贴够买四公斤黑麦,或是二十公斤的马铃薯。仅仅是活着,也许,六百卢布全买食物还是勉强可以的。”

谢苗诺夫摇摇头:“我是军人,我们的伙食由军队后勤负责。您也是军人,伙食不也是后勤负责么?我很好奇,您为何要到我们这里,以至于弄出误会。难道您仅仅是想多买些东西,顺便了解一下行情?”

“差不多就是这个意图。除却食物,我还想买些别的东西。不管怎么说,莫斯科也是联盟的神圣首都,就是再艰难,我总能买些有用物品。”

“原来如此。小型家具、儿童玩具,甚至是收音,这类东西价格还不是很昂贵。唯独粮食和衣服,这是最贵的。您是将军,您的津贴注定远超我们,也只有您能大量购买。”

在仓的一番交谈,杨明志对整个“一只蚂蚁大市场”的状况有了最基本的了解。

团长有意提供一些马铃薯和黑麦仁,杨明志予以拒绝。不管这群士兵怎么冒犯自己,克扣他们的粮食那真是“喝兵血”的行为。就算是自己强行买走五公斤土豆,他们的本月伙食就只好减少相应数额。

基层战士每月的津贴还不到二百卢布,如此微薄的收入往往还要寄给家人。

杨明志唯独下了他们提供的酒,毕竟酒这种东西并非必需品。自己把他们的酒拿走,省的这群大兵喝得醉醺醺,结果仓疏于管理酿成一些祸患。

误会算是解除了,那位团长列举了市场还在贩售的一些不怎么畅销的东西,实在引人注意。

杨明志继续开着车,缓慢行进于街道。

透过后视镜,只见杨桃撅着小嘴,明显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

妻子是安然无恙的,想到刚刚的是身为丈夫的自己还是心有余悸。的亏妻子也是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老兵,警惕性和反应速度快的惊人。但她还是受到惊吓和不公正对待,恐怕她的好心情消磨的也很严重了。

但论到心情不悦,少尉的情况不是更糟吗?

杨明志安慰说:“亲爱的,不要把刚才的事放在心上。他们也赔礼道歉了。”

“哦……”杨桃没有多言,一个哦字敷衍了一切。

“她怎么能不放在心上?!”少尉恨得咬牙切齿,“那群笨蛋,他们在挑战我们内务部的权威。将军,我应该向上级汇报,应该要好好调查那个团长。”

“唉!不要冲动。”

“为什么?我们是人民的军队,奈何人民的军队也有一群人民的败类。如此粗暴的家伙,他们在国内如此,到了国外还不得无法无天。”

“是有些道理。好吧,随便您怎样,我是无所谓了,毕竟他们是隶属于第61集团军的部队。”

“这又有什么不同吗?您和那支部队有何渊源?”少尉问道。

“未来会有的,注定会有的。他们是西方面军的部队,解放了勒热夫和维亚济马的,都是西方面军。未来他们会解放斯摩棱斯克,然后进入白俄罗斯,最终有望解放基辅或是明斯克。他们好勇斗狠的劲给了我很大触动,这股力气用在敌人身上,我看我军推到国境线已经指日可待了。”

杨桃肚子里窝火,表面上还是想表现着恬静。

她竖起耳朵听着丈夫的高谈阔论,一听到第61集团军有极大可能打近白俄罗斯,她的气瞬间消了不少。

妻子面容有了细微的变化,意味着她的心态也变了。

杨明志继续说:“等我们离开军事仓区,找找国营商店。亲爱的,这里可能还有贩售貂皮大衣呢!不用担心,钱不是问题,为了弥补你,我得给你买一件。除此外再买些粮食,毕竟食物储备是越多越好的。”

第1692章 强化队伍

中国人总是认为,无论刮风下雨还是晴空万里,家里必须储备一些粮食。全世界鲜有民族像中国这般,对粮食储备有着强烈执念。

或许最大的原因,是因为中国持续了长达三千年的小农经济使然,虽然国家有着大量粮仓,每一户自耕农也有私人粮仓。家庭粮仓使得人们对抗灾荒的能力,强于其他民族。

苏联则不然。农奴制被取缔,沙皇寄希望于新生的大量自耕农中的富农,成为皇权拥趸。奈何改革反倒成了新一轮搜刮民脂民膏的盛宴,当列宁回到沙俄,很快的,一切都变了。

苏联不存在自耕农,集体农庄的人民仓库负责储备全体庄员的粮食。至于城市居民,他们都是无产者,只能用卢布购买商品粮。

战争爆发了,农庄仓库的存粮十之八九为军队征用,农民每天的平均口粮还不足五百克土豆。城市居民好一点,每天的伙食配给,最好的也不过是的七百克黑面包。

若问苏联的粮食哪里最多,莫过于一个个食品仓库。谁是粮食的主要消耗者?是前线军人。

东线战壕中的六百万张嗷嗷待哺的嘴,他们每天需要四千大卡的热量以应对战争。很遗憾,在美国的大量spam罐头运抵前的最后关头,大家还得老实的啃土豆。

首节 上一节 1712/187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后手

下一篇:李大炮的抗战岁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