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唐中兴 第1018节
。。。。。。
淮南,庐州城下。
随着扬州兵变以及朝廷大军进入寿州的消息传开,光州刺史李遇便开城归顺朝廷。而寿州本就是朱延寿所领,所以在朱延寿带着朝廷大军进入寿州后,寿州的一万五千淮南兵马便投降了,然后在朱延寿的指挥下,跟朝廷大军一起南下,攻打庐州。
别看庐州隔寿州这么近,但在朝廷大军南下的时候,庐州刺史刘威依然没有要投降的意思。
右骁卫自然和朱延寿部便兵临庐州城下,打算强攻庐州。
或许是处于故旧之情,朱延寿并不想攻打庐州,而是想劝降刘威。
论能力,刘威在淮南可算不差,这是其他人都公认的。
“刘威,如今朝廷大军兵临城下,难道你还想负隅顽抗吗?就算是你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城里的百姓和你手下的将士考虑考虑。
杨行密已经死了,你也没必要再忠于他,还是开城投降吧,朝廷不会亏待你的。”朱延寿骑着马,来到庐州城门外喊着话。
“朱延寿,你果然是叛徒。”看到带着朝廷大军杀来的朱延寿,刘威冷冷说道。
“朱某是忠于朝廷、忠于圣上,怎么能叫叛徒?况且,杨行密可不是朱某杀的,你要有怨气,找朱某可没用。”朱延寿反驳道。
“想让我开城投降,也不是不行,杀了徐温为节帅报仇,否则那就战吧!”
说完,刘威直接拿起一副弓箭,瞄准朱延寿的马就射了过去!
第877章 遣唐使
刘威誓死不降,最后的结果不用想也知道,最后战死在了庐州城。
其实让淮南一众将领意外的,最后为杨行密战死的是刘威,包括李神福等人都接受了朝廷的调令,并没有说是追随杨行密而去。
至于滁州刺史刘存等人,得到刘威战死的消息,也很震惊,不过他们却没有就这样战死的勇气,因为史书只会把他们记入大唐的叛将之列。
虽说淮南八州都相继归顺了朝廷,但淮南的局势想要稳定下来,也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不过关于淮南的人事任命权,却是下来了。
李遇、陶雅依然留任刺史,刘存则是调到了江南道,安仁义则是充任淮南道行军司马,徐温则是出任扬州刺史。
扬州刺史乃是上州,徐温这一下可谓鲤鱼跃龙门。
当然徐温也被淮南旧部记恨上了,虽然杨行密不是他杀的,他也成功把杀害杨行密的罪名塞给了张颢,但他毕竟也参与了兵变。
这对于朝廷来说也是好事,为了坐稳这个位置,徐温肯定会尽心尽力为朝廷效力,帮助朝廷巩固在淮南的统治。
除此之外,严可求也被调到了朝廷,在兵部担任主事。
淮南会以这个结果而结束,着实也让天下不少人感到意外,不少人都以为起码会打上个一两年才行,没想到没能朝廷大军到来,淮南内部就开始兵变了。
在淮南变局结束后,朝廷立即新派了人担任淮南布政使,即原江西道布政使独孤损。
接任江西道布政使的是温宪。
郑凝绩也调回了中枢,担任刑部尚书并进入了内阁。内阁也出现了一些变化,肖荣被调到四川道担任布政使,而李英旭则是调回朝廷以太常寺卿的身份进入了内阁,工部尚书则由王抟接任。
如今的内阁也有五人变成了七人,分别是李振、李泌、归仁绍、李易、郑凝绩、李英旭、王抟。
这几人中,恐怕也就李泌在内阁的时间最长,堪称内阁不倒翁。
主要是李泌在户部干的不错,李晔就没打算换掉对方,因为想要找到一个很好的户部尚书也不容易。
淮南的战事暂时告一段落了,菅原道真率领的遣唐使团也终于可以起航,从运河前往洛阳。
当路过扬州,看着那庞大的水师时,菅原道真还是有些震惊的。
可以说,菅原道真带着一路的震撼从升州到的洛阳,开始是挺震惊,后面就渐渐麻木了。
直到他们抵达洛阳。
得知倭国遣唐使时隔六十多年再次出现在大唐的都城,朝中不少人还是有些好奇的。
朝中也不是没人见到上一次遣唐使,但大多年岁已高,可以说凤毛麟角也不为过。
不过对于倭国遣唐使的来意,知道的却不多,毕竟锦衣卫和水师在倭国的事,知道的人很少,就连重臣里面,知道的也不多。
倭国毕竟是外来使团,若只是普通的官员迎接也有些不合适,所以在倭国使团从升州启程前,李晔便下令让鸿胪寺卿归仁绍前往东都,负责接待事宜。
虽说李晔在谋夺倭国,但表面的礼仪得做好,起码得跟新罗海盗之事撇开关系。
。。。。。。
“这些就是倭人啊,怎么这么矮小?”
出于对倭国使团的好奇,舜化晴在听说后,就嚷着让李裕带她出来看看所谓的倭国遣唐使。
不过在看到倭国使团的人那么矮小后,便在那里撇嘴了。
李裕和舜化晴已经成婚了,虽然两人年龄都不大,但这个年代的人成婚普遍偏早,倒也不是不能接受。
作为老三的李裕成婚了,但是作为老大的李佑却是还没有,因为婚期之前就定了,得按照那个时间来。
“早就听说倭人矮小,只是没想到这么矮小,这大部分人连五尺都没有吧?”对于倭国使团的矮小,李裕也很惊讶。
“回殿下,据说是倭人的天皇不让他们的百姓吃肉,所以长不高!”旁边一个随从解释道。
“天皇?一个弹丸小国,居然也敢称天皇?我大唐也只有高宗才称为天皇,这倭人好大的胆子。不行,本王得去给父皇递折子,参这倭国一本。”李裕就像是个愤青,遇到不满的事就看不惯。
“殿下,这合适吗?”旁边的随从问道,“殿下只是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