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南国江山

南国江山 第89节

“子振说笑了!”朱全忠不由得笑了起来,“想那杨渥乳臭未干,即便有些才能又能如何?再说了,淮南军中本来就有不少名将,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

他这一生征战,遇到的名将不在少数,他自己麾下的名将也不在少数,区区一个杨渥又哪里值得他关注。

“大王,淮南固然多名将,但杨渥却是不同的!”敬翔却摇摇头说道。

“哦,不知这个杨渥有何不同?”

“大王应当知道,江淮之地向来与我北方不同,那里河流密布,水路纵横,我北方骑兵根本不适合在那里作战,上次清口大战我军失败便是如此。更何况,杨行密也是一方枭雄,深得淮南众将的拥戴,我军想要消灭淮南只怕很难做到。所以属下觉得,要想一举攻下淮南,最好要等到他们内部出问题的时候。”

“不错,但这与杨渥有什么关系?而且,孤听说宣州刺史田覠对杨行密很不满,若说淮南内部出问题,使些手段让田覠起兵造反不是更好吗?”

田覠对杨行密的不服由来已久,连远在北方的敬翔、朱全忠等都听说了,然而朱延寿对杨行密的不满却还是个秘密,毕竟他们之间是姻亲关系,加上朱延寿过去一直为杨行密镇守着北方,为淮南立下了很大功劳,所以朱全忠等人还不知道这件事情。

“让田覠起兵造反自然很好,属下听说宣州大概有六万兵力,加上田覠在淮南威望较深,若是他起兵造反,应该能给杨行密造成点麻烦。不过属下觉得在杨行密还活着的时候,不管谁造反都很难动摇淮南的根基。田覠造反,即便有大王支持,但只怕过不了多久就会被平定。”

朱全忠皱了皱眉,对敬翔的判断不置可否。

敬翔继续说着:“所以属下觉得,要想平定淮南,最好办法是等杨行密死后。而若是那杨渥没多少能力,等将来杨行密死后即便他继承了淮南节度使位置,他的部下也会不服他,到时候淮南就算不出什么内乱,也不可能像现在这样上下一心,而咱们攻占江淮也就有了可能;但如今杨渥能力卓越,这也就意味着即便杨行密将来死了,他的下一代依然很强,淮南依然是个强大的整体,我军要攻下淮南只怕还是很难啊!”

朱全忠这才缓缓点了点头,敬翔的分析是有道理的。经过二十多年的乱世,如今天下诸多藩镇根基都已经变得深厚起来。

比如晋王李克用多次被他击败但却始终无法消灭,岐王李茂贞同样如此,虽然已经被他打残了,但想要彻底消灭李茂贞却很难。

想要彻底消灭这些藩镇,最好的时机便是等这些创业的老一辈枭雄都死了之后。但如今杨渥才能不俗,又逐渐得到淮南军将的拥戴,将来即便杨行密死了,淮南依然不是那么容易攻伐的。

不过这些也就让他稍微变得重视一点,朱全忠还是没有将他放在心上。

“如今李茂贞即将服软,咱们的大军可以撤一些回中原了。另外,钱镠毕竟有些实力,孤还指望他在南方牵制一下杨行密。这样吧,命朱友宁率领六万大军南下宿州,威胁杨行密的后方,也算是帮钱镠减轻一点压力吧!”

对于这个决定,敬翔自然没有异议。朱全忠对于南方的策略向来都是打压最强的势力,不让任何势力得到统一南方的机会。

当初孙儒强大肆虐江淮,杨行密屡战屡败时,朱全忠曾经多次派兵南下联合杨行密牵制孙儒,那也是杨行密和朱全忠的蜜月期;但后来杨行密击败了孙儒之后,双方关系就迅速分裂。

为了阻止杨行密一统江南,朱全忠曾经两次派兵南下,第一次南下时规模较小,只是起到牵制作用;第二次南下便是清口大战,那一次朱全忠想要一举消灭杨行密,谁知道在清口遭到大败,损兵折将七、八万人,连大将庞师古也战死了。

好在朱全忠实力雄厚,并没有因此就动摇根基,而是将精力重新转移到北方去,在南方则联合钱镠、杜洪、钟传、马殷、雷彦恭、成汭等势力组成一道包围网,阻止杨行密统一南方的步伐。

但如今钱镠内部出了问题,朱全忠自然要出力拉他一把。

正文 第九十七章 南征

第九十七章南征

册封杨渥为吴王世子的旨意是在十月十三日到达苏州的。

对于这个消息,大家都很支持,过去两个多月的战争中,杨渥连建功勋,足智多谋,早就折服了这些军中将领。而杨渥本人对此也感到兴奋,毕竟历史上的那个杨渥直到杨行密死都没有被册封为世子,最后是以吴王长子的身份继承的弘农郡王之位。

与这道旨意一同到达的还有两封任命书,一封是任命杨渥为南面招讨使,都率张可宗、秦裴等将领继续南下攻打湖州;而另一封任命书却是任命徐温为苏州刺史。

对于前面一封任命书大家早就有所预料,但对于后一封任命徐温为苏州刺史的旨意却让在苏州的各位将领大吃一惊。

按理说,这次南征攻破苏州城应该任命周本为刺史才对,即便不以周本为刺史,那也可以任命秦裴或者李简甚至杨渥为刺史,如今却让没有立下多大功劳的徐温当苏州刺史,却是何道理?

