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都督 第534节
但是泱泱大国宗主,却不能做这件事情,也是左右为难。
“这次朝鲜出兵,在前期上,皇上和内阁依旧可以给你指令,为你背书,但是前提是,在朝鲜叛乱平息之后,你们必须撤回来,不能干涉藩国事务,这是历朝历代树立的榜样,这是雷打不动的。”
叶向高说出了自己,也是整个汉人朝廷被圣人教化之后的困惑,的确是让人一片唏嘘。
其实在国家层面上,仁德这个东西,只能是用来说说,而绝对是不能做的,最终还是汉朝的皇帝明白一件事情,并且成就了大汉王朝,那就是以儒家教化,以法家治国,这才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长盛不衰的道理。
但之所以汉朝最终没落,还不是广泛的推广了儒家学说,彻底的摒弃了法家制度造成的恶果,其实这和是不是皇帝昏庸无能无关,而是和整个朝堂上下百官的思想意识形态有关。
现在,叶向高的一番车轱辘话,等于将事情又做回到了原点。
第921章 又被坑了
叶向高车轱辘话,让毛文龙很痛苦,之所以历朝历代,在中国最强盛的时候,除了几次反击,并没有主动对外用兵,并不是外部强大,而是自己缚住了自己的双手,而当敌国侵略自己的时候,不管忍受了多少苦难,却依旧要遵循着泱泱大国的大度,以德报怨,这其实简直就是一个悖论,但又有什么办法呢?圣人,成也圣人败也圣人。
一个穿越人士其实最痛苦的是什么?并不是穿越之后不习惯这个时代的衣食住行,最痛苦的就是自己有最先进的思想,也看出了中国历朝历代兴亡的本质,但却因为中国古代的这种正义仁德的束缚而无能为力。要想彻底的改变一种制度,没有全部放开的民智,没有已经渐渐形成的思想基础,搞断崖式的变革,那就不是为这个民族复兴,为这个实现自己穿越的责任负责任,而是要将这一个伟大的民族,带向更可怕的深渊——思想的混乱才是最可怕的。
一个国家的兴亡,其实并不完全取决于他的武力能力,而是取决他的思想,他们一个国家百姓的思想彻底混乱的时候,这个国家就彻底的完了,这样的例子,不管是在前世还是在后世,比比皆是。
也正是因为如此,毛文龙才不敢搞式的发展改革,即便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东江镇也不敢。脱离基础,只能会造成灾难性的毁灭,而绝对不是辉煌的建设。
丢下这有的没的,毛文龙不得不站出来,继续坚持着自己的主张,因为他最清楚的知道,叶向高亲自跑到皮岛来,绝对不是自己一人突然间闲的闹心,这是代表着皇帝和内阁,来试探毛文龙的。
现在的大明皇权和内阁,就在这一点上有个好,历代皇帝和内阁之间,总是针尖对麦芒,为了皇权和臣权,真的是争夺的不可开交。
当皇权强势的时候,内阁就成了弱势,而内阁强势的时候,就逼迫皇帝隐藏在后宫不再出来,那时候,皇帝只能用这种办法来对抗内阁的强势。
但这时候的天启皇帝,是真的成熟了,在他扶持阉党和孤臣党压制了东林之后,也就变相的等于,压制了一直由文人把持的内阁,但他聪明的知道,凭借自己的经验阅历和手段,彻底的抢夺内阁的权力,那就是不现实的,于是在支持自己的叶向高致仕请求之后,将他留了下来,成为了内阁和皇权之间的缓冲纽带。
想明白了这一点,毛文龙是真的放了一口气,这说明,在历史上被评价庸庸碌碌,厌倦皇权的木匠皇帝,其实还是有过人之处的,就这一个神来之笔,就是其他所有皇帝都没有想到或做到的。
如果由致仕的老臣,形成一个顾问委员会的制度,利用老臣的经验人脉威望,来连结平衡皇权和阁权,使得不再出现一家独大的状况,是不是更附和现在的文化思想,从而把这一个制度推行下去,那么这个制度会不会成为后世的典范呢?
