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周 第1634节
如果是在岭南,宇文温可不敢让新兵这么遭罪,毕竟蚊虫叮咬会扩散疟疾等恶性传染病,一死就死一大片,但在中原,这样的隐患就小了许多。
看着前方争夺旗帜的热闹场面,宇文温有些感慨,这些由俘虏转化来的“新兵”,许多人实际上是有作战经验的战兵,被吸收入东南道行军各部之中,和原本的队伍融合,现在看来,效果不错。
夜袭,很考验一支队伍的组织度,虽然此次夜袭的队伍在紧要关头暴露行踪,但若是真正作战时,选择直接开打的话,双方胜负还未可知,所以,今夜黑队的表现算是合格。
至于能不能领赏,那就要看夺的白旗多还是少。
本来,拿下离狐、劝降濮阳之后,宇文温可以孤注一掷,集中精锐骑兵强渡黄河,对邺城发动一次斩首行动,以求快速结束战争。
但仔细权衡利弊之后,他还是改变策略。
宇文温的队伍,今年年初转战两淮,打了大半年的仗,每次大仗之后,主要都是靠吸收俘虏来补充兵力,所以实际上隐患越来越大。
这样的队伍,整体而言只能打顺风仗。
打个比方,宇文温的大军就像一个大雪球,核心是朝廷官军还有宇文温的虎林军,这是绝对主力,然后外层包裹着一大群杂兵,一般情况下打打顺风仗还是不错的。
一旦在一场恶战里,宇文温的核心部队伤亡惨重,整支大军就会土崩瓦解,如同明末一片石之战后的李闯农民军(顺军)那样,一旦被敌人铆足全力追着,必然一败再败,无力回天。
所以,这样的队伍需要不断地胜利才能提高凝聚力,那么把核心部队投入到邺城突击的作战中去,宇文温认为是很不明智的行为。
现在,他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解决岳父,也就是领兵在郑州驻扎的尉迟顺,只要岳父手中的大军完蛋,局面就定了。
为此,宇文温选择强化训练新兵,这些本来就打过仗的俘虏兵,只要和己方军队融合就能立刻形成战斗力,真要到了决战,宇文温就让这些杂兵去消耗对方的兵力,关键时刻,把核心部队投入战场,一锤定音。
所以,宇文温不打算放过岳父,届时免不了翁婿战场对决,演出一幕人伦惨剧,当然,为了避免自己的王妃和小妾哭喊着上吊,他可不能亲手把岳父干掉。
想着想着,宇文温忽然望向南方天空,思路活络开来:‘大不了,把你活捉了以后,安置到海南的天涯海角,好吃好喝供着,在那里养老,送几个小妾伺候着,保不齐能生下儿子不是?’
‘到时候连着把我那岳母和小舅子也送过去,一家人整整齐齐在海南度假,全年都是夏天,有什么不好的?’
‘海南没有瘴气,就是热些,再就是夏秋季节刮台风有些郁闷,不要紧,小婿全年不间断供应冰块,孝敬二老!”
‘在天涯海角住海景别墅,天天有大海看,顿顿喝椰汁也是不错的嘛!’
第二百三十一章 带兵
“啊...啊...啊...”