当然,他们不知道的是,任命徐温为苏州刺史却是杨渥在暗中给杨行密提的请求。

杨渥忌惮徐温,但因为徐温一直低调行事,他根本找不到好的办法去对付徐温。杨渥觉得,既然难以对付他,那干脆就来个明升暗降吧,任命徐温为苏州刺史,这样看似给徐温升官了,但实际上却将徐温赶出了广陵这个权利中心。

历史上杨行密死后,地方大将像刘威、陶雅、李遇等,各个威望深厚,但他们却不能把持淮南权利,反而是徐温这个威望较浅的将领能够独掌大权,他依靠的就是坐镇广陵以杨氏的名义发号施令。

但如今杨渥提前将徐温赶到苏州去了,那他还有机会来“挟杨氏以令诸侯”吗?

再者,苏州乃是富庶之地,当初江南尚未彻底大乱时,江南每年给朝廷提供的赋税高达六百万贯,其中苏州就提供了一百万贯赋税;历史上明朝初年,苏州一地每年提供的钱粮赋税达到全国赋税的十分之一;而如今的苏州即便没有后世那么繁盛,但依然是南方最富庶的州之一,为钱镠提供了至少三分之一的赋税。

这样一个富庶之地,杨渥可不希望将它交给一个不懂治理地方的武将。而徐温相对来说在治理地方的能力上还是不错的。所以杨渥希望徐温能治理好苏州,让苏州成为淮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政来源。

至于说徐温会不会在苏州坐大,这点杨渥倒不担心,毕竟徐温就算想要坐大,至少也要近十年的时间,而那时候杨渥早就继承了淮南节度使的位置,并且稳固了自己的权利。

好在杨渥最近连续立功,在杨行密心中的地位与日俱增,说出来的话分量自然更足;而且他给杨行密提出请求时用的理由也是苏州繁华,需要一位善于治理的人来当刺史,苏州众将中只有徐温最适合,所以杨行密没有多想就同意了杨渥的提议。

如今旨意已下,在苏州的诸位将领虽然有所不满,但还是接受了这个任命。至于周本,则率领本部兵马返回扬州休整。

不过杨渥没有立即率领大军出征,毕竟之前攻打苏州的近两个月时间淮南军也非常疲惫,需要休整。趁着这个时机,杨渥开始着手整编手下的军队。

目前他手下能够掌控的嫡系部队包括两部分,一是秦裴手下的四千人,一是他自己手下朱思勍三人率领的三千人。如今杨渥得到了苏州降兵的补充,干脆将部下整编为左右两卫,每一卫都为五千人。

其中左卫指挥使由朱思勍担任,下面五个都分别由陈璠、范思从以及上次在昆山受过军棍的谷承恩、狄元以及钟离三人担任。这三人自从上次受了军棍后,知耻而后勇,不但对杨渥忠心耿耿,而且作战更加勇敢,这次苏州之战多次率军攻城,立功不小。所以杨渥将他们提拔为都头。

至于右卫指挥使自然是秦裴担任。秦裴一直以来都在积极向杨渥靠拢,经过杨渥的观察,如今已经完全接纳秦裴为心腹将领。这次整编自然少不了他的好处,虽然没有提升他的职务,但将他手下军队补充到了五千人。至于下面的都头,却是由秦裴任命,杨渥没有干涉。

除了左右两卫共万人的嫡系部队外,杨渥还组建了一支上千人的骑兵都。

前些天,他的父亲杨行密派遣了一位擅长骑兵作战的将领来他麾下效力。

这位名叫侯瓒的骑兵指挥官乃是随着朱瑾、李承嗣他们一起南下的北方人,当年在朱瑾手下就是骑兵将领,追随朱瑾身边大小数百战,履立功勋;如今来到杨渥麾下更是带来了八百多骑兵,加上杨渥本来就有的骑兵,如今他麾下骑兵数量已经达到上千人。

相比于侯瓒,杨渥以前任命的骑兵统领田能当初毕竟只是一个队长,统兵能力自然比不上侯瓒,不过他对于杨渥说的“线式冲锋”战术掌握得很好,所以被杨渥任命为新的骑兵都的副统领,专门负责训练士兵们整齐划一的冲锋。

至于孙琰,一来他说过不愿和钱镠交战,二来杨渥现在对他也不那么放心,所以杨渥暂时让他返回广陵,没有参加这次南征。

麾下士兵大增,加上多了一支强大的骑兵都,如今杨渥手下掌握的军队终于强大起来,而他这个都指挥使的头衔也总算名副其实了。

除了整编军队以外,杨渥还做了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让范遇派出细作前去湖州打探消息。毕竟湖州与苏州不同,苏州虽然地处前线,但与钱镠的根基之地杭州却相距较远,因而守军较少,只有万人。

而湖州离杭州更近,防御也更加严密,守军更是达到两万人。好在之前湖州刺史派他儿子高渭和湖州指挥使屠环智率领八千人去增援杭州,结果在灵隐山遭遇徐绾的伏击而大败,只有少数人在部将朱行先的率领下回到湖州。如今湖州的兵力应该只有一万三千人左右。

等到一切准备做好以后,十月二十日,杨渥率领张可宗、秦裴、朱思勍等将领共一万五千大军继续南下,目标直指湖州。但在攻打湖州之前,他还必须先拿下位于湖州和苏州之间的嘉兴。

相比于苏州、湖州这些大城,嘉兴这时候还只是一个县城,然而嘉兴如今同样人口众多,守备严密。

首节 上一节 89/8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幽幽大秦

下一篇:大唐第一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