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战国野心家

战国野心家 第373节

  现在魏国算是中原霸主,墨家在泗上的活动最不愿意遇到的情况就是魏国干涉。

  为了提防这一次机遇期的魏国干涉,墨家众人从四个方向给魏国添加了麻烦。

  赵国继承权之争、楚国并陈蔡统一之战、与中山国复国集团接触、送吴起入秦。

  楚国解决王子定当年分裂入陈之事,正是这一次让魏国四面受敌的一个主要方向。

  楚人算是和墨家打交道最多的,之前魏楚争霸墨家左右跳反,俘获过楚王,又帮着楚国守鲁阳,最后又帮着楚王变革编练新军取洞庭苍梧。

  这种交道,从楚国给墨家的书信上就能看出来。

  按说王子定是楚王的弟弟,这也算是楚国的内政,楚王高举的大义应该是“一楚无二王”这种。

  可是楚国给墨家的书信上,却一句不提这种大义,而是按照墨家的“义”,去诉说王子定的“不义”。

  至少在书面外交上,楚王不得不承认墨家的义,而不能举过往的义,这一点虽然只是嘴上说说,却也难能可贵。

  这一次楚国为了能够平定陈蔡等地的叛乱、顺便清理一下因为变法而投靠魏国的一些贵族,也算是利用了天下的大势。

  郑国那边乱的厉害,负黍城一日三反,今日亲楚明日叛韩,楚国就在背后挑唆,让韩国的精力都放在郑国那边。

  陈地方向楚王集中了新军,想要获胜并无问题,但前提是魏国不能干涉,必须要速战速决,在魏国反应过来之前解决掉王子定。

  所以楚王想要请墨家征讨按照墨家定义的义而言“不义”的王子定,而不是用王子定僭越叛乱的不义来请墨家出兵——毕竟墨子当年对白公胜之乱中楚公子宁死不从白公当傀儡的行为大加嘲讽,墨家可不管什么嫡庶礼法,有能你就上。

  楚王倒是没有希望墨家出动太多人,而是希望墨家能够提供可以挖掘坑道城墙的工兵和一部分专业的炮兵帮帮忙就行。

  而信的后面也很有意思。楚王说自己平定陈蔡之后,一定要变革那里的制度以利百姓。

  这听起来其实就像是一场交易:墨家以利天下为宝,所以楚王借兵,给予的报酬是以利百姓。

  不过不能说的这么难听,终究陈蔡那里是楚国的土地,他这个楚王不能像是拿着自己本国百姓得利这种事来和墨家做交易,终究太难听。

  至于出兵的费用,楚王也会以铜、黄金还有在下邳和越国附近的几座小城邑来交换。

  谁也没有前后眼,楚王不能判断魏国的霸权还能持续多久,纵然吴起走了可是魏国的底蕴孩子。西河在手,上郡开发,中原取大梁,齐国尊魏,又扶持了王子定这个傀儡政权。

  楚国现在面临的压力仍旧很大,一旦在中原的局面打不开,那么楚国就会失去东线有主动权的机会:南阳一带将会成为主战场,陈蔡方向不能够出击支援的话,一旦长城攻破,楚国就无险可守。

  而若是陈蔡榆关等地在手,南阳守则榆关攻、榆关守则南阳攻,局面就会好看的多。

  因而楚王急需迅速解决王子定的事,不想拖延下去导致魏国出兵干涉,这就需要墨家的工兵和炮兵予以支援。

  论天下守城和攻城的能力,终究墨家这边还是首屈一指。

  看过内容后,禽滑厘问道:“适,你怎么看?”

  适盘算了一下楚王大约还能活多久,摇头笑道:“王公贵族,都不可靠,信不过他们。当年的事,在楚王绝境之前,他便反悔了弭兵之约,后来吴起破了大梁城这才急冲冲来求咱们。”

  “楚王现在说的‘深明大义’,一旦权势稳固国内平定,他转手就要对付我们。”

  “不过总归来说,若以大义而论,迅速破城也能让民众少受兵戈之苦,咱们自己的义师是要以利天下为先的,讲究的是墨家的全部大义。而费、薛等国的义师则终究现在只讲非攻。所以咱们的人去,也不是不行。”

