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周 第1961节
现在,杨玄感知道答案了,北洋贸易公司如此经营黄城,建设耽罗、海参崴只是其次,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协助朝廷经营辽东半岛。
莱州和辽东半岛隔海相望,顺风时,海船走一个单程只需两日不到的时间,而“产能”充沛的黄城煤矿、砖瓦厂、水泥厂,现在就能为辽东半岛上的大兴土木提供强力支持。
这不是杨玄感自己的臆测,他作为观军容使的佐官,和其他人员一道从辽西乘船横渡大海,半路就在旅顺靠泊,然后南渡莱州黄城,一路上的所见所闻,让他只叹天子布局之精妙。
旅顺,晋时的马石津,如今变成一处巨大的工地,大量建筑拔地而起,而海港的规模也急剧扩大。
来自黄城的砖瓦、水泥,让旅顺城快速“成长”,这距离北洋水师收复马石津,还不到两个月时间。
如今的黄城港,就是一个巨大的物资启运港,输送着大量物资,支撑旅顺的快速建设,杨玄感亲自目睹了海面上千帆往返南北的壮观景象,心中震撼之余,不由得期待非常。
朝廷如此精心策划,将来的辽东之役,准备充足的官军必然会势如破竹啊!
收起感慨,杨玄感走出凉棚,沿着道路向南走,走了一会,转上路边的土丘,在那里,几个人正在忙着什么。
身着便装的宇文维翰站立不动,露出灿烂的笑容,伸出剪刀手,以繁忙的黄城港为背景,让画师为他画素描。
烈日下,宇文维翰额头上渗出汗珠,却宛若木头人那样巍然不动,以便画师将他画得“栩栩如生”。
虽然他实际上没必要一直站立不动,毕竟画师这一路上画了不知多少副肖像画,早已将他的容貌铭记于心。
杨玄感见着大周皇子摆出如此奇怪的姿势,已经见怪不怪,但看着那“剪刀手”,他还是觉得此举有些难以理喻:
天子对皇子们的家教,到底有多奇怪?
第三十五章 据点
黄城,官署,议事厅,观军容使宇文维翰,正在听取辽东半岛情况的介绍,负责做介绍的,是刚从旅顺回来的水师提督熊吉,还有其他几个水师将领。
对辽东半岛的行动已经过了将近两个月,但登陆半岛的军队,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官军,水师将帅身份特别,所以观军容使此时名义上是听取这些人的介绍,而不是汇报。
宇文维翰作为观军容使,对巡视地的军队来说是上级,但对于北洋水师来说,他们不归兵部管,也不是卫府军体系军队,所以这位年轻的皇子,并不是他们的上级。
当然,这只是官面上的说法,实际上没人敢对皇子有所轻慢,观军容使到这里来,是代表天子来视察,不是来游山玩水的。
市舶司、北洋贸易公司、北洋水师的情况,天子清楚得很,如今派皇子来,明显有历练的用意,所以熊吉等人自然将辽东半岛情况如实向宇文维翰进行介绍。
北洋贸易公司的“武装人员”,已经收复马石津,拿下卑沙城、得利寺城,前日又拿下卑沙城东北方向、位于海滨的石城。
用时不到两个月,第一阶段行动目的已经达到,任务圆满完成
就方位而言,得利寺城在西,石城在东,两座城如果连成一条线,可以横贯半岛,在这条线以南地区,高句丽的大小城池、堡寨已经被扫荡一空。
至此,辽东半岛的南端,已在北洋贸易公司控制之下,日后将由官军接手。
第二阶段的行动随即展开,那就是加强得利寺城和石城的防御,以这两座城为支点,构筑一道防线,将高句丽军队有可能的反扑打退,确保卑沙城地区的绝对安全。
与此同时,在卑沙城南部海湾筑城,兴建各类建筑、设施,以便让大量军民定居,为来年开荒做准备,而海湾将会修建码头,作为一处大型的军民两用港。
而已经改名旅顺的马石津,将会被建设为一处军港,城内修建仓库、军营、船坞,为官军接下来的大规模军事行动提前做准备,存储粮草及各类物资。
这是按着早就拟定好的方案实施的结果,宇文维翰之前对方案已经有所了解,所以疑问不是很多,他就等着朝廷正式发兵,辽东之役开战。
辽东之役现在还没开始,所以实地考察的宇文维翰,关注点是备战工作做得如何。
这三年来,他一直在下名为“辽东之役”的兵棋,所以对辽西、辽东及辽东半岛的形势十分熟悉,此次实地走了一转,感触良多。
要解决高句丽,不是一两次胜仗就能做到的,所以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很危险,很容易导致己方功败垂成。
对辽东用兵,春天要输送粮草、集结兵马,为大规模作战做准备,冬天时又必须撤军,所以作战的时间段也就是夏秋两季,这样就会逼着官军追求速战速决。
急着求胜,会让将帅的心态出现问题,要么轻敌冒进,要么沉不住气,很容易为敌人所趁。
对此,“输“了无数次战役的宇文维翰可是刻骨铭心。
辽东、辽西的气候、交通状况就那样,如何针对现实拟定合适的作战方略,并作出相应的布置,才是朝廷如今要考虑的问题。
急急忙忙出兵,不会获得预期中的进展,劳师远征,冬天灰溜溜撤军,除了白白耗费无数钱粮,什么也得不到。
那么,合适的作战方略和相应布置是什么呢?
走海路运粮草,以选择一处合适的地方为大军前进据点,提前做准备,这是朝廷的决策,输了无数次“辽东之役”的宇文维翰,对此决策深表同意。
前进据点,是军队展开进攻时的出发地,也是军需物资、粮草的聚集地,对于大规模作战来说,前进据点能够缩短后勤补给线,让前线军队得到充分的后勤保障。
这一点很重要,事关辽东之役的成败。
高句丽狼子野心,割据辽东百余年,朝廷迟早要解决这一边患,但辽东脱离中原那么久,朝廷在辽东根本就没有立足之地。
因为气候和地形的原因,朝廷军队要征伐辽东,掣肘很多,所以需要一个稳固的前进据点,为将来的辽东之役提供强大的支援。
这个据点,要囤积足够的粮草及物资,也是粮道的中转站,能够稳定提供大军征战期间所需各类物资,还要有大量营地,为军民中转提供充足的设施支持。
所以,需要提前进行建设,囤积物资。
若以“正常”观点来看,这个据点非辽西重镇、营州州治柳城莫属,但柳城和中原的交通却不是分方便,若走陆路输送粮草去柳城,再从柳城转运去辽东,中途消耗很大,劳民伤财。
为了解决粮道的问题,需要另辟蹊径,那就是改走海路,凭借北洋贸易公司组织起来的大规模船队,其运输能力同样可以支撑大军在辽东作战所需。
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的马石津,就成了最合适的前进据点。
首先要拿下马石津,接着为了确保马石津(旅顺)的安全,必须拿下其门户、东北方向的卑沙城,而为了确保卑沙城的安全,就得拿下其北面的得利寺城、东北面的石城。
这一目标已经实现,接下来就是大兴土木,要在入冬前,把旅顺建设为一处大军营、大仓库、大海港,为辽东之役提前做准备。
粮草、辎重、兵仗,预先囤积在旅顺,规模,以十万兵力计。
待得时机合适,部分兵马也会先期抵达旅顺驻扎,等待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