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第297节

朱可夫元帅暂停攻势对苏军来说是大好事,德军已经把奥得河防线纵深四十公里的地区变成了一个可怕的屠宰场,在这里部署了五百多辆新型豹式坦克,二百五十多辆130毫米自行火箭炮,一百二十门203毫米榴弹炮,还有三百多个炮台。这些炮台由混凝土底座和坦克炮塔组成,安装的是75毫米长身管火炮————没错,就是豹式坦克所使用的那种,这种要命的火炮可以轻松击穿T-34的正面装甲。此外还有为数不少的57毫米高射炮,也被安装到炮台上,形成恐怖的交叉火力网,不管是步兵还是装甲部队,一旦撞入这道可怕的交叉火力网就无法幸免。朱可夫元帅的谨慎实质上是拯救了至少十五万苏军士兵的生命,面对如此坚固的防线,还像斯大林突击那样径直撞过去,苏军的下场会很悲惨的。斯大林对朱可夫元帅是完全信任的,现在德国佬战斗力还很强,各种物资储备都相当充足,硬啃的话肯定占不到什么便宜,还是更充分的准备再动手为好。

但朱可夫元帅的谨慎却激怒了美英。此时美英在比利时方向完全是被压着打,两个集团军群几十万大军被压缩在屁大一点的安特卫普港地区,援军源源不断抵达,然而却无法发挥太大作用,有战斗力的部队无法接敌,丧失战斗力的部队无法上船撤退,德国空军昼夜轰炸,安特卫普港简直就是修罗屠场。而在莱茵兰地区,美英法联军发动的攻势撞得头破血流,德军的防线出人意料的坚固,看似已经穷途末路的德军出人意料的顽强,每一道战壕,每一个村庄,每一幢房子都是反复拉锯,反复争夺,战事血腥的程度直逼一战时期的索姆河战役。德军跟打了鸡血似的按着美英法联军狂扁,可爱的元首认为只要再加一把劲,只要再给盟军一记重击就能迫击约翰牛和山姆大叔坐到谈判桌前,撇开苏联跟德国进行和平谈判,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完全是不计代价跟西线盟军死磕了。盟军的处境空前的困难,莱茵兰方向还好,在比利时和荷兰方向他们的地面机场完全被摧毁,英国皇家空军为了增援前线不得不从本土起飞,飞越海峡去攻击以逸待劳的德国空军,然后被拍蚊子似的成串拍了下去。意大利战场美英两个集团军十几万人近乎团灭,只剩下一点残兵败将龟缩在罗马城里,被德军惨无人道地围观。现在盟军已经顾不上意大利战场了,安特卫普战场要紧!在过去两个月里,这个战场已经吞噬了接近十万名盟军士兵的生命,将超过三十万人送进了俘虏营或者医院,更让盟军损失了六十多万吨船舶,盟军完全红眼了,连太平洋战场的兵力都抽了过来,不顾一切跟德军死磕!元首狠狠给美英一拳迫使他们跟自己谈判的设想太天真了,被打疼了的美英————尤其是美国佬的第一反应不是低头服软,而是不顾一切的往欧洲增兵,说什么也要把场子找回来!

盟军在安特卫普和莱茵兰进行着如此艰苦而血腥的战斗的时候,苏军却在看戏!

叔可忍,婶子都不能忍了!

最让盟军难以忍受的是,据他们掌握的情报,在意大利战场的C集团军群主力将防线将给了意大利人,正以最快的速度返回德国!

这一调动的目的再明显不过了,C集团军群主力,绝对是要投入到比利时和荷兰战场的!这可是在不到一个月之内就干掉了美英两个集团军,抢回了大半个意大利的虎狼之师啊,眼下盟军的处境已经够艰难的了,再来十几万斗志昂扬的精锐之师,他们还活不活了?得知苏军停止奥得河攻势后,罗斯福和丘吉尔愤怒地质问斯大林:

苏联到底还打不打算履行反法西斯同盟的义务?

斯大林的回答是:奥得河方向德军防线极为坚固,苏军正面强攻必将伤亡惨重,必须寻找更合适的突破口才能顺利打开局面。

丘吉尔和罗斯福只觉得岂有此理。在过去两个月里西线盟军损失了近五十万人马,如果再不迅速扭转局势,伤亡还会更加惨重,你丫居然有脸跟我们提什么正面强攻必将伤亡惨重?这两位强硬地表示:

苏军必须立即履行反法西斯同盟的义务,否则将背负历史责任!