  禽滑厘点头道:“我正是这样想的。正是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若是楚王权势日高,他也会想着驱逐墨者。毕竟在楚国的墨者只知有巨子、不知有楚王,即便出仕墨家的规矩也大于楚国的国法。”

  墨家在楚国谋划了多年,从在南阳开始开办冶铁、帮着楚王进行变革、提供贷款之类算起,这些年墨家在楚国渗透的已经很深,但想要搞大事还需要一个契机。

  这个契机在墨家高层之中算是有一致的看法,那就是……楚王的死。

  楚王若是能够早死,这一次墨家便可以大规模援助楚国,将楚王和贵族的矛盾激烈化。

  楚王若是还能活个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那么就不能帮楚王太多,否则楚王握紧了权力收拾了贵族,转身就要来对付墨家,这都是明摆着的事。

  适知道历史上楚王病死吴起的临死反击之计,可能会有些变动,但至少楚王不太可能在五年之内死,所以还需要再等等。

  至少……也要等到楚王传出得病之类的消息后,才能考虑在楚国的行动。

  既禽滑厘和适都决定部分出兵,众人也都同意,大方向就算是定了下来,具体细节如何打、出多少力,那就是之后要再完善的。

  禽滑厘既然先说了楚国的事,可见楚国这边被他认为是牵制魏国的最重要的力量。

  公造冶也这样想,便道:“如今费国的事,可以确定楚国不会出兵干涉,甚至不会发表什么不当的言论。至少在陈蔡平定之前不会这样。”

  适点头道:“这便是借势。当年吴起破大梁,借用了我们的火药破城之术,直接导致了王子定入陈。当年铺下的势,现在便可以借。”

  “以数百工兵和炮兵,换来楚国的绝对不干涉,这数百人相当于五个师的力量,否则王子定不入陈,十年前不曾谋划,今日便要准备五个师来防备楚国。”

  公造冶颇为佩服地点点头,十余年前适开始做的谋划,现在才显出效果。

  十余年前在巴蜀如今挡住了秦国南下汉中、十余年前在吴地的活动如今迫使越王不得不想着尽快离开淮北退回江南、而当年修大梁城的图纸暗暗送给吴起导致的陈蔡之地比历史上反叛楚国局面更加严重现在可以借势获得一个盟友。

  佩服之余,公造冶道:“如今,楚人不会干涉、秦人有求于我们,现在就要看三晋和齐了。赵侯已死,赵国必会大乱,我只怕楚国这边攻的太急、吴起入秦等事,导致魏击不干涉赵国选择和解,继续维持三晋同盟。”

  适摇头道:“没有这种可能。魏国想和解,赵国想吗?想和解继续保持三晋同盟,魏国需要作出一个姿态,最起码在中原之地的扩张,不能防备赵国,这样才能让赵国放心。”

  “赵国有飞地在顿丘。紧挨着卫国濮阳。东临齐国,又在中原。魏国想要维持三晋同盟,可以,但要允许赵国在中原扩张,亲兄弟明算账,在中原的扩张三家平分,这怎么可能?”

  “魏国会允许赵国插手中原吗?不会的话,凭什么魏楚打仗,赵国出兵?帮着魏国打了半天,分利益的时候一脚把赵国踢开。楚国和魏国打,总不能绕过魏国去打赵国吧?所以说,魏赵之间,和不了。”

  “吴起入秦、楚国击陈……你想的或许魏击会放下三晋矛盾,维持霸权。可问题在于赵国在中原难以立足,对魏国来说最好的选择,是……干涉赵国内政,扶植亲魏政权,以确保北部安平无事,才能抽调力量对抗楚国、秦国。”

  “所以呀,楚国击陈、吴起入秦,我觉得不会让三晋和好,只会让魏击心急干涉赵国内政。”

第八十一章 谋划

  适说完自己的判断,又道:“设身处地的去想,魏击看似继承了文侯的霸业,但却四面有火。事有轻重缓急,所以赵国事为第一、援陈蔡为第二、防西秦为第三,可能第四才能轮到泗上这边。”

  “魏国要有进攻的力量,才会想着泗上。这时候四面失火,他自保尚难,哪有心思琢磨泗上之事?”

  公造冶考虑了一下,问道:“如你所言,那么魏国这边也可以无视了?”

