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战国野心家

战国野心家 第359节

  这只要不是傻子按说都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问题在于舟为何是舟?舟之上又坐着谁?坐在舟上的人需要什么样的水?

  这些根源的问题,暂时被舆论所忽视,造成了一种假象:舟之上的人,理所当然是应该利于水的人。

  铺天盖地的宣传之下,这件还未发生的事,似乎已经提前预定的结果。

  在都城的民众看来,孟胜一来,经过劝说,国君必然改革,这已经是理性上板上钉钉的事情了,无可更改的。

  孟胜还有大约半个多月才能到达,所以现如今的苦日子也就只用再熬半个多月。

  民众们均想,等到孟胜一到,自己就能过上和泗上一样的日子。

  墨家没说变革是否能够成功,但却一直在解释变革的种种条款对民众带来的利益。

  由是似乎赶走了曾经的阴霾,露出了晴朗的天空,民众在热切的期盼着,就像是久旱逢甘霖。

  ……

  都城之外的道路上,孟胜等墨家的高规格的使节团正缓缓朝着费国移动。

  车中,孟胜正在回忆之前的墨家高层会议上的种种安排。

  自己出使费国的背后,不仅仅是仅仅一个泗上的活动,而是墨家在天下各处的势力在全力配合,力求让各国不能够团结一致地干涉。

  为了做到这一点,墨家在天下各国的势力都接受到了不同的指令,用强悍的组织能力,在天下范围之内同义同心地策动此事。

  在胡非子北上赵国后不久,又有一支墨家的队伍出发前往邯郸,他们要在那里为魏韩齐三国干涉赵国继承问题做好守卫邯郸的准备。

  这不是为了公子章,而是为了将魏韩齐拖入一场三晋内乱的大战之中,让魏韩齐无心干涉泗上的事,这正是围魏救赵之计策的一种翻版。

  三晋表里山河,赵国若反魏,魏国就会面临四面受敌的情况。

  即便泗上富庶,魏人早已眼热,但三晋不平,赵地起火,泗上就稳如泰山。

  为了配合此次赵国继承权之乱,墨家的宣义部全面开动,将吴起入秦、秦人变革等事,大力宣传,都是在给魏国造成一个无声的压力。

  且不说此时各国君主之间沟通不畅,墨家以无心算有心,便就算是沟通得力,各国之间尔虞我诈……

  秦国就算写了血书说,吴起入秦、秦地变革对于西河并无妄想,魏侯会信吗?

  秦国就算指天盟誓,说不会干涉魏赵之间的三晋内战,不会和同姓的赵国联盟,魏国会信吗?

  魏国不能信,也不敢信,赵国的事若不解决,魏人就有背后起火之忧,这是魏侯不敢赌的一件事。

  而墨家的宣义部,则将这件事的严重性分析的淋漓尽致,由不得魏国不去考虑赵国更换君主之后的政策,是否会对自己有利。

  除了利用三晋内部的矛盾,三晋外部的第一强敌楚国,墨家也开始全力活动,以配合这一次墨家在泗上的种种变革。

  十余年前大梁榆关一战后,楚国分裂,王子定入陈,自号楚王,楚国分裂。

  因为陈、项等地毗邻宋国,原本适只是利用大梁榆关之间坑了楚王,让楚国和墨家的关系更为亲密:楚国需要墨家前者陈、项等地,尤其是大梁榆关丢失之后楚国内乱、外患不止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晋越同盟已有几十年,墨家趁着楚国内乱外患、分裂陈楚的时机击溃了越国,也让楚国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内部变革和南阳、郑国方向。

  正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楚国在东线的收缩,换来了在南阳、郑国方向尚有余力偶尔干涉一下郑国内政的力量。

  潡水一战后,楚王派使者前往泗上,请求墨家助楚变革,与之前墨家主动求楚国变革不同,这一次是楚王的位子岌岌可危的情况之下主动找的墨家,种种变革也用一种极为激烈的方式进行着。

