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南国江山

南国江山 第311节

王审知可不管他儿子的惊喜,此时的他显得非常的疲倦,与淮南对抗的决定已经做出,但这个决定究竟是给福建带来一场大胜,从而让王家真正在福建扎根下来,还是给福建带来一场大难,最终连王家也一同覆灭,这一点现在谁都无法说清楚。

打发了众将离去后,王审知当即找来他的管家,同时又将他的第三个儿子,今年才十二岁的王延丰找来。

看着这个年纪尚幼,脸上还显得十分稚嫩的儿子,再想起自己刚刚做出的决定,王审知心中涌现出一阵不忍之色。

不过随即,这丝不忍之色又被坚毅所替代。在这乱世之中,谁都需要为自己家族的传承肩负起责任,即便是自己的儿子也同样如此。

更何况,自己的决定现在看来似乎是对眼前这个儿子不公平,让他承担了不该由他来承担的责任,但或许几年后,其他儿子如果知道了自己如今做出的决定的话,同样会抱怨自己对他们不公平吧!

“丰儿,你年纪虽然还小,不过为父的诸多儿子里面,唯独你与为父最像。按理来说,如今的你应该最是贪玩好动的时候,不过为父却是不得不让你肩负一个重任,过几天后,为父会让你福伯送你去一个地方,那里的环境与福州大为不同,那里的百姓也同样与福州百姓不同。而且那里和福州远隔重洋,很可能将来你我父子都难以再见了……”王审知用低沉的声音对自己的儿子说着。

王延丰毕竟年纪还小,虽然听他父亲的话有些预感到不妙,但还是不明白他父亲想要他做什么,但一旁的老管家却是明白了。

“大王,你的意思是让三公子现在就到海外去?只是现在淮南的威胁毕竟还早,以后他们能不能威胁到我福建都不好说,有必要这么早就让三公子前往海外吗?不如过几年再说吧?”

在福建,因为海运较为发达的缘故,人们对于海外的认知比起其他地方的人自然要多许多,知道海外有许多地方都有中原人士在那里避难。

所以管家对于王审知会想起让自己的一个儿子远避海外并不感到奇怪,只是这时间似乎有些太早了,如今的王延丰的年纪也远远不够承担起传承家族的重任。

王审知却是摇摇头,没有同意管家的建议,事实上,在早几年前他就有这个想法了。

正所谓狡兔三窟,从当上福建之主的位置开始,他就想要为家族传承另外的两个窟,如今只不过是选择了其中一个而已,而他的另一个窟现在却还没决定。

“过几天就走,你亲自去选人,必须选最值得信任的人,孤的这个儿子就托付给你了!将来中原一日没有平定下来,你们就一日不得回来!”

……

将自家的第三个儿子送走后,王审知终于能够放心下来与淮南周旋,不过在派使者与危全讽他们接触,希望借助他们的力量共同对抗淮南的同时,王审知同样开始在暗中试着与淮南取得联系。

虽然杀了张知远后再想取得淮南的原谅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只要还有一点希望,王审知就愿意去试一试。

(历史上张知远出使福州,因为傲慢无礼而被王审知所杀,时间乃是在天佑六年,作者君为了剧情需要将其提前了三年。)

正文 第三百四十五章出兵耽罗岛

七月的江淮,正是丰收的季节。

广陵城外,杨渥还不知道他派去福州的使者已经被王审知杀了。

此时,他正带着一群小家伙们观看着城外水稻的收成。

今年是占城稻在整个淮南大量推广的第一年,根据高勖等人的预计,今年的收成将比去年多上至少两成左右。

两成的增收已经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了,这意味着同样面积的农田,能够养活的人口将一下子增加两成。

在这个没有农药没有化肥的时代,仅仅依靠稻种的革新就能增加这么多的收成,这已经让杨渥等人惊喜不已。

当然,高勖同时也提到,江淮与两浙许多地方久经战乱,大量水利工程年久失修,不仅无法起到灌溉农田的作用了,更无法起到调节水利的作用,这使得在雨水较多的时期,很多田地都会被河流淹没,而在雨水较少的季节却又容易出现干旱。

