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之并虎

三国之并虎 第741节

丁靖立即将曹操等人引入座位,随后才让侍者将会谈所需的文书、资料,整齐的摆放在每个人的桌案前。

对于这些文书和资料,曹操等人早已经参详过了,因此曹操直接开门见山,对丁靖询问道:“丁靖,我一直有件事情不懂,你为何会敢于提出并推行这套‘虚君立宪制’呢?”

面对曹操的疑问,丁靖并没有任何慌乱,反而对着曹操淡然问道:“曹公,让我先问你一个问题吧,你觉得尧舜的王权禅让制和夏禹的王权世袭制,哪一个制度更好呢?”

“这……”面对丁靖的疑问,曹操却是微微一愣,一时间居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无论是尧舜的禅让制,还是夏禹的世袭制,解释被公认的良好制度,二者间到底谁胜谁劣,也全是众说纷纭、各有己见。

见曹操也不知该如何回答,丁靖却是再次微微一笑,言道:“曹公,其实这个问题本身就有错误,要分辨两种制度的好坏优劣,必须先着眼于当时的情况。”

“不知道我让蔡师带给曹公的那些书中,曹公有没有看到这样一句话?就是说‘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所谓物质基础,便是指生产力,像粮食产量、铁铜产量等包括在内;而那上层建筑呢,便是指道德品质、法律法规、朝廷制度等等。”

“在上古时期,各部落彼此分立,但是各部落为了生存,却又彼此相互联合。”

“在这种诸国联合的情况下,世袭制是行不通的,而选贤举能的禅让制,却能够被接受。”

“但是,当各部落彻底联合成一体的时候,禅让制却又变得行不通了。”

“为什么呢?”

“因为当时的生产力太低下了,一个人制造一个陶壶,可能就要花费数月的时间。”

“所以,如果是政权更替频繁的禅让制,那么就会让许许事情做到一半,就不得不因为政权和官员的随意变更,而发生停工或者放弃。”

“所以,为了维持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就必须执行使政权相对稳定的世袭制。”

听完丁靖的一番解释,曹操也明白了一个大概,忍不住问道:“也就是说,现在你要用虚君立宪制来替换王权世袭制,便如同夏禹用王权世袭制替换王权禅让制么?”

丁靖并没有回答曹操,而是看着曹操言道:“曹公,你是不是觉得我的这个虚君立宪制,并不能替换现今的王权世袭制?”

面对丁靖如此直截了当的询问,曹操也是微微一愣,良久之后才点了点头,说道:“没错!我虽然觉得你这个虚君立宪制看起来不错,但是却真的不可能通行于世。”

“简单点说吧!这个天下还适应不了你的虚君立宪制!”曹操断言道。

听着曹操的话语,丁靖也点了点头,言道:“曹公,你说的这些话,我也表示赞同,但也表示反对。”

“你觉得天下适应不了虚君立宪制,那是因为曹公您所身处的中原,生产力实在是太过于低下了,而且还属于民智未开的落后之地。”

“我还是那句话,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原的物质基础支撑不了虚君立宪制,但是河北却不同,如今河北的物质基础和民智开化的程度,已经给了虚君立宪制推行的土壤。”丁靖自信言道。

面对丁靖对中原大地的这番评价,曹操等人的内心也有些不满,尤其是丁靖那句‘中原还是民智未开的落后之地’,更是让曹操等人差点当场暴起发作。

似乎看出了曹操等人心中的不满,丁靖只是淡然一笑,歉然地说道:“曹公休要不满,我这话并非怀有鄙夷之意,中原之地自古以来便是华夏中枢,我对那片土地的热爱之情不下于任何人。”

“然而,虽然我对中原也热爱无比,但是却也不能睁眼说瞎话。”

丁靖继续言道,“若是以前,或者说只是十年之前,那么中原绝对是大汉数一数二的王化文明之地,但是现在的河北已然超越了中原,这是毫不夸张的绝对事实!”

