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2187节

李渊接过资料,答道:“是,微臣遵命。”

“光拆不行,指标还得治本,他们之所以敢私筑水坝,无非是水碓、磨坊盈利,蒸汽机的推广要跟上,让他们用蒸汽机,不要老是想着占便宜,贪图小利,却祸害乡里!”

李渊听到这里,赶紧回答:“回陛下,蒸汽机推广事宜,并非微臣职责,此事实乃越俎代庖....”

“嗯?无妨,你可以先打声招呼,让他们脑子清醒点。”宇文温轻轻摸了摸鼻子,继续说:

“李卿,你要让他们知道,朝廷不是要断他们的财路,只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既然有了蒸汽机,就不要为了省钱到处筑坝拦河,这样下去,迟早要闹水患的!”

宇文温现在火大,原因之一是方才的好事被打断,但主要原因是关中地区筑坝拦河的情况越来越多,各地大户搞水力磨坊、水碓(水力驱动的捣米器具)盈利,为了利益什么都不顾。

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沿河地区的人们筑坝拦河蓄水,用水力来驱动各种机械从事营利活动,本无可厚非。

问题是因为关中平原地势平缓,河流的落差不大,本来河水中泥沙淤积的情况就不乐观,现在到处都有人拦河筑坝,更是人为加速了河沙淤积的速度。

如此一来,河道上升,会引发一连串不良后果,而泾水、渭水各支流出现大规模筑坝的行为后,会导致下游河流水量变少,同样会引发严重后果。

简而言之,这种情况如果再持续下去,就会导致水灾、旱灾变得频繁,进而引发社会动荡,民变四起,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各地大户私筑水坝的情况,之前不是没有官员上书陈情,请求朝廷当机立断予以取缔,而宇文温不是没有采取措施,但现在看来,他要是不把话说死,大把人装疯卖傻,当做听不懂。

违章建筑,必须拆除,于是宇文温任命工部侍郎、唐国公李渊负责此事,在关中地区搞“拆迁”,也就是让李渊做“拆迁办主任”。

拆除私筑水坝的同时,朝廷还要推广蒸汽机,让水力磨坊、碓房“技改”,变成蒸汽磨坊、碓房。

平心而论,在靠近河流的地方,使用水力比使用蒸汽动力要省钱,因为水是免费的,煤再便宜也得花钱买。

但为了确保泾、渭水系的通畅,尽可能降低水灾、旱灾的发生概率,宇文温决定推广蒸汽动力,以此在一定程度上取代水力工坊。

此举必然触动许多人的利益,因为办水力磨坊、水碓真的很赚钱,若换成蒸汽动力,东主即便不亏损,但利润下降是必然的,因为成本增加了。

动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比登天还难。

但现在不一样,宇文温对付这种“既得利益集团”,有另一个实力强劲的“既得利益集团”做马前卒,轻松得很。

那个实力强劲“既得利益集团”,就是“关陇煤炭集团”,其成员开矿采煤,就靠着煤炭大卖赚大钱,而取消水力磨坊,推广蒸汽机,必然导致各地对煤的需求量大增。

所以拆除私筑水坝、推广蒸汽机这种事情,不需要宇文温做动员,许多官员都已经摩拳擦掌,指责私筑水坝的行为容易引发天灾,是可忍孰不可忍。

现在,宇文温正式下令,拆除私筑水坝之事必然没有问题,用利益集团对付利益集团,事半功倍,这就是宇文温采取的“驱虎吞狼”之策。

关陇煤炭集团挥洒勤劳的汗水,用报国之心挖出来的煤炭,你们居然敢不买,这么不给面子,是不是想挪个位置,到澳州开荒?

