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都督 第50节
在大明,其实内阁首辅的威望比皇帝要高,诸位朝臣都以顶撞皇帝为荣耀,要不也不出现一个大臣上书,将皇帝的祖宗八代不带脏字的骂了一个遍,皇帝却痛苦的下了定语:“这家伙就是要让我打他的屁股,然后回去向同僚和天下显呗他的刚正不阿,我却坚决不随了他心愿。”然后就咽下这口气,甩袖子走人了。
在这个内阁大于皇权的年代,顶撞皇帝,拒绝皇帝的圣旨,那就是一夜成名的捷径,只要你这么做了,你一下朝,立刻就有无数士子人将你包围,一起赞颂你的刚正不阿,你的名声在士林里一夜家喻户晓。
至于你为什么顶撞皇帝,为什么违抗了皇帝的旨,那是没有人问的,还是那句,东林的原则就是,为了反对而反对,管他狗屎是香是臭。其实,这也是大明恩荣养士几百年的结果,对化是一种进步,但对社会和执政却是一种倒退和悲哀。
所以,在天启大喊大叫的时候,人们是没有怎么上心的,但首辅一声断喝,却起到了绝对的作用,于是,大家场休息,听裁判怎么说。
第073章 皇权内阁
天启气呼呼的坐在上面,看着下面这些大臣,真的是已经欲哭无泪了,本来是一个救援不救援毛龙的事情,最终还是绕到了经抚之争上去了,虽然有关联,但也没必要在这个时候舍本求末啊。
同时看看这个趾高气扬的独相叶向高,看看唯内阁马首是瞻的百官,天启深深的感觉自己有一种可有可无的悲哀。
不要说是朝廷乾纲独断,就连制止一场朝廷武斗自己都没有这个权利,那自己还坐在这里干什么?自己还不如躲到后宫去,不看你们狗咬狗,也不看你们对自己的轻视,反正就让你们折腾去吧。
不过这时候,毛龙的事情还要解决,因为毕竟毛龙在自己的心还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毛龙所行所处的地位在战略上,还是非常必要的,在这一点上,倒不是天启多么的睿智有战略眼光,其实就算是一个三岁孩子,都可以看到这个关窍。但可惜,有些人就看不到,或者是根本是看到的,但坚决的闭上了眼睛。
一个为了自己集团利益而罔顾事实,坚决的闭上眼睛的人,你是不能让他们睁开眼睛的。
看到总算平息下的朝堂,天启兴趣缺失的长叹一声,一身疲惫无聊的道:“诸位爱卿所陈述的,朕已经听到了,但今日所说的,只是救援毛龙的事情,大家不要把事情扯远了。”
然后看一眼那些不以为然的大臣,天启再次苦口婆心的道:“复辽一事。国家靡费千万钱粮,在全国各地不惜征召二十万之兵,然无论经抚,却不损奴酋一兵一卒,不得一城一地,而龙不过带着二百猛士,不要——”然后捂住脑袋摇摇头,有气无力的继续道“没有,是的,是没有得到朝廷一钱粮军饷,没折损朝廷一弓一矢,没耗户部一米一束,就取得本来我们失去的镇江,杀奴多少且不论,但擒获三十五个建奴,包括后金世袭游击,建大明对奴酋努尔哈赤以来从没有过的大功,这难道不是大功吗?功虽然到现在还没论述。”说这话的时候,已经明确的表示了自己这个皇帝的看法和不满,就看向了叶向高。
结果叶向高根本就没有一点羞愧的意思,反倒认为自己是明智的,要不当初奖赏了毛龙大功,那现在毛龙大罪就没法说了,到时候就是自己打自己的脸了。
“但镇江本来就是孤悬飞地,四面皆敌,丢失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这丢失了,怎么能按照丢失大明固有之地算呢?”天启多少还是知道点兵事的,这样的论断,绝对是公允的。
看到下面还有要争辩的,天启突然正色道:“各位臣工,毛龙开疆拓土收复失地,如果将镇江交给诸位臣工,在现在这种情况下,哪位能说可以守住?请你站出来,朕现在就给你加官三级,也不吝惜封候以待,诸位,哪位领命愿为大明尽忠?”