“正是因为河北之地的生产力足够,我才敢将虚君立宪制试行于河北之地,否则我这岂不是在引火自焚么?”丁靖笑言道。

这时候,曹操内心的不满,才稍微减淡了一些,言道:“自从曹丕回到许都之后,我便向他询问了河北的情况,在曹丕的形容之中,河北之地简直宛如一个仙境,这是不是有些言过其实了呢?”

丁靖笑看着曹操,言道:“曹公派往河北的密探那么多,河北到底是不是如仙境一般,曹公难道还不知道么?”

闻听丁靖这般话语,曹操脸上也是一阵尴尬,因为正如丁靖所言的一般,他曹操派往河北的密探,所传回许都的各项情报,的确显得极度不可思议,居然各个都把河北描述的如同仙境盛世一般。

第795章 有技术,无科学

“丁靖,无论是曹丕所言,还或是斥候所报,都不过是河北之地的表面之象,其中是否含有差池之处,曹某却是无法得知。”曹操继续言道,“若河北只是虚有其表,却也并非没有可能啊!”

面对曹操的质疑之言,丁靖也没有任何愤怒,只是淡然问道:“曹公,不知中原如今粮产几何?”

对于丁靖的疑问,曹操也不隐瞒,言道:“中原地沃水丰,每亩田土均产粟米四石,若是良好田土的话,便可种植麦米,亩产麦米六石却也不在话下。”

丁靖点了点头,又问道:“曹公可知河北粮产几何?”

“愿闻其详!”曹操言道。

丁靖继续说明道:“如今的河北之地,除了少部分旱土地区,尚且还在种植粟米之外,其余的所有田亩土地,皆只大面积地种植麦米和稻米。”

“根据农科司的统计,今年的河北之地,每亩麦田可产麦米八石以上,而每亩稻田可产稻米十石以上。”

听完丁靖这番说明,曹操等人却是面露震撼,有些不可置信地惊呼道:“这怎么可能!哪怕是天下最好的良田,却也最多每亩产粮十石而已,你们河北怎么可能每亩产粮超过十石?而且,河北之地水土不如中原,怎么可能大面积种植稻米?!”

“这有什么不可能的!”

面对曹操等人的惊呼,丁靖只是轻松一笑,便继续言道,“若想将亩产量提升到十石,首先要挑选最优质的粮种,如果粮食的种子足够优秀,其产量自然依旧庞大。”

“当然,仅仅只是解决了粮种这个先天条件,却还是完全不够的,还必须将水土和耕作等后天条件,也一并提升改善才行。”

“所有田亩,必须做到足量的施肥、足量的灌溉、足量的除草灭虫才行!”

只是,对于丁靖的这番解释,曹操等人依旧一头雾水,唯有司农丞国渊是有所明悟的样子。

眼见着曹操等人一副不明所以的样子,丁靖继续言道:“曹公,在‘生产力决定上层建筑’这句话的后面,其实还有一句同样重要的话语,那就是‘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

“河北土地的亩产量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提升,都离不开河北的耕耘科技的提升,无论是选取优质粮种,还是通渠建坝以灌溉粮田,皆是有相应的科学技术在作支撑。”

“否则,哪怕河北的百姓再辛勤劳作,都不可能使粮产量提升这么多的!”

丁靖继续言道:“曹公,请恕我要再次对大汉的士人唾弃一番,大汉天下有着那么多的优良技术,但是我大汉的士人却不能将其引申推广,使技术发展成利民利国的科学,反而视诸多技术为旁门左道,这是我大汉士人的悲哀,也是我大汉百姓的悲哀啊!”

“就只说那粮种培育之道吧!”丁靖又言道,“这培育优质的粮种又有何难?就是将当年最好的粮食留存作种,以用到来年的继续种植之中,以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最优秀的粮种不就有了么?”

“再说那规模性的养殖之道,却也有何困难?朝廷懂得大量养蚕、养马,难道就不懂大量的养鸡、养鸭么?”

首节 上一节 741/76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唐第一少

下一篇:我老婆是花木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