  削封君、造矛盾,这看起来有利于楚国的集权,实际上却是有利于楚国的内乱更加眼中。

  墨家在楚国帮助楚王进行的变革,已经逼的一些楚臣叛逃,但是在鄢郢和郢都的新军已经建立,楚王的力量日趋增加,堪堪能够压住那些贵族。

  墨家不相信楚王,也明白楚王只是借刀杀人,借墨家这柄刀来杀那些分权的贵族。

  但是一样,墨家也在暗暗坑着楚王,现在楚国王权和贵族之间的矛盾已经到了极限,远不到卸磨杀驴的时候,而且楚王一旦身故,楚国的一场内乱已经不可避免,现在只是一种诡异的平衡。

  墨家在借贵族的力量,来防止楚王太早地反动驱逐墨家。

  而同样,墨家在楚国的一些变革、编练新军等政策,也为楚王带来了一定的利益。

  借助长江的运输,以及“使封君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和“实边塞之地”的政策,楚国如今已有洞庭、苍梧。

  最远的楚国边关,已经到达的后世的广东,并且建立了“厉门塞”、“临武城”等一系列有殖民色彩的城邑,配合墨家的“朝蛮夷百越传播文明为利天下”的解释,借助商人在百越之地往来贩卖以获利的动力,武器技术和文化的代差优势,使得临武城与厉门塞成为了楚国在南方的重要城市。

  而墨家在越国那边的活动,利用和商人合作倾销纺织品、铁器,种植甘蔗、贩卖南方香料等活动,也已经沿着海岸线在珠江口建立了一个殖民城邑,并且利用水路与楚国的厉门塞建立的联系。

  几百个冒险者就能在河口建立据点,依靠星堡和大炮火枪就能阻挡百越原始部落的攻击,同时展开贸易,开始了对南方的开拓,并且利用热带的香料开始获利,引来了更多的商人往来和想要发上一笔的义师退伍的士卒冒险者。

  这种情况下,楚王每年获得的商税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对于扩充边塞的政策也就更加支持,一些处在宗法制边缘的弱势贵族,也愿意主动去边塞地谋求一个实利。

  而现在,楚王也终于要对陈地下手。

  陈、项等地的事,不只是楚国的内政,实际上就是晋楚争霸的一种延续。

  没有魏韩的支持,王子定根本不能支撑。王子定的存在,是因为魏国之前十余年的睥睨天下咄咄逼人和吴起在大梁榆关的那场大胜。

  现在,墨家将三晋可能的混乱告诉了楚王,也支持楚王对陈、项的吞并统一。

  双反各有目的。

  楚王是真心的想夺回那些叛逃的楚国城邑,杀死自己的弟弟或者让弟弟臣服,从而彻底摆脱晋楚争霸这几十年楚国最大的泥潭溃败,从而增加威望,继续改革。

  适……则是希望楚国对陈、项动手,从而引发新一轮的魏楚之争,让魏国更加无力染指泗上。若想染指泗上,卫国需要控制在手成为附庸、陈项需要在王子定手中与魏做小,更需要一个稳定的三晋内部环境,以及秦国对于西河暂时无力争夺,齐国与魏结为同盟迫于伐最之战墨家干涉之后齐国无法越国鲁国谋求泗上的局面。

  而适,则是从四面八方瓦解这个局面,让魏国的每一个方向都面临着威胁。

  伐最之战与潡水之战,让齐无力南下得泗,魏齐矛盾减少,但却用一个齐国方向的压力,换取了秦、楚、赵三个方向对魏施压,终究还是有得赚。

  现在,楚王已经准备发兵取陈;邯郸中牟内乱在即;秦国变革蓄势待发,这才有了这一次孟胜的费国之行,也才有了墨家在彭城举行的旷日许久不知道会得出什么惊人消息的泗上同义之会。