斯大林也觉得岂有此理。在阿登地区疏忽大意被德军钻了空子打得溃不成军的是你们,在意大利战场被德军麻痹然后打得全军覆没的也是你们,这个糟糕的局势都是你们一手造成的,怎么就要我来背负历史责任了!哦,对了,去年在苏军筋疲力尽无力进攻的时候发动华沙起义,试图扶持亲西方政府堵死苏联向西欧进军的路线,当起义军被德军残酷镇压,起义即将失败,一味死催着苏军全力支援那帮反骨仔,否则要负历史责任的也是你们,敢情苏联就是拿来背锅的是吧?钢铁强人冷酷地回答:

我必须先对苏联负责,然后才能对历史负责!

完了还不忘嘲笑盟军一通:我听说希特勒连婴儿师都派上战场了,难道我的盟友连一群娃娃兵都打不过吗?

罗斯福面色铁青,丘吉尔一口老血喷出五米远。这他妈是婴儿师?在比利时和荷兰压着盟军打的几十万德军是婴儿师?睁着眼睛说瞎话也得有个限度吧!但他们现在确实是让德军压着打,有求于人,也只能放缓语气:

苏军什么时候才能恢复攻势?

斯大林回答:

至少要到二月末。

这回连罗斯福都喷血了,还是开了加力的那种。

斯大林可以跟邱胖子和罗瘸子强硬,但对德军,他却不得不一百二十个小心。他太了解这个老对手了,任何轻视和疏忽都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苏军在这方面已经受到太多太多的教训。所以再次从远东抽调兵力是必须的,总不能继续动员欧洲这边那些十六七岁的孩子上战场吧?可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八路军跟日军却在绥远爆发了一场大战。爆发大战也就算了,偏偏又在苏军准备继续抽调兵力的时候按下了暂停键,这时机也太微妙了。加里宁上校的判断并不能完全让他放心,他把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找来,把所有情报都交给他让他分析,希望能得到更加准确的判断。

华西列夫斯基元帅花了整整两天时间,仔细分析了所有情报,最后笑着向斯大林报告:“中国同志很了不起啊!如果所有情报属实,那么基本上可以确定,绥远方向日军那五个师团已经丧失战斗力了,一口气击败了五个师团,很了不起!”

斯大林说:“正因为这样我才不放心,他们崛起得太快,他们崛起的轨迹完全不合乎常理,我们的特工到现在都没有找到美英大力援助他们的切实证据,他们那么多先进的武器装备和似乎无穷无尽的物资到底是从哪来的?”看到华西列夫斯基似乎要说话,他打了个手势,让对方听他说。“当然,这些都不是重点,就算他们强大得出乎我的意料,那区区百万人马,几百架战机,还有那点薄弱得可怜的工业底子,我还不放在眼里。真正让我担心的是我们的中国同志都是一群民族主义者,他们跟我们一样,首先考虑的是国家利益,然后才是红色联盟的利益……”

华西列夫斯基一点就透:“外蒙古?”

斯大林点头:“对,外蒙古。这个缓冲区对我们来说实在太重要了,如果它掌握在中国军队手里,我们的西伯利亚大铁路随时可能被掐断,整个远东都将面临致命威胁,我不得不防啊!”

华西列夫斯基说:“是的,对于苏联来说,来自欧洲方向的威胁是严重威胁,来自远东的威胁却是致命威胁。历史上唯一一个真正征服过俄罗斯的势力就是来自远东的蒙古人,他们从中亚翻越高加索山脉,席卷南俄大草原,然后进一步扫荡了整个俄罗斯,让俄罗斯在他们的马蹄下战栗了四百年之久,这是有史以来唯一一次。”

斯大林说:“所以我想知道,如果我们继续从远东地区抽调兵力投入到欧洲方向,远东方向会不会有危险,会不会遭到来自中方或者日方的威胁。”

