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重生之大唐中兴

重生之大唐中兴 第184节

所以李晔就想快点确立下来,并且借着这个机会进行一场改革,完善节度使下辖官职,使之更加合理。

说的更准确点,李晔是想把山南西道打造成一个试点,一个未来唐王朝的地方行政体制样板。

对于李晔的想法,郑畋几人都心知肚明。谁都知道这位寿王不甘心当一个闲散王爷,当然吉王也一样。

现在圣上如此昏庸,朝局如此混乱,这两个已经成年的亲王,心里自然有些想法。等穆王李倚成年后,估计也会动这个心思。

跟吉王在朝中有不少大臣支持不同,李晔的势力在地方,准确来说就是山南西道。

估计田令孜都后悔把李晔贬出中央,在中央,他起码还可以限制李晔的发展。但是离开了中央的李晔,犹如龙入大海一般,根本不受控制。

对于这几个职位,虽然李晔直接任命即可,不过他还是写了一封奏折送到成都。

不,应该送到的时候,李儇已经不在成都了。朝廷已经决定班师回京,长安已经收复,修缮工作也大致完成,留在成都自然不太合适。

所以李儇便决定在正月就回到长安,在长安过上元夜。

至于人员名单,李晔也已经确定。

郑畋兼任学政,这样田令孜那边才不会过于反对;杨翰舟被任命为布政使;按察使则是由王徽担任。

对于王徽,李晔其实很不喜欢对方,虽然把对方从之前的集州刺史改任为金州刺史,也只是想把对方赶得远远的。集州虽然不大,但毕竟位置关键。

至于让其担任按察使,其实也是为了堵朝中的反对之声。王徽虽然让李晔不喜,但毕竟是当过宰相的人,在朝中还是有些影响力,这样一来,也能让朝中对于李晔放心点。

现在李晔的势力是扩张的有些快,必须先稳下来。

王徽虽然为人刻板,但起码能力在那里摆着,而且不惧权贵,处事公正,担任按察使再合适不过。当然,对方也有可能找李晔麻烦,只要对方做的不过分,他也可以忍着,先让李儇等人回了长安再说。

而且为了让李儇放心,李晔特地拿出了几个刺史的位置让朝中决断。

蓬州、果州刺史之前死于叛乱,目前也没有任命新的刺史。王徽调走,意味着金州刺史也空了出来。当然阆州刺史也空着,不过李晔显然不会把阆州刺史交出来,孰轻孰重,他还是分得清楚地。

一下三个州的刺史空缺,想来也能让朝中安心点。当然,李晔不会同意让田令孜的亲信来担任,要是那样,李晔宁愿自己任命,也不愿田令孜过来插钉子。

之所以让出三个刺史名额,只是李晔为了向朝廷表忠心,证明他没有反意。

当然,他手上也没那么多人。说到底,对于刺史的人选,李晔手下的人还是有些缺。反正各州的兵权都在他的之中,让出几个刺史又有何妨,只要切实推进他的政策就行,其他的就无所谓了。

。。。。。。

“陛下,这是寿王派人快马加鞭送来的奏折。”

由于已经启程回长安,田令孜知道自己不能做的太过分了,所以对于李儇的控制也就放松了,一些奏折也都呈交给李儇。

“寿王在奏折中说了什么?”虽然已经到了绵州,但是李儇对于回京并没有提起多少兴致。

田令孜现在把控着朝政,他这个皇帝实际就是傀儡,根本做不了主,回不回京都一样。

“回禀陛下,根据寿王奏折中所说,阆州、蓬州、果州的叛乱已经平定,叛逆也已经伏诛。

念及山南西道没有观察使,寿王奏请设立按察使一名,行观察使职权,由金州刺史王徽担任。

同时设布政使一名,总管山南西道民政;设学政一名,总管山南西道州学、县学以及科举考试事宜。按照寿王所说,布政使和学政形同节度使副手,协助节度使处理日常事务。

除此之外寿王还表示金州、果州、蓬州三州刺史空缺,希望朝廷委任新的人选赴任。”裴澈大声道。

“布政使?学政?这寿王倒是挺会偷懒!”李儇笑着摇了摇头。

在李儇看来,设立这几个职位,就是李晔想偷懒而已。其他节度使都想着大权在握,而这位皇弟,却把权力交给其他人,不是懒是什么?

“寿王可曾推荐合适人选?”

“回禀陛下,寿王推荐杨翰舟担任布政使,推荐郑畋担任学政。三州刺史,寿王并未推荐,只是希望朝廷委任有能力之人担任。”裴澈回应道。

“布政使、学政和按察使就依寿王推荐之人。按察使听着还是不好听,既然是行使观察使职权,那就叫观察使,叫什么按察使。至于三州刺史,诸位爱卿,可有合适人选?

既然提到这事,那就一并处理了,免得寿王着急。”

好不容易有了这机会,李儇自然得履行皇帝的职责,不然田令孜肯定事后就自己决定了。

第202章 装病(二更)

“启禀陛下,老奴倒是有几个合适的人选。”在山南西道安插眼中钉的机会,田令孜怎么会错过,“神策都校韩建对陛下忠心耿耿,可为一州刺史,还有。。。。。”

“晋国公,恐怕他们是对你忠心耿耿吧?谁不知道韩建是你的义子?”田令孜还未说完,萧遘便开口怼了回去,“而且韩建本来是天策军将领,趁着寿王平定鹿晏弘叛乱之际,改换阵营,让其担任山南西道的刺史,恐怕寿王会不喜。”

“难道因为寿王不喜就放着有能力的人不用?再说韩建平定杨师立叛乱有功,难道就因为离开天策军,寿王就不快吗?

别忘了寿王也是陛下的臣子,难道寿王也想自立为王不成?”

最后一句话,可谓是诛心之语,就差没明着说李晔有反心了。这也是第一次在这种场合,提到寿王有野心的事。

寿王有野心的事,也不是什么秘密。裴澈、萧遘、韦昭度这些大臣知道,李儇这个皇帝也不是傻子,肯定也清楚。

不过知道归知道,但他们也不可能现在去追究寿王的责任。起码在表面上,寿王并没有做违背朝廷的事情,为了表忠心,连三州刺史都让了出来。

这个时候去追究寿王有野心一事,岂不是自找不快?现在正值回京途中,天策军就在回京的必经之路上,若是此时逼反寿王,那局面恐怕就无法控制。

就连王徽也建议在回京之后在商量怎么解决寿王之事,寿王毕竟是亲王,现在手握重兵,终究不是好事。

而且田令孜也没说此时跟寿王开战。虽然田令孜灭了东川杨师立,但是高仁厚也不是铁了心跟着陈敬瑄和田令孜。

而且与寿王开战,在剑州丢失的情况下,很有可能东川不保。自然田令孜现在也不敢过分逼迫寿王,他不开口,其他人自然没必须要去得罪寿王。

这些大臣连吉王都可以接受,为什么不能接受寿王?而且有寿王在地方牵制田令孜,他们在朝中的日子也会好过一点。

“阿父说笑了。寿王都把三州刺史的人选交给了朝廷,怎么可能自立。”李儇其实心里也不知道自己那皇弟怎么想的,希望对方只是想割据一方,不是图谋他这个位置。

首节 上一节 184/10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处处开外挂

下一篇:至尊特工

推荐阅读