第六十章 大与小

  当孟胜终于抵近费国国都的时候,徐弱等在费国的墨者出城迎接。

  登车之后,徐弱只是微微叹了口气道:“如今费都欢腾,商人为谋利早早囤积了大量的鞭炮,就为了一旦变革成功,举国欢庆以得利。”

  “只是……我以为,恐怕我们的条件,费国肯定不能答允。”

  孟胜微笑,心说移风易俗有时需要数百年,可有时候仅仅需要几年十几年,这以鞭炮庆祝的习俗,在十几年前那是绝不可能存在的。

  这商人谋利的想法,确实也让人惊叹,只是世人谁人不求利呢?利即为义,只不过墨家在追求一个人人可以得利而又不损害他人的天下罢了。

  他见徐弱有些感慨,许久才道:“能否答允,那都是我们在拯救费国的国人。适不是说过嘛,天下人要懂得自利自救,不能指望任何人。指望墨家,难道就不能指望君侯?指望谁都不对,全靠天下人自己。”

  这话中有话,徐弱似乎听懂了,想到费国国都内的那些火药和兵刃,点头道:“确实如此。费国国人多有在义师服役的,精于刺杀,亦能放枪,他们不需要任何人的拯救。”

  孟胜笑道:“这就对了。天下事,就该如此。墨家之义,想要万古长存,也只能如此。”

  “只是,若利天下,需要有人为驷马战车、为先锋致师,这是墨者该做的。只要有利于天下,墨者就该死不旋踵。临城登高,墨者需要站的最高、举起旗帜,方能做故而进战以伐不义的利天下为先的先锋队。”

  徐弱慨然道:“若非要死,徐弱愿先死以除路。”

  说话间,马车已经入城,旁边传来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都城数千的国人夹道欢迎。

  孟胜看着这些为了希望而充满希望的人群,长叹道:“求利之心,砺可断金。停车!”

  呼喊了一声,前面驾车的人停住了马车,孟胜就像是彭城沛县常有的那种登高宣讲的人一样,就站在马车的车轮上,看着欢呼的民众,说道:“为天下人谋利,是墨家之义。如今为了众人的利,我们来了。”

  只是简单地一句话,便有许多人高声呼喊。

  人群涌来,将墨家使节的马车团团围住,孟胜就站在高处,与众人讲诉这一次墨家提出的变革的四十多条建议。

  每说一条,便要加上一番这一条如何有利、如何能使民得利、如何符合墨家的道义与所谓天志。

  徐弱等人虽也是墨者,也常年在这里宣扬,然而论及才华手段,终于与孟胜有些差距。

  这些年的学习,孟胜的水平和提升的极高,正如墨子当年说的那样:“为义熟为大务?譬若筑墙然,能筑者筑,能实壤者实壤,能欣者欣,然后墙成也。为义犹是也,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然后义事成也。”

  墨子认为,利天下这种事,需要各尽所能。能夯土的夯土、能运输的运输,才能筑成墙。行义这样的事也是如此,善于演说的就演说、善于成书的就成书、善于做事的就做事,事才能成。

  可既为墨家悟害或是候补的悟害,那便要能辩、能书、能事、能战、能守。

  即便不能样样精通,但至少要全懂,又要在一些事上有过人之处,否则又如何能被众人推选呢?

  孟胜的口才在众多善辩的墨者之中,并非是顶尖的那几人,可却依旧胜于常人。

  时不时的喝彩声,也正说明了这一切。而这些喝彩,又让更多的人围过来听孟胜的宣讲。

  孟胜知道,自己要做的,就是添最后一把火。

  面对着众人,用自己在墨家这十几年无数的大会小会上练就的一身本领,用着当地的方言土话,将这最后一把火添到最旺。

  “人生而求利而避害,这是人的本性。天帝既有天下,天下既有万物,人既活着,那么倘有天帝,天帝的本意就是让人发挥自己的本性。正如牛有牛性,牛若不吃草,那还是牛吗?人若不求利,那还是人吗?”