若是能增加对水利工程的投入的话,每年的农业收成还能增加更多;可惜年年不断的战争却消耗了淮南太多的钱粮,加上捍海堰和升州城墙的修筑,更是使得淮南没有多少余力投入到水利建设之中。

因为这个原因,高勖已经不止一次向杨渥提到要暂时停止战争,先致力于恢复农业生产,以积蓄实力,巩固根本;等到国库充盈之后再一举出兵,横扫南方。

对于高勖这个建议,杨渥心中深感欣慰,因为他觉得这才是一个宰相应该看到的格局。

若是他整天都关注着各方战事,对于内政建设却丝毫不关注,那么杨渥反而要感到失望了,因为淮南现在并不缺擅长军务的人,缺少的正是像高勖这种政务人才。

不过赞赏归赞赏,杨渥却并没有同意高勖的意见。

现在北方各大藩镇都被相互牵制着,无力干涉到淮南的行动,这正是统一南方的大好时机,怎么能停下来去搞什么恢复生产呢?

更重要的是,淮南虽然经历了长久的战乱,但经过杨行密时代十多年休养生息,如今已经恢复到了一定的程度;要想进一步提升农业产出水平,其投入就不是一点半点了,而是大规模的投入,其效费比太低了。

所以水利工程必须修建,但没必要在这个时候就投入大量钱粮进去;等到天下真正太平了再来做才是最好的时机。

当然,有些必要的工程,是不得不立即投入建设的。

比如前不久涟水巡抚刘威提出投入人力疏通大运河,这一条杨渥就同意了。

大运河自从隋朝开通以后,在大唐盛世时曾经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对于南北经济的交流提供了极大便利。

但到了如今,许多地方已经开始淤积堵塞,在淡水季节水面较浅时甚至连小船的难以通行,这显然会影响到淮南对北方各州的掌控,甚至连将来淮南发动北伐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所以疏通运河这种完全有必要的工程一经提出就得到了杨渥的高度重视。

“看到了吗?这就是水稻。咱们平时吃的米饭,就是从稻田里面种出来的!”杨渥轻轻从路旁的稻田里抽出一支稻穗,向身后的几个小家伙们解释道。

这几个小家伙,正是杨渥的三个弟弟,今年九岁的杨隆演,七岁的杨濛以及六岁的杨溥,此外还有两个小家伙也一同跟了来,这便是程勋的侄孙程宗以及刘仁赡,他们是以杨隆演的伴读身份来的。

杨渥可不想杨家的族人长大后五谷不分,高高在上的脱离百姓,闹出像晋惠帝“何不食肉糜”的笑话来。

所以趁着这段时间比较空闲,杨渥便带着几个弟弟出来见识一番,将来其他几个年纪更小的杨家子弟,等到他们大一些后也要来接受这些教育。

不过其他几个小家伙显然年纪还小,到了这里也只顾着玩耍去了,毕竟他们在节度使府中长大,还没见过这样的野外风光,若不是杨渥约束着他们,只怕他们早就玩疯了。

倒是今年已经九岁的二弟杨隆演和才六岁的刘仁赡已经比较懂事了,他们缠着杨渥不停的询问着。

“哥哥,这种水稻从种下到收获,一共需要多长时间?”

“大王,这种水稻每一亩地能收获多少?”

……

这一个个问题,一开始还让杨渥感到高兴,毕竟他对这两个小家伙可是寄以厚望的。

可以预料的是,将来北伐之时,他肯定是要亲自领兵出征的,到那个时候他自己的儿子年纪还小,只怕还不足以担负起坐镇后方的任务,而二弟杨隆演到时候年纪却刚好合适。

至于刘仁赡,这可是将来的名将种子,这么小的年纪就如此聪明好学,自己再好好培养一下,将来取得的成就或许比历史上的更大。

首节 上一节 311/8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幽幽大秦

下一篇:大唐第一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