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周 第2382节
宇文温在教室里转了几圈,又转到“圣坛”前,抬头看着上方投射下来的光柱,忽然问:“如何,有无兴趣为朕设计砖石修砌的宫殿?”
此刻,他身边就只有杨济一人,所以提问对象不言而喻。
这种火坑杨济可不敢跳,虽然他在黄州时,亲身经历了砖石结构建筑行业的发展,却觉得这种建筑结构有局限,听得天子发问,赶紧回答:
“微臣才疏学浅,设计个教室到还凑合,设计宫殿,确实力有未逮。”
“嚯嚯,宫殿能有多复杂?怎么就设计不了了?”
“这....宫殿非同一般,微臣斗胆,这皇宫里的建筑,还是莫要改制为好。”
“你也是这么认为?”
“是,还请陛下三思。”
“三思....”
对于杨济的劝谏,宇文温不置可否,他认为时代在进步,建筑学也得跟上。
他不认为在确保结构安全的前提下,砖石结构宫殿有什么不好,但皇宫宫殿群真要按他的意思来弄,届时朝野内外必然侧目。
皇宫,是一个王朝的脸面,中原皇宫“正常”的风格就该是飞檐走壁,如果皇宫建筑群的整体风格太过“惊世骇俗”,只会让人有“沐猴而冠”的感觉。
宇文温觉得长安、洛阳皇宫的宫殿群确实气势恢宏,体现了天朝上国应有的威仪,但也就是拿来撑场面,住起来可不怎么样。
高大的宫殿,内部空间浪费严重,保暖效果差强人意,许多建筑结构的存在意义,都为了撑起宫殿的气势恢宏,却没有服务于居住者。
这些高大的宫殿,外表看起来漂亮,到了晚上却阴森森、空荡荡,总让宇文温感觉自己一家是住在随时会闹鬼的老房子里。
这种感觉让他觉得很不爽,所以要改变,却只能慢慢改变。
时代的发展还没到那个地步,人们审美观的转换需要时间,所以宇文温不会硬来。
但他相信,当人们(有钱人)有了更好的选择时,必然会毫不犹豫住进宽敞明亮、坚固可靠、保暖又不妨碍通风的砖石结构建筑。
砖石结构建筑,确切来说是砖结构建筑,比起木建筑要耐用、防火,加上玻璃窗的实用化,只要结构设计合理,那么砖建筑可以兼顾采风和防风,兼顾保暖和通风。
正所谓饱暖思**,暖气、空调这种“奇技淫巧”,刚出来时不也一帮人吹鼻子瞪眼,但富贵人家享受了冬日的温暖如春,夏日的清凉之后,还不是老老实实说“真香”?
说白了这就是成本问题。
砖结构建筑,重点是砖和粘合剂,烧砖需要大量燃料,成本居高不下,而传统的粘合剂其成本也不便宜,所以影响了砖结构建筑推广。
但现在不同了,随着蒸汽抽水机、蒸汽机、火轮船的推广,全国各地的煤矿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有了这种廉价的燃料,无数砖场、水泥场出现,仗着规模优势,大幅降低制砖、生产水泥的成本。
“所以,朕认为,是选木建筑还是砖石建筑,不是观念问题,是成本问题。”
宇文温站在“圣坛”前,转身看着杨济,阳光在他身后形成光柱,看上去仿佛天神降临人间,向无知众生道出世间玄机。
“建筑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维护成本和时间成本,只要砖石建筑的成本和木建筑相近,甚至只是略高,都能让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当砖建筑普及,对木材的需求量自然就会下降,别的不说,就说各种柱子,以砖石所砌柱子来承重,那能省下多少木料、少砍多少大树?”
听到这里,杨济已经知道天子的想法:“陛下的意思,是给出更划算的选择,如此一来,不需要朝廷三令五申,人们自然机会做出朝廷想要的那个选择?”
“没错,根据经济规律引导需求,可比靠行政命令有效得多。”
宇文温一边向外面走一边说:“但道理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不简单,成本哪里是那么好降的,烧砖,生产水泥,哪样不是花了二十多年改进工艺,才把成本降下来....”
杨济紧随其后,答道:“陛下说得是..”
“嗯,所以你有什么好构思,能给朕设计出一个漂亮又实用的砖石结构宫殿?”
“呃...微臣惶恐,才疏学浅....”
“呐,你真是...”
“陛下请看这边....”
“看什么看,有什么好.......咦,这什么玩意?”
第四百三十章 琢磨
天色阴沉的上午,殿内,一名宦官小心翼翼打开木匣,将一卷书法作品拿出,然后小心翼翼将其展开,固定在一个特别的装置上。
这个装置看上去像是两块长方形画板并联在一起,上有奇怪的机括,而这幅书法作品固定好之后,又有技术员拿来一张带网格的薄纸,盖在其上。
殿内点着许多蜡烛,所以光照不错,技术员戴上眼镜,几乎是趴在那画板上,小心翼翼操作着机关。
宇文温背着手站在一旁,宛若监工一般看着画师工作,杨济也站在旁边,同样紧盯着画师,又时不时看看上方那块夹着白纸的画板,只见其上渐渐被联动装置“画”出笔迹。
“临摹机”,可以将书法作品“复制”的机器,结构精密、复杂,操作起来十分麻烦,却能以百分百的“临摹度”,将目标作品“描”到白纸上。
如此一来,一些传世之作,就可以批量印刷足以以假乱真的摹本,让天下的文人雅客可以一睹名作的风采。
若看不懂不要紧,还可以购买名家编著的鉴赏详解,足以让土包子们知道为何名作会是名作。
当然,现在技术员正“临摹”的作品,对于天下文人来说可是如雷贯耳,一旦制版成功,求学社靠着出版“摹本”,就能赚许多钱。
正是因为这是名作,作为求学社大东主的宇文温,必须现场监督技术员工作,绝不容许那书法作品有一丝出意外的可能。
这可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啊!破一点我就要发飙!
宇文温如是想,盯着画板上的兰亭序,眼睛都不舍得多眨一下,这宝贝可是他用了非常规手段,甚至动用了鸦片才弄到手的。
他不通书法,但知道《兰亭集序》是无价之宝,所以,拿到手后,谁也别想再从他手里拿走。
陪在一旁的杨济,看着这千古名作,同样眼睛都不舍得多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