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周 第2245节
而且,他是在双人办公室办公,有空调,有位置放折叠床以便午休,上班十分惬意。
这一切,不需要小明升职,只需要他做出相应的业绩就能得到,即便职务上依旧是普通业务员,但待遇看涨。
某次,一个连董事长都看重的项目,在分公司所在城市域进行,小明有幸成为项目组成员,累死累活忙了大半年,出力颇多,成为大项目圆满完成的大功臣之一。
公司奖励小明一套位于市中心的学区房,楼中楼,精装修,拎包入住即可。
不仅如此,小明凭着优秀的业绩,在入职不到一年的情况下,升任办公室主任,有了专用办公室,有冷暖空调,有专线电话,带独立卫生间、休息间。
虽然只是一个办公室主任,但小明凭着优秀业绩,得以穿着高层领导才能穿的制服,到长安总部参加中层以上会议时,座次和所在分公司经理靠在一起。
不仅如此,因为优秀的表现,小明得董事长看重,不仅分得股份,还很快就调到长安总部上班,待遇又上一级。
小明在集团大楼地下停车场有专用停车位,有特别权限卡,刷卡乘坐董事专用电梯上楼,独立办公室所在楼层仅低于各董事办公室楼层,有专门秘书处理各种事务。
这一切,小明入职不到两年便完成了,若正常熬资历的话,要成为分公司办公室主任都得五年。
而现在,他不仅跳跃式升级,前途还一片光明。
因为某日在专用电梯里,他邂逅了董事长那漂亮的独生女,这个有名的冰山美人尚未婚嫁,对除了父亲之外的任何一个男人都不苟言笑,结果居然对他笑了。
“咳咳!”宇文温被茶水呛得咳嗽起来,赶紧收回思绪。
看着自己亲手绘制的树状图,他很满意,对于实行循资格不再有顾虑,冗官的问题,永远都不可能根治,但只要能有效缓解,那就行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蒸汽机这个大杀器问世,这个时代的社会发展必然加速,原有的经济结构瓦解,新的经济结构建立,那么与之配套的制度建设,迟早都要进行。
与其多年后让满头雾水的儿子摸着石头过河,还不如我现在亲自踩着别人过河!
第三百零一章 捷径
午后,渭口,港区一片繁忙景象,大量货物在此装卸,然后转运四方,而往来关中及河东的商旅,亦在此集散,水陆驿站内,正在等船的官员们,此时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议论纷纷。
许多人手上拿着一本书,一边翻看,一边和旁人说着话,大家表情各异,有的喜形于色,有的唉声叹气。
外出公干、于渭口转船的杜淹,坐在角落,翻看着《循资格解惑》,十分投入,案上那壶泡好的茶早已凉了,却丝毫未动。
最近,有一件比科举会试还要引人关注的大事发生,那就是朝廷决定改革选官制度,实行“循资格”,消息传出,引得议论纷纷。
其实,这几年来政事堂一直在酝酿改制,以解决渐渐凸显的冗官问题,这个问题随着科举的实行,日后必然会越来越明显,所以政事堂诸公未雨绸缪,倒也在情理之中。
对于没有官身的读书人而言,科举是头等大事,但对于已经踏入仕途的官吏来说,升迁的规则,才是他们必须关注的事情。
政事堂在议论改制时,其风声就陆陆续续传了出来,所以当朝廷确定选官改制为“循资格”后,倒不会让朝野内外觉得唐突,不过当这“循资格”定下来,还是引来议论纷纷。
循资格,就是论资排辈,说白了,和元魏时吏部尚书崔亮所行“停年格”类似,故而许多有识之士纷纷上书,抨击“循资格”是为祸国之举。
但当循资格的具体内容公开之后,质疑之声小了许多,许多人开始研究这一新的选官制度,看看要如何适应,以便自己能找到捷径,在仕途上有所进步。
为了让百官更好了解何为“循资格”,吏部特地刊发《循资格解惑》,如今这本书可抢手得紧,大小官员们即便不是人手一本,也基本上知道其中大概内容。
杜淹手上也有一本,所以这段时间一直在研究,他要看看在新规则下,自己要如何钻营,才能继续往上爬。
当官首要就是向上爬,高官厚禄、光耀门楣才是入仕的最大意愿当官的初衷,什么学以致用、经世济民、一展胸中抱负,不过是托词。
这就是杜淹的心声,他当官就是为了自己,所以,上有所好,他必甚焉。
杜淹不是家中长子,和兄长关系又不好,长辈们即便要提携,也是优先提挈老大,轮不到他,所以一切都只能靠自己。
他靠着自己的努力踏入仕途,又主动去南中熬了多年,熬出个好前程,现在朝廷行“循资格”,他觉得自己必须及时“领悟”其中“奥义”,尽快为自己找到一条升官捷径。
循资格,以年资为擢用官吏的条件,这种方法很僵化,那些有才华的官员会因为年资不如庸碌之辈而止步不前,所以单纯的循资格实际上很不好。
所以,要有另外的制度作为补充,那就是差遣、使职制,实际上就是对应“循资格”的“破资格”。
一个礼部小官,年资尚浅,若按资排辈,升迁得七八年后,但他精通港务,于是被宰执看中,以本官领了个转运使司椽的差遣,跟着新任转运使去转运河北物资入辽东。
这个差遣持续半年,转运使司事毕解散,这小官又回到礼部任事,却因为在差使任上表现出色,政绩计入年资,使得年资涨了一大截。
原本要等六年才能有新任用,现在因为年资大涨,形成了插队的效果,只需要等三年。
所以,朝廷如今要行的循资格,和元魏的停年格有不同,多了一条破格提拔的路子,而这条路,势必会人满为患。
杜淹觉着“差遣、使职”这如此明显的捷径,当官的只要不是傻瓜都能看出来,大家都想走捷径,但并不是谁都能走得好,所以,要看菜下饭。
差遣和使职,由天子或者宰执来任命,首先得有宰执看中你,你才有机会得到这个职务,即便不是做长官,为佐官也是不错的。
差遣和使职中的长官,寻常小官没有一定的人脉,就不要想了。
所以大家要争的就只能是佐官,而佐官实际上才是干实事的人,所以必须有真才实学。
若做转运使的佐官,得懂航务、港务;若做观察使,学政观察使的佐官得懂学政,军容观察使的佐官得懂军务,山川观察使的佐官得懂矿务。
而他,对矿务可是很精通的。
杜淹在南中,参与主持东川铜矿的开采,政绩斐然,他督办矿务的经历,可是在履历上留下浓重一笔。
如今,随着蒸汽抽水机、火轮船、蒸汽起重机的大规模应用,天下各地对于煤炭的需求越来越大,各煤炭矿区有越来越多的矿井出现,所以矿务成为政事堂诸公最关注的事务之一。
开矿,避免不了矿难,那就会死人,苦主及亲友聚众在官署门前哭喊,求父母官主持公道,若处理不当就会闹出民变。
而许多矿主为了利润最大化,残酷压榨矿工导致闹出人命的事件也层出不穷,更有甚者,不良矿主掳掠良民作为奴工下井挖矿,所以朝廷对于矿务十分重视。
不仅设立了专门的机构来管理各地矿井,还时不时派遣观察使去各地督办矿务,所以杜淹知道一旦循资格制度建立,他刷年资的机会就多起来。
按照新制度,差遣、使职在任命时,长官不强求一定精通相关事务,但佐官必须精通,而所谓的“精通”,主要看履历。
只有从事过相关事务的官员,被选作使司佐官的几率才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