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处处开外挂 第545节
这是孔融的专业,他是没有拒绝的道理,自然一口应下,生怕别人抢这一块。
因为接下了北海国,所以许定也不能急着返回东莱,刚刚接手的十万黄巾也没有必要往东莱跟半岛迁移了。
这些年的战乱,对北海的影响也极大。
北海国是地广人稀的大郡。
土地面积是青州最大的,然而人口却是最少的。
黄巾乱起之前不足二十万。
接着管亥等人起兵的时候,又被许定收走了数万。
虽然许褚当太守,北海托管在东莱治下的时候因为稳定人口又恢复了过来。
但是接着东莱军撤走,许褚下岗,北海就受到了重大的波及。
等孔融上任的时候,整个郡只有十万左右的人了。
在加上这些年又连番战乱,人口又下降了。
这也是为什么孔融拥有青州最大的郡,但是实力却是最弱的一个。
随便一支兵马打过来,他都要向外求援。
实在是人口少,兵力自然就弱,维持着城池不破,以经是尽了全力了。
这也是孔融为什么要把这个包袱甩给许定的一个原因之一。
实在是北海没得救呀,根本就振兴不起来,留着也是鸡肋,到不如痛快的甩掉包袱。
这就是一个学者跟政治家的区别了。
许定让徐晃等军进城接管防务,一面派人开仓放粮,安抚城外的十万新降黄巾。
一面又对亲卫道:“传我的命令,调第五校尉军进驻北海,接管昌安、高密等城跟潍水、胶水等通向徐州的关咔路哨。
调第六校尉军进驻北海,接管剧县、朱虚、营陵、平寿四城防务。
在令沮授等人来过,从即日起沮授为北海郡太守、国渊为郡丞。”
很快第六校尉军先至,同来的还有沮授。
对于接任北海太守之职,沮授是欣然接收,这个工作太有挑战性了。
在来之前他就拿到了北海国的资料。
一路上眉目都没有舒展开过。
进了剧县,沮授直接就对许定道:“主公,我觉得有必要将郡府迁移至淳于城!”
许定道:“为何?”
沮授上来就要迁移府城。
这一点许定很好奇。
沮授道:“原因有三,第一:剧县离临淄太近了,如果是以前,郡府离州府近一些,好互相照应支援,但是这位刺史大人与我们并无半分好感,甚至是敌视状态。
将府城迁移远一些,有利于缓解双方的紧张情绪,释放善意,避免过早的发生摩擦与战事!”
许定微微点头。
有消息指出焦和这家伙暗中跟袁绍勾搭上了,对东莱方面是敌视态度。
现在东莱跟半岛主要还是以恢复为主。
半岛的百十万人口需要花费的钱粮是巨大的,至少在今年之内是无法反哺回来的的,所以最好是不要发生战事过多的消耗资源。
接着沮授又道:“第二:将府城迁移到淳于有利于拉长纵深,不至于让剧县孤悬于外,以免战事一起,得不到后方的支援,即使焦和之兵不一定打得下我们的城池,但是也要先考虑到。”
摊开地图来看,就会发现北海国的地形也是很操蛋的。
东面全是山脉,丘陵山地居多,插进东莱的肚子里。
西面则大都平整,利于大兵团作战,同时却不利于防守,像个沙漏。
中部则全是河流,整体南高北低,流向渤海湾。
形成了阻碍东西部的屏障,极不利于信息与命令的快速传达,自然也不利于兵马的支援。
而剧县的位置在哪里,就在西部的极西面,除了在往西靠近齐国有一座东平安城,北海国所有县所有城都在剧县的东边。
所以这座府城就显得格外的突出,有点像是塞堡,和平时期就近临淄是好事,战时就是第一个要被挨打的。
而且太西边了,对整个北海的管理也就不方便的。
所以沮授就想把府城搬到北海国居中一些的淳于。
顺便一说,淳于位于纹水与潍水的交汇处,也方便水运交通跟防守。
这一点也征服了许定。
第356章 江淮来人
接着沮授又道:“最重的是第三点:北海国人口太少了,靠近东莱的各县跟各城还好些一口,整个西部跟中部人口几乎消散一空,空城、空亭、空村,就是剧县也勉强只有万余人口。
如果主公将十万黄巾,勉强算他们是黄巾吧,这十万人放在西部,那么中部与东部就太空落了,有点头重脚轻,不如将人口全放在东部与西部,先充实这两个地区,也有利于驻军,能给百姓带来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