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周 第2328节
于是,流言的编造者借着这一明面上的事实,开始编故事:一分事实,九分虚构。
说尉迟炽繁是被猴精“猴玃”掳走,带回蜀地老巢,玩弄数月(实际上尉迟炽繁失踪没那么长时间)致使其怀孕后方才放回。
于是,次年出身的宇文维城(当今太子),就是野种。
实际上这种流言经不起推敲,因为按照宇文维城出身的时间反推,再看样貌(像宇文温),就知道“野种”之说纯属无稽之谈。
但是,这种辟谣方式苍白无力,因为这不是公堂断案,原告、被告双方对质,摆事实讲道理、有人证即可。
若如此就能澄清事实真相,那么欧阳询也不会这么倒霉,被流言侮辱多年,百口莫辩。
坊间关于欧阳询身世的流言,在陈国时就有了,细节确实经不起推敲,因为按着流言里的时间线,欧阳询之父欧阳纥南征岭表时是梁国大同年间。
然而根据李三九所查资料推算,那个时候(以大同年号最后一年记,侯景之乱爆发前两年),欧阳纥应该还不满十岁。
所以,大同年间真要有梁国的“欧阳将军”南征,从年龄来看应该是欧阳询的祖父欧阳頠。
事实上,到了南梁末年(陈霸先已于建康杀执政王僧辩,控制朝政),确实有梁军南征岭表,领军主帅正是欧阳頠。
那时距离大同末年已过十来年,欧阳頠还未进入岭南地界,其担任前锋的儿子欧阳纥(时年已有二十)便已攻破始兴,也正是那年,欧阳询出生。
且不说人、猴之间的生殖隔离,就以事实而言,欧阳询不可能是“野种”。
但他倒霉就倒霉在长得丑,身材消瘦、耸肩,看起来像猴,而且欧阳纥后来在广州刺史任上反叛,所以作为逆贼之子,侥幸苟活的欧阳询被人编排、羞辱,都不敢多说什么。
三人成虎,众口铄金,龌蹉的流言就这么流传开来。
寻常百姓听到这种流言,好奇心理作祟之下只会觉得刺激,首先欧阳询长得丑是事实,其父欧阳纥造反也是事实,所以,欧阳纥因为妻子被猿精奸污产子导致性情大变、以至于日后造反,难道不符合逻辑么?
这种时候,说什么大同年间欧阳纥不满十岁,对于喜欢听鬼怪故事的百姓没有用。
同理,大象二年初失踪了一段时间的西阳郡公夫人尉迟氏,被猴精强占以至于生下野种这种事,难道不让底层百姓津津乐道么?
一说到高高在上的贵妇人被妖怪玩弄、产子,粗胚们自然来了兴趣,而许多人也许在传谣时并不知道,当年的西阳郡公夫人,就是如今的皇后。
当流言广为人知,大家回过神来,知道西阳郡公夫人和当今皇后是同一人,那么,幕后主使的一个目的就达到了:诋毁皇后和太子的声誉。
而关于欧阳询身世的流言,不过是个引子,让大家知道猿精掳走女子使其怀孕产子有“先例”,然后引出关于皇后遭遇的流言。
这种流言传出来,必然受到粗胚们的关注,在他们看来官府的解释就是掩饰,那么当流言四处扩散,对于皇后和太子的名誉是很严重的损害。
不过,只靠流言,就能达到废后、废太子的目的么?
当然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但怀疑的种子只要在皇帝心中种下,随着时间流逝,条件合适的时候,必然会发芽,然后长大。
譬如,西汉的巫蛊之祸,那年汉武帝刘彻将近花甲,太子刘据接近不惑之年,小人江充从中作梗,使得父子相猜,最后逼反太子。
曾被汉武帝宠爱的卫皇后自尽,而太子在逃亡过程中走投无路自尽。
事后,回过神的汉武帝欲哭无泪,杀光了所有与太子之死有关的嫌疑人,筑思子台,怀念自己苦心培养起来的接班人。
但这又有什么用?妻儿都死了!
那么,数百年后,皇帝宇文温会不会疑心生暗鬼,被人加以利用、暗中引导,逼反自己苦心培养的太子宇文维城、逼死自己曾经宠爱无限的皇后尉迟炽繁?
这大概就是幕后主使希望看到的一幕,而造成夫妻隔阂、父子相猜的种子,就是这个流言。
宇文温知道自己有多疑的毛病,一些臣子们大概也能看出来,那么,针对这个“性格特点”量身定制的流言,首先能够“提醒”他,妻子失踪期间失身。
于是,当妻子年老色衰,宠爱不再时,当年旧事涌上心头,他对皇后的厌恶会快速增加。
加上太子渐渐长大,步入壮年,却距离即位遥遥无期,那么,父子之情迟早蜕变为权力之争的水火不容,于是,猜忌之心就有了。
不得不说,这种流言就是在利用人性弱点:皇帝是孤家寡人,甚至连皇后、太子都必须提防。
宇文温如今年富力强,搞不好还能活许多年,那么,当太子渐渐步入壮年,基于权力斗争的本质,太子就成了他必须重点提防的一个人。
从动机和能力来说,皇后在宫里,完全可以为了儿子(太子),来个里应外合,让“老不死”的赶紧嗝屁,以便太子提前上位。
多疑的“老不死”,会渐渐对皇后和太子起疑,那么先前流言埋下的种子,在这个时候就会发芽,让“老不死”厌恶皇后,连带着怀疑太子。
最后,事态失控。
被人如此算计,宇文温哪里能不气得差点爆血管,但对方有一点破绽,那就是尉迟炽繁失踪一事,宇文温根本就是幕后主使,所以,不存在怀疑妻子的问题。
面对这个动机极其阴毒的流言,宇文温不敢掉以轻心,然而他不能傻乎乎的公开辟谣,不然天下百姓反倒会觉得奇怪:
你这么大张旗鼓的解释做什么?心虚?莫非皇后当年真被猴精玩过?
那么太子果然是野种?!
这种事情,可是有“前车之鉴”,那就是清代的雍正皇帝为了辟谣,尤其是澄清自己得位不正的谣言,特意写了《大义觉迷录》,刊行天下。
他的本意是要辟谣,结果这么一搞,本来各地百姓都没听过继位谣言,到后来纷纷传起谣言来。
如此南辕北辙的事情,到了雍正之子乾隆皇帝继位,实在看不下去,把自己老爹所写的《大义觉迷录》列为禁书,尽数焚毁。
在天下人看来,雍正此举,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最好证明。
宇文温可不会犯这种错误,所以,绝不会掉进幕后主使设的圈套。
想着想着,他披着衣服起身,将尉迟炽繁身上被子扯好,自己转到外间,点起蜡烛,开始奋笔疾书。
第三百八十章 传奇
下午,长安一隅,一座寻常的私第内,备战科举的李密正在做计算题,该题要求计算在一条河流上搭建石桥所需工料,“已知数”不少,要求解的“未知数”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