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之并虎

三国之并虎 第74节

“第一便是天变不足畏,即天象灾厄不要心存畏惧,应该抱着好奇地态度去认识它们,如星陨、地动、旱涝等等事件,其皆是自然事件,绝非鬼神之说,之所以世人将这些视为鬼神之罚,实乃世人不懂它们。就如火焰一般,动物不懂火焰的产生与熄灭,故见之害怕,不愿了解;人心奇火焰,故能将其掌握,不再惧怕。”

“第二便是祖宗不足法,即是前人制定的法规制度若不适应当前的需要,甚至阻碍了当世的繁荣兴盛,就要修改甚至废除它,不能盲目继承效法。”

“第三便是人言不足恤,即是对流言蜚语无需顾虑,要知道世人虽众,然多是无知者、随波逐流者、人云亦云者,人言可畏,若是将流言看得太重,必会影响自身道心理念,难成大事。”

“此三者,乃我丁靖的精神支柱,思想武器,听起来确实很是疯狂,然而诸位若是细想,不觉得也颇有道理么?”

听丁靖言语发问,亭中众人更是深思,借由丁靖的话语,亦是知晓了丁靖其人,的确是别具一格,与众不同。

这也难怪,丁靖毕竟是一个穿越者,理念相对于这个时期的人,显得更加开放,看事物的角度也多一些,虽是比当世主流与众不同,但也谈不上错得离谱。

看着亭中众人沉思不已,丁靖也不打扰众人的思绪,只是自顾自地斟酒喝酒,等待众人理清思路。

也不知过了多久,众人终于理清了自己的思路,看待丁靖的眼神也随即大有不同,那是一种意味深长、莫名难测的眼神。

“安北将军欲建立的学院,能否仔细说说看呢?”最后,还是蔡邕率先发话,从他的语气里,丁靖知道了蔡邕已经被自己的想法吸引,并未如最开始一般排斥。

丁靖点了点头,连忙说明道:“我想要建立的学院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这是一个长时期的工程,短则二三十年,长则百年以上,甚至永远无法完成。”

“不过就算希望渺茫,又能如何?”丁靖话锋一转,态度无比坚定,道,“有些事总要有人去做,不去做怎能知道能否完成?愚公移山,数辈而成,学院之事,亦是如此。”

“因此,我打算置办场地学舍后,先构建五科学术。”丁靖说道。

“哪五科学术?”却是蔡琰忍不住问道。

丁靖看了一眼一脸好奇地蔡琰,又转视蔡邕诸人,见大家脸上皆是好奇,丁靖也不再卖关子,说道:“首先是基础两科,分别为汉文科和数算科。”

“汉文科,主要教导研究经、传、记等儒家典籍,意在让学者懂得我汉家最基础的思想理念,让学者具有基础的交际能力和人文素养。”

“数算科,主要教导研究数字、计量、形态,此一门乃基础自然学说,独成一系,其务实之重,不轻于汉文科。”

听到丁靖说明后,蔡邕亦是抚须点头,言道:“汉文科修研经传,此乃根本;数算科与六艺之数相同,亦是稳妥。还有三科又是什么?”

“还有三科为扩展学科,是在学者修习粗解汉文科、数算科之后,所进行得进阶学习,所谓术业有专攻,大部分人都难以精通任何学术,唯有专精一门,再兼顾其他才行。”

“这扩展学科本该开设更多,理论上是可以根据人的认知领域,而无限开设研究的。只是我并州目前条件有限,只能暂时开设三科,未来若是有了基础机会,我定要再多设几门扩展学科。”

“目前我想要开设的扩展学科,分别为法理科、军谋科、格物科,法理科自是传授研究律法刑罚等规律事务,培育立法、执法、擅法人才,保证并州法理有度、适时行法。”

“军谋科则是传授研究兵战谋略,培育将领参谋,提升军队战斗力。”

“格物科就是研究事物的真理,达到格物致知,如水为什么结冰,人为什么跳起又会落地,为什么木头能在水上浮起而石头不行,如此世间常识的因果解答,皆是格物科传授研究之列。”

第80章 格物

听完丁靖解释,亭中众人再次惊呆,即便在场皆是当世人杰,亦是觉得脑子有些不够用,难以跟上丁靖的思维。

最后,依旧是蔡邕最先理清丁靖的思路,心中对丁靖的办学理念也略有认同,不过他心中依旧存在疑惑,认为丁靖的想法着实很难实现。

“安北将军,你的办学想法确实别出心裁、略有道理,只是前面四科中,我皆有涉猎,正常情况下也能教导讲学,只是这最后一项格物科,虽是礼记中有曾提及,然而其具体理念却是闻所未闻,不知又该如何教导讲学?”