精神溜号和开会跑题,已经成为了毛文龙的毛病了。
叶向高深思了一下,缓慢的向毛文龙和在座的所有人交了底“你们家大帅考虑的非常正确,但是从政治层面上,朝廷是绝对不能认可的,因为不管怎么样,朝廷还要坚持大义,这是正统的基础,一旦这个基础破碎了,整个朝廷的思想就会分崩离析,那样的灾难是大家不可想象的。”
然后满含深意的看了一眼毛文龙和马维忠“这个你们一定要牢牢的记住,以老夫的经验,落人一步,将是万劫不复,和人同步,将是平安相处,超越一步,你将无往而不利,但是超越两步,你就是一个疯子。”
毛文龙和马维忠赶紧躬身受教,这的确是至理名言,没有半点反驳的余地。
“所以这件事情,我们依旧遵循着原先的成例,出兵朝鲜,帮助李倧稳定朝鲜的局面,但是当局面稳定之后,必须撤兵。”
毛文龙就彻底的失望了,说来说去事情又走回了原点,这等于依旧是出力不讨好。
叶向高也不看毛文龙的表情,就继续说“在平定叛乱之前,原则上朝廷是应该供给出外将士一切军需使费的。”
毛文龙就上前施礼“不知道朝廷能给多少?”难得朝廷能够按照自己的名义给一些军费,毛文龙哪能放手?赶紧将这件事情敲定。
叶向高就老神在在的说道“按照内阁和兵部计算,只要你不做手脚,平叛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两个宣旨的太监确立朝鲜国王的名分,朝鲜各地的节制使会立刻见风使舵,放弃对叛军的支持,所以最终计算出来,有2000人保护两位宣旨的太监过去,朝鲜的叛乱也就彻底的平息了。”
毛文龙就哀叹一声,内阁真的都是人精,并不是一个个尸位素餐的家伙,就这个数字计算上,绝对是最正确的,结果也一定是会这样。但是自己刚刚做了手脚,这事情恐怕有点难办。
叶向高似乎是看明白了毛文龙的心思,于是就继续说道“但内阁和兵部也感觉到,朝鲜的局面瞬息万变,所以可以多增加1000兵力。”
毛文龙立刻抓到了事情的根本“为了快速地平息朝鲜战乱,解决我东江镇的萧墙之祸,我若是多出一点兵呢?”
叶向高就撸着胡子说道“朝廷只能按照3000军力,给予物资军饷的补助,其他的——”
毛龙立刻接口“其他的由东江镇解决。”
叶向高就不置可否的点点头,然后继续陈述着自己的使命“平叛之后,毛帅你认为朝鲜的国力被彻底的削弱,倭国可能对朝鲜继续虎视眈眈,为了不劳师远征,留下一批人马来,帮助朝鲜王国,一来是监视倭国,二来也是防止朝鲜内部的再次叛乱,这个想法也对,不过大明朝廷财政困难,实在是负担不起。”
毛文龙二话不说,拍着胸膛保证“我不要朝廷一分一文,只要朝廷一纸文书。”
叶向高就似乎很为难,左右的看了看,竟然有一点羞愧的意思,根本就不提文书的事情“既然你已经决定,那我也无话可说,马维忠就跟着你历练个一年两年,然后再回朝廷。”还不等毛文龙说话,直接站了起来“该吃的吃了,该喝的喝了,你这个破地方我也住不惯,我就直接走了。”
等毛文龙带着一群人送别了叶向高之后,猛的感觉到,自己好像是上了当了。
于是立刻寻找留下来的马维忠,结果左找右找,怎么也找不到,毛文龙是彻底的明白了,敢情是天启皇帝那个小狐狸,和内阁的那帮老狐狸,合起伙来坑了自己啊。
“马维忠,你个吃里扒外的家伙,我现在必须要揍你一顿。”毛文龙就嚎叫着,对整个皮岛进行了严密的搜索,必须要找到那个吃里扒外的家伙。
第922章 小国寡民的悲哀
李倧算是彻底的服气了毛龙翻为云,覆为雨的段,他现在已经是彻底的明白了,不是大明朝廷想插朝鲜,而是毛龙想插朝鲜,他是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了。
为什么明白了?因为他已经从汉城飘出来的炊烟里闻到了饭香,原先是自己喝粥,李适吃干饭。结果现在自己拒绝了毛龙入朝参战,结果就是,自己又开始喝粥,而据守汉城的李适又开始吃上干饭了。
李倧不知道毛龙到底是什么想法,他简直就奇怪了,天底下只看到避战的,从来没看到没事儿找事儿的,难道毛龙疯了吗?
