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之最强开光系统

三国之最强开光系统 第193节

  高顺见状微微一笑,手中令旗一挥:“陷!”

  四千陷阵营分成四个方阵,等西凉兵冲来时,他们在前面打开一个缺口,让西凉兵冲了进来。

  后面的杨秋眼睛一眯,嘴里喃喃自语:“司马懿说高顺的陷阵营很厉害,我却偏不信,今日就看看是你的陷阵营厉害,还是我西凉兵强悍!”

  “来人,冲杀过去,哼,我倒要看看他陷阵营能否挡住我西凉兵!”

  一声令下,西凉兵猛然冲入阵中,就连杨秋自己都策马杀入!

  但是,进去之后,他们却发现阵内的陷阵营并不和他们交战,哪怕他们的武器刺去,对方也是有规律的使用长枪嗑开。

  甚至有时候他们明明能杀人,但对方却忽然出现三支长枪来阻拦,使得他们根本无法下手。

  这时,阵外指挥的高顺双手不断交叉令旗,嘴里也高喝:“乱!”

  一声乱,陷阵营再次动起来,前面几名旗手领头冲入西凉兵阵营,他们不用关心自己的安危,因为旁边的士兵会保护他们,而后面的士兵只需跟着旗子走就行。

  只一会的功夫,陷阵营便将杨秋和他下面的士兵分割成数块,使得他们无法形成有效的战斗力。

  “这陷阵营居然有如此大的威力?”被陷入其中的杨秋不可置信说道。

  杨秋武力不低,他刚才也想策马冲杀,却发现根本没有人和他交战,看到他的人全部都避开了。

  就在杨秋诧异之际,一名士兵忽然前来禀报:“将军,这是敌军派人送来的信,说是将军一定会看。”

  “哦?拿来本将一观!”

  拿过士兵呈上的信,杨秋打开一看,当下他的眼睛便直了,脸色也不断变幻,似乎在思考着什么事情一样。

  但很快,杨秋便回神,他眼一厉,心一横对这名士兵说:“你去告诉高顺,就说我会按计划行事。”

  “是!”

  等这名士兵离开之后,杨秋又叫来一名传令兵:“你去禀报司马懿,就说我军被困陷阵营,请他派兵马前来支援。”

  “可是将军,我军在陷阵营内,卑职无法出去。”

  “放心,他们不会阻拦你的。”杨秋淡然道。

  

第三百四十一章 司马懿被套路了

  

  第三百四十一章 司马懿被套路了

  下午的太阳格外大,照耀在官渡城外,使得双方兵马都汗流浃背。

  在杨秋接到高顺的信,并派出一名传令兵之后,他便隔着双方兵马看向阵外的高顺。

  高顺在阵外看的真切,他当即便下令:“不要阻拦对方的传令兵。”

  杨秋的传令兵身上有一面旗子,此人策马所过之处,陷阵营纷纷避开,放他离开。

  不一会,传令兵便冲出了陷阵营,随后头也不回向城南而去,他要去那边给司马懿汇报情况。

  很快,传令兵来到了城南,他急忙下马对司马懿说:“将军,高顺率领四千陷阵营在城东阻拦了杨将军。”

  “哦?高顺居然就出城了?那现在战况如何?”司马懿眼睛一亮,急忙追问。

  “杨将军迟迟无法突破陷阵营,双方正在僵持中!”

  “哈哈哈哈,真在天助我也!来人,点齐五千兵马,前去城东,这次定要杀了高顺!”

  司马懿大笑一声,他立刻点齐兵马前往城东。而这五千兵马,则是原本属于他的洛阳兵,不是韩遂的西凉兵。

  其实司马懿一直也不太放心西凉兵,毕竟他的兵马比对方少,所以他一直都将自己的两万洛阳兵保护的很好。

  就连前两天攻城,他也是下令让西凉兵去,所以他目前这三万五千兵马,有两万是他的洛阳兵,一万五是西凉兵。

  杨秋和张横率领的全部都是西凉兵,成宜和李堪比较靠向司马懿,所以司马懿才会将洛阳兵交给他们统领。

  不过,司马懿也不想到高顺居然选择了杨秋对战,毕竟西凉兵的战斗力强悍,双方冲突之下,一定会两败俱伤。

  当然,司马懿也是巴不得这样,这正合他的心意,毕竟如此一来,他就能保持洛阳兵的实力,同时还削弱西凉兵。

  带着这种想法,司马懿领军来到了城东,一靠近战场,他就看到杨秋率领的八千西凉兵被困在里面。

  “高顺,我上次能破你陷阵营,这次一样能破!”

  “来人,两千兵马自敌军右侧而入,两千兵马自敌军左侧而入,遇旗则杀,遇兵则避,注意看我令旗行事!”

  司马懿一声令下,五千洛阳兵留下一千保护司马懿,另外四千从两个方向而入。

  高顺见状微微一笑:“孔明大人果然说的不错,司马懿真的会这样破阵。但是,司马懿这次你失算了!”

  说完,高顺双手举旗,随后放下,连续三次之后,陷阵营的旗手纷纷放下了旗子。

  这样一来,冲入陷阵营的洛阳兵就楞逼了,司马懿要他们看到旗手就杀,但现在根本没有旗手。

  这一幕,就连司马懿都楞了,他一直知道旗手就是陷阵营的核心,没有了旗手,陷阵营要如何发挥战斗呢?

  “哼,来人,下令杨秋汇合我部,全力截杀陷阵营!”

  既然陷阵营没了旗手,那司马懿就只能集中优势兵马剿灭这支陷阵营,反正没了旗手的陷阵营无法发挥战力。

  可是,他的传令兵还未进入陷阵营时,杨秋便冷哼一声:“将士们,司马懿只顾他自己的洛阳兵,根本没有将我们当成他的部下!”