华西列夫斯基笑笑,说:“斯大林同志,你太多虑了。现在的日军,不管是在太平洋战场还是在华北战场,都是节节败退,他们既没有动机,也没有实力对苏联远东地区采取任何形式的军事行动,这一点从日本政府极力讨好苏联试图签订苏日友好条约就可以看出来。而中国军队呢?重庆军是什么成色,在去年的豫湘桂大战已经看得很清楚了,也就滇缅战场那二十万远征军还能看。至于我们的中国同志,我承认他们让我惊讶了,但是我认为他们目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彻底歼灭这五个师团的日军,然后席卷华北,以一场畅快淋漓的胜利为资本跟重庆政府争夺政权的归属……再说,从他们即将把日军赶下黄河却停止进攻这一反常的举动来看,他们恐怕也到了强弩之末,不得不暂停攻击了。由此不难看出,中日两军都没有能力威胁远东,远东地区稳如泰山。”

斯大林沉吟片刻,最后赞同了这个大胖子的判断:“那好,再从远东地区抽调两个师和四百辆汽车投入到西欧战场,法西斯是不会束手就擒的,我们必须作好充分的准备。还有,让加里宁同志加强与延安的沟通,我对那些中国同志真的是越来越感兴趣了!”

于是,奉斯大林的命令,远东苏联红军又有两个精锐步兵师乘上火车开赴西欧。这样一来,苏联在远东地区的兵力只剩下三十五万,可以说是空虚到了极点。

接下来,中国同志就要送给斯大林一个更大的惊喜了。

第408章.四零八 顾头不顾腚

在克里姆林宫忙着分析八路军突然停止对日军攻击的动机的时候,日军夜以继日,拼尽全力,总算在对岸独立混成第9旅团的配合之下架起了一座浮桥。

红色空军这次很给面子,居然没有跑过来轰炸,所以日军的架桥行动进行得还算顺利。只不过这种仓促之间搭建起来的浮桥质量比较差,重型装备是过不去的,日军辛辛苦苦才保存下来的汽车、坦克、重型火炮都只能丢弃了。事实上,就算过得去也必须丢弃,因为汽车和坦克油箱里只剩下不到一茶匙的油,重炮也没几发炮弹了,带着只能是累赘。

三四万日军一队接着一队通过浮桥,踉踉跄跄的走向对岸,浮桥在他们脚下弯曲,随时有折断的可能,那也不管,过去,以最快的速度过去!

八路军还是没有发动攻击,只是日军侦察兵报告说八路军同样在下游架设了浮桥,正在快速过河。这一消息让日军高度紧张,这意味着他们要跟八路军抢时间,如果八路军抢在他们前面先行全军渡过黄河,切断铁路,他们哪怕渡过了黄河,也只能继续被困死,而且死得更难看!

第8师团的师团长横山静雄中将默然良久,叹息:“看样子我们的老对手是打算赶尽杀绝啊,哪怕我们都转进到黄河北岸,他们也没有半点要收手的意思!”

第36师团的师团长佐佐真之助中将有些困惑:“既然如此,他们为什么还要让我们渡过黄河?他们明明有能力将我们彻底困死在黄河南岸的!”

想起被围困在黄河南岸,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那些日子,横山静雄便没来由的打了个冷战。那绝对是第8师团有史以来打得最为悲惨的一仗,他们没有油料,没有食物,弹药匮乏,就连最基本的防炮工事也没有,好几万人窝在滩头被动地承受着飞机重炮一轮轮狂轰滥炸,每一排炮弹砸下来他们都是血肉横飞……他们吃光了一切能吃的东西,最后只能把发绿的目光投向伤兵,每天都有伤兵被杀,然后割掉大腿肉,那情景真的跟地狱没什么两样。最恐怖的是士兵们大概是觉得伤兵骨瘦如柴不好吃,不时有绿油油的目光投向师团长……跟这些瘦成闪电的伤兵比,腆着个啤酒肚的师团长阁下油水似乎更足一些……不难想象,要不是八路军停止进攻,给了他们逃生的机会,中将早晚会被饿疯了的士兵们架到烧烤架上烤得滋滋冒油。这也是他很困惑的地方,日军已经被逼入绝境,全军覆没是可以预见的,为什么八路军要放任他们渡过黄河?停止地面攻势还能用部队疲惫、弹药不足来解释,放任他们架设浮桥却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却无论如何也解释不通,因为以红色空军的本事,摧毁浮桥只需要几枚炸弹,只要几枚炸弹日军就彻底完蛋了啊,为什么他们一点动作都没有?

中将说:“别想这么多了,赶紧过河吧。只要渡过了黄河,我们就能获得补给,不管支那人玩出什么样的花样,我们都可以从容应对!”