第二百四十六章 走势

下午,雨未停,宇文温也未停止处理公务,作为皇帝,他只要想,每天都会有忙不完的事情,当然,他也可以选择醉生梦死做昏君,生前逍遥快活,哪管死后洪水滔天。

但他不是那种人,所以得勤政,但作为皇帝不可能事事过问,所以只能抓大放小,现在,他看的是关于各地物价的报告。

物价,事关百姓生活,从物价的涨跌就能看出各地百姓的生活情况如何,其中最重要的指标就是粮价。

若某地发生天灾人祸,其粮价必然暴涨,涨幅越大,说明事态越严重。

宇文温为了避免被官僚忽悠,获取物价的渠道有很多,而下面递交上来的报告,不止是简单的给出各地粮价,还给出了“同期涨跌”的比对结果,以及当地最近五年以来粮价的走势线图。

他看着一张张走势呈持续下跌的粮价曲线图,满意的点点头,经过那么多年的持续努力,加上没有什么大的天灾,河北、河南、两淮、山南以及关中、河东的粮价一直都被人为的压低。

随着大量农田的开坑、水利设施的完善、蒸汽抽水机的大规模应用,以及航运的快速发展,粮价持续走低是必然。

布价同样如此,再持续个十来二十年,伴随着交通运输越来越便利,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庄园制经济必然走向破产,这是宇文温想要的结果。

他用软刀子割世家大族的肉,让对方有苦说不出,所有不改变经营模式的庄园,都要被时代的车轮碾碎。

宇文温畅想了一下美好的未来,拿起另一份资料,那是关于煤价的统计报告。

煤炭又名“石炭”,自古以来就被当做燃料使用,却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得到普及,所以对于寻常百姓来说,日常生活中的燃料都是柴禾,通过樵采或者购买获得。

但随着蒸汽机、各种锅炉的推广使用,煤炭的开采量逐年暴涨,这为煤炭走入寻常百姓家创造了很有利的条件,所以宇文温要在各大主要都市推广“以煤代柴”。

诸如长安、晋阳、邺城、洛阳这样的大都会,还有成都、广陵、西阳、襄阳等“二线都会”都居住着大量人口,每天消耗无数燃料,如果全靠樵采、烧炭,迟早要把周围的山林一扫而光。

森林被砍伐一空,随之而来的就是水土流失问题,这个问题很严重,也许当代不明显,但会祸及子孙后代,所以宇文温要想办法带个好头。

在这个时代过于强调“环境保护”没必要,宇文温要推广“以煤代柴”,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民生。

燃料是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用品,无论是烧水做饭还是生火取暖,只要用到火,就得有燃料,而对于寻常城中居民来说,获取燃料十分麻烦,即便花钱买,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在这个时代,一日两餐(朝食、夕食)是常态,平民百姓的日常,就是早上煮好朝食,吃一半,留一半作为夕食,而下午吃夕食的时候为了省柴禾,食物不重新热直接就吃了(冬天除外)。

食物是这样,饮用水就更别提了,许多人喝的都是生水。

如此饮食习惯,很容易患病,不是百姓不讲卫生,实在是囊中羞涩,支撑不起稍微像样些的饮食水平,所以这个时代的人均寿命很低,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获取燃料成本高引发的饮食问题。

一个身体健康的青壮,很可能就是因为吃了一碗冷粥、喝了一碗生水便病倒了,然后没钱看病抓药,好好的一个人就这么病死,留下孤儿寡母苦苦挣扎。

身强体壮的成年人都容易生病,幼儿和老人就更不用说,到了冬天,因为取暖所需燃料不足,许多百姓就靠着“抖”硬扛过冬,所以许多老人和幼儿很容易在冬天死去。

这就是民生,若想改变这个现状,即便只是稍微改变一下,光靠喊口号是没有用的。

对于百姓来说,获取燃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果百姓烧不起开水、用不起燃料,官府再怎么宣传喝开水的好处,再怎么宣传吃凉食的坏处,百姓也没办法照着做。

所以,宇文温想要改善民生,就要推广良好的饮食习惯,一是在城市里推广熟水铺、酒肆,让居民能够以较为低廉的价格,获得可靠的熟水,或者熟水的替代物——麦酒。

第二,就是以煤代柴,让百姓在准备一日两餐时,有足够廉价的燃料来煮饭做菜,吃第二餐的时候,好歹热过一遍,降低病从口入的概率。

第三,冬天时,能有足够并且廉价的燃煤供应,让大部分家庭烧得起热炕,好歹能过一个较为暖和的冬天,而不是一家人挤在一起,靠体温相互取暖。

宇文温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声响,他知道以煤代柴的设想,不能只靠行政命令来推行,如果一个行政命令违反经济原则,那么这个命令是推行不了多久的。

首节 上一节 2187/272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之最强开光系统

下一篇: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