房内传出各种声音,让坐在房外墙脚处的李靖等人听了有些尴尬,房内的动静让房外一众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听着听着血脉偾张。
有人不住扭动身子,免得某些反应让别人看见后取笑,李靖的控制力算不错,但也有些坐立不安,为了避免出丑,他只能强行把注意力转到别处。
不久之前,李靖为西阳王所征辟,得授都督(府兵军号),成了正经的官军将领,手下有了数百人,他终于可以带兵打仗,施展“平生所学”。
李靖年纪轻轻,如今按虚岁刚到二十岁,先前就能和舅舅韩擒虎谈论兵法,说得头头是道,今年跟着舅舅出征,见识了战场,见识了作战,如今能亲自指挥一支队伍,决心大有作为。
然而他和部下在“左城秋操”中输了,受罚在此听墙脚。
为了这场秋操,李靖可是殚尽竭虑,忙里忙外忙了许多天,立寨、布置防务、策划如何应对夜袭,精心布置之后可谓是信心满满,觉得所部兵马必然获得优胜,结果却以三旗之差败北。
胜利的队伍,将士们可以和小娘子们“谈心”半个时辰,不用掏自己腰包,以做奖赏;落败的队伍,就得在房外听墙脚,以作惩罚。
想着想着,李靖已经完全把房内“嗯嗯啊啊”的声音隔绝于外,满脑子都是此次秋操的得失。
他跟着舅舅时,见着舅舅指挥部下行军、布阵、扎营都宛若行云流水般畅快,各部兵马如臂使指,让人觉得如此打起仗来十分轻松,只需要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打败敌人上即可。
结果亲自带兵后,李靖觉得自己成了残疾人,手脚不好使,眼睛、耳朵有问题。
什么如臂使指、什么行云流水,根本就不是那么一回事,李靖带着部下行军、扎营、布阵,状况百出,他忙里忙外也就只能算是勉强合格,这段时间忙下来,只觉身心疲惫。
兵,可不好带啊!
有的兵很滑头,你一不留神,他就会偷懒;有的兵很愣,简单些的触类旁通都不会,必须让他耳提面命才能把事情做好。
有的兵则是机灵过了头,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你让他去砍柴,那就绝不会顺便打几只野物回来,反正就是你吩咐做什么就做什么,绝不会让你有惊喜。
有的兵欺软怕硬,你跟他好好说话就蹬鼻子上脸,非得吼上几嗓子才老实,还有的兵拉帮结伙,几个小团体之间相互排斥。
这才是真实的军旅生活,真实而又无奈,种种挫折却让李靖斗志昂扬,他是不服输的性格,挑战越大,斗志越强。
西阳王让他学着带兵,他就一定要把兵带好,不仅如此,还要做到知兵,要知道自己的兵在想什么,要知道自己的兵其能力极限在哪里、忍耐的限度在哪里。
一个将领若只是熟读兵法却不知兵,下场好不到哪里去,因为任何再奇妙的计策,都要靠将士们去实施,若计策的难度超过将士们的能力,这计策又如何能够顺利实施?
李靖熟读史书,知道汉末三国时,蜀汉将领马谡街亭之败的故事,那是马谡第一次独自带兵打仗,当面之敌却是曹魏名将张郃。
马谡先前作为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幕僚,经常出谋划策,各种奇思妙想百出,端的是个名将种子,此次守街亭,面对呼啸而来的魏军,马谡同样有奇谋。
他拒绝了副将王平的建议,没有当道下寨以据魏兵,而是选择上山扎营,为此远离水源,他却认为缺水会让将士奋勇杀敌,一如韩信背水一战破敌。
置之死地而后生,不错的构想,但现实是水源一断,汉军将士人心大乱,想冲击围山的魏兵却冲不动,败得一塌涂地。
韩信违反战争常识,背水列阵迎敌,结果是大胜;马谡违反战争常识,在没有水的山上扎营,迎战敌军,结果却是大败,问题出在哪里?
李靖认为,马谡知兵法,却不知兵。
只知道“置之死地而后生”,却不知自己的部下能不能做到这点。
对此,励志马上取功名的李靖深以为戒,他知兵法,却没有带兵打仗的经验,所以如今有了机会,一定要好好磨练自己。
要做到知兵,就得先学会带兵,而要把兵带好可不容易。
李靖当了将军,虽然只是都督,归属裨将一类,但也算是将军,要对麾下数百号人的生命负责,而这年头要带兵打仗就得有部曲亲兵帮忙。
他自然是没有部曲的,全靠舅舅和兄长拨人来当左臂右膀。
有了这些经验丰富的部曲帮忙,李靖才能较好的指挥部下,虽然状况百出,什么问题都有,但总体来说,他的军队表现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