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周 第2260节
“这个责任不可以推脱,不可以轻言放弃,即便有天大的委屈,也得忍着!”
宇文温说完,见儿子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拍拍其肩膀,向国子监内走去。
他耗费了许多人力物力办教育推行学政,将来建立起的教育制度并不仅仅是为科举服务。
科举,是选拔人才的制度,对应的是应试教育,但一个国家的官员不能全是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所以,还得有另一种人才培养方式,同时也是给读书人另一条出路。
那就是专业教育。
第三百一十四章 出路
宇文温推行的学政,不仅有对应科举的应试教育,还有培养专业人才的专业教育,简单来说,是让天下的读书人多了一个出路,没必要一条路走到黑。
历史上的科举走到明清之际,已经变得很僵化,完全服务于科举的教育,就是死读书的应试教育,在这种应试教育下培养出来的人才,除了考试,什么都不会。
这种应试教育的后果,就是禁锢思想,排斥自然科学,中原的科学发展开始停滞不前,被西方越甩越远。
大量的读书人,为了科举中选,从小到老,不停在故纸堆里折腾,为了当官,把一生都耗进去,宇文温不希望自己亲自“复活”的科举走回老路,所以他要在制度建立之初就将其“改良”。
若把科举的会试类比高考,那么通过会试(高考过关)并在殿试中选(公务员考试过关)的考生,可以直接入仕当官。
而殿试落选的贡生,可以选择进入大学(国子监)就读相关专业,毕业后包分配(以伎术官或学政官入仕)。
或者以贡生的身份入军校,接受新式军事教育,毕业后以新军军官身份入仕,投笔从戎。
姑且略去投笔从戎,这就是宇文温规划中的第二条路,既然有了“一本大学”(国子监),那就有“二本大学”(黄州州学等少数超一流州学),“高中”(各主要总管府治所所在州学)。
对于普通学子来说,他们若连举人都考不上,完全可以放弃科举,靠着“升学考试”考入国子监或者黄州州学,选定专业,接受专业教育,靠“毕业分配”,一样可以当官。
这种专业教育,实际上是制度化的学校教育,避免读书人在科举这条路走到黑。
对于各地宗族而言,倾尽全力供养几个好苗子,全心全意备战科举以求进士及第入仕,是必然的选择,因为只要一个人当官,宗族就有了保障。
但那些资质稍差,甚至连考举人都无望的学子,难道就要从小读书读到老,变成白发苍苍的童生,虚度大好年华么?
不行,这是巨大的浪费,在文盲率高得惊人的时代,每个读书人都是潜在的人才,宇文温觉得这些潜在人才最好都能利用起来。
但是,这些读书人学的是儒家经典,或者是自古传下来的算术等知识,在蒸汽机已经出现的时代,这些知识没有什么用,或者说已经过时了。
千年前,没有昼夜不停运转的大型制造业工场,没有宛若火焰山的大型制铁所,没有复杂的纺织、针织机械,不会有以煤为食的机械。
同理,抽水机、起重机、“暖气”和“空调”、火轮船航运、轨道运输、大海贸、商业和各种新兴行业管理,都不是“传统”读书人能够理解的。
而新兴行业产生大量计算要求,其问题之复杂,也不是传统算术能够解决的。
社会正在发生异变,朝廷需要更多具有专业知识的官员来管理各行各业,所以宇文温认为入官场后走伎术官路线,会有大把刷政绩的机会,配合循资格制度,实际上也有很好的前途。
前提是这些读书人必须接受专业教育,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顺利毕业。
那么,冲刺殿试或者会试无望的学子,可以参加各主要州学的入学考试,就读之后,进行规定课程的学习,然后不参加科举考试而是参加升学考试。
通过升学考试,进入“二本大学”或者“一本大学”进行深层次的专业学习。
经过严格的专业教育,毕业后以伎术官入仕,自己也算是个官,能用专业知识为朝廷效力,有俸禄能养家糊口,没有白白浪费时间读书。
官办学校进行大规模的专业教育,在古代似乎没必要,但如今,蒸汽机已经出现,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所以各地官府需要大量的伎术官,这是传统教育难以提供的。
而专业教育能够稳定的提供技术人才,可以说是两全其美的办法,所以要随着科举制一同布局,以便跟上形势发展。
宇文温方才遇到的邓全,作为族学尖子生,肩负着全族的希望,必须继续备战科举,伎术官虽然也是官,但很明显不符合大多数人的入仕需求,所以宇文温劝对方回去,备考三年之后的会试。
但邓全的族学同学,那些考不中举人的普通学子,不该把一生都浪费在科举上,可以选择另一条上升通道。
如果不想以伎术官入仕,不要紧,可以选择接受师范教育,以学政官入仕。
师范教育是专业教育中的一种,而学政官至少名声听起来要更好些,毕竟是教书育人。
如果这些学子实在考不进州学,没关系,还有各类长期招生的技工学校,这些学校同样需要具备基本读、写、算能力的学生。
学生在学校毕业之后,可以很轻松的找到工作,凭着一技之长养家糊口,这种教育就是技工教育(职业教育)。
朝廷这些年的财政收入一直都在增加,但每年都基本花光,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为了推行包含三种教育的新式学政,但即便财政压力很大,宇文温都在咬牙撑着,甚至自掏腰包补贴。
为的就是给读书人铺好可靠的出路。
读书人,大体可分为天才、普通及庸才三类,他为这三类人安排了应试教育(科举)、专业教育(含师范教育)、技工教育(对文化要求较低)三条出路。
三条出路,让天下读书人都有了充分的选择,若是没有自知之明,硬要在科举这条路走到黑,变成白发苍苍的童生,一辈子碌碌无为,那也怨不得别人。
若有人三条路都不选,还抱怨世道不公,说什么科举黑箱操作、朝廷有眼无珠不识人才,成日里酗酒、题反诗,憋坏水要报复社会,那好,免费船票一张,去澳州开荒。
虽然这项宏伟的规划距离完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专业教育、技工教育也只是在部分地区试行,但宇文温对此可是信心十足。
这也是他的雄心壮志之一,兴办教育,使三类教育宛若三匹骏马,拉着名为中原的巨大马车向前移动,移动速度必定会越来越快,最后,将所有竞争者全都远远甩在后面。
第三百一十五章 出路(续)
观星院,大型观星台(天文台)内,到此参观的宇文维行,看着硕大的观星镜(天文望远镜)惊叹不已,围着这具大型装置转来转去,这里摸摸,那里看看。
他在宫里,用的观星镜与其相比,就是牙签和竹筒比。
宇文温没有管儿子,而是在一旁仔细翻看观星镜的保养记录。
观星院隶属太史司,各种天文仪器应有尽有,位于长安城内的天象观测点,共有大型观星台五个,每个观星台内都有一具大型观星镜。
每具观星镜连同配套装置的造价都在十万贯以上,异常昂贵。
所以宇文温今天到这里,不是来看天象,是来看看这五具总价值超过五十万贯的观星镜保养情况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