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周 第2362节
与此同时,转动音乐柜顶部的水平旋转摇把,开始上发条。
不一会,清脆悦耳的声音从音乐柜里传出,张丽华让宫女为自己梳头,全神贯注听着这悦耳的音乐。
听听哪里音调不对,及时进行调整。
这是她亲自谱写的曲谱,今日就要交稿,因为求学社的新一期期刊《知音》,会刊载她的成果,为天下间无数纸带音乐盒/音乐柜送去新的“程序”。
所谓“程序”,就是打孔纸带,确切的说是纸带上的“孔谱”,天下间的纸带音乐盒/音乐柜,只要接入打有同样“孔谱”的纸带,就能奏响同样的音乐。
音乐盒/音乐柜,如今广受欢迎,无论是富贵人家,还是食肆、乐坊,人们用餐、聚会、游戏娱乐时,用音乐盒/音乐柜放音乐的做法都十分流行。
正是因为如此,一个好的纸带音乐盒曲谱(孔谱),会很快流行起来,而制作这样的曲谱,工具很简单:打孔器,纸带(特定尺寸)。
只要自己有音乐盒/音乐柜和相应工具,自己在家给纸带打孔“谱曲”,不仅能自娱自乐,还能和亲友分享美妙的音乐。
所以,如今的文人雅士,流行消遣之一就是自己在家给纸带打孔,谱写美妙动听的曲谱。
大家又以《知音》为交流平台,和天下各地的爱好者一起,分享自己精心“编写”的曲谱,以及自作音乐盒/音乐柜的心得。
张丽华能成为求学社《知音》期刊的“特约撰稿人”,不是因为身份,而是因为实力:张丽华通晓音律,很快便掌握了“打孔的艺术”。
她精心“编写”的打孔纸带曲谱,有三首已经成为入选《知音》评比的“年度热门金曲”,而现在这一首曲谱发表之后,她有信心能获得好评如潮。
身处禁中的张丽华,是天子禁脔,不可以轻易出宫、与人交往,却可以通过期刊《知音》,与天下间的音乐爱好者进行“学术交流”。
这样的交流很精彩,丰富了张丽华的精神生活,所以她一有空就给纸带打孔制作曲谱,并定期向求学社投稿。
笔名“逍遥子”的张丽华,好不容易在《知音》这个交流平台上有了一大群“知音”,所以她很珍惜自己的“声誉”,每一曲要投稿的曲谱都不容有任何闪失。
虽然现在“演奏”的这首曲子她之前已经试听过几次,但今日不再次确认,心不安。
不知不觉,音乐结束,忽然有掌声响起,张丽华循声望去,却见是宇文温在鼓掌。
“不错,这音乐真的不错,今年的年度热门金曲,一定会有一席之地!”
宇文温由衷赞叹着,在梳妆台旁坐下,张丽华赶紧起身,亲自为宇文温梳头:“妾打扰陛下休息,真是...”
“无妨,也该起来了。”宇文温说完,打了个哈欠,看着镜中倒映的张丽华容貌,十分满意。
尤物就是尤物,即便年纪大些,其容貌和风情依旧不是胭脂俗粉能够比的。
且不论张丽华当年作为陈国贵妃时的作为如何,自从成了宇文温的女人,就一直在努力取悦他,不仅注意保养肌肤,还坚持健身以保持迷人曲线,随时都处于最佳状态,以确保让宇文温尽兴。
闲暇时,张丽华会为他编音乐,用打孔器制作打孔纸带,也就是编写曲谱,再用音乐盒/音乐柜演奏。
这样的享受,宇文温觉得确实不错,无论是吃饭、看书还是忙事情,耳边都有美妙的音乐循环“播放”,而这音乐时不时就有“更新”,确实为他的生活增色不少。
还有,在美人谱写的音乐“伴奏”下,尽情“享用”美人,也让鱼水之欢平添不少趣味。
张丽华一直都这么努力表现,且表现不错,所以宇文温觉得自己不能太小气。
张丽华成为《知音》的忠实读者和特约撰稿人,是征得宇文温同意的,而她的笔名“逍遥子”,还是宇文温帮忙取的。
至于稿费,张丽华也不差这点,就当做赏钱,留着日常打赏用。
宇文温见着张丽华的精神生活和“业余生活”很充实,由衷高兴,当然,他不会担心张丽华来个“精神出轨”,因为这位女子很聪明,知道他的底线在哪里。
拿着长长的打孔纸带,宇文温认真看了片刻,十分佩服张丽华的音乐才能:换成他,可是玩不来。
用打孔器给纸带打孔并不难,难得是将这孔眼作为工具,编出一曲美妙的音乐。
音乐盒的结构,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从一开始的滚筒(转盘)音乐盒,演变为纸带音乐盒,其关键之处,就是用打孔的纸带,取代了带突点的滚筒(或带长短齿的转盘)。
打孔纸带移动,孔眼带动钩子,钩子另一端拨动音梳上的簧片,簧片便会发出声音,不同音调的声音汇聚在一起,就是美妙的音乐。
这样的改变,能让音乐盒“演奏”更复杂、持续时间更长的音乐,又因为曲谱可以自己动手打孔制作,所以纸带音乐盒才会大范围流行起来。
在宇文温看来,打孔纸带却有别样的意味:这意味着人们可以编写出机器能够“读懂”的程序。
爱好者为纸带音乐盒谱曲,可以称为打孔的艺术,而对于宇文温来说,用打孔纸带驱动音乐盒,这种做法,还有更广阔的空间。
想到这里,宇文温握着张丽华的手:“呐,下午,为夫带你去看个好东西。”
第四百一十一章 打孔的艺术(续)
洛阳城内某纺织场,宇文温带着张丽华现场参观,他要参观的机器,自然不会是“泛泛之辈”,是最新式的提花机,由蒸汽机驱动。
提花机作为一种纺织工具,古来有之,作用是在织布(或者丝绸)的时候,就连带着将图案也一起织出来,这和向织物上印图案的“印花”不一样。
因为提花工艺原理的要求,提花机运行时需要织工和提花工进行协作。
在无数人的努力和改进下,提花机在两汉之际有了突破性进展,出现了“花本式提花机”,又称花楼。
花本式提花机,用线制花本“贮存”提花过程,再用衢线牵引经丝开口,在织物上织出对应图案,这其中的关键,就是“花本”,若对应后世的名词,花本就是“程序”。
没错,程序。
东汉时,中原的提花机,就已经有了“程序”的概念,织物上的图案,在还没织出来时,就已经“存储”在花本里。
其制作方法,是根据产品尺寸规格,和经纬刻度比例用经、纬线将图纸上设计的纹样,运用“挑花结本”的工艺技法手段,把它编结为“花本”。
然后运用花本上机,与机上牵线、经丝的作用关系提经织纬来完成图案的编织。
宇文温所熟知的程序,是用“0”和“1”编写的,在他最初的概念里,只有近、现代机械才会用到程序。
而在东汉时,纺织技术的发展成果之一,就是纺织工已经用经线、纬线来编写程序(花本)。
在这样的奇思妙想面前,他被震撼得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