  “是故天下的学说很多,诸子百家,上古圣王,都在说利国、利民。墨家也说利国利民利天下,这无问题。”

  “可是,天下说利民利天下的学说多了,为什么天下一直没有得利呢?而这一次墨家所带来的这些建议变革,又和那些别家的学说有什么不同呢?又是不是真的可以对照施行能利于你们呢?这是不能说的事情。”

  “当年楚国的叶公子高,问仲尼施政的启发,说善于施政的人应该怎么做呢?”

  “孔仲尼说,要让远的人感觉到亲近,让旧的人感觉到像是新交的朋友一样。”

  “如今还有一些学说,去游说君王,君王问他何以能够利民利天下?”

  “他们说,让人民富足、孝悌相交、施以仁政,这样就能够利民利天下了。”

  孟胜说到这,便笑道:“这就像是有人问,如何杀一头牛?有些学说就说,牛不喘气了,心脏也不跳动了,那么这头牛就被杀了。”

  “人家问的是如何利民利天下,他们就说,让人民得利天下得利就是利民利天下……这样的学说,就算是有再多的主张,又怎么能够实行呢?”

  “所以,以往说要利天下利民的人很多,但是做到的却少。而墨家的建议,并不与他们相同,所以是可以做到的。”

  “墨家秉持天志,纠万物根源。就像是不知道天下财富是怎么增加的,却却谈如何富足天下,这就像是一个连牛都没见过的人去杀牛一样,难道是可以成功的吗?”

  “别人问墨家如何杀牛,墨家会分析根源,说心脏不跳牛会死,所以可以桶牛心;气管不能呼吸,牛会死,所以可以歌喉……即便没有见过牛的人,按照墨家的学问去做,也一样可以杀死牛。”

  “这一次墨家的建议,也正是这样的。因为论及对于天志本源的掌握,没有超过墨家的,所以关于如何富足得利的建议,也是没有能够超过墨家的。”

  “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天下存在的意义便是让天下人都能够顺从彰显取利求利而避害的本性,否则人又为什么要结为天下结为各国呢?国家的存在,总是要有目的的,就像是人饿了,要吃饭,吃饭是为了不饿。那么国的存在,又是为了什么呢?不就是为了让一国之民得利吗?难道还有别的解释吗?”

  事实上,当然有别的解释,而且解释起来更为直白流血肮脏脓疮,可是孟胜在这里要捧费国的国君,用这种虚指,提出一个把费国国君架在火上烤的概念:国的存在是为了民众得利。

  国君自然不会接受这种说法,没关系,民众接受了就行。

  众人已经开始思索,为什么要有国,凡事总有意义,就像是墨家这些年说的寻求天志本源一样,总有原因,那么天下列国的存在,难道就没有原因吗?

  孟胜又道:“上古之时,人们选择贤能的人,立之为天子。立了天子之后,认为他的力量还不够,因而又选择天下贤能的人,把他们立为三公。天子、三公已立,又认为天下地域广大,他们对于远方异邦的人民以及是非利害的辨别,还不能一一了解,所以又把天下划为万国,然后设立诸侯国君。”

  “究其根源,也就是为了趋利避害,顺从人的本性,而用理性选择了最好的结果。我失去了一条手指,但却避免了被猛虎吃掉,这看似还是丢了手指,但小害与大害相较,若只能取其一,小害便是利。”

  “既然国君诸侯,是为了让民众得利、避害,那么……以往他们不能够变革,是因为各家的学说都没有了解到天志与万物的根源。”

  “现在墨家了解了,并且给出了建议,可以使得民众得利,作为为民众趋利避害而存在的国君,又怎么会不答应呢?”

首节 上一节 359/7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盛唐血刃

下一篇:三国之最强开光系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