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唐中兴 第146节
现在,叛军更是直逼凤州。如今之局面,我难辞其咎,也无颜担任这感义军节度使。今日召集大家前来,除了商量如何应对目前的困局外,也有让大家推荐一合适之人,接替本帅担任这节度使一职,本帅也会退位让贤,并且会上奏朝廷。”
说着,牛勖便强行挤出了几滴眼泪,看着的确像是因为内疚而请辞的样子,但任谁想也不会认为牛勖这是发自内心。
很简单,这个时候要选出一个人来替代牛勖,哪是那么容易的事?而且牛勖能当上这节度使靠的是田令孜,若是没有田令孜推动,他也当不上这个节度使。
至于其他人,想要取代牛勖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就算是推选出来了,如何解决目前的困局也是个麻烦的问题。
之所以牛勖这么说,实际上是以退为进。他知道自己现在除了鹿晏弘这个强大的外地,内部也很不稳,若是他不能镇住内部的不稳,到时候他就会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甚至他这个节度使都有可能被推翻,那才是真的一无所有。
至于他说的退位让贤,只是说出来让这些人看的,并且拉拢一下人心。
“节帅何必长他人志气,灭自家威风?鹿晏弘叛军看似兵强马壮,但也不是真的不可敌。虽然我们感义军目前并没有多少军队,但关中、蜀地都有朝廷的军队,朝廷自然不会看着我们被击败。”一旁的巩咸起身大声道。
巩咸现在是凤州刺史。他早年是西川黄头军的一名将领,后来跟随李铤进入关中与黄巢大军作战,累功至凤州刺史。之前的他,虽然是凤州刺史,但因为驻扎在凤州境内的大军是牛勖的亲信统领,他并没有多大话语权。
但随着牛勖被驱逐出兴元府,手上的军队损失大半,他这个手握数千州兵的此时一下变得重要起来,就连牛勖也不得不依仗其来维持在感义军的统治。所以在巩咸表态后,便有其他人陆续站起来发表意见。
“节帅,巩刺史说的有道理。平定鹿晏弘为首的叛军,是寿王的事,没有我们在这里跟叛军拼死拼活,寿王他们在一旁看戏的说法。”又有一名将领起身说道。
见一众手下没提让人接替自己位置,牛勖有些庆幸。不过看到巩咸在一众将领中的影响力,他头上的阴云并没有怎么消减。
“既然众将领都这个看法,那本帅就暂时先担任着这节度使,一切等平定叛乱后再说。
虽然我们可以去求援,但叛军显然是要先击败我们,所以如何坚持到援军到来也是个问题。若是坚持不到援军到来,其他的都是空谈。。。。。”
。。。。。。
就在牛勖和一众手下在商量如何守住凤州的时候,李晔则是来到了小月的外祖父家。
之前小月外祖父家一众人从小月的穿着和跟随的侍女、亲兵身上知道其成了贵人,但不知道其成了寿王的女人。对于寿王,他们也曾有所耳闻,毕竟李晔被任命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兼兴元牧的消息在数月前就传遍了蜀地十州。
虽然小月不是寿王妃,但也是有着正式身份。媵人也是有着官职,视同正六品,若只是论官职,就连小月的父亲张善祥都没有小月的级别高。
现在寿王亲临他们杨府,也让杨府上下都有些措手不及。
“没想到杨老先生年过花甲依然亲自教导学生,本王佩服不已。”
李晔随口一句话让杨齐光有些惶恐,连忙起身行礼道,“殿下折煞老朽了。老朽就是闲来无事,见族中后辈以及乡邻孩童无读书的条件,所以近点微薄之力而已,当不起殿下如此称呼。”
“杨老先生此举虽说看似平凡,但却给了那些孩童提供了一个可供选择的前途,此举对于这些孩童及其家庭而言,那都是有着重大的意义。先生自然可以当得起‘先生’之名。”李晔笑着道。
这不是他客套,而是真实如此。前世的他并没有觉得读书有多困难,只要家里人不反对,起码初中可以顺利读完。