加官三级,封侯以待,这绝对是天大的恩賞,这样的恩賞就应该有人去为之拼命了,但所有的臣工就一起闭嘴,没人去接这个绝对不能实现,并且绝对会要了自己命的任务。
论人事不关自己而夸夸其谈,论自己利益为先斤斤计较,这就是大明的官员。
天启长叹一声,还是要做些决断的。于是就对首辅道:“我现在就下旨,命令登莱水师出兵。”然后想了想,最终痛苦的道:“最少,将毛龙给我接回来,要不就让天下人寒心了。”
叶向高却站出来,神态坚定的道:“臣不敢署理万岁旨意,臣绝对不能为一人而坏一军,臣绝对不敢因一人而坏熊经略制定的复辽三方之策。”
“臣反对。”又一个大臣站出来反对。
大明就是这样,皇帝的圣旨不是通行天下的,没有内阁署理,除非是皇家内部事情,外朝没有内阁署理也不过是放屁,根本就不做数的。
天启就张张嘴,却是什么话也没说,最终孤独的摇摇头,站起来。你们吵着吧,朕现在就安排晚饭,大家不吵出个章程就都别走来。”
这话一出,满堂大臣无不目瞪口呆,这是皇帝要让大家难看啊。这就是说,让大家就这么争吵到地老天荒,但好在他还不至于饿死大家。但违抗旨什么的大家都可以,但皇帝让大家这么工作下去,却没有一个人敢不遵循。
不管臣工们尴尬的表情,天启突然有了一种捉弄人得逞的小窃喜,“朕乏了,你们就谈吧,总得谈出个结果来吧。等有了结果,通知一下朕。”但还是最终说道:“杀毛龙,想也别想。”斩杀大臣,哪怕是一个百姓,都要皇帝亲决的,没有皇帝批准,内阁也做不了主,这就是大明的双方掣肘制约的政治格局。当内阁强势的时候,皇权就弱了,当皇帝强势的时候,内阁也就退了。
说完这话,天启就丢下所有的臣工,带着几个陪读的太监向后宫走去。
走到半路的时候,不由得唉声长叹:“既然我说的话你们根本不在乎,那么,还要我这个皇帝做什么?你们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吧。”然后就神情无比落寞的对着身后一个太监道:“魏大伴,你现在就拟一个旨,准备一笔内帑钱,等毛龙战死的消息传来,就加封毛龙大明守备总兵官,抚恤一万两,荫蔽他的儿子进太学读书。”然后坚定的道:“如果叶向高敢不署理,那么我就可以将他赶出内阁,这个权利我还有。”
跟在后面的魏忠贤就只能长叹无语了。
天启望了望天,眼角不由得有些湿润:“让毛龙去辽东,我也是同意的,但不能救他,我也是无可奈何的,只能这样告慰他的在天之灵了。”然后低头弯腰,佝偻着身子往前走,一行太监宫女就只能跟着这个寂寞的皇帝前行。
“对了,明日我不上朝了,反正有我无我都是一样的,魏大伴,你听着点,如果内阁群臣有了关于毛龙的,就给我,如果不是这个,也就不必烦我了,你就看着办吧。”
第074章 后金处断
阿敏镶蓝旗战败的消息传到了赫图阿拉,努尔哈赤当时大惊:“毛龙竟然得到了朝鲜和山东的援军?这样岂不让我们的后路断绝,让我们两面受敌?”这是战略大事,真要是如此,那大金可就危险了,焦急的在地上走了两圈之后,对着外面大吼:“来啊,传朕的旨意,整顿正黄旗,朕要御驾亲征。”
传旨的小太监一个千下去,立刻往外就跑,结果刚刚跑出去,迎面正撞上进来的皇太极,小太监赶紧给八阿哥请安,皇太极就挥挥手:“小公公且慢传旨去,等一下再说。”然后就站在帘子外面对着里面禀报:“儿臣太极请见皇上阿玛。”
其实努尔哈赤早就听到了外面的脚步声,在那淡淡的语音里,也知道是自己的这个老八来了。
现在自己已经尊为皇帝了,但在那班一起厮杀出来的兄弟们眼里,似乎自己这个皇帝还没有什么特殊,谁要想见自己,通传一声也就进来了,根本没有老八这种规规矩矩的做派。
在这一点上,皇太极对这个儿子相当的满意。
七大恨起兵,大家都是为了活命,风雪里一起摸爬滚打,当然没必要讲究这些东西。
但是现在总算打出了一片大好的江山,自己也开元称帝了。
既然成了皇帝,当然就应该有成了皇帝的威仪,不能高高在上独自独行,那自己这个皇帝还做得有什么意思?