  适笑道:“费国之变,只要在可控的范围之内,就不会激起太大的反应。所以我们才可以将费国作为一场预演,冷眼旁观,等待机会再介入,也让天下人以史为鉴,将来明白该怎么做。”

  禽滑厘嗯了一声,手指拍了拍桌面道:“这样的话,只有齐国可能干涉。”

  适考虑之后回道:“这几乎是必然的。今年田氏刚刚将姜齐迁走,田氏内乱已经结束,现在正需要一场大胜来集聚人心。”

  “当年伐鲁,被我们阻挡,齐国在鲁国这边打不开局面,鲁国也一直担忧齐国的入秦。”

  “这一次费国的事,鲁国作为周公之后,又紧挨着费国,必然会极度恐慌。这种时候,齐国只要有借口,鲁国甚至可能会放任齐国入境,退出非攻同盟,来对抗我们。”

  “原来是齐强鲁弱,鲁国可以加入非攻同盟来自守。现在嘛,看样子我们要把鲁侯吓到了,免不得就要跳反。”

  听到适说要把鲁侯吓到,众人都笑。想想也是,费国怎么说也是当年鲁国三桓季孙氏分出去的,鲁国紧邻,这要是不紧张那是不可能的。

  不过想来鲁侯也不会傻到做齐国的刀盾,前期就帮着齐国出兵。最多也就是后期如果看到墨家败了有便宜可占,或许会出兵,可一旦要是齐国不胜,鲁国的态度也就会变得暧昧,若是鲁侯有些手腕,或许能够在魏、墨、齐三者之间的夹缝中存活下去。

  适想了想费国的局面,说道:“名不正则言不顺。齐国想要出兵,前提是费国的贵族推选了国君,另立国君不承认季孙峦,然后宣布退出非攻同盟,请齐国来平乱。我们到时候自然是支持费国的真正政权的,那么这场仗就在可控的范围之内。”

  “但是,依我看,这场仗咱们要变被动为主动。齐国若是出兵,那就集中兵力,攻破齐国的长城。”

  “一则展现了我们的军力,若能破齐长城,十年之内只要不是我们要与天下为敌,诸侯不敢轻动我们。”

  “二则,我们可以在我们占领的地方土地改革,事后可以退还给齐国,但留下了种子,为将来准备。”

  “三嘛……越国要走了,这泗上东海之地从三角变为了拔河,那就要趁着越国南下收缩的机会,让齐国无力染指,告诉齐国不要琢磨泗上和东海。”

  越王已经在北方撑不下去了,墨家整日渗透,当年被俘之后威望全无,吴国贵族在根基之地日益强大,他再不走,越国就要彻底栽在江北了。

  现在回去,放弃与自身实力不相应的霸权,战略收缩,或许还能过几年好日子。迁都琅琊,那是勾践为了争霸的桥头堡,可现在毫无争霸之力,再在琅琊那就是不自量力了。

  越人既然要走,那么走之前越国墨家合力守卫北部防止齐国南下的局面,就要变成墨家的独角戏,这就需要墨家主动反击,让齐国乱上一阵。

  既不灭国,也不割地,只是占据之后退回,在占据的地方快速地发动土地改革,等旧贵族回去后再收回去。

  真要全力和齐国死磕,要么速胜,又能扛过各国的干涉,否则的话最好还是赢了就走。

  席卷天下的时机还未到,条件不够成熟。

  现在十余年前教育的果子刚刚收获,还需要积攒个几年积攒足够的干部和人才,否则就算夺取天下也无意义,到头来天下大乱贵族四起不说,没有足够的干部只能任用低阶贵族来执行一些法度政策,基层怎么说百姓怎么信,到时候怕是要面临秦末的局面。

  禽滑厘说起魏国派遣使者来诘问吴起来泗上之事,便道:“这样看来,魏国也是觉察到了楚国的动静,这是来试探一下我们的态度?”

  适摊手笑道:“不用试探了,楚国的使者已经来了,魏击心里肯定嘀咕。他现在定是着急,急着先解决赵国的事,越快越好,好腾出手防备楚国和我们。”

  “以三晋而论,攘外必先安内。赵公子之争,魏击吃过王子定的糖,现在肯定还盼着赵国也是那样的局面呢。”

  “分裂赵国可是有机会呀。不要忘了,赵国还有代国的法理。从赵襄子、赵简子的时候,赵人就开始垂涎代国。若是能将赵国一分为二,魏国肯定会尽全力。这是绝佳的机会。”

  “西门豹在邺,却有才能,邺北逼邯郸、南抑中牟,魏国哪能放过这个机会?”