但在古时候不同,没有什么义务教育,读书那是大家族子弟专有的。为什么那些豪门世族可以持续多个朝代而不倒,就是因为垄断了教育。古代人读书,那是个奢侈无比的行为,所以为什么读书人地位高,因为稀少。
原因很多,书籍的珍贵是个重要原因,而且世家大族也很少会允许非族中之人在族学读书。县学、州学这些的所需费用也不少,不然秦易安也不会弃文从武,就是因为家里承担不起府学的所需费用。
而像小月这外祖父杨齐光在教授族中子弟知识的同时,还对外招收学生,更可贵的是不收学费,这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
“殿下说的也是,老朽虽然教授的内容比较简单,但读过书与没读过书的区别还是很大,起码有了改变家中条件的能力。不过老朽也就能照顾到附近的一些孩童,再远点,就无能为力了。”杨齐光见寿王如此认同自己,就有一种遇到知己的感觉。
要知道他之前开办这学堂,家中人可是反对声很大,后来是他坚持,才可以一直开到现在。
李晔点了点头,改变目前的教育环境并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若是没有朝廷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教育环境也很难得到改变,不过李晔准备在平定兴元府叛乱后就设立学堂,专门招收适龄儿童入学读书。
普遍义务教育,肯定是不现实,不过去可以极大地改善普通人没有条件读书的局面。
“本王这里来苍溪,也是因为小月想回来见她的家人。本王知道她多年没有跟家里联系,也着实有些特殊原因,这里面本王也有些责任。所以今天来,除了感谢,还是带着歉意来的。”
说着李晔便起身,对着杨齐光等人微微行礼,这可把杨府上下吓了一大跳。
“殿下言重了。”杨齐光连忙起身道,“老朽是小月的外公,我那女儿命薄,我这作为外公的,有责任照顾小月和小霖,殿下不必如此。”
“既然这样,若是杨老一家不愿在这苍溪居住,本王可以派人把你们接到利州,这样小月也方便回家。”李晔想了想说道。
“殿下的好意,老朽心领了。不过老朽已经过了花甲之年,也算是高寿了,没几年可活,也不想远行,就在这儿家乡之地终老也算是心满意足。”杨齐光摇了摇头拒绝道,倒是把后面一众杨家后辈急的没法。
对于对方的态度,李晔也能理解,古人的乡土情结很严重,客死他乡对于古人来说,无异于一种大罪。
想到这儿,李晔思考了一会儿说道,“既然这样,若是杨老的后辈中有机灵、稳重之人,在本王从阆州返回后,可以一同去往利州。”
第169章 阆州之行(七)(二更)
“什么?寿王殿下一行走了?怎么一点消息都没有?”
苍溪县衙里,听到李晔一行人离去的消息,张善祥一脸惊讶地看着面前的师爷,连忙追问道。
“据说是寿王殿下一早就去了三小姐外公家,用了午膳之后便直接走了,想来今晚就会抵达州城。”师爷如实道,“而且。。。。而且。。。。”
见对方吞吞吐吐,张善祥大为不满地说道,“而且什么?有什么就说,吞吞吐吐干什么?你又不是结巴。”
“回禀大人,据说杨府的四郎后面会跟随殿下一同返回利州,就连霖少爷也会跟随殿下去利州。”说完,师爷便小心翼翼地后退了一部,然后鼓起勇气抬起头看着自家县令大人的反应。
“什么?”张善祥不可置信道。
杨府的四郎是何人,他自然知道,毕竟那也是自己的小舅子。这个杨四郎是自己的妾室杨氏的胞弟,也是杨氏最小的弟弟,从小就聪慧,年龄不到二十便已经通过了州县的考试,成为苍溪县最小的乡贡。
早年前,他对这个小舅子倒还比较看重。不过随着因为杨氏的死,两家关系变得很僵,自然就疏远了很多,见面不是仇人就算是谢天谢地了。
“大人,那现在怎么办?”师爷也知道眼前这位县令大人心情不好,便小心翼翼地问道。
“霖儿呢?”心情有些烦躁的张善祥突然问道。
“六郎还在杨府。”
“派人去接六郎回来。。。。不,去准备一些礼品什么的,送到杨府。”
“是,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