毛龙肯定没有疯,那他的目的是什么呢?最终李倧还是判断为,毛龙那家伙要钱不要命,是准备找借口敲自己一竹杠,同时仔细的思考之后,最终明白了毛龙的野心。这是一个让人不寒而栗的结局。
“我绝对不会让他得逞。”李倧端着粥碗,愤愤不平的嘀咕:“只要我们熬下去,大明册封我为朝鲜国王的消息已经传布满天下,册封我的天使就在皮岛上,即便是毛龙不让他过来,早晚也会过来的,只要这两个天使一过来,我便是天下归心。到时候,李适已经众叛亲离,胜利就是唾而得,不过是我们继续艰苦一下罢了,但总比以后受制于人要强。”
议政院领议政(内阁首辅)朴金辉心长叹一声,自己等扶持起来的这个国王并不笨,但他还是忘记了一个根本的实质性东西,那就是,自己是小国寡民。
心情沉重的朴金辉端着粥碗,无比痛苦的劝解谏言:“大王睿智,所虑极其深远,但是我们实力不允许呀。大王不要忘记,我们是小国寡民,怎么能逃脱天朝上国的掌之?受制于人,这就是身靠大国的小国的悲哀,这时候的朝鲜身处大明和后金之间,和当年春秋战国时候,夹在晋国和楚国之间的郑国何其想象?盟主晋国来了,国就不得不投靠强大的晋国,向晋国那上征服(赋税),然而晋国一走,楚国又来了,郑国又不得不相强大的楚国,缴纳朝贡,只能在这样两方侍奉放的情况下,保住宗庙社稷。”
李倧也痛苦的回答:“但也正因为如此,将一个东周王朝的小霸,因为要承担双方的赋税,最终耗尽了国力,还是走向了灭亡。”
朴金辉就摇头:“话虽然这么说,但毕竟延长了国脉,也是无奈之举。”然后放下粥碗,给国王仔细的分析现在自己所处的地位:“现在我们朝鲜处的地位,和当时的郑国相同也不相同,相同之处也在于,我们处在大明朝廷和强悍的女真压迫之下,但是我们却不在他们的间,而南面却有一个虎视眈眈的日本,总是梦想着踏上这个大陆土地,躲开他那个穷困的地震海啸频发的小岛,如此一来,我们就等于夹在个强悍势力之间。
然而,大明朝廷深受倭寇之乱,需要我们替他们抵挡倭寇的登陆,而后金的崛起,也让大明穷于应付,如此一来,大明朝廷就必须要稳定住我们,一来为他们挡住倭寇,二来要为他们牵制后金,这就是每一次我国有难,大明都毫不犹豫的出保住我们王国的原因。
之所以现在,大明对我们开始产生犹豫怀疑,究其原因就是上一代那个昏聩的国王,执行侍明不恶金的政策,结果就是因为这个政策,却害了我们,让我们不被大明朝廷坚定的信任,这个遗毒就彻底的害了我们。”
李倧也知道这个道理,“上一代的昏王,不过是想在个势力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其实细算起来,也是为我们朝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