可是事情就这么让人痛苦,都是老人,在一起摸爬滚打习惯了,这突然间自己端起架子来,而下面的人就没有看出来,一个个依旧我行我素,而有时候自己在他们面前摆一摆皇帝的谱,反倒让他们纷纷有了怨言。
所以现在努尔哈赤感觉到自己的位置非常尴尬,但慢慢也开始推行皇太极建议的汉人法度礼仪,对那些不尊重自己的,也悄悄的加以剪除。
懂得汉人里礼仪但八子皇太极,不但对自己按照皇帝的礼仪恭恭敬敬,而且在下面不断的教导着其他的那些莽撞的儿子和大臣,来遵守这个规矩。虽然他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变得被所有的儿子和臣工们不待见,但他依旧坚决执行着自己的想法,也是自己这个皇帝的想法。
对于这个儿子皇太极,努尔哈赤内心是矛盾的。
一方面,他喜欢这个儿子的睿智沉稳,将来必有一番大作为,所以在内心,是准备将这个皇位传给他的。
但另一方面,他又不喜欢这个儿子,他过于倾向汉人的想法,在他认为,皇太极一直向自己提出的对汉人怀柔政策,那就是不通时物妇人之仁。
努尔哈赤也明白,马上打天下,马下治天下,但现在,绝对不是马下治天下的时候。
且不说现在,不过占据了一个辽东,和整个大明朝廷相比,那是远远不够,尤其还没有占据大统,自己的这个皇帝,根本就不是名正言顺。
在亚洲这块地方有个坏思想,那就是不管是什么民族,都认为占据原才是真正的大统,才是真正的皇帝,其他的都是上不得席面的。
就比如说当初大元,横扫了欧亚大陆,成吉思汗的儿子们掌握的任何一个属国,都要比当时南宋面积要大的多,但是在忽必烈灭了南宋,他死之后,在外面已经是呼风唤雨的儿子兄弟都一起放弃了欧洲东亚的广大地区,纷纷挥军抢夺原这个屁大点儿的地方,其内心的原因就是,在外面,无论多大的权力和地方,都不如原这个小小的位置,那才是正统。
本着这种莫名其妙的心态,努尔哈赤也认为自己不是正统,要想做到正统,就必须打下北京,坐到那个位置上去。
但大金的人口太少了,全族上下的熟女真(女真族现在分作两部分,一部分是努尔哈赤领导的这一部分女真人称为熟女真,还有一部分就是,依旧躲在山林里,坚持他们祖宗传下来的渔猎生活的,被人们称为生女真)不过区区三十几万不到50万,而现在单单辽东的汉人百姓就有多少了,不下500万,用50万去统治500万,而且这500万还是绝对敌对的,那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别人可以感受不到,但是努尔哈赤却随时感受自己就是坐在火山口上,屁股底下随时可能爆发出焚毁自己一切的熔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