蔡邕看着丁靖说道,眼中露出意动之色,只是依旧心存顾忌。

听到蔡邕话语,丁靖心中却是一惊,他本只想过让蔡邕道学院里教导汉文科和法理科两样,军谋科则由贾诩、荀攸抽时间兼顾教导,而数算科和格物科,丁靖决定亲自编撰一套后世基本教材,由自己暂时充当教导讲师。

却不想蔡邕竟然如此博才,经法兵韬都极为精通,竟然敢独揽四门学科,只身充任讲师教导。

丁靖敬佩得看向蔡邕,解释道:“格物科的确前所未有,亦是我新创学科,其中包含我自己的一些研究见解,虽是不甚高端,却也启蒙足够。一边学习、一边研究,如此也属乐事嘛!”

听到丁靖解释,亭中众人皆是一头雾水,还是不甚理解。

“请将军再仔细说明一下吧!”蔡邕又说道。

丁靖没有办法,只能挠了挠头,心中亦是焦急,他也不知道该如何跟众人解释格物物理这门学科。

不过丁靖转换了一下思路,向众人说道:“具体的说明,我亦是不知如何解释,我先举个例子吧!”

说着丁靖随地找了三块合适的石头和一根木棍,尽皆放在亭中,见丁靖如此举动,亭中众人更是疑惑,不知丁靖想要做什么。

“蔡公家可有刀具,请借我一用!”丁靖向蔡邕请道。

蔡邕也不问丁靖借刀作甚,示意一眼蔡琰,蔡琰立即回到屋舍,寻来一柄短匕交予丁靖。

丁靖用短匕将木棍削得差不多呈长条状后,将木棍放在一块小石上,又将三石中的大石放在木棍左边靠中心处,呈杠杆之状。

将基本杠杆摆好后,丁靖看向亭中众人,问道:“诸位,如今我手里还剩一块小石,可放于木棍右端,但是放于何处才能使木棍翘起,而又正好平衡于地面呢?”

“此乃市井秤杆之理,简单也!”

听丁靖疑问,却是荀攸自告奋勇,率先借过丁靖手中小石,放于木棍末端。小石放下后,木棍果然向右边压下,左边的大石亦被翘起,但是却不能正好保持水平状态。

见荀攸失败,一旁的钟繇也来了兴趣,将小石向木棍稍微左移几寸,果然木棍左边压下,右边翘起,只是两边依旧无法保持水平。

虽然丁靖的简易杠杆和买卖用的秤杆相似,但是却因为制作粗糙,却是难以完成水平杠杆的效果。

之后还是蔡邕年老而见识广,别处心裁,不拘谨于丁靖手中小石,却是在亭子旁找了几块不同的石子。

蔡邕将杠杆右边的小石留下,又在左侧放了几块小石子,取舍之间,木棍横空水平。

“蔡公别出心裁,然却违背我之题目,只准意动右边小石,却不能增添其他石子。”丁靖见蔡邕让杠杆水平后,却是笑着说道。

蔡邕听得老脸一红,连忙将杠杆上的石子纷纷丢弃。

最后,还是蔡琰这个女子心思较细、心灵手巧,反复意动右边小石后,终于让杠杆答道水平状态。

“成功了!”看着杠杆水平,蔡琰忍不住惊喜叫道。

丁靖见此行状,亦是微微一笑,却是将左边大石向后意动稍许,顿时杠杆再次向左侧倾斜,瞬间失去水平之状态。

首节 上一节 74/76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唐第一少

下一篇:我老婆是花木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