  “他还将韩遂将军的家眷扣留在洛阳,以此控制韩遂将军。就连攻城,他都让我们西凉兵打头阵,消耗我们的实力。”

  “如此之人,他有和能耐让我们效忠?如今华夏王占据半壁江山,威震天下,我愿投靠他麾下!”

  “汝等若是想继续跟我,就先杀了这群洛阳兵,再活捉那司马懿献于华夏王,当做见面礼!”

  “活捉司马懿!”

  “活捉司马懿!”

  “活捉司马懿!”

  杨秋一声令下,早就对司马懿有诸多不满西凉兵,纷纷挥舞手中的武器向冲来的洛阳兵而去。

  这时,高顺也是下令:“留下两千围杀洛阳兵,另外两千随我去抓那司马懿!”

  “杀啊!”

  高顺当下便带着两千陷阵营冲向司马懿,把正在发愣的司马懿吓得面露惊恐之色。

  “该死的杨秋,你居然投敌!来人,撤,快撤!”司马懿当然不会坐以待毙,他下令之后率先策马向城南而去。

  高顺沿路追杀,一千洛阳只剩下三百人和司马懿回到了城南。

  高顺追到半路便返回,和杨秋见面之后,他施礼笑道:“有劳杨将军了。”

  “哪里,就算没有我,高顺将军也一定能守住。高将军之陷阵营,不愧是精兵。”杨秋回礼笑道。

  “我等就不用在此客套了,待打败司马懿,我等再去城内痛饮。不过,城北的张横,还请杨将军去说服。”

  “高将军请放心,我这就前往城内,这边的战事便由高将军监督了,请!”

  “请!”

  杨秋和高顺搭话之后,他立刻策马来到了城北,在这边,有张横率领的西凉兵正在攻城。

  “杨将军,你为何来此,此时你不应该在城东吗?”张横看到杨秋前来,他有些诧异问道。

  只见杨秋脸色凝重对张横说:“张将军,我这里有一份韩遂将军的信,你且过目。”

  张横闻言心中一动,他急忙接过信一看,看完之后,他的脸色和刚才杨秋的脸色一样,不断变幻。

  “张将军,实话不瞒你,我已经背叛了司马懿,并在城东剿灭了他的四千兵马。若是将军不愿投降华夏王,那便现在拿下我,将我之首级送给司马懿。”

  “否则,以司马懿之心思,就算将军返回他之阵营,他也不会再相信你了。”

  “若是将军愿降,此时便立刻下令停止攻城,我们汇兵一处,全力攻打司马懿,算是给华夏王的投名状!”

  杨秋的一番话说让张横眼睛一眯,他狠狠说道:“那司马懿确实不是明主,不但克扣我等粮草,还让我们做炮灰攻城!”

  “而且连韩遂将军都反了,我也不再多言,来人,传令撤军,和杨秋将军汇兵攻打司马懿!”

  一声下令,张横率领他剩下的六千人,汇合杨秋的七千多人,加上四千陷阵营,一起一万七多人攻向司马懿!

  而这时,司马懿手下只有一万四千人!

  

第三百四十二章 张郃杀至

  

  第三百四十二章 张郃杀至

  夏日炎炎,马蹄阵阵,官渡城外攻防战,因为韩遂的一封信,而变成了围杀战!

  随着杨秋和张横的反叛,司马懿手下的兵马比西凉兵加陷阵营还要少,而且他的洛阳兵战斗力如何能和西凉兵相比?

  一万四千洛阳兵,沿路一直被追杀,最后司马懿之带着一万兵马和李堪,成宜仓皇逃离官渡。

  路上,夏日的炎热并没有让司马懿感受到热意,因为,此刻的他内心无比凄凉。

  他万万没想到,自己信誓旦旦带着四万兵马前来攻打官渡,还想着歼灭官渡或者汜水关的守军,最后却变成这副模样。

  司马懿不甘心,他不想承认自己的再次失败,也不想承认自己再败给公孙续!

  “哼,只要我的兵马还在,我就不会让你公孙续好过!”司马懿心中暗自发誓。

  不过,司马懿也知道自己现在兵少,而他又没什么名气,家中也无积蓄,想招兵买马都没有人愿意去。

  以他现在的情况,他根本无法和公孙续争锋,他必须尽快想办法找人抗衡公孙续。否则以公孙续现在的势头发展下去,他根本对付不了公孙续。

  当然,这次杨秋和张横的反叛,也让司马懿看清了事实,他明白,以他的家世和名气,根本无法成为一方诸侯。

  通过这件事,司马懿也觉得剩下的李堪和成宜不能信任,毕竟他们也是西凉人,难保他们不会有异心。

  之所以现在他没有剥夺两人的权利,只不过是考虑到他手下无将领,只能由此二人率领罢了。

  但等他安顿下来,他一定会换来了这两人。至于杨秋和张横反叛的原因,他也会想办法了解清楚。

  带着这种念头,司马懿率领一万残兵败返回洛阳,他打定主意,一定要想办法报复公孙续!

  经过十二个小时的急行军,司马懿带着兵马来到了司州的荥阳军,而这里,距离汜水关不远!

  这时,李堪策马来报:“司马大人,我军新败,又疲惫不堪,不如在此休整两个时辰再走吧。”

  这时已经是凌晨三点了,司马懿看了看空中的夜色,又看了看下面士兵疲惫的脸庞,以及期待的眼神,他明白士兵们确实想休息。

  “好吧,既如此,那便在此休息,等天亮之后再出发。”司马懿还是同意了这个要求。

首节 上一节 193/57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战国野心家

下一篇:逆水行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