  除了对现实的判断,适也回忆了历史。历史上赵国公子之乱,魏国围困了邯郸,但是没打下来,错估了邯郸的防御。

  而现在,墨家这些年的谋划,让魏国比历史上还要急躁,这一次必然会倾尽全力来解决赵国的事。再不解决,秦国有吴起、楚国有墨家帮忙,魏国可真是要被四面围住了。

  按吴起当年的谋划,魏国应该继续压迫秦国,若是能够拥有渭河平原,那么魏国就有一个稳固的后方。

  当时魏国有文化优势,西河学派全面碾压文化落后的秦国,人才云集。

  当时魏国有制度优势,西河变革大量的秦人逃亡到魏国来安身。

  当时魏国也有军事优势,只要魏侯能够信任吴起,同意墨家提出的中原弭兵借助墨家的力量维系中原的均衡,把秦国排斥在中原弭兵条约之外,事情大有可为。

  适不知道现在的局面魏击有没有后悔,但现在就算后悔魏国也没机会再实行这个政策了。

  西河学派的文化优势被叛墨抵消,制度优势被胜绰的变革抵消,军事优势也就剩下了武卒,可编练武卒的吴起去了秦国,到头来三个优势全无,就算后悔也不行了。

  前几年为了遏制赵国插足中原,和赵国发生了不少的矛盾,又借助赵侯兄终弟及各有子嗣的事明着插手赵国的内政,这是摆明了要一条路走到黑:解决赵国问题,做三晋老大,在中原扩张。

  这是整体的路线问题,不是一拍脑袋就决定的,这十年魏国一直在沿着这个路数走,魏击必然有自己的战略判断和构想。

  这样魏国就不能一拍脑袋不去管赵国的事,而是放弃持续了十年的战略规划先进攻泗上。

  这一点判断适言明之后,众人也都认可,禽滑厘便道:“如此一来,费国的事,其实解决的根源在邯郸、中牟。胡非子那边做的好,费国这边咱们就能控制局面。那边做的不好,局面就会很难看。”

  适表示同意,又道:“所以我一直说,费国的事不是费国的事。要解决,要在赵国解决,而不是在费国解决。”

  “费国的那些贵族,义师两个师就能摧枯拉朽。算上齐国出兵,千乘五万之众顶天了。一波击溃,集结七个师迅速北上破齐长城,三个月可以解决。”

  “因而,随便费国怎么争论,咱们只需要先看着,看着将来民众选择这样变革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人跳出来,会有什么经验可以学习。”

  “胡非子在邯郸搞得好,守得住。屈将能够选择合适的时机南下,帮着公子章平定赵国内乱。那么魏赵决裂就是必然,魏国就算想干涉泗上,也需要几年的时间。几年的时间,足够我们填补越国南下之后的空缺,整合泗上的全部力量了。”

  之前派遣胡非子北上邯郸,大体的路线已经定了下来。毕竟千里之外,墨家在泗上只定战略,具体的操作还得靠那边的人,总不可能靠快马遥控指挥,那要贻误战机。

  此事既已敲定,认定了费国的事要在邯郸解决,众人便合力起草了给胡非子的一封信,正式向胡非子公布战略。

  即:一旦赵国公子之争起,魏国很可能派大军干涉,胡非子要组织人手依靠墨家的守城术守住邯郸。

  公子章内忧外患,公子朝又有部分赵国贵族支持,魏国这几年变革之下军事力量提升很大,必然极为艰难。

  要在公子章最艰难的时候,在高柳那边的墨家暂时解决掉草原上的骚扰,迅速南下,帮着公子章解决掉内有外患,乘人之危问公子章要战利品——只要被解决的那部分支持公子朝的贵族手下的奴隶和童仆,不取赵国的一丝土地,筑城云中、九原,武装殖民尚且在胡人手中的河套地。

  这一点其实也是包藏祸心,一旦墨家在河套、九原、云中等地武装殖民,等于是赵国北上的路被锁死,赵国能够选择的也就只能是在中原杀出重围,这无疑等于加剧了三晋内部的矛盾。

首节 上一节 373/7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盛唐血刃

下一篇:三国之最强开光系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