佐佐真之助说:“也只能这样了。”他望向那上万名伤员,皱着眉头问:“这些伤员怎么处理?”

横山静雄说:“没时间处理他们了,就放在这里,能不能活下去就看他们的命了。”

本来按照前线司令部的指示,伤兵能够转运过河的尽量转运过河,实在没法带走的就处理掉,免得落入敌军之手,挫伤士气。但是横山静雄中将可没有心情却管伤员了,杀?杀掉上万伤兵可得花不少时间呢,还得浪费很多子弹,划不来;沉入黄河倒是可以节省不少时间,问题是饿得摇摇晃晃的日军没力气干这种体力活了。至于说大批伤兵落入八路军之手会挫伤士气……在中将看来根本就不算个事,貌似绥远大战打到现在,向八路军投降的日军都超过六千了吧?烟台战役又有千余日军投降,盐城战役更是有近两千日军向新四军投降,如果大批士兵被俘会打击士气的话,那么现在日军的士气也被打击得差不多了。现在的中将在对待士兵被俘问题的态度有点像站街女,一回两回可能还有点儿紧张,次数多了就没感觉了,无所谓了。而且你八路军不是口口声声说优待俘虏吗?现在我就把一万多伤兵扔给你,如果你真的优待俘虏,就得拿出海量的药品和人力去救治、照顾他们,搞不好整个野战医疗系统都会崩溃;如果你们不肯收容这些伤兵,那只能证明你们所谓的优待俘虏只是一句空话,请自己掌嘴!

按照中将的建议,日军抛弃了所有伤兵,一个都没带,只顾着自己渡河。伤兵们发出绝望的哭喊声,哀求战友们给他们一枪,或者给他们留一枚手雷,但没有人答理他们。现在日军武器弹药十分匮乏,不能浪费在伤兵身上。留在这里,去消耗八路军的粮食、药物,或者成为横山静雄中将打击八路军的武器,就是这些伤兵最后的价值了。

上万条人命,只值这个价。

日军动作很快,三四万人马只用了两天时间便全部渡过了黄河,只留下一万伤兵躺在对岸,昼夜诅咒哀号。

八路军的动作同样很快,日军前脚刚走,第139步兵师后脚就赶到了浮桥附近。看着躺满一地的伤兵,侦搜营营长眉头大皱,用电台向张宗逊报告:“日军已经全部逃过到了黄河对岸,把上万名伤兵扔给了我们,怎么办?”

张宗逊显得很恼火:“妈的,小鬼子,打不过就玩损的是吧?别让我再逮住你们,否则我连皮都给你扒三层下来!”

营长看着那些像僵尸一样躺在地上,只比死人多一口气的伤兵,头疼万分:“怎么办?总不能把他们扔在这里不管吧?这可是上万条人命啊!”

张宗逊说:“你们在那里建立警戒,我立即向上头报告,调集汽车、药品、医疗人员过去救治伤兵……真他妈见鬼!”

将军发这么大的脾气是有原因的。日军冷不丁的来这么一下,扔给他们的俘虏居然跟第139师的总兵力差不多,这也就意味着,接下来的几天第139步兵师啥都不用干了,光照顾这一万伤兵就够了!最可恶的是,明知道鬼子是想将这个累赘甩给他,他还不得不接着,不然八路军的胜利会因为大批伤兵的死亡而在政治上大打折扣,这是不允许的。

侦搜营只派出两个排在这一带搜索,严防日军埋伏,主力则拿出自己的急救包帮那些伤兵包扎。值得一提的是,侦搜营里有不少日军战士,他们在被俘后接受思想教育,然后自愿加入了八路军,作战极为英勇顽强,比被俘前还要英勇顽强……不知道他们的上司知道后会不会吐血。现在这些日籍战士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他们用日语高声向日军伤兵宣传八路军优待俘虏的政策,有几个还现身说法,脱掉衣服露出伤疤解释说自己是在战场上受了重伤然后被俘的,八路军不仅没有伤害他,还用最好的药救治了他们。一些日军伤兵本来还想拼尽全力反抗的,被这些日籍战士这么一折腾,对死亡的恐惧消散了,被抛弃的委屈和对前途的迷茫一并袭来,一个个放声大哭,尤其是八路军救护车队带着大批药品和医生护士赶到后,他们哭得就更加厉害了。

首节 上一节 297/47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逆水行周

下一篇:抗日之无敌战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